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教育强县与教师队伍建设.doc_第1页
创建教育强县与教师队伍建设.doc_第2页
创建教育强县与教师队伍建设.doc_第3页
创建教育强县与教师队伍建设.doc_第4页
创建教育强县与教师队伍建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建教育强县与教师队伍建设霍涌泉,曾远琴,连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基本国策。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工作母机”的作用。 1 为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农村教育放在整个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地位”。陕西省作为全国的文化教育大省,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相对薄弱。为了全面提升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缩短城乡教育差距,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陕西省于2000年在农村地区展开教育强县的创建工作,至今已建成10个教育强县。在陕西省教育厅西部强省建设与教育改革发展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对教育强县创建实践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一、 创建教育强县的目标、内涵、 历程与教师队伍建设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推进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建设西部强省”的目标,明确提出 “科教强”是建设西部强省的第二个重要特征。陕西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教育“大省”,但还不是教育“强省”。要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跨越,关键是夯实基础教育,突破口在薄弱的农村教育。教育强县创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构思并付诸实施的一项教育行动工程。其目标是实现农村地区“教育整体水平高,综合实力强,教育与经济、科技紧密结合”。在全省完成“两基”攻坚任务之后,创建教育强县成为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的新契机。创建教育强县对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树立新的目标并推动有效的行动,实现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跨越。早在上世纪90 年代,陕西省一些完成了“两基”任务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区就自发地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县”的口号。2000年,省政府在陕西省新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正式提出创建“教育强县”的目标任务。2001 年8 月,省政府下发关于开展创建教育强县活动的通知,颁布陕西省教育强县基本条件(试行) ,教育强县创建进入正式实施阶段。2002年省教育厅制定下发陕西省教育强县评估标准,并组建了领导小组和专家评估组。2003年,眉县通过验收,成为陕西省第一个教育强县。此后,“创强”工作在农村地区逐渐铺开,到2008年,陕西省已建成眉县、三原县、灞桥区、韩城市、西乡县、神木县、长安区、武功县、凤翔县和合阳县等十个教育强县(区) 。 “创强”的基本做法是制定全面的、操作性强的评估体系,层层落实各级政府的职权,促使县、乡镇和村积极行动,通过严格的验收程序之后,授予达到标准的县区“陕西省教育强县”的称号,并给予表彰奖励。全面灵活的评估目标体系是陕西“创强”的特色之一。在“创强”的评估体系中,教师教育被放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评估体系对于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岗位培训率、上岗制度以及师德规范都有明确细致的要求。抓住“创强”的契机,各县均将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目标考评内容之中,定期派出中小学校长参加省、市组织的专业培训,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的在职进修与学历教育。明确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制度与目标,着力打造包括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与教学新秀在内的教师梯队,形成了骨干教师队伍体系。在教师培训得到重视的同时,“科研兴教,质量立校”成为各强县的共识。各县构造了分级分类的督导和教研队伍,建成覆盖面广的教研网络,使教师的教研水平不断提高。创建教育强县为农村地区深入开展教师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二、 创建教育强县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性推动陕西省教育强县的评估体系涉及八个方面的内容,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重中之重。创建教育强县的实践初步探索并构建起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1.创建教育强县强化了政府对教师教育的责任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和政府的责任。推动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地方政府责无旁贷。教育强县的创建促使地方政府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各县均将教育发展纳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列入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和政绩考核内容;制定扶持教育优先发展的优惠政策,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在实处。地方政府开始更多地采用引导、监管和评估的方式,通过保障教师待遇、提高教师职业地位的方式来影响教师教育,对教师教育的宏观管理能力有所加强。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内部,教研室发挥了结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作用。以陕西省的第一个教育强县眉县为例,眉县的教育能够成为陕西省的一面旗帜,关键就是教育的理念强,实现了教育教学管理由粗放型、经验型向科学化、人文化的转变。眉县构筑起以教育行政为“主体”、以教育科研和教育督导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县级教育管理机制教育局负责制定方针政策,督导室负责督察政策的贯彻落实,教研室专心致志搞好教育科研。分级分类的督导和教研队伍将督导和教研的触角延伸到所有的中小学校园,形成全县“校校有实验,人人有课题”的群体教研的格局。合阳县着力构造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在高中和初中设立教学教研室,在小学设立中心教研组。深入基层学校的教研网络和丰富的教研成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师管理的制度建设方面,各县依法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清退了不合格教师;教师聘任制得到全面实施,采用公开选拔、择优录取的方式,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有力保障。师资培训渠道更加多样化,包括学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新教材培训等等。这一系列举措使农村地区教师素质显著提升,表现为教师学历水平提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的提升等。各强县都建成自己的骨干教师队伍,拥有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师梯队。2. 创建教育强县加速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建设,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不高,与农村地处偏远、信息较为闭塞有关。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和学习的方式,对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具有深远意义。教育强县建设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在农村中小学的全面铺开。以神木县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例,从2001年到2006年,一年一个台阶,六年实现跨越,全县中小学全部实现“电视到班,电脑进课,宽带进校”。最偏远的农村孩子也能感受到教育现代化的魅力。中小学校大多建成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等,初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广泛建成,学校硬件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大规模、高水平、高效率地开展教师的全员培训提供了现实可能”。 2 3. 创建教育强县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平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教育强县创建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须开设的课程门类、综合实践活动以及相应的教师配备在评估体系中都有详细规定。在“创强”的推动下,有条件的乡镇中小学大多开设了音、体、美和计算机等课程,学校的部室建设日趋完善。这为师资队伍配比的平衡奠定了基础。课题组对乡镇中小学的调研表明,学校最需要补充的是所谓“副科”老师,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阻碍之一是缺乏“副科”老师。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的发展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的主副科划分对素质教育并不适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师资队伍配比必将日趋平衡。4. 创建教育强县促进了教师交流,有利于县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均衡发展不仅是义务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还是义务教育法的明确要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均衡, 学校均衡的关键是教师均衡”。 3 在城乡二元结构中,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为了给农村地区补充高水平教师,在有效的教师补充与流动机制建成之前,教师的区域和校际流动仍然需要积极有效的行政主导。校长和教师在地区间与校际的流动,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缓解择校压力的关键。例如韩城市采用“滚动上山,签约上岗制度”、“教师聘任制”和 “轮岗支教”制度,鼓励教师从城区向平原和山区学校流动,缓解山区教师的短缺,优化山区教师结构,提高了山区教师的整体水平。创建教育强县促使各县加大撤点并校力度,加快寄宿制学校的建设。通过验收的教育强县,撤并中小学超过1200所,新建寄宿制学校100 多所,通过布局调整,整合、优化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有效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5. 教育强县建设了促进校本教研在中小学校的深入开展传统培训方式的最大弊端是难以结合教师的实际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校本教研则是“立足本校校情, 开发和利用本校资源, 解决本校问题”, 4 校本教研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基础,以改善教师的教育行动为目标,在教师所在的学校内进行,在一个包括教师和专业人士的开放平台上展开。校本教研是一种来自于教师、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是将教学经验提升为教学理论的过程,突出了教师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三原县某中学所开展的教研活动已具有校本教研的特征。教研采用集体备课研讨的方式,重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对教学问题的研讨紧密结合教师们的教学实际,做到小、细、实,教师能够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并迅速地在教学实践中做出调整。通过集体备课形成集体教案后,教师们在集体教案的基础上再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形成个案。这样的集体备课形成制度,促使教师们形成不断思考和改进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反思性教学专家”。三、在创建教育强县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创建教育强县是一项惠民工程。当然其中也面临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深层问题,目前集中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创强”评估体系应注重将教师权益保护落在实处目前,陕西省“创强”的评估体系中对尊师重教和保障教师权益有相当具体的规定,包括工资水平、医疗待遇和住房面积等方面的内容,但事实上这些要求基本上无法做到。虽然做不到,却不影响创强,因为保障教师权益的分值只有5分。如此一来,保障教师权益难免成为空谈。切实地提高教师待遇,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从“创强”工作中得到实惠,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创强”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动力。2. 教师的编制问题教师待遇与编制的城乡二元格局仍未改变。城镇教师的待遇和编制均高于农村教师。农村出现教师“相对短缺”的局面。所谓“相对短缺”是指教师在数量已经超出编制,而实际上却出现教师不够用的尴尬局面。农村学校数量多、规模小,农村教师配置标准应高于城市才符合需要。但实际情况却刚好相反,采用师生比的刚性编制使规模较小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超负荷“运转”。在课程门类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一名农村小学教师通常要带5、6门课,“备课就不能上课,上课就不能备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寄宿制学校由于没有生活教师的编制,老师和校长常要兼任“保姆”,白天上课,晚上10点孩子们入睡,他们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3. 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基层教师职称评定难的问题教师工资由县财政负担,对于各县,尤其是税源较少的农业县,县财政不愿意或者无力负担过多教师工资。这对于引入新教师和教师的职称评定影响很大。例如某县的财政只支持普通高中引入本科毕业的教师,直接导致职教中心难以招聘到专业课教师,因为职教中心只能吸引专科毕业生,而专科毕业生无法进入教师编制。另外还有基层教师普遍存在职称评定难的问题。主要原因一是农村教师在掌握信息资源方面远远滞后于城镇教师,信息相对闭塞,缺少科研成果是农村教师职称评定的最大障碍。二是教师工资与职称挂钩,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越多,县财政的压力越大。三是职业学校教师缺乏“双师型”教师的评审序列。四是新的工资套改制度对于未参加职称评定的教育行政人员的收入影响甚大。4. 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目前大多数中学教师工作时间过长,教学压力、评教压力、自我提升的压力和职称评定的压力太大,各种培训又占用了老师们大量的休息时间,这导致教师身心健康问题严重。教师的职业病,如颈椎腰椎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结石病,以及女教师的妇科疾病等,发病率极高。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趋势明显。教师年龄偏大,体力、精力不济,工作创新性不够,主动性不强。5.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短缺对县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言,最严重的问题是专业教师短缺且质量不高。职教中心的教师分为文化课教师和专业教师。文化课老师有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但是缺乏专业实践,要求他们在工厂和企业经过短期培训后便精通专业,胜任专业课教学,并不现实。职业学校通常是聘用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的教学,这些教师大多年龄偏大,缺乏教学热情、教学理论和技能。“双师型”教师短缺的矛盾突出反映了传统师范教育系统的封闭性弊端。 5 如果能实行开放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将综合性大学和理工大学纳入教师培养体系,解决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来源问题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1 管培俊. 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十个观点 J . 教师教育研究, 2004 (4)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