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考点分析(认识论)1实践的概念.ppt_第1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考点分析(认识论)1实践的概念.ppt_第2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考点分析(认识论)1实践的概念.ppt_第3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考点分析(认识论)1实践的概念.ppt_第4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考点分析(认识论)1实践的概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考点分析(认识论) 1.实践的概念、特征、形式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真理(认识)的属性:六性,1.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比较:,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相对于物质而言,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相对于实践而言,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理论是将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属于主观范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属于主观范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是客观的、正确的,属于主观范畴,是正确的,形式上主观,内容上客观;都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有用即真理。 解析:真理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真理是有用的。但是,有用的事物,即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东西,不一定就是真理。,3真理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 解析: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图示:,4认识具有反复性,世界上没有正确的认识。 解析: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每一具体认识只能是相对正确的认识。,5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6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两次反复就能完成。 7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正确反映),(若干次反复),8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它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9认识的根本目的即认识的根本任务。 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真理不具有客观性。 11真理既然是客观的,它一旦确立就一成不变。,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根本目的:指导实践; 根本任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具体性、条件性:使真理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2010全国卷)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 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 我们一直无法探测到”。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 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 的引力波的存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 ) A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 B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 D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C,2(2010全国卷)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 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 “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 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 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 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 B C D,A,3(2010四川卷)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 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 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 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 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 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 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 B C D,A,4(2009全国卷)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 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 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 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 哲理是( ) 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而无视其变化 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 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A B C D,B,5(2009浙江卷)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 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5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 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天。 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生长产 生了影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复 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 ) 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 B C D,D,6.(2012年全国新课标)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 B C D ,C,7(2010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解析: 首先,要明确答案范围是认识论的范畴; 其次,要仔细研读材料,找出有效信息:如“展 示台”、“大学堂”、“助推器”等; 第三,涉及知识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和 目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最后,把知识点与材料有机结合。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8(2010福建卷)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答案: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 ,如今到“以人为本”,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9(2012广东卷)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 动揺、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 共识。2012年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 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 远的指导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