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的案例分析.doc_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的案例分析.doc_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的案例分析.doc_第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的案例分析.doc_第4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的案例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自主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增强他们交流分享的意识与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巩固分数加减计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给学生创造享受成功的机会,树立起驾驭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水彩笔 老师: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块巧克力,它里边一共有8小块,现在老师把这块巧克力分给我们的两个好朋友小明和小虎吃,(小黑板出示)小明吃了这块巧克力的2/8,小虎吃了这块巧克力的3/8。你能把他们吃的巧克力在图上表示出来吗?把书本翻到P105,用水彩笔来涂一涂。 (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看了这样的两个条件,你想知道些什么,同桌间先互相说说。(指名回答) 生:(1)他们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2)小虎比小明多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3)还剩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问题) 我们先来解决前面两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谁来把算式列一列! 板书:2/8+3/8= 3/8-2/8= 观察这两条算式,我们以前有学过吗?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小黑板出示) 二、自主探索: (一)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这两条算式你会算吗?自己在书本上试着填填看。(指名板演) 2、谁来做小老师看看黑板上这位同学做的对不对? 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么做吗? (1)看图。 (2)说算理。 (二)小练习: 1/5+3/5= 1/4+2/4= 7/9-2/9= 6/7-3/7= 三、巩固练习: 1、我们的好朋友马小虎给我们带来了一份他的作业,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黑板出示) 马小虎的作业: 2/8+5/8=7/16 1/7+4/7=5 5/6-1/6=4 (指名回答) 我们做题时可要认真细心,千万不要像马小虎一样粗心大意! 2、想想做做第一题 我们的好朋友小明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条题目,我们一起来看想想做做第一题。 指名读题。 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3、想做做第四题 小明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的,所以他还带了一条更难的题目想考考大家,我们来看第四题!(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4、我们把前面大家提的两个问题已经解决了,现在我们来看还有一个问题该怎么解答呢? 生:8/8-5/8=3/8或1-5/8=3/8 5、变式练习(机动) 有几种填法? ( )/5+( )/5=4/5 ( )/9-( )/9=1/9 四、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在做这些题目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第106 页第二题 设计思路: 本堂课的教学按照“问题情境自主探索理解、应用、拓展”的设计思路展开,教学中突出的体现了以下一些特点: 1、问题从实际情境出发。从分吃巧克力的实际情境出发,通过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了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然后以这些问题为主线,进一步展开教学活动。这样的设计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也使数学学习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探究的成功与乐趣。 2、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究。老师不急于授予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再组织交流讨论,逐步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了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习方式得到了明显改善,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3、规律由学生自己感悟。尽管本课的教学目标并不要求向学生明确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但是需要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对法则的基本内涵有所感悟,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对计算方法的更深刻的理解。 4. 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一个变式练习,让学生在思考和解答过程中,从不同角度进一步体会、感悟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有助于学生从更一般、更抽象的层面掌握计算方法。可能性一课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5页例1、例2;练习二十四13题。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实践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教学准备:学具:(学生6-7人为小组。)每组准备装有黄、白两种颜色乒乓球的纸盒1个;记录纸一张。教具:自制课件;视频展示台;常识课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小奖杯等。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1(听一听)“生死牌”故事。(师口述古代一个聪明在押犯人利用“生死牌”巧妙地使自己死里逃生的故事。) 2问题一:盒子里如果是生、死,这个犯人的命运怎么样?生:可能活,也可能死。 问题二:盒子里换成了死、死,这个犯人的结果又是怎样的了?一定死变成了一定活。 3 师:犯人从“可能死” “一定死”“生”,用自己的智慧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4小结展题。这里其实还包含着数学知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好吗?生:好!二、探究新知师:请看,老师把“生死牌”换成球。(请注意观察。)(一)确定性事件(摸一摸)1第一次操作:3个黄球(1)猜测:摸出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球?(抽1-2生摸)(2)师:如果再摸,重复10次。你猜会得出什么结果?(生:全摸到黄球)从盒子里摸出的一定是黄球吗?有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吗?你们敢肯定吗?想什么方法验证?(生:动手摸一摸)操作时要注意什么?(请学生先讲)(课件显示“合作提示”:分工:摇盒、记录、摸、监督、汇报)(3)生操作验证,师巡视指导。(4)交流汇报:你发现了什么?谁能说一句话?(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白球) 同意的请坐正。(板书:完全确定、一定、不可能)(二)不确定性事件1第二次操作:2黄2白(1)猜:放入2黄2白,先猜,摸一次,一定能摸到黄球吗?如果摸10次,会有几种可能?(2)说:谁能说一句话。(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生:9黄1白、8黄2白)(3)验证:究竟谁的猜想比较准确呢?我们再来动手验证一下吧!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纸盒中取出一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10次。(4)交流汇报:你们能确定每次取出什么颜色的球吗?(板书:不能确定)你们发现了什么?(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板书:可能)2第三次操作:3黄1白(1)猜:放入3黄1白,猜一猜,摸10次,会有几种可能?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更大?(抽2-3生)(2)生操作,师巡视。(3)小组汇报。师:操作后,发现什么?可能性一样大吗?(黄球可能性更大)(三)简单小结:我们发现(课件汇总)三、巩固新知师:摸球存在着可能性,那生活中有可能性吗?1说一说(找找生活中的可能性)(1)出示主题图引入:元旦节快到了,我们班要筹备开一个元旦庆祝会,会上每人表演一个节目,有唱歌、跳舞、朗诵、相声、小品、其它六种节目类型,怎样确定出谁表演那种节目2)小组讨论:如果让你抽一次,可能有什么结果?(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六种可能)(4)小结:庆祝元旦表演节目有很多可能性,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那么,你能用所学的知识“一定”“不可能”与“可能”来判断我们生活中的现象并说说理由吗?2判一判、议一议。(请你当判官) (1)练习二十四第1题、P105例2。(手势判断) 师:我们可以用“”表示“一定”,用“” 表示“不可能”,用“”表示“可能”。(配合手势)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学习。 汇报交流,全班统一订正,说说理由。(课件反馈)“地球每天都在转”,师说明理时介绍课外知识。(2)游戏:你说我判断。师生游戏。师出题,生用手势判断。(如:下周五本地下雨;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生游戏。(指导:两人一组,像课本108页3题图中两人那样。也可以小组内),师巡视倾听。(3)教育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发现,判断得正确与否与自己的经验、知识联系得非常紧密,因此,同学们要多看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做个有心人。(4)建议:课后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跟自己的好朋友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涂一涂。练习二十四第2题:(按要求涂色)师:我们班同学真了不起,能说会道。那老师有一题要考考大家,你能按要求涂色吗?(先想再涂然后全班展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四、拓展应用(课件)(猜一猜)1猜球。师:瞧,谁来了?(生:皮卡丘)它也想来凑点热闹!(请你用一句话说明皮卡丘摸球情况)2摸奖。师:皮卡丘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摸奖信息。假如你是顾客,你将选择哪个转盘?为什么?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将设置哪个转盘?五、总结评价(一)想一想: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二)评一评:1个体评价:你对这节课的学习满意吗? 如果最好是五星级,你觉得你能获得几星级?(伸手指表示)2集体评价:今天的“集体智慧组”是第几组?(集体评出)表扬发奖激励。3师:下一次还会是这一组获得“集体智慧组”吗?(有可能、不一定)其他小组可要加油,你们可能就是下一个“集体智慧组”。 教学反思一、以学生为本,走进孩子的数学世界。以生为本,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习每一位学生,感谢每一位学生,友爱每一位学生,教好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听生死牌故事、动手摸球、给皮卡丘当参谋“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创设各种条件,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都有收获,创造条件让思维活跃的学生有创新的机会。如:假如你是顾客,你将选择哪个转盘?为什么?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将设置哪个转盘?“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通过这两个问题的猜测、讨论,在进一步巩固强化可能性相关的数学概念的同时,训练了学生合情合理的推理能力和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现实生活的数学应用意识,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三、师生共同实践,关注课堂的动态成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人们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中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怎样的新问题。在此我们并不是想说课堂教学就变得不可捉摸,无法控制。因为“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卢姆)因此我们要追求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充分追求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实现超越预定目标的理想。但对于学生板演的实验数据:2黄2白(4、6;5、5;7、3;6、4;5、5、4、6);3黄1白(7、3;5、5;6、4;7、3;8、2;7、3),我担心时间大概来不及了,在课堂上竟忘了将这些生成的资源好好利用,只是走马观花点了一下,这是我这节课最大的遗憾。点评: 活动是儿童学习数学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这个案例的可贵之处,就是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明化。将“可能性”这种深奥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符合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特点的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江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创设了“联系、发展的游戏情境”,使全体学生在好奇、有趣的情感体验中有序、有效地完咸了试验探究、尝试应用的学习任务。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从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探索,并通过参与具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活动,初步领会到一个深奥的“可能性”问题的意义。所以,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数学活动,并尽可能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群体效应。作为组织者动中都有收获,还要创造条件让思维活跃的学生有创新的机会。和引导者,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多留一些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能性一课案例分析可能性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新增内容,在现实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