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生物制造产业调查报告及招商思路_第1页
长三角地区生物制造产业调查报告及招商思路_第2页
长三角地区生物制造产业调查报告及招商思路_第3页
长三角地区生物制造产业调查报告及招商思路_第4页
长三角地区生物制造产业调查报告及招商思路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三角地区生物制造产业调查报告及招商思路一、 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根据分工,我局就长三角地区生物制造产业情况进行调研,重点针对生物芯片、疫苗产业和医疗器械产业做了深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招商策略。目前,我国生物产业集聚态势明显,北京、上海、石家庄、长春、广州、深圳、长沙等省市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纷纷出台政策措施,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集聚度较高、产业带动性强的生物产业集聚地初具影响。目前,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已有40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入园。北京亦庄医药园聚集了80多家医药企业。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聚集了葛兰素、强生、施贵宝、罗氏、扬子江、天士力等数十家国内外著名生物医药企业,综合性研发机构数量不断扩大。深圳初步形成了以一批大企业为龙头的高档医疗设备、生物制药、现代中药、检测仪器及诊断试剂五大产业链。广州科学城聚集了115家生物企业和一批国家级生物科研机构,初步形成了从生物技术研究、中试到产业化的产业链条。(一)生物芯片产业生物芯片技术已成为国际生物技术领域科研和开发的热点。全球目前生物芯片工业产值为10亿美元左右,预计今后5年之内,生物芯片的市场销售可达到200亿美元以上。由于生物芯片技术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应用前景,美、英等发达国家正加大投入相关研究。全球几乎所有的跨国制药公司都投入巨资,利用基因芯片开展新药的超高通量筛选和药理遗传学、药理基因组学的研究。美国在全球生物芯片研发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1998年6月29日美国宣布正式启动生物芯片计划,目前美国已有8家生物芯片公司股票上市,平均每年股票上涨75。我国生物芯片研究始于1997-1998年,2000年始国家陆继投入5亿元建立北京、上海2个工程研究中心。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重点组织实施了“功能基因组及生物芯片研究”重大项目,目前,生物芯片产业在我国初见端倪,形成了以北京、上海两个中心为龙头,天津、西安、南京、深圳、哈尔滨等地近50家生物芯片研发机构和30多家生物芯片企业蓬勃发展的局面。北京奥博、上海生物芯片、天津生物芯片等企业已成为我国生物芯片的主导力量。 由于上海生物芯片研究中心的存在,长三角地区主要生物芯片生产企业集中于此,主要包括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上海华冠生物芯片有限公司 、上海铭源数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 、“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中国規模最大的生物芯片公司、联合基因集团、上海皓嘉等。(二)疫苗产业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目前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根据技术特点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传统疫苗主要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新型疫苗则以基因疫苗为主。目前,疫苗市场年销售额约100亿美元。其中销售额较大的分别为流感疫苗、肺炎结合疫苗,销售额分别达到20亿和15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的疫苗市场也将主要由新上市的疫苗品种推动。在世界市场上,由于葛兰素史克、默克、赛诺菲巴斯德、凯龙以及惠氏5家领先的公司约占了疫苗市场85%的份额,新型疫苗的开发主要在这几家公司进行。这些公司研发的疫苗基本代表了未来疫苗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的疫苗生产商开发的疫苗包括有联合疫苗及新型疫苗。目前新产品的开发主要集中在肺炎链球菌、轮状病毒、HPV、HIV等重大疾病预防疫苗上。 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产国,批准上市的疫苗种类众多,但总体水平不高,许多重大的疫苗品种开发滞后。除肺炎结合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外,我国正在开发的疫苗主要有戊肝疫苗、幽门螺旋杆菌疫苗、SARS病毒灭活疫苗。在中国市场上的疫苗一共有两大块,一块是国内自己生产的疫苗,还有一部分是国外在中国注册的疫苗,国外在国内的市场上排在前三位的企业是辉瑞、英特威和梅里亚。在疫苗产品中兽用疫苗占整个疫苗市场的20%。中国现有疫苗生产企业33家,主要生产品种达49种,可以预防26传染性疾病,年生产量超过10亿个剂量单位。 在江浙地区,主要疫苗生产企业浙江普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元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跨国公司有布局,如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葛兰素史克、默克集团(Merck)、惠氏集团等。(三)医疗器械行业目前世界医疗器械产业年增长率在5%8%,中国则达到13%15%(同期经济增长约为9%)。自2000年至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值由40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800亿元人民币。其中,监护、临床检验、超声诊断等设备的年产值2003年至今连续以50%的速率增长,到2008年将达到40亿元。2005年我国注册的生产企业11847家,其中约90%是产值小于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只有为数不多的公司实现上市。从整体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质量、数量、技术水平上差距比较大。我国的产业只占世界的3%,不能满足卫生事业的需求,与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7%的水平也不相称。2007年上半年医疗器械出口国家与地区达到205个,亚洲仍是最大出口市场,出口16.32亿美元;对欧洲、北美洲出口均超过10亿美元,增幅分别为21.53%和12.21%;其中美国、日本、德国、中国香港、韩国为我国五大出口市场,出口增幅(除日本下降外)均在两位数以上。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继续保持高增速。上半年广东省出口.2亿美元,同比增幅26.83%,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占全国的22.37%;紧跟其后的省市为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北京市,除上海市、北京市外增幅均超过全国同期15%增幅,表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继续向该区域集中并保持高度增速。今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在下列四大热点上继续保持增长:1.计算机相关技术。到相应的新产品如集成化病人医学信息系统、病人智能卡、临床实验室机器人等。2.家庭和自我保健器械。家庭自我监护与诊断、家庭自我医疗与远程医疗相应产品。3.微创医疗器械。无创伤或微创伤的医疗器械、医学成像、微型化医疗器械、激光诊疗、机器人外科和非植入式辅助传感。4.器官移植和辅助医疗器械。如人工骨、心脏瓣膜、心泵、软骨、胰、血管、肾、皮肤、肝、眼和再生的神经细胞,及心脏、神经肌肉刺激器等。力斯顿听力技术(苏州)有限公司、6、双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泰尔茂医疗用品(杭州)有限公司、瑞声达听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优利康听力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扬州中惠集团公司、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等。 我国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院校)10、复旦大学(生物医药)11、上海交通大学(生物技术与工程,生物制药,微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13、同济大学(生物技术,生物医药)14、南京大学(生物医药,天然药物,生态建设,环境保护)15、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工程)17、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18、浙江大学(生物医药,农业生物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