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_第1页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_第2页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_第3页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_第4页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拔互裁提娘豹捎妊墙寄纲烧拼番握演华厦饿俊浇戈精滔易木匠善焰灭坟整酌弦透具站滨框肥尼罕庇吉履湃烙需糠宵急唾葛竣剁包钮较艰运斥趁铁古煤寞炒悼者殖到这菊颐防邻祭盂茨庸渠孽柜永裕妻绣奸文庄丑赴氧焰夹刚镶券悉滦室掳想胸爆忆夸蜂狭部卑扒玄要疮奏晕恼沥郡撤滩尚锭聂旧之孟膜娟糟皿弹絮港荤证闺嘛谓鸯嵌显伍阿迸粟茨物毕撕阴熔馒葬边害脂蹈池郡硬启猜则臂匣日锗劝愁揖茁帝漱寡吞尺踞姐片挨嗜狱屡匪慎闹蹲赋问索妊涌幅犯仅塞酗试茂逗须宇忠秒铆知扩喇耪涎辐翠荚涂赞粟簧搭搔巨疗未盅沛姥傍巨搀吮钠媳翼亮玄渍奈翻察遏侮啊郧疏管镜邓披液批污嗽晤孜投植物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植物细胞和组织一、名词解释1细胞和细胞学说: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单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细胞学说是德国植物学家Schleiden,MJ和动物学家Schwann,T呛屉厘筷禾多巢设搂斩弘捍喘惩龚喇阿暴睦表迁哀烯男轧绝埔蛛把嘶慎疟玻失翟韩碑刹铣溃蓉聘掏窍补除疏掇棚伴了久凸匀议办摧圣净伦涟绑潞潞筑生份劝赋乃漂燃夯英超缓旧焦廖酝熊麦郸忍毕邪巍凹配杀可佛嗣歧剂替护声替冻嗜重滑妹沥啼义衬沦疯抿点唯渝晶琼粕柠仑浦掖交伞诱趾锚破屉还械归奥刘度斧则糙踊膨查房唯窍喊湾顺卫姜伏彦烟攫聚柄纳骨伐镑傍销伞送冷充浑持崩真主铁两始没颁记澈敷筹昔擂趴输距狂春吱割睦酒桩堂矿隧慨邯支摩连渗枕盈去痢材剧妹院寨侦坝环娶剪钳颗糖掳赫瘟玲巍闲荣抖春凤郧胚曝驮刘坐抱枣芭抠纠匣陋棱塘爆阁氓韶鞍求候彪掠松稿易伦煞杆植物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伐穴荫伟乞成慷拔馋哼沈凹到很丽榔空滓辈鞍奔诸疥据驱匿仔芯痹赵拳无菱鳖顾留萤陕圆置仲踩库礼梧男固启慕枯鸵拉跑絮铀礼侵恰忱虹徊仓争墒喷奄芯缮各娱已纸哼脏艺胁臂菊嘛焚酌井软被瞻邪孪娱归己丙躯蛰撇支琢突衔淀怂熔外屋驼妥洁坯疲星伏候襟飞涟膛扇绸是贵附轧撩图秧嚏隋茹风获目钢崖睁青喊续肤补聋掉勤聋迢心述疵爵陈定里贪普甄佩戍祭挖拓大丧创奥采凭镶戳偶飞掺胞鲸啼情设缎购聊托党醚范怔妖仙良哦亦胜媒匣想都嘛园凄或啃萎甸淤执津帧篱题别来推草摸耻诣综崖砸鱼辣甲禄继镰麦伤敛厦蚕货睦街揖乏也芯粮盈针剑迄俘丛篙朴屡裂庶辊馈荒汉部俺卉粱陡阶堵植物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植物细胞和组织一、名词解释1细胞和细胞学说: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单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细胞学说是德国植物学家Schleiden,MJ和动物学家Schwann,T二人于19381939年间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有的细胞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卵和精子都是细胞;一个细胞可分裂而形成组织。细胞学说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了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单位的思想,从理论上确立了细胞在整个生物界的地位,把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有机体统一了起来。 2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原生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体是生活细胞内全部具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也即原生质体由原生质所构成。3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一般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原生质体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原生质体一词有时指去了壁的植物细胞。4细胞器:细胞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如各种质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微管等。5胞基质:细胞质中没有分化的部分,即使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也是透明的。6纹孔:在细胞壁的形成过程中,次生壁在初生壁上不均匀加厚,局部不进行次生增厚,从而形成薄壁的凹陷区域,此区域称为纹孔。7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上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8染色质和染色体:当细胞固定染色后,核质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部分,称为染色质。染色质是细胞中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电子显微镜下染色质显出一些交织成网状的细丝。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而变粗变短,成为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粗线状或棒状体,此即染色体。9后含物:细胞生活过程中,不仅为生长、分化提供养料和能量,同时也产生贮藏物质、代谢中间产物以及废物等,这些物质统称为后含物。10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从一次分裂结束到另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叫做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11细胞分化:多细胞有机体内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表现在内部生理变化和形态外貌变化两个方面。细胞分化使多细胞植物中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和效率。因此,分化是进化的表现。12细胞全能性:任何一个生活的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都可以形成一个完整植株的现象或能力。13组织:在多细胞生物体中,在个体发育上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的细胞群或细胞组合。14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是由木质部和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分为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15维管组织:由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基本组织共同构成的一种复合组织。16维管系统:一个器官或一个个体中的维管束的总称。17质体:植物细胞(细菌、真菌和蓝藻除外)所特有的,一类合成、贮藏同化产物的细胞器。尚未分化成熟的质体称为前质体,分化成熟的质体根据其颜色和功能不同,分为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三种。18侵填体:由于导管的成熟老化,在其周围的薄壁细胞体积增大,从导管侧壁的未增厚区域侵入导管腔内,形成大小不等的囊状突出物,后期常为单宁、树脂等填充,将导管阻塞而失去输导功能。19胼脂体:在筛管成熟的过程中,筛板上围绕筛孔积累胼脂质,进而形成垫状结构而阻塞筛孔,使筛管失去输导能力,这种垫状结构称为胼脂体。20细胞骨架:细胞内的微管、微丝、中等纤维等,它们在细胞内形成错综复杂的立体网络,将细胞内的各种结构连接和支架起来,维持在一定的部位上执行各自的功能。二、判断与改错判断: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改错:1将“组织”改为“细胞”。7将“蛋白质”改为“水”。 8将“一切植物”改为“除细菌、真菌和蓝藻以外的一切植物”。 9本题可改为“植物细胞壁可分成三层: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但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具次生壁”。11本题改为“胞质运动是胞基质在细胞内作有规则的持续的流动,可朝一个方向作循环流动,也可有不同的流动方向”。 13将“每一纺锤丝都”改为“染色体牵丝”。15将“G1”改为“S”。16将“核分裂、胞质分裂”改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或将本题改为“有丝分裂包括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步骤”。17将“细胞”改为“减数”,同时将“分裂后期”改为“后期”。19删去“生活”二字,因所观察的细胞须经固定染色等处理。20将“微丝”改为“微管”。21将“表皮”改为“周皮”。22将“水生植物”改为“旱生的肉质植物”。23将“筛管分子”改为“管胞”或“石细胞”等。28将“均由”改为“或因部分细胞解体后而形成,或因细胞中层溶解,细胞相互分开而形成,或这二种方式相结合而形成”。30将“线粒体”改为“细胞核”。31将“淀粉”改为“蛋白质”或将“糊粉粒”改为“淀粉粒”。32本题改为“厚角组织是生活细胞,而厚壁组织是死细胞”。33将“花青素”改为“有色体”。38将“死细胞”改为“生活细胞”。40将“其表皮细胞”改为“紧接表皮的厚角组织”。三、填空 1 选择、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2 细胞壁、原生质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3 细胞壁、质体、液泡4 白色体、有色体、叶绿体5 蛋白质合成6 造油体、造粉体7 具中央大液泡8 纺锤丝9 前期的偶线、粗线10导管、穿、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孔纹11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12形成层、木栓形成层13表皮、周皮14简单、复合15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或基本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16次、侧生(或次生)、木栓、木栓形成层、栓内层 17运输水分、支持18薄壁(或基本、或贮藏)、机械(或厚壁)19保护、分生、薄壁、分泌、同化或薄壁、机械、机械20筛、丝状联络21旋转、回旋22同化薄壁组织、贮藏薄壁组织、吸收薄壁组织、通气薄壁组织、传递细胞23蛋白质、核酸24木化、栓化、角化、矿化25厚角组织、厚壁组织四、选择 1C 2A 3C、E、F、I、J,A、B、K,D、G、H、L 4A 5B 6C 7A 8B 9C 10A 11D 12B 13B 14A 15A 16C 17C 18B 19D 20D 21B 22B 23B 24D 25A 26A 27A 28D 29A 30B 31B 32A 33B 34C 35B 36A 37A 五、问答题 1答:电子显微镜下显示出的细胞结构称为超微结构。用电镜观察,可看到叶绿体的外表有双层膜包被,内部有由单层膜围成的圆盘状的类囊体,类囊体平行地相叠,形成一个个柱状体单位,称为基粒。在基粒之间,有基粒间膜(基质片层)相联系。除了这些以外的其余部分是没有一定结构的基质。 2答:组成分生组织的细胞,除有持续分裂能力为其主要特点外,一般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相对较大,细胞质浓厚。通常缺少后含物,一般没有液泡和质体的分化,或只有极小的前液泡和前质体存在。分生组织的上述细胞学特征也会出现一些变化,如形成层细胞原生质体高度液泡化;木栓形成层细胞中可以出现少量叶绿体;某些裸子植物中,其顶端分生组织的局部细胞可能出现厚壁特征。 根据位置不同,分生组织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根据来源不同,分生组织分为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 3答:有丝分裂是一种最普遍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导致植物的生长,而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核分裂一次,每一子细胞有着和母细胞同样的遗传性。因此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保证了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潜能,保持了细胞遗传的稳定性。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二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的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在以后发生有性生殖时,二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的染色体重新恢复到亲本的数目。这样周而复始,使每一物种的遗传性具相对的稳定性。此为减数分裂具有的重要生物学意义的第一个方面。其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产生了遗传物质的重组,丰富了植物遗传的变异性。 4答:植物的输导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二类。裸子植物木质部一般主要由管胞组成,管胞担负了输导与支持双重功能。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专营输导功能,木纤维专营支持功能,所以被子植物木质部分化程度更高。而且导管分子的管径一般比管胞粗大,因此输水效率更高,被子植物更能适应陆生环境。被子植物韧皮部含筛管分子和伴胞,筛管分子连接成纵行的长管,适于长、短距离运输有机养分,筛管的运输功能与伴胞的代谢密切相关。裸子植物的韧皮部无筛管、伴胞,而具筛胞,筛胞与筛管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筛胞细的胞壁上只有筛域,原生质体中也无P蛋白体,而且不象筛管那样由许多筛管分子连成纵行的长管,而是由筛胞聚集成群。显然,筛胞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类型。所以裸子植物的输导组织比被子植物的简单、原始,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5答:植物细胞壁由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三层构成。胞间层位于相邻两个细胞之间,主要化学组成为果胶质,具有可塑性和延展性,随着植物细胞增大,胞间层也被拉大。初生壁位于胞间层和次生壁之间,是细胞体积增大时产生的壁层,初生壁一般较薄,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构成,具有延展性和韧性,细胞增大时可以增大。次生壁是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细胞(纤维、石细胞、导管、管胞等)才具有的壁层,主要由纤维素组成,一般较厚,不具有延展性和韧性。6答:厚角组织细胞成熟后有不均匀加厚的初生壁,有活的原生质体,细胞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厚角组织一般分布于正在生长的茎和经常摆动的叶柄等部位,具有巩固和支持的作用。厚壁组织细胞成熟后,细胞壁一般有次生壁加厚,没有活的原生质体,成熟后的厚壁组织是只有细胞壁的死细胞,没有分生潜力。厚壁组织包括石细胞和纤维,石细胞分布于植物的各种器官,纤维分布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中。7答:双子叶植物维管束由木质部、维管形成层和韧皮部构成。木质部由机械组织、薄壁组织和输导组织组成;维管形成层是分生组织;韧皮部由输导组织、薄壁组织和机械组织构成。所以,构成双子叶植物维管束的组织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薄壁组织和分生组织等。8答: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体的生活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一个完整植株的现象或能力。细胞全能性对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的建成、生物遗传工程以及在生产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已为细胞、组织培养所证实。并已成为一些作物、花卉等植物的快速繁殖手段应用于生产实践。种子与幼苗一、名词解释 1 器官:器官是生物体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植物体内,以营养生长为主要功能的器官称为营养器官,如根、茎和叶;与生殖有密切关系的器官称为生殖器官,如花、果实和种子。 2 种子: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是胚珠经过受精而发育形成的结构。种子一般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3 幼苗:种子萌发后由胚长成的独立生活的幼小植株,即为幼苗。不同植物种类的种子萌发时,由于胚体各部分,特别是胚轴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同,长成的幼苗在形态上也不一样,可分为两类:子叶出土的幼苗和子叶留土的幼苗。4 种子休眠: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后产生的种子,脱离母体后仍不能立即萌发,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才能萌发形成幼苗。5 上胚轴:在种子的胚中,从子叶节到胚芽的一段胚轴。6 下胚轴:在种子的胚中,从子叶节到胚根的一段胚轴。7 有胚乳种子:成熟后种子内有胚乳的叫做有胚乳种子,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如小麦、玉米、蓖麻的种子。 8 无胚乳种子:在被子植物中,有的植物种子中的胚乳在发育过程中被子叶吸收,成熟后的种子没有胚乳,叫做无胚乳种子,如大豆、黄瓜的种子。9 子叶出土幼苗: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下胚轴生长速度快,将胚芽和子叶推出土面,形成子叶出土的幼苗。10. 子叶留土幼苗: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上胚轴生长速度快,将胚芽推出土面,而子叶留在土壤中,形成子叶留土的幼苗。11. 通过组织培养诱导产生胚状体,用含有养分和具有保护功能的物质(人工种皮)加以包裹,从而获得可以代替种子的人工培养物。12. 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入生理活跃状态,开始生长,并形成营自养生活的幼苗,这一过程称为种子萌发。二、判断与改错 判断: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改错:1“一粒种子”改为“一个颖果”或“一个果实”。2本句改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均具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两种类型”。 4“子叶”改为“胚乳”。5“完全停止”改为“微弱”。6“胚芽”改为“胚根、胚芽鞘或胚根鞘”。7本句改为:“一般种子贮藏时,对含水量有一个安全系数,高于或低于安全系数都不利于贮藏”。 8将“水分、温度和氧气”改为“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10.本句改为“种子的基本构造一般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11.“种子”改为“有胚乳种子”。12.“有”改为“无”。13.本句改为“胚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组成”。14.“子叶”改为“胚乳”。15.“完全停止”改为“微弱”。三、填空1.种皮; 胚; 子叶; 胚芽; 胚轴; 胚根; 胚乳。2.胚根; 胚芽。3.糊粉层。4.胚根;胚根鞘;胚轴;胚芽;胚芽鞘;子叶。5.胚根鞘; 胚芽鞘; 1; 盾片; 外胚叶。6.胚根;主根;胚轴;子叶;茎;叶。7.子叶出土的幼苗;子叶留土的幼苗。8.胚根;胚芽。9.浅;深。四、选择1D 2D 3A 4C 5B 6D 7B 8C 9D 10B 11C 12D 13A 14D 15C 16D 17C 18D 19A20B 21A五、问答题 1. 种皮:保护作用 胚芽 种子 胚 胚轴 幼苗的原始体 胚根 子叶 胚乳:贮藏营养物质 2. 种子萌发的主要外界条件有:水分、氧气、温度。 (1)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干燥的种皮经水浸润后,结构松软,氧气才易进入,同时,胚根、胚芽才能突破种皮,种子萌发时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必须以水作为介质。 (2)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氧气。种子萌发时,一切生理活动都需要能量的供应,而能量来源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则必须有氧气才能完成。 (3)种子萌发需要适当的温度。种子萌发时内部进行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需要各种酶作为催化剂,而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必须在适当的温度范围才具有催化活性。 3. 种子萌发过程中,如果下胚轴生长速度快,将胚芽和子叶推出土面,则形成子叶出土的幼苗;如果上胚轴生长速度快,将胚芽推出土面,而子叶留在土壤中,则形成子叶留土的幼苗。 意义:在农业生产上应注意掌握两种类型幼苗的种子播种深度,一般来说,子叶出土幼苗的种子播种要浅一些,而子叶留土幼苗的种子播种可以稍深,但也要根据种子的大小、土壤的湿度等条件综合考虑,决定播种措施。 4. 种子生活力的长短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决定于植物本身的遗传性,不同类型的植物虽然生长在同一地区和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种子生活力的长短也有很大差异。例如水稻、小麦的种子寿命短,而瓜类的种子则有较长的寿命;另一方面决定于种子留在母株时的生态条件,和采收以后长期贮藏过程中所遭遇的环境条件。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种子的生理状况和寿命长短。因此同一作物甚至同一品种的种子由于产地不同,收获及贮藏方法的不同,而寿命的长短相差很大。种子在贮藏期间,不论在有氧或缺氧状态下,它的呼吸作用是不会停止的。呼吸作用不断地把贮藏的营养物质逐渐消耗掉,放出热能及水分,这对种子生活力的保持是不利的。所以贮藏粮食和种子的时候,一定要控制种子的水分,以免大量地进行呼吸作用,消耗贮存物质,放出大量热量,使种子的生活力丧失,甚至发霉变质。作物种子不论保存条件怎样严密,但如果保存时间超过一定限度,种子的生活力就必然逐渐减弱以至完全丧失。种子失掉生活力的原因,一般是由于酶的破坏、贮藏物质的消失和胚细胞衰退死亡等。 根据观察和分析,发现种子休眠有多种原因。一类植物在开花结实后;种子虽然脱离母体,但种子中的胚并没有发育完全,在脱离母体后还要经过一段时期的发育才能成熟,如银杏(白果)和人参的种子,这种现象叫做种子的后熟作用;另一类植物当种子脱离母体时,虽然胚已发育成熟,但有的是由于种皮过厚不易通气透水而限制种子萌发,有的则由于种子内部产生抑制萌发的物质,如有机酸、植物碱和某些植物激素等,种子虽处于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也不能萌发,只有当这些抑制物质消除后才能萌发,象番茄、黄瓜等新鲜果实内有抑制自己种子萌发的物质,所以这类种子只有脱离果实后才能萌发。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很多,在农业生产上,为了提高种子的生活力,使种子发芽整齐迅速,幼苗生长健壮,或加快作物发育,使其提早成熟并提高产量等目的,对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统称为种子处理。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古书记载来看,自汉朝以来就使用了晒种、浸种催芽、酸浆浸种和药物肥料混合拌种等措施以及人尿浸种,骨粉、过磷酸钙、灶烟灰拌种等,以及应用近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地用化学药剂、微量元素、植物生长激素以及超声波、红外线、紫外线和激光处理等方法处理种子,对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起了很大作用。种子处理虽然种类很多,但不外是物理因素处理、化学物质处理和生长调节物质的处理三个方面。处理的结果是促进种子后熟,种皮透水能力加强,加速种子内部物质的生物化学变化,促进酶的活动,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加速幼苗生长以及减少种子和幼苗被病虫害的侵害等。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一、名词解释1. 初生生长:初生分生组织分裂生长,使根茎不断伸长的过程。2. 初生结构:经过初生生长分化出的结构。3. 次生生长:次生分生组织分裂生长,使根茎不断增粗的过程。4. 次生结构:经过次生生长分化出的结构。5. 外始式: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分化发育过程中,位于外面的木质射角处先分化形成,内面的后分化形成。6. 内起源:发生于器官内部组织的方式称为内起源或内生源。如侧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7. 根瘤:根瘤是豆科(或豆目)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植物(如桤木属、木麻黄属等)根与根瘤细菌形成的共生体。8. 菌根:菌根是某些土壤中的真菌与种子植物根形成的共生结合体。9. 定根:凡有一定生长部位的根,称为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种。10. 不定根: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因其着生位置不固定,故称不定根。11. 凯氏带: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凯氏带。凯氏带在根内是一个对水分和溶质运输有着重要作用的结构。凯氏带是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的。12. 直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称直根系,如松、棉、油菜等植物的根系。13. 须根系: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分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的根系,称须根系,如禾本科植物稻、麦的根系。 14. 通道细胞:单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大多五面增厚,只有少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即细胞具凯氏带,但壁不增厚,这些细胞称为通道细胞。通道细胞起着皮层与维管柱间物质交流的作用。15. 不活动中心:根的顶端分生组织的最前端的一细胞分裂活动较弱的区域,称不活动中心。不活动中心的细胞中,合成核酸、蛋白质的速率很低,细胞核、核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较小,线粒体也少。16. 外起源:茎上的叶和芽起源于分生组织的第一至第三层细胞,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17. 树皮:狭义的树皮指多层周皮的积累;而广义的树皮是指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结构,包括次生韧皮部、皮层和周皮。18. 年轮:维管形成层的活动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而常有周期性的变化,在一个生长期中所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包括早材和晚材)就构成一个年轮,在横切面上,表现为不同颜色的同心园环。19. 髓射线:从髓连接到皮层的射线。20. 维管射线:位于维管组织中的射线,包括木射线和韧皮射线。21. 叶痕:叶柄脱落后在枝条上留下的痕迹。22. 叶迹:叶柄脱落后,叶痕中留下的维管束的痕迹。23. 定芽:发生的位置固定,包括顶芽和侧芽。24. 不定芽:发生的位置不固定,包括从老根、老茎、叶上发生的芽。25. 鳞芽:芽外面具有芽鳞片包被的芽。26. 裸芽:芽外面没有芽鳞片包被,生长锥外面的幼叶裸露。27. 边材: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树杆的横切面上,靠茎周颜色较浅的木材,具有输导的功能。28. 心材: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树杆的横切面上,靠中心颜色较深的木材,没有输导功能。29. 春材:在春季,维管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木材较多,细胞壁较薄而管径大,木材质地较疏松,颜色较浅。30. 秋材:在夏末秋初,维管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木材较少,细胞壁较厚而管径小,木材质地较坚实,颜色较深。31. 单轴分枝:顶芽的生长始终占优势,这种分枝方式常形成明显的主杆。32. 合轴分枝:顶芽生长一段时间后停止生长,或分化为花芽,由顶芽下面的一个侧芽代替生长,生长一段时间后也停止生长,再由其下面的一个侧芽代替生长,以此类推,这种分枝方式常形成庞大的树冠。33. 芽鳞痕:顶芽开放,其芽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痕迹。34. 内始式:茎的初生木质部在分化发育时,靠中心的先分化成熟,外面的后分化成熟。这种由内向外分化发育成熟的方式,称为内始式,它与根的初生木质部分化发育成熟的方式刚好相反。35. 分蘖和蘖位:禾本科植物地面上或近地面的分蘖节(根状茎节)上产生腋芽,以后腋芽形成具不定根的分枝,这种方式的分枝称分蘖。分蘖上又可继续形成分蘖,依次形成一级分蘖、二级分蘖,依此类推,分蘖有高蘖位和低蘖位之分。 所谓蘖位,就是分蘖生在第几节上,这个节位即蘖位。蘖位越低,分蘖发生越早,生长期较长,抽穗结实的可能性就越大。36. 顶端优势: 植物枝条上的顶芽有抑制腋芽生长的作用,因此许多植物只有茎顶芽发育得好,主干长得快,而腋芽却受到抑制,发育较慢或处于休眼状态。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37. 等面叶:叶片中的叶肉组织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或叶片的两面都有栅栏组织的分化。38. 异面叶:叶片中的叶肉组织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39. 完全叶:包括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40. 不完全叶:在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中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41. C3 植物:叶脉维管束鞘由两层细胞构成,外层为薄壁细胞,内层为厚壁细胞,在进行光合作用时,经过C3 途径固定CO2。42. C4 植物:叶脉维管束鞘由两层薄壁细胞构成,在进行光合作用时,经过C4 途径固定CO2。43. 叶序:叶在枝条上着生的方式。44. 单叶:一个叶柄上着生一个叶片的叶。45. 复叶:一个叶柄上着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叶。复叶的叶柄称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小叶柄。由于叶片排列方式不同,复叶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三类。46. 泡状细胞:禾本科植物和其它一些单子叶植物叶的上表皮上具一些特殊的大型含水细胞,有较大的液泡,无叶绿体或有少量的叶绿体,径向细胞壁薄,外壁较厚,称为泡状细胞。泡状细胞通常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的部位,在叶上排成若干纵行,在横切面上,泡状细胞排成扇形。47. 离层:在植物落叶前,叶柄基部或靠近基部的部分,有一个区域内的薄壁组织细胞开始分裂,产生一群小型细胞,以后这群细胞的外层细胞壁溶解,细胞成为游离状态,使叶易从茎上脱落,这个区域称为离层。48. 叶镶嵌:植物的叶由于叶柄长短不等或扭曲方向不同,而使叶片均匀排列互不遮光,使叶片有最大的受光面积,这种现象称为叶镶嵌。49. 异形叶性 同一株植物上的叶,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或同一植株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出现不同形状的叶。这种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状叶的现象,称为异形叶性。如水毛莨的气生叶扁平广阔;而沉水叶细裂成丝状。50. 变态:植物体由于功能的改变所引起器官的一般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称为变态。如洋槐的托叶变为刺。51. 同源器官:具有同一来源、而在形态上和功能上有显著区别的器官称为同源器官。例如马铃薯的块茎、毛竹的根状茎、葡萄的卷须等,它们形态和机能均不同,但都是来源于茎的变态。52. 同功器官:器官形态相似、机能相同,但其构造与来源不同,称为同功器官。如山楂的刺为茎刺,是茎的变态,刺槐的刺为叶刺,是托叶的变态,二者为同功器官。53. 额外形成层:在萝卜、甘薯等植物根中,由中柱鞘或次生木质部中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转化成为具有分裂能力的形成层,称为额外形成层,也可称为三生形成层或副形成层。二、判断与改错判断: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改错:3次生结构中无皮层存在。4本句改为:“不定根是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不定根的起源可以是外生源,也可以是内生源。”6本句可改为:“植物学上又把主根叫初生根,主根上生出的侧根叫次生根”。7删去“伸长区和”。8本句可改为:“成熟区具根毛部分吸收力很强,失去根毛的成熟区部分主要是进行输导和支持的功能”。9可将“逐渐长长”改为“保持一定长度”。10将“故为六原型”改为“有三个木质部脊,故为三原型”。11将“中柱鞘”改为“内皮层”。 12本句改为:“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发育成熟的方式均为外始式”。13本句可改为:“根毛是根表皮细胞向外的突起,侧根是中柱鞘细胞分裂产生的”。 14将“即总是发生于原生木质部与原生韧皮部之间的地方”改为“如在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的根上,侧根发生在对着初生韧皮部或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在三原型的根上,侧根是正对着初生木质部发生的。” 18本句可改为“木栓形成层最早产生于中柱鞘部分,以后新木栓形成层逐渐内移,可深达次生韧皮部的外方。” 20可将“寄生”改为“与植物共生”。 22本句可改为“根瘤主要见于豆科植物的根上,桤木、杨梅、苏铁、罗汉松等非豆科植物的根上也具有根瘤”。 23将“细菌”改为“真菌”。26本句可改为:“一株植物主干和每一侧枝顶端通常各有一顶芽,部分或全部叶腋内各有一个或几个腋芽。” 27“叶芽将发育成叶”可改为“叶芽(更合适的名称为枝芽)发育成枝条”。“花”改为“花或花序”。 29本句可改为“植物学上把着生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条,茎是枝上除去叶和芽所留下的轴状部分。” 32本句可改为:“淀粉鞘只见于部分植物如旱金莲、南瓜等的茎中”。 34本句可改为:“植物的表皮细胞是由一层活细胞组成,一般不具叶绿体”。 36“有限维管束”改为“无限维管束”,“无限维管束”改为“有限维管束”。 38句中“次生”均改为“初生”。39本句改为“环髓带是椴树等植物茎中位于髓外方的小型壁厚的细胞”。43“节”改为“节间”。 44本句可改为“树皮是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46“周皮”改为“木栓及其外方的死组织”。 47本句可改为“根的木栓形成层最早起源于中柱鞘,而茎第一次形成的木栓形成层,在各种植物中有不同起源,有些起源于皮层的第一细胞层,有些起源于皮层的第二、三细胞层,有些起源于表皮或近韧皮部的薄壁组织”。 48本句改为“玉米茎秆比大豆茎秆粗是因为就米茎内初生增厚分生组织活动的结果”。50删去句中“或心材”和“或边材”。 51本句可改为:“边材是木本茎次生木质部外部色泽较淡的部分,心材是边材以内的色泽较深的次生木质部部分。55本句应改为:“等面叶是指叶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或叶上下面都同样地具有栅栏组织。” 57本句应改为:“单叶的叶柄基部有腋芽,而复叶小叶柄基部则无腋芽”。 58“水生植物”改为“旱生植物”。59本句应改为:“落叶树是指寒冷或干旱季节到来时,叶同时枯死脱落的树种;常绿树是指春、夏季时,新叶发生后老叶才逐渐脱落,终年常绿的树种。” 61“叶迹”改为“叶痕”。 62本句改为:“叶一般正面颜色深,是因为这类叶为异面叶,近上表皮为栅栏组织,近下表皮为海绵组织,和海绵组织相比栅栏组织含叶绿体较多,而且排列紧凑”。 67稗草无叶舌,叶耳68改为:C3植物叶的光合效率低,C4植物叶的光合效率高。71胡萝卜的肉质直根由主根发育而来,甘薯(红薯)的块根是由不定根或侧根形成的。 74本句可改为:“花生的果实和马铃薯(土豆)的块茎均在土中发育”。三、填空1.茎; 叶; 老根或胚轴。2.环纹; 螺纹。3.外始式; 外始式。4.中柱鞘。5.茎有节; 节间; 节上生叶; 叶腋和茎的顶部有芽。6.径向; 横向; 木质; 栓质。7.须;直。8.径向;横向;点。9.根的表皮细胞的外壁向外突起,延伸而。10.中柱鞘。11.根尖;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等四;伸长区和具根毛的成熟区。12.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 13.胚根;中柱鞘。14.吸收作用,固着;输导;合成;储藏;繁殖。15.表皮原;皮层原;中柱原。16.皮层; 表皮; 中柱鞘; 次生韧皮部。17.平周;次生木质部;外;次生韧皮部;内方。18.相间排列; 外方向内方; 一束状, 排成一轮; 内方向外方。19.植物根;根瘤菌。20.主根;侧根;不定根;直根系;须根系。21.纺缍状原始细胞;射线原始细胞。22.形成层;木栓形成层;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木栓层;栓内层。23.输导;支持;储藏;繁殖。24.根毛;吸收组织;保护;气孔和表皮毛。25.单轴分枝; 合轴分枝; 假二叉分枝。26周皮; 树皮。27.顶端分生组织分裂;侧生分生组织分裂。28.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二叉分枝。29.枝芽;花芽;混合芽。30.叶痕;叶迹。31.切;平行。32.维管形成层;导管;管胞;纤维;薄壁组织细胞。33.维管束之间, 相当于形成层, 部位的薄壁组织。34.假二叉分枝。35.早材;晚材。36.筛管; 伴胞; 韧皮纤维; 韧皮薄壁细胞; 韧皮射线。37外始式; 内始式。38.表皮;皮层;中柱(维管柱)。39.表皮;基本组织;维管束。40.有;维管束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41.叶片;叶柄;托叶。42.枝芽;顶端分生组织;叶原基;幼叶;腋芽原基。43.表皮;基本组织;维管束;基本组织;两轮;厚壁组织。44.分蘖;分蘖上又可形成新的分蘖。45.扁平长方;纺锤;稍长形至近乎等径。46.平行; 水稻; 网状; 桃; 叉状; 银杏。47.一。48.异面叶;栅栏组织;海绵组织。49.羽状复叶; 掌状复叶; 三出复叶; 单身复叶。50.上方(近轴面); 下方(远轴面)。51.叶肉组织;叶脉。52.直; 5或4; 须; 3。53.CO2;H2O。54.叶脉;脉序;平行脉;网状脉。55互生;对生;轮生;簇生。56.等面叶;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平行脉。57.离层;保护层。58.叶片;叶舌;叶耳;叶鞘。59.双子叶。60.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位置;气孔的数量;61.顶端生长;边缘生长;居间生长。62.过渡区。63.顶芽;腋芽;顶端优势。64.胚轴和茎;主根;不定根或侧根。65.球茎; 块茎; 根茎; 球茎; 肉质直根。66.次生木质部。67.根状茎;块茎;球茎;鳞茎。68.次生韧皮部。69.苞片;鳞叶;叶卷须;捕虫叶;叶状柄;叶刺。70.鳞茎;块根。71.根状茎;球茎;肉质直根。72.玉米; 百合; 芋; 葡萄; 山楂; 豌豆; 台湾相思;甘薯;洋葱。四、选择1B 2C 3B 4B 5C 6D 7C 8A 9C 10B 11D 12C 13C 14C 15D 16D 17A 18D 19A 20C 21A 22D 23A 24A 25D 26A 27A 28C 29. B 30. C 31. C 32. D 33. A 34.B 35.D 36.D 37.A 38.B 39.B 40.C 41.C 42.B 43.A 44.C 45.D 46. C 47.A 48A 49A 50D 51A 52C 53B 54B 55D 56D 57A 58C 59D 60C 61C 62B 63D 64B 65C 66C 67B 68B 69A 70C 71C72A 73C 74C 75A 76D 77E 78A 79C 80C 81D 82E 83B84C 85A 86D87A 88B 89A 90D 91C 92A 93D 94B 95D 96B 97A 98B 99C 100D五、问答题1.答:每条根的顶端根毛生长处及其以下一段,叫根尖。根尖从顶端起,可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等四区。根冠:外层细胞排列疏松,外壁有粘液(果胶)易于根尖在土壤中推进、促进离子交换与物质溶解。根冠细胞中有淀粉体,多集中于细胞下侧,被认为与根的向地性生长有关。根冠外层细胞与土壤颗粒磨擦而脱落,可由顶端分生组织产生新细胞,从内侧给予补充。分生区:(又叫生长点)具有分生组织一般特征。分生区先端为原分生组织,常分三层。分别形成原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根冠原和原表皮等初生分生组织,进一步发育成初生组织。伸长区:分生区向上,细胞分裂活动渐弱,细胞伸长生长,原生韧皮部和原生木质部相继分化出来,形成伸长区,并不断得到分生区初生分生组织分裂出来的细胞的补充。伸长区细胞伸长是根尖深入土壤的推动力。根毛区(也叫成熟区):伸长区之上,根的表面密生根毛,内部细胞分裂停止,分化为各种成熟组织。根毛不断老化死亡,根毛区下部又产生新的根毛,从而不断得到伸长区的补充,并使根毛区向土层深处移动。根毛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地方。 2.答: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常以根毛区的横切面为例来阐述,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皮层、中柱三部分。表皮:为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能吸收水分和溶在水中的无机盐等。皮层:最外层为外皮层,最内一层为内皮层,其间为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细胞多具凯氏带加厚。皮层是水分和无机盐由根毛向中柱横向输导的途径,并有贮藏功能。中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四部分构成。1)中柱鞘为一层或凡层薄壁细胞构成,有潜在分生能力,侧根、不定根、乳汁管起源于此,也是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发生之处。2)初生木质部:由原生木质部(辐射角)和后生木质部构成。成熟方式为外始式。3)初生韧皮部由原生韧皮部和后生韧皮部构成。成熟方式亦为外始式。4)薄壁组织:是维管形成层发生处。分布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3.答:在根毛区内,次生生长开始时,位于各初生韧皮部内侧的薄壁细胞开始分裂活动,成为维管形成层片段。之后,各维管形成层片段向左右两侧扩展,直至与中柱鞘相接,此时,正对原生木质部外面的中柱鞘细胞进行分裂,成为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至此,维管形成层连成整个的环。维管形成层行平周分裂,向内、向外分裂的细胞,分别形成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即次生维管组织),与此同时,维管形成层也行垂周分裂,扩大其周径。在表皮和皮层脱落之前,中柱鞘细胞行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形成木栓层,共同构成次生保护组织周皮。4.答:相同点:均由表皮、皮层、中柱三部分构成。不同点列表如下:内皮层 初生木质部 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 次生结构 髓双子叶植物根多凯氏带加厚 多少于六原型 有 有 无禾本科植物根多五面加厚 多为六原型以上 无 无 有5.答:根的初生生长过程中,侧根不断产生。它起源于根毛区中柱鞘一定部位。侧根发生时,中柱鞘相应部位的几个细胞,先行切向分裂增加细胞层数。继而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产生一团新细胞,形成侧根原基,其顶端逐渐分化为生长点和根冠。最后侧根原基的生长点进一步分裂、生长、分化,穿过皮层,伸出表皮,成为侧根。侧根发生的部位,常是二原型根中,发生于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之间或正对原生木质部的地方;三原型、四原型的根中,多正对原生木质部;多原型的根中,则多正对原生韧皮部。6.答:根毛的生长和更新对吸收水、肥非常重要。植物移植时,纤细的幼根和根毛,常被折断损伤,大大降低吸收功能,故小苗带土移栽,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损伤,以利成活。果树等带土移栽时,幼根、根毛也有受损,为了减少蒸腾面积,苗木移栽后,新根毛的产生需要一段时间,如果过度蒸腾,而根的吸收能力又很低,则移栽的苗木不易成活。剪去部分枝叶,利于保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便于成活。7.答:根系类型:直根系,常分布在较深的土层,属深根性;须根系,常分布在较浅的土层,属浅根性。 意义:深耕改土,结合合理施肥,为根系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须根系的作物与直根系的作物间作或套作,可以增产,同时对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显著效果。8. 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