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教学新空间_第1页
重构教学新空间_第2页
重构教学新空间_第3页
重构教学新空间_第4页
重构教学新空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施“生活教育” 给每个孩子幸福的童年重构教学新空间佳木斯市杏林小学是佳木斯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有67年的历史,现有学生2100余人,36个教学班,129名教师。“全国双语优秀实验学校”、“全国语文特色学校”、“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学校”、“北师大开放式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教研联盟成员校”、“省标准化优秀学校”、“省安全和谐校园”、“市教研基地”、“市科普实验基地”等百余项荣誉称号是对杏林小学主动发展,不断超越的最显性肯定,而在这过程中,是学校不断创新办学机制,创建特色办学品牌,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懈努力。作为黑龙江省首批推进信息化工作试点学校,我们的选题是:双语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索。近两年来学校坚持“深度融合,立足应用,注重校情”的原则,将信息化工作始终贯穿在学校工作的每个环节,从学校管理、德育、课堂教学、资源收集、网站信息库建设、家校联系等多方面进行渗透,现将试点工作从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两方面作以汇报:一、软件建设实施以提升教师信息化专业素养为核心的校本培训,构建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课堂,促进课堂教学和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变。1、校本培训实施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运行策略通过前两年的实践表明,有效的信息化研修活动的培训,实际上是一种“鲶鱼”效应的反映,教师学习团队中必须要有一个关键人物-主持者或称版主,通过关键人物的作用的发挥,造就一批网络骨干的热心参与,再由这些骨干辐射,带动更多的教师的投入。即“主持者启动-骨干汇集-教师参与”。由此,在网络环境下,发生信息涌动,产生群体学习效益。我们分别采取了以下几种培训方式进行:立足于需求分析的菜单式培训、理论与实践相融的“循环”式培训、基于诊断改进的跟进式培训和着力于智慧共享的案例分类研讨。除了上述的培训方式我们还在数字运用模块教研中,组织信息技术学科专业教师蹲点深入教研组,与教研组长结成工作伙伴,全程参与教研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反馈评价,帮助教研组长把握开展网络环境下有效教研活动的几个关键环节,提高岗位综合技能。2、教学资源库实施资源库建设同教师专业研修活动开展的同步策略在推进信息化试点学校工作中,我校开展了杏林小学教师教学课件、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大赛,学校以此为契机,收集整理,科学分类,按年级、学科建立了学校教学资源库,教师可根据需要随时调阅资源库的内容,极大提高了教师运用教学资源的效率。构建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礼仪、健康、社会实践等学科双语教学课件视频资源。其中包括:各学科课堂专业术语的双语对照课件及视频资料;各学科双语教学中所涉及的学习内容配套的、拓展的课件及视频资料;各学科优质课、示范课、竞赛课的课堂教学视频资料;记录学生在双语学习过程中的成长片段视频资料等。 3、发挥学校网站优势,搭建教师交流平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杏林小学网站”作为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展现学校办学效益、搭建家校沟通桥梁的平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网站的作用,实行学校网站专人管理,领导各负其责,分别具体管理各自处室相关内容版块的工作分工。同时利用激励评价机制调动全校教师、学生参与学校网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长亲自参与学校的管理和评价考核,使校园网形成了自上而下,逐层管理、师生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收到了良好的使用效果。4、创新管理机制,注重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考核评价我们在探索中发现,任何激励和调控都离不开对教师的评价,它是对教师内需的再激活,以保持参与的教师良好的心态与精神状态。就目前来看,我们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建立网络评价管理制度,规范和管理教师的参与行为(具体内容见附件2);二是采用“刚柔并济法”,创造性地利用教师自尊心理需求,创设一种柔性的驱动环境与刚性的制度相结合,使教师产生一种需求感。二、硬件建设构建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紧密融合课堂的基础保障1、“三通两平台”建设:目前我们能够达到的是,初步实现班班通,所有办公室宽带接入。 2、每个班级教室,多媒体电化教室和多功能教室均有液晶投影仪及屏幕,全校每位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3、能够与北京、上海姊妹校之间实现数据交换,达到部分教育教学活动资源共享。三、困难与建议1、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提供专业化学习的平台。目前,教师对于信息化的理解和认识还是比较简单甚至片面的,造成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有效性不高,知识创新不理想。在理念的层面如何进一步理清网络功能同教师学习的相互作用于各自定位,在实践层面如何探索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让教师在自主性、创造性和互动式的专业体验中各有所获。这是我们所期待的培训和学习平台。2、搭建“国内、省内信息化校际联盟”平台。在省信息化处及优秀实验学校的支持下,建设“省内信息化校际联盟”,搭建平台使校际之间能够相互引领带动。可以采用挂职、培训、学习、共同研发等方式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双赢、共赢的效果。3、硬件建设提档升级。要达到“三通”目标,为每班配备交互式白板,短距投影仪,实物展台,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和教学管理平台,使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使用优质网络教育资源。附件1:未来课堂特征从认识上讲,未来课堂似乎与信息技术、环境创设、装备配置、条件改善等方面有关,但从本质上讲,它是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作为出发点的。之所以说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本是指它带来的智能,可以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内容呈现的形象化和动态化、互动交流的实时化、空间拓展的无线化、学生组合的任意化、资源提供的充分化、装备操作的便利化、使用管理的一体化。这些智能足以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灵气、生气、活力”。未来课堂提出的宗旨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下,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和支持教与学主体的自由与发展,建构课堂各要素(人、环境、技术和资源等)之间的和谐关系。落实到具体,未来课堂将带来环境的改变、教学的改变、学习的改变、认识的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变的核心是面向一切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教师角色能否转变到位,是决定课堂能否真正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关键。以生为本和以学施教是为了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未来课堂其实就是“为了学”“设计学”“服务学”所创设的一个环境,而前提必须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变。换句话说,如果教师不变,教学就不变;教学不变,课堂就不变;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其结果就是“一切没有改变”,以学生为本和以学定教就是“空中楼阁”。未来课堂将充分发挥课堂各组成要素的作用,以学习者为核心,构建体现课堂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谐、自由发展的教与学的环境与活动。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也许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主导教育的变革,但它肯定可以创造一个可扩展的智能,而真正的智慧在于我们如何去掌控这种智能。特征一:舒适人性的课堂环境英国学者威尔肯森认为“教室的环境布置是学生获得学习机会的关键”。课堂环境舒适与否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全面发展。可以说,课堂环境的摆设、教学方式及教师的心态代表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水平。传统课堂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是由黑板、讲台、课桌、椅子等组成的一个封闭场所,是一种单向传递教学的过程。而未来课堂将以学生为中心,以最大化地促进学习为主要目的,打造优化舒适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生个体生命成熟的过程,课堂环境舒适体现人性化的要求,使师生处于良好的教与学状态。特征二: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未来课堂要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使学习者能够快乐学习和高效学习。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考虑学习环境,包括未来课堂的物理环境和学习支持平台。未来课堂给课堂主体提供了高交互的教与学设备,能够有效支持课堂主体对于学习资源的获取、处理和呈现。交互式电子白板、表决器、移动互动终端、多屏互动终端得到广泛应用,大型的触摸屏会成为小型课堂中的必要装备。同时,未来课堂是一个基于“前端云端、后端物联”的课堂,未来课堂中一切资源的存取与处理均在云端,教师与学习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交互终端接入云端的学习支持平台,这样既能实现资源互享,又有利于将课前、课中、课后做一体化设计。未来课堂不是一个封闭的课堂,而是可以借助互动视频技术实现课堂的扩展,可以与远程课堂、虚拟课堂、实地场景进行连接,方便学习者与远程学习者、专家、虚拟学习者、实地场景内容等的实时在线互动。特征三:便利自如的技术操控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教授在教育生态学一书中这样定义:“课堂是教育情境中人(教师与学生)与环境(教师及其中的设施)互动而构成的基本系统。”未来课堂是一个高互动的学习空间,在未来课堂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更加频繁实时。未来课堂中的设备不再只是被动地执行人的操作命令的信息处理工具,而是协作人完成任务的帮手,是人的伙伴。使用未来课堂中的设备,学习和操作负担将有效减少,在教与学的交互过程中,完全是自发的、无约束的、非强制的,教师与学生能够以第一类的自然数据(如语言、姿态和书写等)与课堂设备(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自如的交互。特征四:丰富充沛的平台资源未来课堂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学习者所获得的资源与之交互的学习同伴、教学者、专家不再仅仅局限于真实的课堂内,可以借助于未来课堂多点互动系统,将位于不同地区的学习者、教学者、专家聚集到一个虚拟学习空间中,进行互动和交流。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使现实课堂中的学习者与虚拟课堂中的学习者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有力地扩展了现实课堂中的学习资源。实现对各类教学资源的管理,包括教学类资源、虚拟实验类资源、课堂交互类资源、资源的分享、资源的交流等功能。特征五:实时流畅的对话交互西方学者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张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通过对话,学生不仅获得了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感悟,在启发式的、探索式的对话中获得了主体性的发展。因此未来课堂在物理空间设计、设备功能配置以及教学活动的选择都应体现出互动,互动是未来课堂设计理念的核心和灵魂。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注重了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注重把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给学生创造一个交互空间。传统教学只讲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而忽视学生群体的互相影响作用。互动式教学追求共同参与,共同思考,共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互动式教学离不开主客观因素的支持,它突破了“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弊端,使各种主客观因素的联系更为紧密,尤其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性因素。当然互动式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口头的交流,要达到预期效果还需借助必要的教学手段。特征六: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随着新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巨大变革。未来课堂吸收了人本主义、互动教学、环境心理等理论的精华,借助智能空间、云计算、物联网和人体工学等技术支持,开展以高效互动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未来课堂的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旨在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通过在预习、学习过程中使用知识可视化、思维可视化的方法进行知识的整理与汇总,或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等。构建在“前端云计算,后端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未来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中采用多屏互动教学模式、情境创设模式、可视化教学模式、即时互动评价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模式、教与学反思模式、教与学协作模式等;广泛使用思维可视化教学、分组协作交流、探究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微课堂、翻转课堂、微格教学、教师教育培训等教学方式。未来课堂中教与学活动不再局限于传统有限的物理课堂空间限制,而是即时延伸到课堂之外,使现实的课堂与远端的课堂互连互动,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学习以及与远端课堂内的学习者交流合作。附件2:学校将积极在校园网上开辟“网络评价管理制度”栏目,规范和管理教师的参与行为,主要分为四个模块:系统在线时间(以分钟计算)、系统使用次数、综合评价、应用优良统计。教师进入校园网,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在教职工管理栏目下,点击“网络评价管理制度”就可以进入表现性评价系统。点击任何一个模块,都可以显示出教师在教师工作室、班级网站、教学平台、资源库、视频课程等区域个人的在线时间(分段、总量或者累计的统计)、使用次数(分段、总量或者累计的统计)、综合评价和应用优良统计。每个教师只能看到自己的表现统计和评价情况。以教师利用网络专业学习和发展的受认可情况来考察教师网上专业学习和发展的成效,反映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影响力。通过计算机的自动统计频次,结合时间量,进行总量统计、分段统计和累计统计。借助网络技术的功能,最终形成了网络评价管理制度评价的指标体系(见表1)。表1 网络评价管理制度评价指标体系参与性活跃度影响力累 计评 价在线时间访问次数应用次数发布次数关注次数响应次数总量显示分段显示累计显示相对位置等第访 问研修社区教师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