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顶板行车通道回顶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车库顶板行车通道回顶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车库顶板行车通道回顶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车库顶板行车通道回顶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车库顶板行车通道回顶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州新城区 A3-3、4 号地块施工总承包三标段工程 车库顶板行车通道车库顶板行车通道 回顶施工方案回顶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目目 录录 1、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1 3、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2 4、施工准备.2 4.1 材料准备 2 4.2 人员准备 2 4.3 工具准备 3 4.4 作业条件准备 3 5、回顶构造要求.3 6、附图.3 7、板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书.5 7.1 参数信息 5 7.2 模板面板计算 6 7.3 模板支撑 C 型钢的计算 8 7.4 托梁材料计算 9 7.5 模板支架立杆荷载设计值(轴力) 9 7.6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9 8、监督和检测措施10 9、安全保证措施11 1 1、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1 本工程设计图纸; 1.2 土建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3 建设工程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1.4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5 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 1.6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1991) 1.7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9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1.10 经批准的徐州新城区 A3-3、4 地块施工总承包三标段建设工程施工组织 设计 2 2、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2.1 徐州新城区 A3-3、4 地块施工总承包三标段工程:包含 10#、15#、22#住宅 楼,6#、8#、9#、13#、16#、17#洋房及地下室工程,建筑面积 87512.1,其中地 上建筑面积 54800.13,地下建筑面积 32711.97。地下车库层高 4m,车库顶板 厚度为 300mm,混凝土等级为:C35/P6。车库框架柱截面尺寸 500mm*500mm,西区车 库框架梁截面尺寸 350mm*750mm; 东区车库框架梁截面尺寸 300mm*700mm,车库由 33 个区块组成。 工程概况表 序号项 目内 容 1 工程名称徐州新城区 A3-3、4 地块施工总承包三标段建设工程 2 工程地址徐州市新城区东北部,太行路以南,秦郡路以西 3 建设单位徐州中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 南江苏华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南京地下工程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 监理单位徐州市华夏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6 监督单位徐州市新城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7 合同工期393 天 8 建筑规模 87512.1m2 9 合同质量标准合格,并达到优质工程标准 10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江苏省“安全文明工地” 2.2 为保证徐州 A3-3、4 地块施工总承包三标段工程的安全施工、文明施工、 按规范化要求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本工程地下室出0.000,进入装饰阶 段施工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的需要,在车库顶板回填之前,需在地下 室顶板上(局部)设置施工道路。道路宽 6m、4m、3m 不等,材料运输期间的荷 载远大于设计活荷载,需对施工道路部位的地下室顶板现浇板进行顶撑加固(具 体位置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 3 3、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 图 3.1 管理组织机构图 4 4、施工准备、施工准备 4.14.1 材料准备材料准备 48 钢管、扣件、40100mm 方木、可调顶托等、25 废料钢筋、 备用材料(2cm 厚钢板,如需要考虑在后浇带处加盖) 4.24.2 人员准备人员准备 4.2.1 作业人员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2.2 专业班组人数不少于 15 人,现场搬运杂工不少于 5 人,具体实际情况进 行及时调整。 4.34.3 工具准备工具准备 铁锤、荆轮扳手、钢筋切割机、电焊机等。 4.44.4 作业条件准备作业条件准备 4.4.1 车库顶板环路规划完成,回顶路线及区域确定、并用白粉标明。 4.4.2 回顶区的地下车库地面已清理干净,满足回顶需要。 4.4.3 所用材料经检查验收符合质量要求。 4.4.4 对操作人员作好班前安全技术交底。 5 5、回顶构造要求回顶构造要求 5.1 车库顶板行车道回顶:施工道路宽有 6000mm、4000mm、3000mm 不等,回顶 宽度等同道路宽度。板下立杆间距均为 1000mm,水平杆步距 1.2m。离地 200mm 设横纵扫地杆,往上横杆间距为 1.2m,每一排架可以考虑布置两道斜向剪刀撑。 5.2 施工道路穿后浇带处回顶:后浇带所在跨应全部回顶布置,后浇带两侧第一 排立杆距后浇带 200mm 距离,回顶的纵向间距为 900900mm。 5.3 横杆支撑:框梁、板均为四道(地面上翻 200mm 一道,梁、板顶下翻 300mm 一道,上下水平撑支 1/3、2/3 各设置一道) 。均用直角扣件紧固,立杆上下均用丝 杠调节托,托顶木方,上下顶紧,确保支撑能完全受力。 5.4 搭满堂架时,顶部采用顶托,并垫 40100mm 通长方木,顶紧顶板,上下均 在 40100mm 方木上支顶。 5.5 车库内框架梁:梁下立杆间距均为 500mm; 5.6 临时道路穿后浇带,后浇带需过车受压,后浇带处暂不能封闭的,除车库内 钢管回顶外,还应采用25 废料钢筋焊制成排架放置于后浇带处,固定牢靠。如 现场需要,可以再增加一道 2cm 厚钢板。钢筋排架、钢板的制作应在现场严格 1:1 放样切割安装。 6 6、附图、附图 7 7、板模板、板模板( (扣件钢管架扣件钢管架) )计算书计算书 模板支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7.17.1 参数信息参数信息 7.1.1 模板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1.00;纵距(m):1.00;步距(m):1.5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3.70; 采用的钢管(mm):483.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C 型钢;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 板底 C 型钢的间隔距离(mm):300.00; 7.1.2 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01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0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00; 7.1.3 材料参数 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 18mm;板底支撑采用 C 型钢; 面板弹性模量 E(N/mm2):95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 C 型钢采用:C804015 型号, 壁厚为:2mm。 托梁材料为:16a 号槽钢; 图 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7.27.2 模板面板计算模板面板计算 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 和截面抵抗矩 W 分别为: W = 1001.82/6 = 54 cm3; I = 1001.83/12 = 48.6 cm4;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7.2.1 荷载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 = 250.31+0.011 = 7.51 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 2.51= 2.5 kN/m; 7.2.2 强度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其中:q=1.27.51+1.42.5= 12.512kN/m 最大弯矩 M=0.112.5123002= 112608 Nmm; 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 =M/W= 112608/54000 = 2.085 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 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2.085 N/mm2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 满足要求! 7.2.3 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公式为: =0.677ql4/(100EI)=l/250 其中 q =q1= 7.51kN/m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 0.6777.513004/(100950048.6104)=0.089 mm; 面板最大允许挠度 =300/ 250=1.2 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89 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 1.2 mm,满足要求! 7.37.3 模板支撑模板支撑 C C 型钢的计算型钢的计算 C 型钢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截面惯性矩 I 和截面抵抗矩 W 分别为: W=8.540cm3; I=34.160cm4; C 型钢楞计算简图(mm) 7.3.1 荷载的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 250.30.3+0.010.3 = 2.253 kN/m ;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 2.50.3 = 0.75 kN/m; 7.3.2 强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均布荷载 q = 1.2 q1+ 1.4 q2 = 1.22.253+1.40.75 = 3.754 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 = 0.13.75412 = 0.375 kNm; C 型钢最大应力计算值 = M /W = 0.375106/8540 = 43.953 N/mm2; C 型钢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000 N/mm2; C 型钢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43.953 N/mm2 小于 C 型钢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7.3.3 挠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0.677ql4/(100EI)=l/250 均布荷载 q = q1 = 2.253 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 = 0.6772.25310004 /(100206000341600)= 0.217 mm; 最大允许挠度 =1000/ 250=4 mm; C 型钢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217 mm 小于 C 型钢的最大允许挠度 4 mm,满足要求! 7.47.4 托梁材料计算托梁材料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托梁采用:16a 号槽钢; W=108.3 cm3; I=866.2 cm4; 集中荷载 P 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3.754kN; 最大弯矩 Mmax = 1.264 kNm ; 最大变形 Vmax = 0.045 mm ; 最大支座力 Qmax = 13.651 kN ; 最大应力 = 1263561.856/108300 = 11.667 N/mm2; 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 托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11.667 N/mm2 小于 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 N/mm2, 满足要求! 托梁的最大挠度为 0.045mm 小于 1000/150 与 10 mm,满足要求! 7.57.5 模板支架立杆荷载设计值模板支架立杆荷载设计值( (轴力轴力) )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和活荷载。 7.5.1 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293.7 = 0.478 kN;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0111 = 0.01 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0.311 = 7.5 kN; 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7.988 kN; 7.5.2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活荷载标准值 NQ = (2.5+2 ) 11 = 4.5 kN; 7.5.3 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NG + 1.4NQ = 15.885 kN; 7.67.6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N/(A)f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 = 15.885 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1.59 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4.24 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4.49 cm3;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L0- 计算长度 (m); 根据扣件式规范 ,立杆计算长度 L0 有两个计算公式 L0=kuh 和 L0=h+2a,为 安全计,取二者间的大值,即 L0=max1.1551.71.5,1.5+20.1=2.945; k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 1.155; - 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取 1.7;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 m; 得到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0=2.945; L0 / i = 2945.25 / 15.9=185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 0.209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15885.204/(0.209424) = 179.259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 179.259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满足要求! 8 8、监督和检测措施、监督和检测措施 8.1 在下列情况下,必须对钢管加固支撑脚手架进行检查: 8.1.1 脚手架搭设前; 8.1.2 作业层施加荷载前; 8.2 进行钢管加固支撑脚手架检查、验收时应根据下列技术文件: 8.2.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的相关规定; 8.2.2 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文件; 8.3 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8.3.1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8.3.2 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8.3.3 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8.3.4 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8.3.5 是否超载。 8.4 监督和检测要求 8.4.1 施工过程严禁各项荷载超标,做好过程监督。 8.4.2 在各上车库顶板的车必须进行过磅,控制车总重量不超过 400KN 的才能 上车库顶板。 8.4.3 钢筋堆场的圆盘不能叠放,直条每格堆放不超过 3 捆。 8.4.4 钢管计算高度不超过 1.5 米,现场堆放高度要求不超过 1.2 米。 8.4.5 为防止高空作业,方木、板等堆放高度要求不超过 2 米。 8.4.6 对各施工区域、各材料堆放区挂明显的限载标示牌,内容包括数据、高 度等。 8.4.7 每周对车库顶板面、板底、框架梁、支撑系统进行内部监测。发现结构异 常就立刻对顶板进行卸荷,并请有资质单位对其进行检测,严重专项方案必须进行 补强。并不再使用该地方作为施工道路、及场地。 9 9、安全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 9.1 安装和拆除支撑时,操作人员应配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安全 帽和安全带应定期检查,不合格者严禁使用。 9.2 脚手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