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第3讲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1页
专题二第3讲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2页
专题二第3讲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3页
专题二第3讲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4页
专题二第3讲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超级预测 知识预测依据2009年、2008年全国及新课标地区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本讲内容的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形成地貌在试卷中均有体现,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预测2010年高考也将如此,不会有大的变化。能力预测描述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需具备表达能力以及综合地、辩证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也必须抓住主要方面,例如某种特定地貌的成因一定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作用之中,主要原因又一定是内外力当中特定的一种,这也就是哲学中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理论。本讲内容常联系实际考查,例如地下水、石油的储藏条件,隧道修筑对地质构造的选择等,所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强,这也符合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地理”的要求。赋分预测本讲内容理论性强,2010年高考涉及的分值应在5分左右,以小题或综合题中的小问呈现。题型预测 本讲内容多以选择题组的形式考查,知识性和理论性强。超值储备知识能力储备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项目 类型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典型地貌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外力作用太阳辐射和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沟谷、瀑布、冲积平原、沙丘、喀斯特地貌等2背斜、向斜和断层基本形态 判断方法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岩层弯曲方向 岩层新老关系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中间岩层较老,两边岩层较新背斜隆起而成山岭;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层容易被侵蚀,反而成谷地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中问岩层较新,两边岩层较老向斜凹陷而成谷地或盆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断层 地表形态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错断原有的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山岭或高地 断层构造带 常发育成沟谷、河流3山岳的形成4地质构造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地质构造规律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生产有指导作用。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存储,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 (2)利用背斜找油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走了,因此岩层中若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 (4)利用断层找水 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 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因此选址应避开断层。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5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 作用过程 对地貌的影响流水作用侵蚀流水冲刷坡面,使坡面破碎;沟谷与河谷流水使沟谷与河谷加宽加深使地表变得崎岖,产生瀑布、峡谷等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也是流水侵蚀的结果沉积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山口常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泥沙淤积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侵蚀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形成风蚀谷地、风蚀洼地、戈壁、风蚀柱、风蚀蘑菇等沉积风在搬运途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便导致沙尘堆积形成沙丘、沙垄、黄土堆积等 6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地壳物质的循环是本专题的难点之一,也是一个应该掌握的重点。地壳物质循环图常有各种各样的变式,只有把课本插图和文字结合起来,真正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才能应付自如地回答有关习题。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可概括为: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变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及已生成的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成的变质岩经过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被高温熔化,重熔再生,又成为新的岩浆。如图233所示: 作用: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7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及对全球地貌成因的解释 内容理论要点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解释与运用板块张裂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相撞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全球地貌,要注意板块边界类型(即相对运动状况)与地形类型的关系。板块问的界线,不是大洲或大洋的界线,而是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断层构造带。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响可总结图表如下:边界类型示意图明显地形实例生长边界海岭、大陆裂谷东非大裂谷、红海消亡边界碰撞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达山脉、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洋中岛弧、海沟马里亚纳群岛及海沟俯冲边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俯冲角小海岸山脉、海沟安第斯山脉、秘鲁和智利海沟俯冲角大陆缘岛弧、海沟太平洋西部的海沟、岛弧链8根据河流的流向、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判断地形特征 (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 (2)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若水系为向心状,该地形为盆地。 若水系为辐射状,该地形为山顶。 (3)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含沙量大,则说明河流上游植被覆盖不良,水土流失严重。 若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也出现两次汛期。 (4)根据河流的河床宽度可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流经平原地区。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方法技巧储备 1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示法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岩浆回到地壳内。简而言之,所谓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可理解为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相互转化。 2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方法 判断某一构造是否为断层,有两个依据:一是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即断层岩层失去了连续完整性。如图235中的A、B、C处岩石既受力破裂,又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所以A、B、C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破裂但无位移,故D不是断层而仅仅是断裂。3区分背斜、向斜的方法 注意:图中1、23代表地层,而且从l到3地层的年龄由老到新,在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时,要顺着岩层的弯曲方向观察。 例1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236,回答下列问题。 (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 。图中,陡崖出现在 处。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 。(2)在图中数码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 ,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 ,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 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3)地球演化过程中,灭绝的恐龙等生物种属不可复生,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 性。 剖析 (1)背斜处岩层上凸,向斜处岩层下凹,断层处岩层断裂错开。结合图示岩层特点较易填注地质构造名称。从地表形态看,断层处往往发育有陡崖;向斜往往成山,而背斜往往成谷。背斜(甲处)成谷是因为背斜处受张力影响,岩石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力侵蚀变成洼地(或谷地)。 (2)联系教材知识可知三叶虫化石形成在古生代早期地层(即层);恐龙蛋化石形成在中生代地层(即层);早期人类遗迹则会保留在新生代地层(即层)。 (3)结合题干图示信息,不难得出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的结论。 答案 (1)背斜向斜断层丙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该处岩层受张力容易断裂,岩石比较破碎,因此更容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2) (3)不可逆 4沙丘地貌风向的判读方法 不管是移动沙丘还是静止沙丘,都有陡坡和缓坡之分。风吹来的一侧坡度较缓,背风一侧坡度较陡,即可概括为“风从缓坡来”,如图237所示: 若图的右侧为正东方向,则风向为东风,因为沙丘的东坡缓,西坡陡。 例2读图238,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1)一(2)题。 (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D西南 (2)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小可以达到 ( ) A40米H41米 B49米H50米 C59米H60米 D60米H61米 剖析第(1)题,由题干可知,等高线表示一种风积地貌。根据等高线特征,可推知图示为沙丘。沙丘的凸坡为迎风坡,结合指向标,可知盛行风向是西北风。第(2)题,读图可知,860米HQ870米,810米HP820米,两点的相对高度为40米H相60米,因此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最小可达40米H41米,故选A。 答案 (1)B (2)A 5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即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如我国地势总体上是西高东低,所以,大多数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向东;而亚洲的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所以河流流向呈放射状,即由中间流向四周。可是有些关于河流流向的试题却没有告诉或直接告诉地势的高低,那如何确定河流的流向呢?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断河流流向 河流在山谷中流动,河流流经处的地势比两侧低。只要知道一条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就可以确定河流的流向,即从等高线的弯曲处流过来。如: (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及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潜水位线的数值大小可以反映地势的高低,即潜水位线数值大表明地势较高。潜水位线的弯曲可以反映河流与潜水的补给关系,即作任意一条等潜水位线的垂线,且由数值高处指向低处,若垂线箭头指向河流,表明潜水补给河流,反之则河流补给潜水。如: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湖?自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平稳,所以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就较小。如: 例3 甲图中OM、OL分别是北半球某地树木O01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ML与河流PQ段正好垂直;乙图为P、Q两水文站测得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据此回答(1)一(2)题。 (1)该地纬度为 ( ) A2326N B4652N C4308N D6634N (2)甲图中河流PQ段的流向是 (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南向北 剖析根据该地为北半球且OM 1地壳和岩石圈易错点 地壳与岩石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岩石圈指的是地表与软流层之间的部分,厚度平均100千米,包括地壳与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岩石圈被分为六大板块,而不是地壳。 2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概念的区别 (1)地质作用是指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它是地壳岩石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或断裂错动而形成的,岩层的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断裂错动形成断层。可以说地质构造是因内力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3外力作用形成的几种地貌的区别 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五种形式,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是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 风积地貌、流水沉积地貌与冰川沉积地貌有很大区别。风力和流水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随动力减弱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形成砾石、砂、粉砂、黏土等颗粒大小不同的沉积物,具有分选性和磨圆性。冰川沉积作用在冰川融化时才能发生,它的沉积物质颗粒大小混杂,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不具有分选性和磨圆性。 对风积地貌中的沙丘,往往根据沙丘的陡坡和缓坡来判断当地的盛行风向,并经常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密切联系在一起。 4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的区别 溯源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指向河流上游。 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垂直方向。 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与河流流向大致垂直。 下面以瀑布为例分析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 瀑布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之一,瀑布主要是河流对软硬不同的岩石产生的差异侵蚀而成的。瀑布发育的地区,上部较坚硬的岩石不易遭受侵蚀,下部较松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