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鞣剂》PPT课件.ppt_第1页
《植物鞣剂》PPT课件.ppt_第2页
《植物鞣剂》PPT课件.ppt_第3页
《植物鞣剂》PPT课件.ppt_第4页
《植物鞣剂》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革化学品制备原理 Synthetic Principles of Leather Chemicals,许 伟 皮革工程系,四、植物鞣剂,3,植物鞣剂的生产方法,4.1 概述,植物鞣剂,又称栲胶,是重革生产必不可少的鞣剂;另外,其良好的填充性也多用于轻革生产的复鞣中。 以上均利用植物单宁与皮胶原之间的反应,归根到底是植物鞣质与皮胶原纤维之间的作用。,4.1 概述,4.1.1 植物鞣质的分类及其化学 (1)有关定义 植物鞣质:存在植物体内的能使生皮变为革的一类多元酚化合物。 植物鞣料:富含植物鞣质,且有利用价值的植物的皮、干、根、茎、叶和果实等。,4.1 概述,(1)有关定义 植物鞣液:用水浸提植物鞣料所得的浸提液。 植物鞣剂:提取植物鞣料所得浸提液经浓缩、干燥所得到的固体块状物或粉状物。又称栲胶。,4.1 概述,(2)分类 植物鞣质不是一种具有相同分子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或多聚体,而是一种具有相似结构的同系混合物,一般相对分子质量为5003000之间。 从化学结构看,可分为水解类鞣质(Hydrolysable Tannin)和缩合类鞣质(Condensed Tannin)。,4.1 概述,(3)性质及应用 可与蛋白质、多糖及生物碱结合,使其物理、化学行为发生变化; 可与金属离子络合; 具有还原性、捕捉自由基等生物活性; 具有两亲结构和诸多衍生化学反应活性等。 可应用于林业、农业、医药、食品、材料、轻化工、环境等学科。,4.1.2 组成,(1)栲胶是一种混合物,其由植物鞣料浸提液经浓缩、干燥而来,因而成分复杂。 水份 栲胶 不溶物 总固体 非鞣质(non tannin) 水溶物 可逆结合鞣质 鞣质 不可逆结合鞣质,4.1.2 组成,(2)鞣质 植物鞣剂的主要成分,约占植物鞣剂(栲胶)的7080 植物鞣剂中还含有一部分非鞣质和极少量的水不溶物。收敛性、纯度的定义与其相关。 收敛性(涩性):不可逆结合鞣质占鞣质的百分率叫做收敛性。 收敛性不可逆结合鞣质/鞣质100 植物鞣剂的纯度:鞣质占植物鞣剂中水溶物的百分率。 纯度鞣质/水溶物100鞣质/(鞣质非鞣质) 100,4.1.2 组成,(3)非鞣质 非鞣质:用水浸提植物鞣料时,浸提液中含有的一部分没有鞣性的物质,它们不能与皮蛋白质结合。 主要组分有:糖类、酚、有机酸、无机盐、含氮物质、色素类和木素衍生物等。 (4)不溶物 不溶物包括:红粉(缩合类鞣质;tannin reds);黄粉(水解鞣质;ellagic acid);果胶、树胶、纤维素、泥沙微粒。,4.1.3 植物鞣剂的性能与特点,(1)鞣革机理 氢键结合; 氢键-疏水键协同作用; 电价键; 共价键; 物理学说(沉积、填充)等。,4.1.3 植物鞣剂的性能与特点,(2)鞣革性能 主鞣:成型性好,延伸性小,耐磨性好,革身坚实饱满。 植复鞣:良好的填充性;优异的成型性及紧实粒面作用;强阴电性及反应性;浅色调与吸水性。 但在应用时应注意渗透、分散、结合之间的平衡。,四、植物鞣剂,3,植物鞣剂的生产方法,4.2 植物鞣料,4.2.1 对鞣料的基本要求 从定义看,富含鞣质,具利用价值的植物叶、干、果、茎、根等统称为植物鞣料。 (1)鞣质含量要适于浸提制膏的要求;木材中鞣质含量应不小于3.5%,树皮、果壳中应不低于7%; (2)作为鞣料的植物应生长速度快,产地集中,产量丰富或容易进行人工培植;,4.2 植物鞣料,4.2.1 对鞣料的基本要求 (3)原料基地的交通条件便利; (4)鞣剂鞣制性能好,纯度高,收敛性强。,4.2.2 常见植物鞣料,国外:坚木、荆树皮等高大乔木类植物,植物鞣质含量高,利用率好; 国内:主要有落叶松、毛杨梅、橡椀及从国外引种成功的荆树皮等四大栲胶原料树种。,四、植物鞣剂,4.3 植物鞣剂的生产方法,4.3.1 普通植物鞣剂 将鞣料通过浸提、净化、浓缩、干燥等一系列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制成固体(粉状、粒状或块状)或膏状物,称为植物鞣剂或鞣料浸膏,又称为栲胶。,4.3.1 普通植物鞣剂,生产工艺流程如下:,4.3.1 普通植物鞣剂,(1)鞣料的粉碎与净化 粉碎满足要求: 鞣料的粉碎及形状应不使鞣料在浸提灌内形成团,阻塞通路,妨碍液体流动; 粉碎的鞣料质量小且被液体浸润的表面积最大; 鞣质从被粉碎的鞣料内扩散到周围溶液中的途径要短。,4.3.1 普通植物鞣剂,(2)鞣料的浸提及净化 浸提设备及方法:浸提灌采用多灌逆流浸提方法。 影响浸提过程,进而是栲胶质量的因素: 温度、时间; 水量及水质; 设备、机械作用及粉碎程度; 添加亚硫酸盐与否。 因杂质影响浓缩及鞣性,必须净化。,4.3.1 普通植物鞣剂,(3)鞣液的浓缩 设备:双效或三效蒸发设备。,4.3.1 普通植物鞣剂,(3)鞣液的浓缩 注意事项: 鞣质易分解和氧化,因而宜采用真空干燥法; 不宜选用浸淹式蒸发器,最好选用薄膜式蒸发器; 不宜用铁器,所用为铜材制造; 水-气分离器及对流作用良好的蒸发器。,4.3.1 普通植物鞣剂,(4)浓胶的干燥 蒸发液约含固体栲胶30%38%,干燥至粉状栲胶。所用设备为喷雾干燥塔。,喷雾干燥塔,小型喷雾干燥器,4.3.1 改性植物鞣剂,(1)改性目的 栲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沉淀多、颜色发暗、易发霉和渗透性不好等缺陷;而且操作不当或用量稍大时会引起鞣制的皮革面粗、裂面。因而必须对其作改性处理。,4.3.1 改性植物鞣剂,(2)改性方法 改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亚硫酸化改性; 金属盐改性; 乙烯基单体接枝共聚; 合成鞣剂改性; 有机酸改性; 树脂化及两性化改性。,4.3.1 改性植物鞣剂,(3)亚硫酸化改性 于蒸发至一定浓度的浓胶液中进行,焦亚硫酸钠5%8%(总鞣质),温度7090,搅拌处理13h。 亚硫酸化法主要包括亚硫酸盐浸提和亚硫酸盐处理浓胶等2种方式。影响产品性质的主要因素是亚硫酸盐的用量。,4.3.1 改性植物鞣剂,(3)亚硫酸化改性 通过亚硫酸盐改性后,可使鞣质结构及性质发生改变: 引入亲水的磺酸基后,水冷溶性得到了很大地提高; 同时由于栲胶分子被分解为较小的微粒,使得鞣质的渗透性得到了提高; 亚硫酸盐可使醌类深色物质还原,取代基恢复到原有的羟基形式,因而栲胶颜色浅化; 鞣液的pH升高。,4.3.1 改性植物鞣剂,(3)亚硫酸化改性 高度亚硫酸化改性: 突破传统的亚硫酸盐用量,对落叶松栲胶进行高度亚硫酸化改性,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总用量为30%。 小分子增多,分子量低于713的组成由30%增加到60%,分布变得更均匀; 产物平均分子量降低,渗透性更好; 色度值、粘度值、盐析值均下降,耐酸性增强; 具有优良的结合鞣、复鞣和填充性能。,4.3.1 改性植物鞣剂,(3)亚硫酸化改性 重度亚硫酸化: 陈武勇等在高温和铝化合物存在下,对毛杨梅栲胶进行重度亚硫酸化改性,最佳改性方案的质量配比为:毛杨梅栲胶100份,NaHSO330份,Na2SO336份,含铝化合物1份,在129、165kPa下反应10h得到改性栲胶产物。 单宁含量在20%-30%之间,水溶性良好,在pH3.55.5之间具有良好的缓冲性; 鞣性显著下降,收敛性缓和,渗透迅速; 有中和与复鞣的双重作用。,4.3.1 改性植物鞣剂,(3)亚硫酸化改性 磺甲基化改性: 梁发星等用羟甲基磺酸盐对毛杨梅栲胶进行磺甲基化改性,使单宁分子带上亲水性的磺甲基。 收敛性略为下降,水溶性良好,渗透速度增加; 填充性及丰满度优良,成革粒面平细,总体性质约优于亚硫酸盐处理的栲胶; 蛋白质沉淀能力和甲醛值降低。,4.3.1 改性植物鞣剂,(4)金属盐类改性 栲胶的分子量大,溶解性差,与革坯纤维的结合能力差,鞣后使革坯显负电荷,可染色和加脂性弱。 首先,化学降解使鞣质分子量明显降低,渗透能力提高; 其次,再与金属离子络合,使降解后的鞣质总体上形成正电性的金属-有机络合物,从而使鞣质分子能通过金属离子的桥键作用,在胶原纤维间形成稳定的化学键结合;,4.3.1 改性植物鞣剂,(4)金属盐类改性 同时,由于鞣质整体显正电性,皮革对加脂剂和染料的吸收能力明显增强,增色效果十分显著。 石碧等研究橡椀栲胶改性后与金属离子的络合以制备HS鞣剂,得到的改性栲胶以改性橡椀栲胶为主,Cr2O3含量为10%-12%,Al2O3含量为3%-5%,浓度为5%时,pH为2.8-3.2,pH高于4.5时易沉淀。适宜于小液比,用量为5%时,收缩温度为85,7%时,革坯耐煮沸。,4.3.1 改性植物鞣剂,(4)金属盐类改性 可见,金属盐对栲胶的改性在于: 小分子酚类物与金属盐络合,使分子变大从而提高鞣质含量; 金属盐与鞣质形成配位物,从而改善栲胶的溶解性和提高结合力,并赋予某些特性。,4.3.1 改性植物鞣剂,(5)接枝共聚改性 方法:过氧化氢或过氧二酸盐作引发剂,醋酸为酸化剂,将栲胶的水溶液与乙烯基类单体进行接枝共聚。 优点:鞣质的亲水性增加,填充能力提高,不溶物减少;鞣革的柔软性增加。,4.3.1 改性植物鞣剂,(5)接枝共聚改性 汪建根等研究了橡椀栲胶与丙烯酸类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采用H2O2和NaHSO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酸化剂处理,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分散剂,使栲胶与丙烯酸类充分溶解分散,进行接枝共聚反应。接枝共聚后,产品的溶液稳定性、渗透性变好,收敛性有所降低。所复鞣坯革的粒面平滑细致,柔软丰满性明显改善。,4.3.1 改性植物鞣剂,(5)两性离子法改性 利用醛、胺与植物鞣质的反应(Mannich反应原理),将胺结构引入已经亚硫酸化的植物鞣质分子中,使其成为两性化合物。,4.3.1 改性植物鞣剂,(5)两性离子法改性 马建中等研究了柚柑栲胶的两性化改性胺甲基化反应。最优条件为:乙醇胺用量30,甲醛用量为30,反应pH值为5.0,反应时间为30min。 增加了羟基、胺基等活性基团,提高了植物鞣质与皮胶原及铬鞣革中的三价铬离子之间结合的几率。从而使复鞣坯革的收缩温度提高; 改善了植物鞣质的聚集稳定性及复鞣坯革对阴离子染料的着色性能,从而使改性栲胶的渗透性增加,复鞣坯革对阴离子染料的着色性能增强,提高了坯革的复鞣、染色加油效果。,4.3.1 改性植物鞣剂,(5)两性离子法改性 吕小丽等研究了落叶松栲胶的两性化Manni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