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练习_第1页
七上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练习_第2页
七上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练习_第3页
七上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练习_第4页
七上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度安庄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图文物出土于一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正确反映生活在该遗址的原始居民生活情况的选项是使用磨制的新石器 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 用麻纺织麻布 能书写出成熟的文字 A. B. C. D.2人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被称为“五谷”的农作物,什么时期已经齐备了A夏朝B原始社会C商周时期 D周朝3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农耕文化的主要特点有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建筑房屋,过定居的生活 饲养家畜 种植农作物 有成熟的文字A. B. C. D.4如图,观察下列四幅图像,其中正确反映人类进化顺序的是( ) A、 B、 C、 D、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最早种植粟的居民吗?请选出。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6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_。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7在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秆、稻米,这足以证明( )A河姆渡原始居民是当时最聪明的B神农氏教人播种五谷的故事确有来源C我国是较早种植稻谷的国家D稻谷比较适合在南方种植8下列选项不属于北京人特征的是A、保留猿的特点 B、使用打制石器 C、人工取火 D、采集和狩猎9禅让制度的依据是A、财产 B、武力 C、才能 D、门第10如图,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 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11“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以下部落联盟首领传承正确的是(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禹舜 D尧舜禹12如图是根据化石残骸复原的原始人复原像,它属于( ) A、元谋人 B、北京人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132007年3月,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有哪些? 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磨制的 北京人直立行走A B C D14小刚是红星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一名成员,他准备在下周的兴趣小组活动时演出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请你帮他判断一下,下列哪一故事情节是不应该出现的A. 使用打制石器 B. 种植水稻 C. 饲养家畜 D. 挖掘水井15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C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16河姆渡和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 农业生产的出现 B. 火的使用 C. 建造房屋 D. 使用陶器17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在A、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B、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D、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18有关黄帝、炎帝传说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黄炎联盟后,共同战胜了蚩尤部落 B黄炎联盟通过涿鹿之战大败蚩尤C黄炎联盟在长江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 D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19在下列远古人类中,还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光和钻孔技术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20“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21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A挖掘水井 B饲养猪狗等家畜C房屋内设有炕,供取暖用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22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聚落 半坡聚落A. B. C. D.23现代民主政治所追求的“选贤与能”和中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相近(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24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在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的。其中,汉民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其前身是( )A元谋人 B炎黄族 C半坡氏族 D华夏族25下列不属于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共同点的是( )A都处在母系氏族繁荣时期 B都可以吃上自己饲养的猪肉 C都过着定居生活 D都种植粟26如图,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时,意思就是“中国”。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如图3那样精美的彩陶,这个地方在( )A北京 B半坡 C福建 D元谋27如图,造成半坡(如图1)和河姆渡(如图2)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工具 B生活习惯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28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穴居而野处”、“周口店”、“保留猿的一些体质特征”判断下列皆符合这些信息的是(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北京人 D蓝田人29下列不符合北京人生活的是( )A采集食物 B火烤食物 C制作装饰品 D群居生活30描述原始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原始人最需要()A. 学会制造工具 B. 住在山洞里C. 懂得用火 D. 过群居生活31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仓颉发明文字 B、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C、伶伦编出乐谱 D、炎帝发明指南车32在一处原始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钻孔石斧、纺轮、鱼纹彩陶盆”,生活在该遗址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33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应该选择的情节是( )A、种植粟 B、住干栏式房屋 C、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 D、住半地穴式房屋34下列对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他们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B、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C、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衣服 D、生活的集体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氏族35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四、综合题(题型注释)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轩辕于是修养道德,整顿军队,研究四季变化特点,种植谷物,安抚人民,丈量四方的土地以与炎帝(人名)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而得其志。蚩尤(人名)作乱,不用帝命。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史记五帝本纪回答:(1)材料中的“轩辕”指谁?在中国文明史上,他有怎样的历史地位?(3分)(2)根据材料分析,轩辕在几次战役中能够战胜敌人的原因是什么?(在材料中找答案)(3分)37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成果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请回答: (1)上述资料所讲的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 (2分)(2)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的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2分) (3)从第二段资料看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1分)(4)两者相比你认为哪一种是进步的?你喜欢哪一种? (2分)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百姓过上了安宁的日子。材料二 B.带领人民辛勤劳作,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2分)(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它直接起到的作用是什么?(3分)(3)你认为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2分)(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2分)39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16分)(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2分)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2分)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他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苏教版第三册课文(2)阅读上述材料说出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2分)(3)欣赏下图说出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2分)(4)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2分)(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请说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2分)(6)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么做?(2分)40图说历史(9分) (1) 图一和图二是哪两位历史人物?他们被炎黄子孙尊奉为什么?(2分) (2) 图三中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备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它反映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2分)(3) 图四中的“子”指的是谁?写出他的治国主张。(2分) (4) 图五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它是哪一朝代的成就?图六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它叫什么名字?(2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称赞的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2分)(2)材料一中的“建此伟业”指的是他传说中的那些功绩?至少写三条(3分)(3)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与哪个战役有关?(2分)(4)材料一和材料二表达了对这个人物什么样的情感?(2分)42(10分)2014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我们通过下图感受中国文化遗产的魅力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分布图问题探究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八达岭长城岳麓书社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北京人”遗址写出北京人生活距今的年代及一个反映他们生活状况的例子。(2分)都江堰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谁主持修筑的?(2分)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曲阜是孔子故里。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什么学说?(2分)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建立的陵墓。写出明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2分)(2)请你谈谈对中国文化遗产的认识,并提出一条保护建议。(2分)4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材料三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四(1)材料一中分别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影响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1分)(2)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3分)(3)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4)结合材料四,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2分)44如图,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炎帝陵 图二:黄帝陵 图三:大禹陵 请回答:(1)图一相关的人物对中华民族作出哪些贡献?(2分)(2)图二所指的人物有什么事迹流传后世?(2分)(3)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2分)(4)人们最敬佩图三人物是因为哪一件事?这个传说反映了什么?(4分)45某班级准备模仿中央电视台举办一个“鉴宝”专栏,搜集到了如下图片,现邀请你做节目主持解说员,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对上述文物图片进行分类处理,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博物馆里(只填写字母代码)。(5分)(2)请你对上述文物图片进行鉴定分析后,用一句话向游客解说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共同点。(5分)46看图分析博 物 馆文 物 图 片半 坡 博 物 馆河 姆 渡 博 物 馆(1)如图,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片1是 人头部复原像,其距今约 年。(2分)图片2是 人头部复原像,其距今约 年。(2分)(2)如图,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A)上图1是_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种植的农作物是_。(2分) (B) 上图2是_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种植的农作物是_。(2分)五、连线题(题型注释)第9页 共10页 第10页 共10页本卷由【在线组卷网】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半坡氏族聚落的相关内容。该图是鱼纹彩陶盆,它是半坡人制作的彩陶的代表作。半坡人会使用磨制的新石器,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会用麻纺织麻布,但不会书写成熟的文字。所以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半坡聚落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农作物“五谷”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五谷,古时称稻、黍(小米)、粟、麦、豆为五谷,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A项农作物的种植进一步扩大,B项原始农业刚刚开始,D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完善时期,西周的农业也是主要的生产部门,本题选C。考点:五谷的齐备时期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早在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古代文明形成的必要前提之,多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农业的总体产量,而且还能够减少单系粮食种植的危险系数,是古代农业发展的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3A【解析】试题分析: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农耕文化的主要特点有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建筑房屋,过定居的生活;饲养家畜;种植农作物,但他们没有成熟的文字,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农耕文明点评:关于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学生还要掌握两者的一些不同点:半坡人发源于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发源于长江流域;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4B【解析】试题分析:第一步先看图判断, 古猿头像、 是现代人头部复原像、 是北京人头像、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排在最前面, 现代人排在最后面。这就可以排除A、C、D三项。北京人生活距今约70万20万年,山顶洞人生活距今约三万年, 排在前面。考点:本题考查人类进化的过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关键一靠读图能力、二用排除法。本题以图片的形式直观、形象的反应了人类从古猿进化成人的过程。5C【解析】试题分析:我国最早种植粟的原始人是半坡人,距今约六千至八千年,应属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元谋人的距今年代为170万年左右,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北京人一般认为约在距今50万年前;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C选项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的内容是第一单元是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题目的关键词是最早种植粟的居民。6D【解析】试题分析:题目的关键词是第一首资料;神话传说属于没有可靠的来源,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A;史书记载也是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C;学者推断,毕竟是一种推断而已,不能算是一手资料;考古发掘是最直接,最原始的,属于第一手资料,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的内容是第一单元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点评:本题难度大,学生不但需要了解课本知识,还需要掌握第一手,第二手资料的区别。7C【解析】在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秆、稻米,这说明了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这足以证明我国是较早种植稻谷的国家,故选C。8C【解析】此题属于否定选择题,其做法有二:排除法和直接法.列举出北京人的特征: 保留猿的特点、使用打制石器、使用自然火、采集和狩猎。人工取火是山顶洞人所为。 9C 【解析】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生存于传说时代的尧舜禹时期,德才兼备,威望高者优先。故此依据是才能。了解尧舜禹的有关故事是理解做好此题的关键。10C【解析】我国会制造鱼纹装饰彩陶的原始居民是半坡原始居民,故选C。11D【解析】 “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部落联盟传承的先后顺序为:尧舜禹,故选D。12B【解析】上面的原始人复原像属于北京人。北京人的颚骨较高,前额低平,眉骨高突,鼻子宽扁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故选B。1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远古人类的史实。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北京人直立行走,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的,不是磨制的,所以错误,故选B。14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史实。河姆渡原始居民会种植水稻,饲养家畜,挖掘水井,他们已经使用磨制石器了,不是打制石器,故选A。15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史实。北京人时期还没有出现原始农业,不会种植小米;北京人不会制作弓箭;北京人不会人工取火,只会使用天然火;北京人会利用火堆驱赶野兽,故选D。16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河姆渡和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出现,生活趋于稳定,故选A。17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故选A。18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黄帝、炎帝的传说。黄炎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的主体,A、B、D项均为炎黄传说的正确表述,故选C。19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山顶洞人的史实。山顶洞人还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光和钻孔技术,故选C。20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史实。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故选B。2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史实。河姆渡原始居民会挖掘水井,饲养猪狗等家畜,使用磨制农具石斧,但不会造炕,故选C。22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史实。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河姆渡聚落 和半坡聚落,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半坡人最早种植粟,两者还会饲养家畜,故选D。23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禅让制是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是“选贤与能”的体现,故选A。2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华夏族的史实。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这就是汉族的前身,故选D。25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共同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都处在母系氏族繁荣时期,都过着定居生活,都可以吃上自己饲养的猪肉。只有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故选D。26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半坡聚落的文明。上图是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烧制的彩陶,故选B。27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半坡人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造成房屋样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自然条件不同,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河姆渡居民的房屋的特点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系: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当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这种房屋利于通风防潮,故选C。28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北京人的史实。北京人居住在洞穴中,过着群居生活,生活在北京房山周口店,仍保留猿的一些体质特征,故选C。29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北京人的史实。北京人会采集食物,火烤食物,过群居生活,但不会制作装饰品,山顶洞人会制作装饰品,故选C。30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远古人类的史实。上述材料反映了远古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的恶劣,为了提高生存几率,他们往往过着群居生活,故选D。31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黄帝、炎帝的贡献。黄帝的下属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黄帝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黄帝发明指南车,不是炎帝,故选D。3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半坡原始居民的史实。半坡原始居民会钻孔和制造石斧,会纺线织布,会制作鱼纹彩陶盆,故选C。3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河姆渡人的史实。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指的是半坡人,故选B。3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山顶洞人的史实。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已经用骨针缝制衣服,他们生活的集体是具有血缘关系的氏族,故选D。35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山顶洞人的史实。山顶洞人是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故选D。36(1)黄帝。他是华夏之祖。(2)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修养道德,整顿军队,研究四季变化特点,种植谷物,安抚人民,丈量四方的土地)【解析】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人文初祖。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者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著名首领,他们联合打败了蚩尤,结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教民挖井,为后世的饮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看乐谱等,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敬。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2)本小题考查的是人文初祖。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者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著名首领.那时候,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相传他们以铜作兵器,勇猛异常。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从此结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而黄帝能打败炎帝、蚩尤等的原因是他能够修养道德,整顿军队,研究四季变化特点,种植谷物,安抚人民,丈量四方的土地等,最终他成为人文初祖。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37(1)原始社会,阶级社会。(2)禅让制。(3)世袭制取代禅让制。(4)世袭制,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夏朝的建立。在尧舜禹时期,都是通过禅让的方式民主推选部落联盟的首领,到禹在位时,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了。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在禹统治是,他的儿子启已经有了强大的势力。禹没有用禅让的办法选择继承人,在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我国历史开始进入了阶级社会,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的社会,这是我国历史的一大进步,是我国文明的开端。(2)本小题考查的是禅让制。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都是。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通过推举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禅让制”的实质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3)本小题考查的是世袭制。世袭制指的是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在尧舜禹时期,都是通过禅让的方式民主推选部落联盟的首领,到禹在位时,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了。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在禹统治是,他的儿子启已经有了强大的势力。禹没有用禅让的办法选择继承人,在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4)本小题考查的是比较世袭制与禅让制的特点。这两种制度各有优缺。禅让制的优点是能够任用贤能治理国家。禅让制的缺点是王位容易受人觊觎,政权不牢固。其实质是在部落联盟显贵家族内推选首领。随着首领权力的进一步扩大,部落联盟首领开始向世袭国王转化,原始社会走向崩溃。而世袭制是一种血缘治国的制度,即采用加强作为自然属性的血缘关系来治理国家的一种方式,这种加强后的血缘关系就形成了各种相关的血缘性质的社会制度,血缘关系从而上升为具有社会属性的血缘治国。世袭制的优点是继承顺序明确,政权王位稳固。世袭制的缺点是有时不能保证领导人的才干和能力,并直接制造政治腐败、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层对立等,从而带来社会稳定和秩序的严重危机。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38(1)A.指禹或者大禹;B.指李冰;(2分)(2)都江堰 (1分)防洪灌溉;(2分)(3)依靠人民群众;采用堵截和疏导相结合的方法。(如果考生答出其他意思相符的内容亦可酌情给分。)(2分)(4)克己奉公、大公无私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民服务的精神等。(如果考生答出其他意思相符的内容亦可得分)(2分)【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材料结合所学,大禹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故A.是大禹;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修建了都江堰,防洪灌溉,使以后的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B.指的是李冰。(2)结合所学,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使江水从两边分流,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西边的外江用于分洪。通过宝瓶口,内江的水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3)本题考查学生对大禹和李冰治水成功原因的理解。结合所学,大禹治水时敢于创新,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带领人民共同治理洪水,终于取得了成功。李冰父子采用分流的方法,将水害化为水利,重在疏导。(4)本题考查学生对两位治水英雄精神的理解。结合所学,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大禹克己奉公、大公无私的精神、为民服务的精神等;从大禹和李冰的治水方法上可以学习到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等。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39(1)半地穴式房屋;(2分)河姆渡原始居民;(2分)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或自然因素等)的不同。(2分)(2)大禹治水;(2分)(3)修建都江堰;(2分)(4)孟子;(2分)(5)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等。(符合题意的任一事例即可)(2分)(6)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分)【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在浙江省余姚市,发现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浙江地处南方,多雨潮湿,虫蛇较多,此种建筑可防蛇、虫、洪水、湿气等的侵害。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起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干栏式的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既通风又防潮,这是建筑学上一个重大成就。这种建筑形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住着半地穴式房屋,因为那里多风沙,这种结构能起到保暖作用。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禹的传说。传说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禹有高尚的品质。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理了洪水。他们之间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是通过民主推举的方式相传的。所以,那时的首领关心群众疾苦。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都江堰的认识。观察图片,可以看出是战国时期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都江堰是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地点在四川岷江中游,都江堰的作用是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都江堰至今还在造福两岸人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孟子有关知识的识记。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仁政”,轻徭薄赋。孟子还提出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他的思想具有环保意识,也就是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第(5)问,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历史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都江堰和孟子的思想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与自然不和谐相处的实例,如沙尘暴的频发、人类过度的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问题。第(6)问,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历史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反思都江堰的修建和孟子还提出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环保意识,古人尚且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我们作为中学生应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和尧舜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40(1)炎帝和黄帝(1分)人文始祖(1分)(2)甲骨文(1分)商朝(1分)(3)孔子(1分)为政以德以礼治国(1分)(4)商朝(1分)都江堰(1分)【解析】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的是黄帝和炎帝的相关史实。相传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了蚩尤,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黄帝人文初祖,黄帝建造宫殿,制作衣服,还叫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尊称为“人文之祖”。(2)此问考查的我国文字的发展史。结合图片联系问题中提示词: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备的文字。根据课本所学知识,我国最早的文字是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被称为甲骨文。从图三的形状,可判断出是甲骨文。(3)此问考查的是论语的相关史实。春秋时期的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位大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以礼治国。他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注意因材施教,他教育学生要有老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提出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言论,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所以论语中的“子”指的是孔子。(4)此问考查的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水利工程的修建。图五在题干中提到“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根据课本所学可知是司母戊鼎。是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战国时期秦国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41(1)黄帝;人文初祖(2)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3)涿鹿之战(4)对人文初祖黄帝的尊敬、钦佩、赞美之情,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华夏之祖黄帝的相关知识,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等,我们可以判断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称赞的是黄帝,他被尊称为“人文初祖”,反映了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敬。(2)本题考查的是华夏之祖黄帝的贡献,属于识记内容,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黄帝的主要贡献有: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正因为黄帝在历史上有如此巨大的贡献,所以后人称其为人文初祖。(3)本题考查的是涿鹿之战的相关知识,距今约四五千年,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所以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指的是涿鹿之战。(4)本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和把握,我们可以看出,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敬之情,因为黄帝在历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因此本题的答案是:对人文初祖黄帝的尊敬、钦佩、赞美之情。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42(1)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1分) 能制造(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等);(1分)秦国;(1分) 李冰;(1分) 儒家学派;(1分) 提出“仁”的学说;(1分)朱元璋;(1分) 1368年;(1分)(2)认识:中国文化遗产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具有独特魅力等);(1分) 建议:加大宣传力度;(1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先秦时期的文化成就和明朝建立的历史内容。在我国的远古人类中,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过原始的群居生活。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筑,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崇尚“礼”。经过元末农民战争,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了明朝。(2)本题是一道知识迁移能力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辨析能力。我国的古典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五千年,具有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广大。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大变革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 43(1)地理气候因素(1分)(2)禹(1分);都江堰(1分);秦国蜀守李冰父子(1分)(3)仁政(1分) (4)铁农具(器)和牛耕的推广【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简答题,材料中有图片有材料,考查古代生产的相关内容。做此类题,首先要审清题意,读懂材料是关键。还要结合所学知识点作出回答。通过材料一两幅图片考查地理环境对房屋建筑的影响。从图片看,干栏式房屋是居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建造的,这种建筑与长江流域气候潮湿有关,半地穴房屋是居于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建造的房屋,这与北方冬冷夏热的气候有关,据题意,影响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地理环境气候因素造成的。(2)通过材料人与水的关系,考查古代史治理水患的相关内容。据题意要求,根据材料答出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要回答三个问题,根据所学知识远古时期治水的英雄是大禹,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主持都江堰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