DB51T 1399-2011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程.doc_第1页
DB51T 1399-2011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程.doc_第2页
DB51T 1399-2011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程.doc_第3页
DB51T 1399-2011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程.doc_第4页
DB51T 1399-2011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B16备案号:32743-2012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 T13992011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程2011 - 12 - 28发布2012 - 03 - 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 T13992011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中心病株调查15定点系统调查26大田普查27预测方法28数据上报与传输39观测资料汇总归档3附录A(规范性附录)病虫调查记载表4附录B(规范性附录)马铃薯晚疫病模式报表5附录C(资料性附录)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主要因素6前言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利、沈丽、罗林明、廖华明、封传红、王胜、张伟、曾伟、彭晓明、罗非。6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程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本方法规定了马铃薯晚疫病术语和定义、中心病株调查、定点系统调查、大田普查、预测方法、数据上报与传输、观测资料汇总归档等方面内容。本方法适用于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测报调查和预测。NY/T 1854-2010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3.1 中心病株(Primary infection focus)田间出现零星的发病植株。3.2 “标蒙”气候标准(Beaumont climate standard)存在菌源的情况下,在生长季节中第一次出现连续48h内湿度不低于75%,温度不低于10时,1522d后将普遍发病。3.3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3.4 严重度分级标准(Severity grading standard)按照NY/T 1854-2010的规定。3.5 发生程度划分标准(occurrence degree classifying standard)按照NY/T 1854-2010的规定。4 中心病株调查4.1 调查时间平坝区出苗后20天开始进行调查,每3d调查1次,查到中心病株为止;高山丘陵区从现蕾期开始进行调查,每3d调查1次,查到中心病株为止。4.2 调查田块选择常发区低洼潮湿、生长旺盛、栽种感病品种的有代表性田块35块进行调查。4.3 调查方法采用按行踏查方法,田块面积不足667m2的全田实查,田块面积在667m2以上,则取667m2实查,掌握中心病株出现日期及初始发病情况。若气候条件适宜,但未见中心病株,应扩大调查面积。结果记入表A.1。5 定点系统调查 5.1 调查时间从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开始,每3d调查一次,直到马铃薯植株叶片全部枯黄为止。5.2 调查田块选择常发区低洼潮湿、生长旺盛、始病期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早 、中、晚熟三类型感病品种田各13块,在整个观察期内不施用防病药剂。5.3 调查方法采用棋盘式取样法,调查病株数和病情程度,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确定发生程度调查结果记入表A.2。6 大田普查6.1 普查时间中心病株出现后,立即进行普查,每7d普查一次;若遇连阴雨天气立即调查。6.2 普查田块按照NY/T 1854-2010中规定的发生程度划分标准,选择发病轻、中、重的代表类型田进行普查,每种类型田块数不少于5块,普查田块总数不少于15块。6.3 普查方法田块面积不足667m2的采取按行踏查全田实查;田块面积在667m2以上,采取棋盘式取样,每点查10株。调查病株数和病情程度,计算病株率、病田率和病情指数,确定发生程度级别,调查结果记入表A.3。7 预测方法 7.1 中心病株预测:根据“标蒙”气候标准进行中心病株预测。7.2 发生程度预测7.2.1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与菌源、品种抗性、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详见附录C。7.2.2 将中心病株调查、前期大田普查获得的发病株数、病株率等病情指标,结合品种抗性、气候条件等相关因子,综合历史资料,预测当年发生程度。7.3 发生面积预测:将当年马铃薯播种面积、预测发生程度与历年播种面积、发生程度进行比较,预测当年发生面积。7.4 防治时期预测:初花期,根据天气预报,在连阴雨日前施药;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早抢晴天施用药剂,发现一点整片防治。8 数据上报与传输按要求及时上报监测数据,采用互联网传输观测资料和数据,详见附录B。其中,发生程度级别分别用1、2、3、4、5表示。同历年比较的早、增、多、高用“”表示,晚(迟)、减、少、低用“”表示;与历年相同和相近,用“0”表示;缺测项目用“”表示。9 观测资料汇总归档在一个马铃薯生产周期调查结束后,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汇总归档保存。AA附录A (规范性附录)病虫调查记载表A.1 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记载表单位 年度 日期地点田块类型品种生育期调查面积(m2)发病面积(m2)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调查植株严重度分级病情指数备注0级1级3级5级7级9级A.2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系统记载表单位 年度 调查日期调查地点田块类型品种生育期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调查植株严重度分级病情指数发生程度备注0级1级3级5级7级9级A.3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普查表单位 年度 调查日期调查地点田块类型品种生育期调查面积(m2)植株密度(株/m2)病田率()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调查植株严重度分级病情指数发生程度备注0级1级3级5级7级9级BB附录B (规范性附录)马铃薯晚疫病模式报表要求汇报时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期每周一次,周二汇报序号编报项目编报内容1汇报日期2汇报单位3调查日期4目前发生程度5目前发生面积(万亩)6已防治面积(万亩)7感病品种占种植面积比率(%)8晚疫病始见期9平均病田率(%)10平均病株率()11平均每667发病中心数(个)12本周最高气温大于35的天数13本周最低气温小于10的天数14本周相对湿度大于75%持续的天数15本周连续降雨大于6小时的次数16预计病害流行关键时期气温比常年高低(+ 或 - )17预计病害流行关键时期降水量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18预计未来一周发生程度19预计未来发生高峰期CC附录C (资料性附录)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主要因素1 气候条件 晚疫病为一种典型的气候型流行病,气候条件与发病和流行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当条件适于发病时,病害可迅速爆发,从开始发病到全田枯死,最快不到半个月。晚疫病发生要求高湿凉爽的气候,菌丝生长适温2023,孢子囊形成适温1922,高于24,多直接萌发,孢子囊形成要求相对湿度高于97,萌发及侵染均要有水滴。在发病季节,温度条件一般都是具备的,因此雨水或湿度则是影响流行程度的关键因素。在阴雨连绵或多雾、多露条件下,最有利于晚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