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_第1页
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_第2页
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_第3页
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_第4页
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47):信息时代的教):信息时代的教 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 黎加厚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上海 200234) 摘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教师的主动参与,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和信 息技术培训的根本办法是促进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文章论述了在教师培训中, 采用教育叙事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方法,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促进教师主体意识 觉醒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教育叙事;Blog;教师主体意识 一、述说自己的故事 近一个世纪以来,为了民族的振兴和国家兴旺,多少志士仁人在努力地探 索着教育的改革,几乎有数不清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实验在全国各地进行, 人们逐渐发现,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改革或教学活动,核心是教师的参与和创造 性,离开了教学一线的教师的努力,任何教育改革的实验或理想都无法变成现 实。教师问题早在上一个世纪就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1986 年,美国卡内基 教育和经济论坛的“教师作为一个专门职业”工作组,在国家为培养 21 世 纪的教师做准备中指出:“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一支经过良好教育的师资 队伍。要赋予他们新的权力委以新的责任,面向未来,重新设计学校。” 1 “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的重要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 “教师作为变革的因素,其作用的重要性从未像今日这样不容置疑。这一作用 在 21 世纪将更具决定意义。”2 在我国,20 世纪 90 年代后,人们已经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关键要素是教师。 叶澜教授指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 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 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3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经历了“校校通”工程,教育资源库建设,教师信息化 教育培训,新课程标准培训,各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推广,历经曲折,渐进教改 的核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们逐步认识到,在教师专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培训中,让教师理解一些新 的教育理念、学习某种新型教学模式、学会某种教学策略、掌握新的教学软件 和工具、介绍丰富的教学资源等等,是不够的,仍然是停留在“授人以鱼”的 层面上,教师仍然是被动地跟着行政人事部门的政策、教师教育机构、专家和 培训师走。况且,面对年复一年、名目繁多、无休止的各类培训,广大教师感 到自己是被动地、无可奈何地参与培训活动,已经产生了厌烦和反感情绪,培 训的质量和效果堪忧。如何使教师培训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 变被动为主动,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引导教师走自我更新之路,使每一个教 师真正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人,这不仅关系到教育信息化如何进一步发展, 而且是解决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办法。 为了探索教师信息化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子,各地培训机构和许 多领衔专家启动了各种“教师信息化教育高级培训班”“行动研究”“行动学 习”“教育信息化时代研究型教师培训班”等。从 2004 年春天开始,我们正 式把教育叙事研究和教育 Blog 纳入教师信息化专业培训课程。教育叙事研究 强调以教师自身的真实生活为基础,是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它唤醒了教师多 年来积蓄在自己心中的经验、情感、愿望、梦想,以及自己面对社会压力的心 理障碍、失望、抗争等等,使教师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激活了自己的思维, 更好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并在交流分享中推动整个教师群体的 全面进步。4 二、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 教育叙事,是从文学叙事迁移到教育研究领域来的一种方法。所谓“叙事” (narrative),就是叙述故事。在西方的叙事学(narratology)定义中,是 指对“述说”的研究,一般是指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的研究。这是从上个世 纪 60 年代法国语言学界的结构主义发展出来的一个语言学流派,专门分析研 究文学、电影等叙事作品的结构、内容、文本、事件的设计、策划、细节等等。 其实,在人类久远的历史上,叙事伴随人类的生活而生,与人类的文明史共存。 到了近代,人们对叙事逐渐运用到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并产生出不同的研究 领域。在人类的文化生活领域,“叙事”以口头文学、民间传说、书面作品、 视觉故事(戏剧、电影、电视故事等)方式流传;在教育领域,叙事用来描述 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反映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 解;在人类的日常生活领域,“叙事”反映的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事件相关的认 知结构,使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因此,从人类认知和学习的角度看, “叙事”本身就是一个大教育。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人们可以从民俗学、人 类学、文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政治学、信息科学、 人工智能等多方面来看“叙事”对人的影响。目前,一批对“叙事”感兴趣的 科学家正在从人工智能领域研究模拟人类的“叙事”,以便分析人类在文化和 教育学习活动中反映出来的“叙事智慧”,了解其中的认知结构和过程,用来 指导文学艺术作品的创造和提高人的学习活动质量。5 源于生活和文学的叙事被引进到教育领域,特别是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 展的领域,就被教育工作者赋予了教育本身的涵义。教育叙事研究 (educational narrative research)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 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 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 怎么做。多数情况下,是教师本人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经历和体 验,实质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着自己的生 活”。(刘良华,2004)6所谓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教育主体的故事叙 说来描绘教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并使教育活动获得解释性的意义理解。(岳 龙,2004) 7教育叙事研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通过教育生活经验的叙述 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丁钢,2004)8 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动人曲折的叙事。“人类不仅赖故事而生,而 且是故事的组织者,写得好的故事接近经验,因为它是人类经验的表述,同时 它们也接近理论,因为它给出的故事对参与者和读者有教育意义。”8教育 叙事相对于人们熟悉的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范式转变。它更强调 教师作为教育发展和教育研究的主体参与,强调人们教育经验的直接联系,将 越来越“精细化”和“学术化”的教育研究转向教师的现实生活。让教师述说 自己的故事,并通过故事叙述来描述人们在自然情境下的教育经验、教育行为、 教育哲学等。作为一种研究方式,教育叙事强调的不仅是客观规律的发现,而 且更加关注教育主体及其经验的存在意义。 教育叙事的文体突破了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的单一格式,它来自人们生活 中熟悉的口述、故事、现场观察、日记、访谈、自传、传记、书信等,用来述 说教育主体的经验和实践。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它靠事实 说话、靠真情动人、将教育的直接参与者的内心思想、隐性知识等转化为显性 知识,挖掘出教育主体的教育智慧并转化为集体智慧和共享资源。 我们注意到,在信息时代,教师们逐渐养成了每天到 Blog 或 BBS 虚拟社区上 学习、交流、讨论、撰写教育叙事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许多人改变了学习 和生活的方式,主体意识正在觉醒。 所谓主体,原本是一个哲学概念,从哲学的本体论来看,主体是指事物的 属性、关系、运动变化的承担者和载体。从认识论来看,主体是指认识活动和 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是指教师认识到自身是自己的教育 教学活动的承担者和主人,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决定自己的工作生活的发展变化, 从而自觉地发挥能动性,积极投身到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改革、创造性的工作 中,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工作。 当前,我国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工作状况亟待关注,大部分教师面临着 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 小学教学改革全面展开,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更新力度很大、新的教育理念广 泛传播,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大部分 地区小学到初中的学生生源逐年减少,教师岗位的竞争日趋激烈;教师的工作 业绩和学生的考试分数、名次、升学率紧紧联系在一起,学校之间、教师之间 的竞争激烈。2002 年北京市的一项调查表明,教师每天在校的工作时间均在 10 小时以上,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使教师们身心疲惫。该项调查的结果是, 93.1%的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并认为这已成为普遍 性的重大的生活和生存问题。在回答“有机会是否调换工作”时,50.8%的教 师表示如果有机会,就会考虑调换工作;有 31.7%的教师表示无所谓;只有 17.5%的教师表示喜欢这一职业。10 这种现象使教师的劳动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正如袁贵仁教授在马克思 的人学思想中指出:“本来劳动是人的类本质,现在的异化劳动却成了劳动 者的一种外在的东西,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人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 是否定自己。劳动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 磨,精神遭摧残。本来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人的自我实现,现在却成 为一种外在的强制,只要这种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一样逃避劳动。 ”11 关于主体性,马克思有许多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指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在 对客体的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创造性等。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在思想深处从异化的劳动中 解放出来,使自己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存在并充分发挥能动性。 目前许多教师培训的误区在于,把教师看作被动地施加教育理论、课程改 革、教师专业发展等知识的对象,采用自上而下、行政命令、理论灌输的方式, 教师的主体性没有被尊重,很难激发教师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往往成为游离 于教师主体之外、与教师的教学生活脱节的外在物。 相反,日渐兴起的教育叙事却受到了教师们的青睐,成了教师们进行教育 研究的热门选择,并迅速流行起来。在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教育 叙事现象使我们深思,为什么教育叙事和 Blog 会在教师中流行起来?它对教 师的专业发展将产生什么影响? 教育叙事是教师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是去写那些有时连 自己也不理解的概念性论文,而是基于学校真实生活,去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 生活中的事情,寻找其中有意义的细节,然后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改 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可以说,这更加符合广大教师的实际,给教师提供 了一种新的教研视角。只要热爱教育,善于观察,长期坚持体验和反思自己的 教育生活,教师不仅能写出很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文章,而且会带来教师主体意 识的觉醒,这种可贵的觉醒决不是几次培训班或专家报告能够获得的,它是教 师对自己主体性的重新认识,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养成,是一场 自我进行的脱胎换骨的革命。 三、信息技术赋予教育叙事新的涵义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是人的发展、生产力发 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力量的源泉。(马克思语)在信息时代,人们“叙事”的产 生、传播、共享已经不再是传统农业和工业时代的概念。网络时代迅速崛起的 新一代社会性软件,诸如 BBS、MSN、Blog、WIKI 等,充分满足了人们自 主发展和群体交流的需求。这些社会性软件所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即人的身 份标识(who)、人的知识的沉淀(who know what)、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由此构成小实体大网络社会关系等,正在改变着教育叙事的涵义。12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我们惊喜地看到,对于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来说,Blog 特别适合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故事。许多参加试验的学校 老师都深有感触,赞叹教育叙事研究与 Blog 相结合,恰是一种天赋的完美结 合。一个是教师的所思所想,一个是全球化的数字化的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 体,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掀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教师利用 Blog 的信息 技术环境,不仅可以随时写作和发表自己的教育叙事,而且可以在线得到来自 全国的同行和专家教授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基于 Blog 的教育叙事研究往 往带动了一个学校的大多数教师参与,进而影响到更多的学生。许多长期在基 层工作的教师第一次感受到技术改变世界的力量,有了 Blog 和教育叙事,自 己作为教师主体的话语权真正回到了自己手中,全世界都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历程,一个教师主体意识觉醒的时代变迁! 信息技术就像圣经故事中的巴别通天塔,把天下的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 促进了教育叙事的新发展: 1.在信息化环境中,Blog 等社会性软件的技术门槛很低,易于操作,适合大 规模普及。教育叙事的数字化,使其克服了时空的限制,更容易保存、复制、 传播、共享。 2. Blog 使教育叙事突破了个人的小圈子,教师之间、读者与研究者之间可以 展开充分的交流,进行头脑风暴,创造出更多的智慧,促进了学习型学校、学 习型生态环境的形成。 3.Blog 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你的任何故事,同时与全世界的 读者共享你的研究成果,为每一个教师实现了“个人出版”和“团队出版”自 己教育叙事的梦想。其深刻的历史性涵义还在于,网络时代的教育叙事真正还 给教师们自己的话语权,推动教师进入一个自我管理、自我负责、自我发展、 回归主体意识的时代。 4.教育叙事与 Blog 的结合,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表 面上看,许多老师的教育叙事中并没有提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然而, 正是信息技术在悄悄地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如果没有信息技术, 上面谈到这些变化就缺少了产生的环境和平台。这就是所谓“整合”的概念, 一个大道至无的境界。 5.教育叙事与 Blog 的结合,正在迅速地向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发展,各地的 教师们正在创造出许多新型的教育方式,诸如班级学生的 Blog 社群、若干学 校的 Blog 联盟、结合学科教学和教育叙事反思的学科专业化 Blog, 等等。 6.新兴的信息化环境对人们提出了新的行为规范和要求,你必须自觉地遵守网 络上的版权道德和国家法规,提高自己的信息伦理道德。 四、教师如何写教育叙事 教师参与到教育叙事研究和应用 Blog,往往有如下过程和规律: 一见钟情。教育叙事牵动了教师多年心底的梦幻和思绪,Blog 激起了教 师们自我发展的新体验。许多地方的教师,往往是从不知道 Blog 到知道 Blog 会有较长的时间,然而,一旦了解了教育叙事,并初次使用运用 Blog 记录自 己的叙事之后,发现和体验到了教育叙事与 Blog 的魅力,便会自觉地在自己 的工作中运用。三个阶段。教师们在接触 Blog 后,会有一个兴奋期(约 周),老师们会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日记、体会、感想、人生哲理等等 倾述在自己的 Blog 上;兴奋期之后,“该说的都说完了”,便会进入一个 “沉寂期”(约月);这时,如果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研究和反思,更 重要的是,能够得到教育研究者引领或志同道合的热心人的帮助或督促,便逐 渐进入“习惯期”,慢慢养成每天撰写 Blog 日记的生活习惯,一直到长期坚 持下去,受益于教育叙事和 Blog 生活。 形成学习型社区。教师和学校的 Blog 往往会成群地出现和发展,主要是 由于 Blog 的本质是人与人的交流,是构建一个网上的社区。当然,这种社区 具有虚拟的特点,社区中的教师不一定是同一个地区和学校的同事,大部分是 志趣爱好相同的“网友”。单位领导的组织和倡导可以大大推动教师 Blog 的 发展,但是,在一个社会潮流中自然形成的“舆论领袖”往往具有更大的号召 力和组织能力。 志在改革和发展。一大批有志于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青年教师队 伍正在形成,他们在教育叙事中学习、在发展自己的 Blog 中得到提高,同时, 又用自己的叙事和 Blog 为整个教育提供自己的智慧和资源。从上海浦东的现 代化学校,苏州美丽的水乡,到山东淄博的乡村教师,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老师 在教育叙事和 Blog 中提高了教学反思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教育创新能力。 每天去看一看这些老师们的 Blog 上闪光的智慧和思想,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教师怎样进一步写好自己的教育叙事,根据自己的体会,下面是笔者对撰 写“教育叙事”的一些经验和建议: (1)重在思考 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镜像”纪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好的教 学设计不仅仅是一份好的教案,而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获得的经验。思考 不是填写模板(模板是供培训时模仿学习),而是创意和灵感的碰撞。善于思 考的人从身边的平常事中也会发现真理。 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人知识,而是教人思考,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养成思 考的习惯。 (2)注意观察 观察教学情景的发展变化。 观察当事人的态度。 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的结果。 可以借助技术(照相机、录像机、计算机等)记录观察的过程。 注意记录保存观察的原始资料。 (3)提出问题 教育叙事并非都是典型的精彩故事,往往平淡才是真,贵在从身边的平淡 事中发现问题和精彩。 清晰地表达问题。 把问题细化,便于处理和研究。 养成教育研究的敏感性,能够随时抓住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追问问题。 (4)注意学习 从各种信息渠道学习(网络、文献资料、会议、培训班等等)。 向各种人的资源学习(专家、教研员、校长、同事等等)。 向自己的学生学习。 注意从自己的历史经验中学习。 (5)交流与讨论 头脑风暴,促进新思想的涌现。 网上交流,吸取和集中更多人的智慧。 对身边的现象善于从正反二方面研究讨论。 给出的结论适当、有条理、有证据,不要绝对化。 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6)写作构思 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 不同于“课堂实录”,要抓住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教学冲突”。 记录以自己的方式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遗憾,或是发生的变化。 以“叙述”为主,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 尽可能描述当时的“心理”状态,“我想”,“我事后想”。 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 (7)注意避免 教育叙事的反思不是写检讨书、悔过书。 教育叙事的回忆不是写工作总结。 教育叙事对课堂教学的描述不是写教案设计。 教育叙事不是文学创作,绞尽脑汁虚构动人的小说。 教育叙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要变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