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体制改革论文.doc_第1页
政治体制改革论文.doc_第2页
政治体制改革论文.doc_第3页
政治体制改革论文.doc_第4页
政治体制改革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体制改革应该以逐步推进财政民主化为突破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政治体制改革是对一个复杂的政治体系的改造,邓小平指出: “我们首先要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的范围,弄清从哪里着手。”在 21 世纪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并全面部署改革的重要时间节点,在中国又一次面临着重大选择的历史关口,我们回顾国内30多年来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问题的讨论,对之进行总结分析,有助于我们对未来政治体制改革着眼点和进程的准确把握。一、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的几种主要主张(一)以党政分开作为突破口党政关系是中国政治中最重要的关系,也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最关键的环节。政治改革实践中,我国也正是以党政分开作为切入点的。党政分开经历两个阶段: 19801982 年,党政机构分开,取消 “文革”中形成的革命委员会体制,各级党委、人民政府和人大分立; 19871989 年,党政职能分离,取消政府机构中的党组,党的领导定位为政治领导,政府职能与政党职能划分。正是在这一时期,理论界开始提出把党政分开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的主张。但当 20 世纪 8090 年代之交,国际政治环境突变时,党政分开改革止步,理论上把它作为突破口的观点也悄然消退。(二)以发展党内民主作为突破口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出现以发展党内民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政权机构改革作为突破口的两个方向主张。党内民主建设主题之下,可具体分为三种主张。第一种观点认为,民主集中制是党政组织运行的最佳原则,应该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第二种观点主张把党代会常任制建设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以党内权力科学分解为突破口,真正建立健全党内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在此基础上,再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三)以完善人大制度为突破口有学者将人大制度完善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选择阻力较小的方向作为突破口,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阻力最小的途径。落实宪法所确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规定,改变违宪的习惯就是实实在在的改革。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应当以改革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突破口,重点释放人大已有的政治功能,使之充分发挥代议与监督的职能。(四)以行政体制改革为突破口3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比较集中的领域是行政体制改革,它曾经是中国政治体制寻求改革的第一选择和试验场,行政体制改革既包含机构序列和数量的调整,也包含人事制度、运行规则的调整,实现简政放权,达到精简机构的目标。(五)以司法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法学界的观点主张树立司法权威,将司法改革作为政治改革突破口。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其他突破口选择相比,司法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的具有规律性、平稳性和结果的必然性,其收益最大,风险最小。总体上看,学界对突破口的选择,呈现出先宏观后具体、先集中后分散、先核心后边缘的趋势。前期主张的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往往是宏观层面的,比如党政关系的理清 ( 即党政分开) ,首先从中央层面的党政分开做起,且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此后,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开始走向中观甚至微观,主张分别从党内和政府内部进行改革: 党内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政府体系内部分别主张人大、行政体制和司法体制为突破口,实践中主要是在行政机构内部不断试行机构精简、大部制改革和强县扩权改革,同时逐步发展基层民主,突破口逐步由笼统走向具体,由注重政治价值发展到注重技术程序。二、过去政治体制改革未能实现突破的原因政治体制改革30多年来,学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突破口主张,但这些主张在实践中没有一个具备突破口的基本特点,即一旦撕开了“口子”,便能向纵深扩展,发生连锁反应,使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相反,政治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整体落后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导致社会矛盾上升,贪污腐化泛滥现象未得到有效控制。其原因可以从理论界和改革实践两方面寻找。抛开现实中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因素不论,这里只分析理论层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界的思考多局限于政权机构的权力配置,另一方面则由于学界选择突破口时没有正视利益原则。(一)学术界对“突破口”概念的理解存在矛盾学界对突破口的理解上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军事学的观点,一种是哲学的观点。军事学意义上的突破口概念主张从最薄弱的环节突破,然后扩大战果,这有利于先易后难渐进改革的主张,不过,政治体制改革毕竟不是军事战役,它看不到具体的敌人,即使薄弱环节突破以后,也往往因失去纵深的目标和扩大成果的时机而“突而不破”。正如一亲历者所言,“从一开始,人们对这次改革的总体诉求上可以说共识很强,但是在如何选择突破口上面,又可以说上下不一致,体制内外不一致,甚至体制内各派之间也不一致。所有的改革派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也就无法找到一个执政高层能够接受的、又可以满足广大人民民主要求的、同时还能够解决中国社会迫切现实问题的突破口。”从哲学层面理解的 “突破口”涵义则与此相反。“选择 突破口,从哲学的意义上说,就是抓主要矛盾,”从矛盾学说上讲,以主要矛盾为突破口”,借以使其它问题迎刃而解,这是唯物辩证法提倡的认识论方法。这种思路运用到政治体制改革上,提倡首先解决政治体制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解决了,再解决其他问题便比较容易,这显然是比较理想化的思路。所以,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的提法是不科学的(二)学界的思考多局限于政权机构的权力配置已有的关于政治体制改革 “突破口”的主张可以用国家与社会两分法来归纳。主张以基层群众自治为突破口的观点站在市民社会的角度分析问题,其余多是从政治体制结构的某个方面着眼。总体看来,学术界主要将精力投入到对政权机构权力分配的争论上,较少关注政治体制形成过程中的现实动力问题。政治体制主要指国家权力的构成和行使方式,从静态上看,就是权力的结构问题; 从动态上讲,就是权力的运行问题。中国的国家权力结构从横向看分为 “党”、“政”、“军”、“法”四个部分。这四大权力系统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构成了政治体制的党政关系、党军关系、军政关系、政法关系;加上国家权力的纵向结构,即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共五组关系。这里的 “党”指中国共产党,“政”是广义的中国政府,包括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的人大制度和政协制度,以国务院为核心的行政制度以及检察院、法院等司法制度。本文归纳的上述七种突破口主张中,前六种主张都是从政治权力主体结构出发,从党政关系、政法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作为突破口,或者以 “党”、“政”内部某项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这些主张更多是学者们依据抽象的民主、法治理念提出的观点,在制度建构上参照西方的制度模式。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与中国差别很大,比如,党政关系上,西方政党只是个选举机器,选举结束,政党就退居幕后,一般不会产生党政之间的冲突,而 “中国共产党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以党立国,也以党治国。”因此,在制度改革的着手点上,无论是选择党政关系、党内民主化改革、人大改革还是政法关系上的司法机构独立行使职权改革等哪一个方面作为突破口,都只是权力机构内部的权力分配问题,如果研究视野仅限于此,政治体制改革就容易变成单纯的权力机关之间的权力纠纷和讨价还价,而与整个社会的期望相脱节,权力机关之间就会推诿扯皮,对真正的改革虚于应付,因为,权力机关本身缺乏改革的动力。这些主张很少考虑民众的主要关切,缺乏对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的社会现实动力的探究,这恐怕是所选择的“突破口 “屡屡无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三)学界选择突破口时没有正视利益原则部分学者在提出自己认为的政改“突破口”时,提出了选择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应遵循的某些原则。比如,提高人的积极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等。这些原则并无错误,但明显流于空泛。上述对政治体制改革 “突破口”失灵原因的分析应该说是比较中肯的。但我们也注意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这些分析都忽视了选择 “突破口”时的动力问题,即国家与社会双方共同认同的利益原则。马克思说: “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但是,已有的选择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的主张中,大多是技术层面的操作原则,很少考虑事关官民双方共同关注的核心利益问题,这是推动改革持续不断进行的动力源泉。学界已有的观点其实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对立的原则: 风险性原则与实质性原则。前者是将权力拥有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后者以民主理念为号召,将民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但二者都以意识形态的形式呈现,有意无意掩盖、回避了各自背后的利益动机。“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的理由背后,实际上是对既得利益的极力维护。”由于不愿正视利益冲突,或者说双方没有找到利益冲突的根本点所在,“突破口”不见成效也就可以理解了。三、逐步推进财政民主化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的选择一定着眼于掌权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利益矛盾冲突的焦点问题。从历史上看,推动民主法治等政治理念背后的实际动力是民众保护自己财产的强烈愿望,有助于这种愿望实现的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控制权力主体随意向民众征税的权力。当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时,能够为政治体制改革改革提供持续不断动力,又能有效体现国家和社会共同利益的结合点只有财政税收,即民主的核心不在于选举权,而在于民众通过民意机关对政府实施有效的财政监督,进而控制政府。要使我国的改革获得突破性进展,关键在于从原有的 “政府支配型”改革框框中跳出,转到“市场控制型”改革方式上来,能够有效实现这种转变的就是预算制度改革。所以,我国改革的突破口应是政府预算制度的变革。更有部分学者提出要以实现财政民主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以财政民主化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的好处是,它“可以把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直接衔接起来,有利于各种政治势力和利益群体在编制和审议单纯的财政预算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