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阔韧带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临床体会.doc_第1页
腹腔镜阔韧带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临床体会.doc_第2页
腹腔镜阔韧带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临床体会.doc_第3页
腹腔镜阔韧带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临床体会.doc_第4页
腹腔镜阔韧带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临床体会.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腹腔镜阔韧带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临床体会作者:宋华国晓梅周丽邬绍新姚南峰吴丽芬杨军 【摘要】目的:探讨阔韧带内子宫肌瘤行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9月2009年12月,我院妇科完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术356例,其中阔韧带子宫肌瘤56例。结果:56例子宫阔韧带肌瘤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无周围脏器副损伤。结论:阔韧带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应具备良好的腹腔镜器械,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及镜下缝合技术。 【关键词】阔韧带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 近年,随着腹腔镜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手术医师腔镜技术水平的提高,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不断拓宽,以往认为不适合腹腔镜的阔韧带肌瘤剔除术变成了可能。我院妇科2007年9月2009年12月,完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术356例,其中阔韧带子宫肌瘤手术56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2007年9月2009年12月,我科完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术患者356例,其中阔韧带子宫肌瘤患者56例,年龄2255岁。肌瘤直径310cm,真性阔韧带肌瘤31例,假性阔韧带肌瘤25例。其中,突向子宫后壁峡部肌瘤16例;突向子宫前壁峡部肌瘤13例;突向阔韧带前叶近圆韧带处肌瘤15例;突向阔韧带后叶近圆韧带处肌瘤12例;2次手术史7例,3次手术史2例,已婚33,未婚2例。 1.2术前准备:术前均进行超声检查,超声提示肌瘤病灶位置,以及其与子宫动静脉走形关系。对有性生活史者给予阴道碘伏冲洗消毒,每天1次,连续3d。术前晚流质饮食,术前小时禁食,小时禁水。温肥皂水常规灌肠2次。重点对脐孔皮肤清洁,术野备皮后用肥皂水清洁脐窝,用碘伏消毒,可保证脐孔手术野皮肤无菌性。 1.3手术步骤:全身麻醉成功后,患者平卧取头低足高位,在脐部采用套管鞘开放式第一穿刺方法进入腹腔,进镜,充CO2气体形成气腹。腹腔内形成一定压力,腹腔镜直视下确定术式,左下腹穿刺10mm,分别于下腹左右麦氏点周围穿刺左5mm、右5mm,避开腹壁血管穿刺。镜下仔细探查子宫和附件的解剖关系,确定阔韧带内子宫肌瘤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脏器(输尿管、膀胱、子宫等)的解剖关系,并且观察是否粘连等。腹腔镜下先确认输尿管的走向,将垂体后叶素612U,用20ml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射于子宫肌瘤包膜内。若肌瘤较大或靠近同侧圆韧带,可用弯钳提拉起圆韧带。避开血管剪开肌瘤包膜,切口大小约为肌瘤直径的1/22/3,确定切口处无管道经过,大抓钳夹起肌瘤组织或肌瘤螺旋钻刺入瘤体,适度向外牵拉。助手用剥离棒分离肌瘤包膜到达基底部,电凝后切断肌瘤包膜,游离出肌瘤,剥离后的肌瘤核置于盆腔穹窿处。冲洗残腔,辨清输尿管走向后电凝止血,用可吸收线“8”字缝合关闭残腔。肌瘤核用粉碎器切割成条状自左下腹较大穿刺孔取出。 冲洗盆腔,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创面表层涂生物蛋白胶防止粘连,放出CO2气体,切除肌瘤组织送病理。 2结果 2.1术中情况:36例子宫阔韧带肌瘤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无周围脏器副损伤。瘤体直径在3.0厘米至10.0厘米之间,手术时间为(800.4+20.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5.6+895)ml,术后平均最高体温(37.8+0.4),术后肛门排气平均时间(206+6.0)h,平均住院天数(5.2+1.3)d,病理结果均为平滑肌瘤。 2.2术后随访:术后对病人随访1-3个月,无异常阴道出血及腹痛等不适,病人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B超无盆腔积液及盆腔包块,盆腔检查未见异常。 3讨论 腹腔镜下阔韧带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例的选择据文献报道1,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禁忌症为:肌瘤直径7cm;阔韧带内子宫肌瘤;肌瘤位于肌层深部;以上一直是腹腔镜手术的争议。这是因为若阔韧带内肌瘤较大,输尿管可发生移位,且剥离后残腔较深,基底部血管丰富,出血较多。肌瘤临近输尿管,尽管冲洗残腔,但仍术野不清,电凝止血后镜下缝合困难,易引起输尿管断裂、撕裂子宫动脉、损伤盆壁静脉丛等引起大出血而导致中转开腹。传统的开腹肌瘤剔除术,增加了损伤出血和术后感染机会,且恢复慢,住院时间长。但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和完善,对肌瘤的大小及位置已无严格的限制2。本研究中腹腔镜下阔韧带子宫肌瘤核除术无一例脏器损伤,无中转开腹。证实了腹腔镜下阔韧带子宫肌瘤剔除术同样可行,安全性较高。但选择病例有较高要求。阔韧带肌瘤直径控制在3-10cm之间,病例选择盆腔无粘连或轻度粘连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和盆腔检查明确肌瘤位置、大小以及周围血运情况,充分估计手术难度及风险,只要病例选择合适,阔韧带内肌瘤是可以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 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施行手术前,将垂体后叶素6-12U,用20ml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射于子宫肌瘤包膜切口部位;切口多根据肌瘤外突的方向选择前后壁切口,以横切口为宜。前壁切口,通常先将膀胱腹膜反折剪开,推开膀胱。后壁切口要辨认清输尿管走向,选择肌瘤中央隆起处靠近圆韧带下方切开包膜,切口包膜约占肌瘤的1/2-3/4,深度要让瘤核裸露;钝性剥离肌瘤核,在薄膜内贴近瘤核进行,可大大减少出血量。不可盲目电凝切断剥离过程中到任何条索状物,其根部在查清无输尿管后可用电凝钩切断,减少出血。镜下缝合技术要求熟练,这是阔韧带内肌瘤剔除术的基本保障,查清出血点的位置及有无输尿管后可电凝止血,但尽可能减少使用电凝,电凝可能损伤移行的输尿管。需尽快缝合创面,最有效的创面止血方法是“8”字缝合。助手熟练的配合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对于阔韧带内巨大子宫肌瘤及合并较严重的盆腔粘连的病例,明显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则不适合腹腔镜下手术。 参考文献 1TulandiT,TookS.E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