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植物分类学概述.ppt_第1页
G植物分类学概述.ppt_第2页
G植物分类学概述.ppt_第3页
G植物分类学概述.ppt_第4页
G植物分类学概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篇:植物的分类,第四章 植物分类概述 第一节 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及学习方法,1什么是分类学,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它的任务不仅要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还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系统,进而研究物种起源、分布中心、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2什么是物种,简称“种”,是具有一定的时间的空间的,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的个体一般不能和其他物种进行生殖结合、即使结合,也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此即生殖隔离。物种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是自然选择的产物。,3什么是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是植物学中主要研究整个植物界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也就是把极其繁杂的各种各样植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命名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认识,便于研究和利用的科学。,4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个体发育:是指植物从它生命中的某个阶段(孢子、合子、种子)开始,经过一些发展阶段,再出现当初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形态和生殖上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 系统发育:就是植物界的发展史。,5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1)“种”(Species)的记述与命名 2)建立自然分类系统 3)探索“种”的起源与进化,6学习植物分类学的重要性,1)毒莽草以假乱真原植物鉴定,2)白头翁的迷魂阵同名异物,3)益母草五花八门同物异名,东北:坤草或益母蒿 江苏:野麻或田芝麻 浙江:三角胡麻 四川:青蒿 福建:野故草 广东:红花艾 广西:益母菜 青海:千层塔 云南:透骨草,4)中国也有萝芙木,利用植物分类学寻找新药源,7怎样学习植物分类学,基本方法:观察、比较、记忆 1)多认识植物山林原野是好课堂 2)要学会比较鉴别 3)要记忆学名和掌握主要特征,4)好好利用参考书,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鉴别植物的工具书 中国植物志鉴别植物的权威性著作 植物杂志与植物分类学报,1、植物分类学的历史,(1)、古希腊如提奥弗拉斯(Theophrastus371286B.C) (2)、英国人John Ray(16281705) (3)、李时珍(15181593) (4)、吴其睿(17891847) (5)、林奈(1707-1778) 法国:A.L.Jussieu 瑞士:A.P.de.Candolle 英国: Bentham and Hooker 德国:A.W.Eochler艾希勒 德国:A.Engler恩格勒 英国:J.Hutchinson哈钦松 苏联:A.Takhtajan塔赫他间 日本:田村道夫 美国:A.Cronquist柯郎奎斯特,人类对植物界的研究和认识,有一段漫长的历史。在欧洲,早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的本草学家(herbalist)和植物学家(botanist)如提奥弗拉斯(Theophrastus,371286BC)等,便开始根据植物的经济用途或生长习性,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 在我国古代也不乏这方面的学者和著作,其中以明代的李时珍(15181593)和清代的吴其濬(17891847)最著称。李时珍所编本草纲目,将所收集的千余种植物分成草、谷、菜、果和木等五部,和山草,芳草等三十类。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将植物分为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和木等十二类。所有这些分类方法,都不是根据植物的自然性质,也没有考察彼此间在演化上的亲疏关系,仅就一二特点或应用价值进行分类。此种分类法,称为人为的分类系统(artificial system)。,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方法和系统,人为分类系统 自然分类系统 (系统发育分类系统),自然分类系统和人为分类系统,自然分类系统:利用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和植物生态学等不同的角度,反映植物界自然演化过程和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它是对植物的形态、构造、机能以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等方面作了综合的、深入的研究后,所进行的分类系统。自然分类系统又称为系统发育分类系统,起源于世纪后半期,以恩格勒和哈钦松为代表 人为分类系统:不问植物彼此间的亲缘关系,而就形态上或习性上某些特点作为分类依据的一种分类方法。为了某中应用上的需要,各种人为分类系统至今仍在使用,如经济植物分类中往往以油料纤维香料药用植物等进行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和人为分类系统比较,自然分类系统 基础:是其成员的所有特征 有利: 1、把那些遗传结构最相似的植物归为一类; 2、把在系统发育上亲缘关系很近的植物归为一类; 3、包涵了这些植物的大量资料; 4、容易增加成员的新资料; 5、有很高的预见价值。 不利方面: 1、鉴定起来很困难; 2、对知道很少的植物分类不可靠或不可能; 3、容易随着知识的增加而改变。,人为分类系统 基础:是其成员的一个或几个经过挑选的特征 不利: 1、不可能把那些遗传结构相似的植物归为一类; 2、不可能把在系统发育上亲缘关系很近的植物归为一类; 3、包涵了这些植物的有限资料; 4、不能够结合有关成员的新资料; 5、具有或不具有预见价值。 有利方面: 1、鉴定起来容易; 2、对知道很少的植物分类能够确切分类; 3、它是稳定的,不随我们知识的增加而改变,第三节 植物分类学发展概况,1实验分类学(Experimental Taxonomy) 2细胞分类学(Cytotaxonomy) 3化学分类学(Chemotaxonomy) 4数值分类学(Numerical Taxonomy),第四节 植物分类的单位,中文 英 文 拉 丁 文 界 Kingdon Regnum 门 Division Divisio(Phylum) 纲 Class Classis 目 Order Ordo 科 Family Familia 属 Genus Genus 种 Species Species,种下等级,种以下除亚种(Subspecies)外,还有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的等级。,亚种:一般认为是一个种内的类群,在形态上多少有变异,并具有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季节上的隔离,这样的类群即为亚种。属于同种内的两个亚种,不分布在同一地理分布区内。 变种:是一个种在形态上多少有变异,而变异比较稳定,它的分布范围(或地区)比亚种小得多,并与种内其他变种有共同的分布区。 变型:是一个种内有细小变异,如花冠或果的颜色,毛被情况等,且无一定分布区的个体。 品种:只用于栽培植物的分类上,在野生植物中不使用品种这一名词。,分类等级:,现以黄连为例示其分类等级如下: 界植物界 Regnum vegetabile 门 被子植物门 Aneiospermae 纲双于叶植物纲 Dicotytednneae 目毛茛目 Ranales 科毛茛科 Ranunculaceae 属黄连属 Coptis 种 黄连 Coptis chinensis Franch,界.植物界 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 Spermatophyta 纲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目禾本目 Graminales 科禾本科 Gramineae 属.稻属 Oryza 种.稻 Oryza sativa L.,例:水稻 Oryza sativa L.,种和品种,一、为什么要对植物分类,1、同物异名: 2、同名异物:,每种植物都有它自己的名称。以世界之广,语言之异,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往往有不同的叫法。例如番茄,在我国南方称番茄,北方称西红柿,英语称tomato,俄语称;又如马铃薯,在我国南方称洋山芋(或洋芋),北方称土豆;英语称potato,俄语称。所有这些名称,都是地方名或俗名,这种现象称为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例如我国叫“白头翁”的植物就有10多种,其实它们是分别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等不同科、属的植物。由于名称不统一,往往造成许多混乱,妨碍国内和国际间的科学交流。,植物的命名,“双名法” “属名” “种加词”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 “属名” “种加词” “定名人” (以中国“荔枝”为属名;chinensis为种加词,意思是中国产的;Sonn为定名人 Sonnerat的缩写。) “三名法” “属名” “种加词” “亚种”,所谓双名命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相当于“姓”;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相当于名。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作者名,故第三个词是命名人。因此,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是一个完整学名的写法。 例如银杏的种名为 Ginkgo biloba L.,第六节 植物界的分门,重要的名词述语,孢子植物和隐花植物:如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植物都用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叫做孢子植物(spore plant)。由于它们不开花、不结果,故又称为隐花植物(Cryptogamia)。 种子植物或显花植物、有花植物:而种子植物开花结果,用种子繁殖,所以叫种子植物(seed plant)或显花植物(phanerogams),其中被子植物又叫有花植物(flowering plant)。,重要的名词述语,低等植物和无胚植物:藻类、菌类、地衣合称为低等植物(Iower plant)。低等植物在形态上无根、茎、叶的分化,构造上一般无组织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合子发育时离开母体,不形成胚,故又称无胚植物(non-embryophyte)。 高等植物和有胚植物: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合称为高等植物(higher plant)。高等植物在形态上有根、茎、叶的分化,构造上有组织分化,生殖器官是多细胞,合子在母体内发育成胚,故又称有胚植物(embryophyte)。 维管植物和无维管植物:从蕨类植物起,到种子植物都有维管系统,而其他植物全无。故植物界又可分成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和无维管植物(non-vascular plant)两大类。,不退格式(平行式)检索表,1. 叶常4-6裂,聚合坚果鹅掌楸属 Liriodendron 1. 叶常不分裂,聚合蓇葖果2 2.花腋生,具显著雌蕊柄含笑属 Michelia 2.花顶生,无雌蕊柄或具短柄 3 3.每心皮4-14胚珠,聚合果常球形或近形 木莲属 Manglietia 3.每心皮2胚珠,聚合果常为长圆柱形 木兰属 Magnolia,退格式(定距式)检索表,1. 叶常不分裂,聚合蓇葖果 2.花顶生,无雌蕊柄或具短柄 3.每心皮4-14胚珠,聚合果常球形或近球形 木莲属 Manglietia 3.每心皮2胚珠,聚合果常为长圆柱形 木兰属 Magnolia 2.花腋生,具显著雌蕊柄 含笑属 Michelia 1.叶常4-6裂,聚合坚果 鹅掌楸属 Liriodendron,(一)低等植物: 1藻类(Algae) (1)绿藻门(Chlorphyta) (2)不等鞭毛藻门(Heterokontae) (3)硅藻门(Bacillariphyta) (4)褐藻门(Phaeophyta) (5)红藻门(Rhodophyta) (6)蓝藻门(CYanophyta) 2菌类(Fungi) (7)细菌门(Bacterla) (8)粘菌门(Myxomycophyta) (9)真菌门(Eumycophyta) 3地衣类(Lichenes) (10)地衣门(Lichens) (二)高等植物: (11)苔藓植物门(Bryophyia) (12)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13)种子植物门(Spemaiophyla),分裸子植物亚门(Gymnospermae)和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lmae)。除上列系统外,也有将藻类植物列为一门。而将藻类中的6个门降为纲,蕨类植物门中的各纲独立为门,将裸子植物亚门和被子植物亚门独立为门等分类系统。,3、教材介绍的分类系统,16个门:藻类植物:蓝藻门、裸藻门、甲藻门、硅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 。 菌类植物: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 地衣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就整个植物界而言,人们通常将其分为16个门,它们是: 1.裸藻门(Euglenophyta); 2.绿藻门(Chlorophyta); 3.轮藻门(Charophyta); 4.金藻门(Chrysophyta); 5.甲藻门(Pyrrophyta); 6.褐藻门(Phaeophyta); 7.红藻门(Rhodophyta); 8.蓝藻门(Cyanophyta); 9.细菌门(Bacteriophyta); 10.粘菌门(Myxomycophyta); 11.真菌门(Eumycophyta); 12.地衣门(Lichens); 13.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14.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15.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 16.被子植物门(Augiospermae),从裸藻门到蓝藻门,这8门植物又统称为藻类(algae)。其共同特征为植物体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这种植物体称为叶状体(thallus)。它们大多数为水生,具有光合作用色素,属于自养植物。,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又合称为菌类(Fungi)。其形态特征与藻类相似,但不具光合作用色素,大多营寄生或腐生生活,是异养植物。 藻类和菌类是植物界中出现较早,但又是比较低级的类型,所以合称为低等植物。 根据营养方式的不同,藻类又称为绿色低等植物,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