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1300,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人文关怀精神、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博士生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系统深入地掌握建筑学的历史及基础理论。熟练运用建筑、城市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研究城市及建筑的相关问题。2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独立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3本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具有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政府城市管理部门从事高层次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能力。二、研究方向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建筑历史与理论3建筑技术科学4城市设计5建筑系统工程年6数字城市与建筑研究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博士生总学分要求31学分。硕博连读研究生、直攻博研究生,需先修满建筑学硕士学位课程学分,再修满要求的博士阶段的课程学分。总学分31学分修课学分10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2学分校级公共课程4学分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博士专修课程4学分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21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提交宣读论文1学分面向全院做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报告1学分听取10场学术报告并提交读后感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发表论文1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10学分校级公共课程408.810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2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学分411.800英语论文写作322秋外国语学院博士专修课程220.802a建筑学术研究策略和方法概论(国际化课程)322春、秋建规学院4学分220.811建筑环境设计方法161秋建规学院220.806a空间理论专题161春建规学院220.810聚落研究理论与方法161秋建规学院220.807a建筑的虚拟和智能设计161春建规学院跨一级学科课程可选修硕士生课程2学分非学位课补修课程需补修12学分的建筑学专业本科或研究生课程本科和硕士非建筑学类的学生必修,不计学分研究环节650.8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建规学院650.802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提交宣读论文1650.806面向全院做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报告1650.807听取10场学术报告并提交读后感1650.803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650.804发表论文1650.805学位论文15注:建筑的虚拟和智能设计课程为建规学院自开的建筑系统工程方面的课程,部分从事建筑物理环境、系统工程等方向的研究生经导师同意可以选修其他学院的相关博士(或硕士)课程,等同本课程的1各学分。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选修课程的要求和说明(1)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跨一级学科课程指建筑学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2)补修课程的要求和说明本科和硕士为非规划专业的学生需补修3门城乡规划学科学硕士一级、二级学科专业课程,按要求存档,不计学分。(3)硕博连读生研究生修课顺序:需先修满硕士学位课程学分,再修满要求的博士阶段的课程学分。硕士阶段的其他考评条件和毕业要求同硕士培养方案。(4)直攻博研究生学分要求同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同时在第2学年结束前需在公开发表至少1篇学术论文,要求同科学学位硕士研究培养方案,博士论文答辩前需另外再发表3篇文章,要求详见建规学院博士生、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学术会议规定。其他考评条件和毕业要求同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的培养方案。2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2)中期考核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完成,同时由导师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决定是否可以进入学位论文阶段。(3)文献阅读与综述文献阅读与综述提交相应的阶段成果,包括45篇以上文献阅读量和不少于10000字的文献综述,所阅读书籍包括不少于15篇外文原文资料,并翻译至少5篇资料的关键章节。(4)博士论文选题报告博士论文选题报告应通过由指导老师组织的3位以上老师参加的答辩小组答辩。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课题的来源、意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预期成果;主要参考文献。(5)论文中期报告;(6)学术论文发表;详见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3论文答辩管理(1)预答辩博士生完成博士论文,送指导教师审定后,须通过由指导教师组织的3位老师参加的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后,方可送校外专家盲审。(2)博士论文盲审博士生完成博士论文并通过论文预答辩后,须经过3名校外专家盲审。盲审通过后,方可申请博士论文正式答辩资格。详见建规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细则。(3)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博士生指导小组和学院研究生教务科负责进行。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论文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完成论文中期报告;在刊物或会议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面向全院做1次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报告;提交参加校内外学术报告的听课笔记10篇;(详细报告人、题目、时间、地点及不少于500字的心得。完成博士论文的撰写;通过博士预答辩和校外专家盲审。(4)论文修改博士生应对照校外盲审专家的意见,认真修改论文,填写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论文修改报告书,即将评阅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分述, 说明论文的修改工作(或解释说明不修改的理由)。该表在博士论文正式答辩前填写完整,连同论文评阅书,提交答辩委员会,并作为论文工作的评定依据 。(5)论文答辩博士学位论文由系组织专家组进行答辩,其它方面按学校有关博士学位论文的规定执行。建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1300,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培养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2掌握较坚实的中西方建筑历史及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历史研究意识和历史批判精神。3在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建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理论进行文献综述、统计分析、归纳演绎和逻辑论证等案例和理论研究工作。4掌握绿色建筑和新能源建筑的设计和研究、智能建筑的系统开发及其系统集成、建筑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建筑环境和建筑节能、建筑构造、材料以及遗产保护相关技术等建筑技术科学知识,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掌握研究型设计方法。5熟练运用计算机及其他相关技术和方法,能提出并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学术问题并有独立的见解。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二、主要研究方向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建筑历史与理论;3建筑技术科学;4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5城市设计及其理论;6内设计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8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3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5学分。总学分38学分修课学分23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4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一级学科基础课6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补修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5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联合设计、联合教学或设计竞赛1学分发表论文1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程408.6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5学分40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第一外国语(英语)322秋、春外国语学院一级学科基础课程220.510建筑设计方法论(国际水平)161春建规学院6学分220.502建筑学质性研究与定量分析(国际水平)161春建规学院220.515建筑理论专题(全英文)161秋建规学院220.517乡土建筑研究(国际水平)241.5秋建规学院220.518比较建筑学(全英文)241.5秋建规学院220.521数字建构理论方法与实践(国际水平)241.5春建规学院220.650建筑节能综述161建规学院专业选修课程220.503中国建筑考古学161秋建规学院12学分220.505b地方城市与地方建筑历史(楚国都市与建筑/汉口城市形态)161春建规学院220.523智能建筑161秋建规学院220.568城市与建筑热环境161秋建规学院220.528b新能源建筑322春建规学院220.584厅堂音质与视线设计161春、秋建规学院220.583结构建筑学161秋建规学院220.511古建筑测绘实践161夏建规学院220.513环境心理学161春建规学院220.565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科学与修复技术161秋建规学院220.579城市形态161春建规学院220.580可持续建筑理论与设计方法161秋建规学院220.508d意大利历史城市与建筑设计专题(全英文国际课程)4周3春建规学院自选课程可选本学院开设的任何硕士课程3建规学院非学位课补修课程入学背景为获得建筑学专业的工学学士学位者需加修3学分建筑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建规学院不计入学位要求学分入学背景为获得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的工学学士学位者需加修3学分建筑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并补修4学分建筑学专业本科课程建规学院入学背景为获得非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学士学位者需加修3学分建筑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并补修8学分建筑学专业本科课程建规学院研究环节15学分650.511教学实践1春、秋建规学院必修220.508联合设计或者联合教学或者设计竞赛1春、秋外聘教师必修650.501a开题报告1建规学院必修650.502中期进展报告(田野调查报告或文献研究报告)1建规学院必修650.504发表论文1建规学院必修650.503学位论文10建规学院必修注:本培养计划课程面向全院开放1专题设计课程是由导师指导参加的研究型实践设计。内容和深度须达到硕士研究生建筑设计课程作业管理规定的要求。2联合设计是指学院邀请校外教师或建筑师在学院内举办的面向研究生设计能力培养而开设的workshop或studio。联合设计成果为设计而非论文。联合设计成果需符合硕士研究生建筑设计课程作业管理规定。联合教学是由校外教师在学院举办的理论教学。3设计竞赛是指国内外举办的各类建筑设计竞赛,不包括各类工程设计投标。省级及以下级别设计竞赛需获奖才记学分。设计竞赛提交成果需按照A3文本格式制作,包括设计竞赛信息、竞赛题目(任务书)、设计说明、竞赛提交文件、设计成果(依据A3文本格式进行制作的成果展示)、作品收录(或邮寄)证明、获奖证书复印件,同时提交包含以上内容的光盘(须包含竞赛时提交的高精度原始文件)。4设计竞赛一般由多名学生合作完成,学院对主要设计者给予学分承认。境外举办的国际竞赛获奖,排名前4名的学生承认学分;境内全国级与省市级竞赛获奖,排名前3名的学生承认学分;全国级竞赛未获奖,排名前2名的学生承认学分;省级及以下级别设计竞赛未获奖不记学分。设计竞赛档次评定由系教授委员会认定。5意大利历史城市与建筑设计专题课程为意、美、中联合教授组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开设的全英文国际课程。每年6-7月在意大利维琴察、维罗纳、威尼斯等城市现场授课。课程由意、美、中联合教授组(3人)全天候教学,同时将邀请意大利当地教授和建筑师做专题讲座。该课程为全英文国际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文听说能力。课程须另收学费4000欧元(会随市场浮动),费用包括在意大利4周授课、住宿与历史城市考察的交通、门票等费用,但不包含国际机票、签证等费用。6教学实践为研究生培养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以助教身份参加由建筑学系统一安排的教学实践活动,须完成一个主干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1考核要求(1)校级公共课程采用考试方式;(2)学科专业课程采用考试或考查方式,具体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3)论文开题前须提交不能少于45篇的文献阅读报告一份,不少于5000字(其中不少于5篇外文文献);(4)毕业形式采用硕士学位论文审查答辩的形式。2文献阅读与综述在开题报告前完成论文的选题及相关的研究准备工作,并提交相应的阶段成果,包括45篇以上文献阅读量和不少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所阅读书籍包括不少于5篇外文原文资料,并翻译至少2篇资料的关键章节。以上以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形式同时提交。3开题报告及考核在答辩前一年开始进入开题阶段。开题前需要检查学生是否完成所有的课程作业和课程设计、所修学分是否修满,检查合格者方可进入开题报告考核环节。开题报告须经过系教授委员会组织的统一开题评审,通过后方可进入正式学位论文撰写阶段。4国内外学术报告和论文发表硕士学位申请人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在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或是在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一篇(二级以上的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5论文盲审在学院安排的统一盲审时间内,按学院论文盲审规定进行论文盲审。未通过盲审的不予复议,经三个月修改后重新申请盲审,盲审通过后方可参加答辩。盲审结果符合“较大修改后系内会审”的,需在答辩前按照规定时间提交修改后的论文,逾期未提交或会审未通过者,经三个月修改后重新申请盲审,盲审通过者方可参加答辩。6论文修改研究生应对照论文评阅意见,认真修改论文,填写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论文修改报告书,将评阅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分述,并说明论文的修改工作(或解释说明不修改的理由)。该表在硕士论文正式答辩前填写完整,连同论文评阅书,提交答辩委员会,并作为论文工作的评定依据之一。7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由系组织专家组进行答辩,论文答辩后须将论文及时进行再次修改,并将修改后重新打印的论文与论文修改报告书一起存档。其它方面按学校有关硕士学位论文的相关规定执行。七、学位授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规定学分,毕业设计(学位论文)合格,通过答辩,经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城乡规划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3300,授工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系统深入地掌握城市规划理论与知识,熟悉相关学科领域发展现状及本学科领域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2具备充分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能熟练运用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规划以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研究城市及人居环境相关问题;3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独立进行国际交流,具有良好的学术视野和知识更新能力;4本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具有在高等学校、科研及设计机构、政府部门从事高层次城市规划教学、研究、编制、设计及管理的工作能力。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区域与城镇发展2可持续城市规划与设计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4城市规划公共政策5绿色城市研究6城乡景观规划研究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四、学分要求博士生总学分要求31学分。硕博连读研究生、直攻博研究生,需先修满城乡规划学硕士学位课程学分,再修满要求的博士阶段的课程学分。总学分31学分修课学分10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2学分校级公共课程4学分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任选)博士专修课程4学分(必修)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21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分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提交宣读论文 1分面向全院做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报告 1分听取10场学术报告并提交读后感 1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分发表论文 1分学位论文 15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10学分校级公共课程408.810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2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学分411.800英语论文写作242秋外国语学院博士专修课程4学分(必修)220.804a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创新(国际一流课程)161秋建规学院4学分220.809a可持续城市设计研究(全英语课程)161秋建规学院220.815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一流课程)161春建规学院220.814城市空间管理研究161春建规学院跨一级学科课程可选修硕士生课程2学分非学位课补修课程城乡规划学科学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本科和硕士为非规划类专业的学生补修3门,不计学分研究环节650.8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建规学院650.802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提交宣读论文(博)1650.806面向全院做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报告1650.807听取10场学术报告并提交读后感1650.803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650.804发表论文1650.805学位论文15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选修课程的要求和说明(1)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跨一级学科课程指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2)补修课程的要求和说明本科和硕士为非规划专业的学生需补修3门城乡规划学科学硕士一级、二级学科专业课程,按要求存档,不计学分。(3)硕博连读生研究生修课顺序:需先修满硕士学位课程学分,再修满要求的博士阶段的课程学分。硕士阶段的其他考评条件和毕业要求同硕士培养方案。(4)直攻博研究生学分要求同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同时在第2学年结束前需在公开发表至少1篇学术论文,要求同科学学位硕士研究培养方案,博士论文答辩前需另外再发表3篇文章,要求详见建规学院博士生、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学术会议规定。其他考评条件和毕业要求同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的培养方案。2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2)中期考核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完成,同时由导师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决定是否可以进入学位论文阶段。(3)文献阅读与综述文献阅读与综述提交相应的阶段成果,包括45篇以上文献阅读量和不少于10000字的文献综述,所阅读书籍包括不少于15篇外文原文资料,并翻译至少5篇资料的关键章节。(4)专题研讨课专题研讨课是培养博士生综合能力和进入本学科前沿的重要环节,博士生应在导师确定的专题领域,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撰写专题研讨报告,并在本院公开做学术报告(在学院贴海报)。每个学生在博士论文答辩前必须完成2次,并提交报告题目、时间、地点及报告内容,由指导教师签字认可。(5)博士论文选题报告博士论文选题报告应通过由指导老师组织的3位以上老师参加的答辩小组答辩,通过开题得1学分。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课题的来源、意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预期成果;主要参考文献。(6)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正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学位论文正文。(7)学术论文发表详见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3论文答辩管理(1)预答辩博士生完成博士论文,送指导教师审定后,须通过由指导教师组织的3位老师参加的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后,方可送校外专家盲审。(2)博士论文盲审博士生完成博士论文并通过论文预答辩后,须经过3名校外专家盲审。盲审通过后,方可申请博士论文正式答辩资格。详见建规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细则。(3)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博士生指导小组和学院研究生教务科负责进行。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论文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完成论文中期报告;在刊物或会议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面向全院做1次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报告;提交参加校内外学术报告的听课笔记10篇;(详细报告人、题目、时间、地点及不少于500字的心得。完成博士论文的撰写;通过博士预答辩和校外专家盲审。(4)论文修改博士生应对照校外盲审专家的意见,认真修改论文,填写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论文修改报告书,即将评阅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分述,说明论文的修改工作(或解释说明不修改的理由)。该表在博士论文正式答辩前填写完整,连同论文评阅书,提交答辩委员会,并作为论文工作的评定依据。(5)论文答辩博士学位论文由系组织专家组进行答辩,其它方面按学校有关博士学位论文的规定执行。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3300,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城乡规划理论与知识,具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能全面从事城乡规划研究、规划编制、规划设计及规划管理,并向相关领域拓展的高素质城乡规划专业人才。二、主要研究方向1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2城乡规划与设计;3城乡规划技术科学;4社区与住房规划;5城乡历史遗产保护规划;6城乡规划管理;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42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7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5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总学分42学分修课学分27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硕士一外2学分;跨一级学科选修课,可以选修城市规划设计课程2学分(任选)一级学科基础课10学分,其中城市规划设计课必选一门3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7学分(限定选修)硕士专业选修课3学分(任选)补修课程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5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必修)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第二作者)身份在专业期刊或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必修)学术报告与讲座1学分(必修)参加设计竞赛(或社会实践、中外联合教学、中外联合设计)1学分(必修)教学实践(课程助教)1学分(必修)毕业设计与设计论文10学分(必修)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程408.6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5学分40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第一外国语(英语)322秋、春外国语学院一级学科基础课220.534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国际一流课程)322春建规学院必修10学分,其中城市规划设计课必选一门3学分220.533中西方城市设计比较研究(全英语课程)241.5秋建规学院220.529a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国际一流课程)322秋建规学院220.585规划设计学科学研究方法(全英语课程)161春建规学院220.625a城市规划设计I区域与城市总体规划研究483秋建规学院220.625b城市规划设计II城乡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研究483秋建规学院220.625c城市规划设计III城市设计研究483春建规学院220.625d城市规划设IV小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研究483春建规学院220.549a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161春、秋导师二级学科基础课220.588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与更新241.5秋建规学院限定选修7学分220.591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国际一流课程)241.5秋建规学院220.542a城市规划政策与法规241.5春建规学院220.590住区规划与社区发展241.5秋建规学院220.564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全英语课程)241.5春建规学院硕士专业选修课程220.536景观文化概论241.5春建规学院3学分220.546a城市规划案例评析161春建规学院220.545城市土地与城市开发161春建规学院220.641城乡规划技术与应用241.5秋建规学院220.603a生态学专题I景观生态规划161秋建规学院自选课程(可以选修本学院科硕和专硕开设的任何课程)全校2学分非学位课补修课程1. 非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的学生需补修我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主干课程3门;2. 四年本科毕业的城市规划专业学生需补修城市规划专业课4学分;3. 未通过专业评估的五年制本科毕业的城市规划专业学生需补修城市规划专业课2学分。建规学院部分学生必修研究环节15学分650.5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建规学院必修650.713学术报告与讲座1建规学院必须650.511教学实践1建规学院必修220.508联合设计或者联合教学或者设计竞赛1建规学院必修650.504发表论文1建规学院必修650.503学位论文(硕)10建规学院必修注:本培养计划课程面向全院开放,设计课程选课采取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1对课程教学及存档的相关要求(1)理论课程考核校级公共课程采用考试方式;学科专业课程采用考试或考查方式,具体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2)补修本科课程补修课程须在入学一年内完成,根据任课老师要求,参照本科课程结业形式。课程存档:按照研究生课程作业相关要求,自入学起,第三学期结束之前完成存档。(3)“城市规划设计”课程要求城市规划设计课程分四个研究方向(区域与城市总体规划研究、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研究、城市设计研究、小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研究),由指定教师授课,可自由选题,也可由授课教师组织参与相关设计竞赛和实践规划项目。每个学生必须选择1门城市规划设计课程。个人工作量要求为:本人作为学生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参加课题;理论研究和规划文字部分不少于10000字,图纸不少于6张规划图纸(或分析研究图纸)。2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课程(导师自上)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课程由研究生的导师自行安排上课时间和考试方式,最终成绩只计通过与不通过。本课程任课教师为该研究生指导教师,以研究生参与导师指导的规划设计课题成果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评分。课题由导师根据学生研究方向选定,可以是各类城乡规划研究与规划设计类型。个人工作量要求为:本人作为该项目主要规划设计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完成该项目主要规划研究与设计成果;理论研究和规划文字部分不少于10000字,图纸不少于15张规划图纸(或分析研究图纸)。课程存档要求:研究生认真填写研究生“规划设计与实践”课程完成情况登记表,由导师评分并签名。本人成果的文字和图纸用A3规格软装存档附后。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1研究环节研究环节包括6个必修环节,具体要求见下表。城乡规划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研究环节要求性质代码内容学分要求研究环节650.5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1文献阅读提交不少于5000字是我文献阅读综述报告一份或不少于50篇的文献阅读卡(其中不少于10篇外文文献)。650.806学术报告与讲座1讲座报告心得不少于8篇,每篇不少于800字650.511教学实践1研究生论文答辩前,学生参与本科生专业课程助教(80课时)或1次中外联合教学、联合设计助教,由任课考教师评分,提交建规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情况登记表(见规硕附件2)存档。220.508设计实践(协调老师:赵守谅,李蓉,彭翀)1内容要求:(1)省市级以上规划设计竞赛、院系组织社会实践、中外联合教学或中外联合规划设计;(2)各类活动如提交共同成果,则同组人不超过5人。存档要求:(1)论文答辩前,研究生需提交存档文件。(2)设计竞赛:设计竞赛题目(任务书)、设计成果、设计说明、作品收录(或邮寄)证明或参赛证明、获奖证书复印件A4规格软装存档。(3)中外联合教学:同专业课程存档;(4)中外联合设计及院系组织社会实践:个人完成部分A4规格软装存档。650.804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第二作者)身份在专业期刊或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前,学生需提交发表论文的复印件1份(详见学院相关规定及期刊目录)。650.503学位论文(硕)10见下文“学位论文”中的要求。2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前须完成课程选修与研究环节各项要求并提交存档文件。(1)开题报告及考核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原则上第三学期(不晚于第四学期)完成,同时应由导师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论文开题应由导师组织3位以上相关老师进行答辩,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2)论文预审在学校规定的论文答辩时间前一个半月按学院论文预审规定进行论文预审。所有学位论文至少由2位专家(一位校外一位校内)进行评阅。所有的论文实行全院统一的“盲审评阅”,盲审结果依据学院规定决定是否具有答辩资格。(3)论文修改通过论文预审的硕士研究生应对照论文预审评阅意见认真修改论文。填写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论文预审修改报告书,即将评阅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分述,并说明论文的修改工作(或解释说明不修改的理由)。该报告书在硕士论文正式答辩前填写完整,连同论文评阅书提交答辩委员会,并作为论文工作的评定依据之一。(4)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由各系组织专家组进行答辩,论文答辩后须按照答辩委员会提出的修改意见将论文及时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重新打印的论文与论文答辩修改报告书、论文概要等一起存档。其它方面按学校有关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相关规定执行。室内设计及其理论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3Z1,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人文关怀精神、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博士生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系统深入地掌握建筑学的历史及基础理论。熟练运用建筑、城市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研究城市及建筑的相关问题。2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独立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3本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具有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政府城市管理部门从事高层次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能力。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室内设计理论 2室内设计历史3室内设计与艺术4室内空间与绿色技术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四、学分要求博士生总学分要求31学分。硕博连读研究生、直攻博研究生,需先修满硕士学位课程学分,再修满要求的博士阶段的课程学分。总学分30学分修课学分10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2学分校级公共课程4学分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博士专修课程4学分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21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提交宣读论文1学分面向全院举办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报告1学分听取10场学术报告并提交读后感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10学分校级公共课程408.810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2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学分411.800英语论文写作322秋外国语学院博士专修课程220.802a建筑学术研究策略和方法概论(国际化课程)322春、秋建规学院4学分220.806a空间理论专题161春建规学院220.812室内学术理论及设计策略研究161秋建规学院220.813室内设计历史与认知方法研究161春建规学院跨一级学科课程可选修硕士生课程2学分非学位课补修课程需补修12学分建筑学专业本科或研究生课程建规学院本科非建筑学类的学生必修研究环节650.8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建规学院650.802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提交宣读论文1650.806面向全院做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报告1650.807听取10场学术报告并提交读后感1650.803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650.804发表论文1650.805学位论文15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选修课程的要求和说明(1)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跨一级学科课程指建筑学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2)补修课程的要求和说明本科和硕士为非规划专业的学生需补修3门城乡规划学科学硕士一级、二级学科专业课程,按要求存档,不计学分。(3)硕博连读生研究生修课顺序:需先修满硕士学位课程学分,再修满要求的博士阶段的课程学分。硕士阶段的其他考评条件和毕业要求同硕士培养方案。(4)直攻博研究生学分要求同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同时在第2学年结束前需在公开发表至少1篇学术论文,要求同科学学位硕士研究培养方案,博士论文答辩前需另外再发表3篇文章,要求详见建规学院博士生、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学术会议规定。其他考评条件和毕业要求同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的培养方案。2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2)中期考核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完成,同时由导师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决定是否可以进入学位论文阶段。(3)文献阅读与综述文献阅读与综述提交相应的阶段成果,包括45篇以上文献阅读量和不少于10000字的文献综述,所阅读书籍包括不少于15篇外文原文资料,并翻译至少5篇资料的关键章节。(4)博士论文选题报告博士论文选题报告应通过由指导老师组织的3位以上老师参加的答辩小组答辩。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课题的来源、意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预期成果;主要参考文献。(5)论文中期报告;(6)学术论文发表;详见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3论文答辩管理(1)预答辩博士生完成博士论文,送指导教师审定后,须通过由指导教师组织的3位老师参加的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后,方可送校外专家盲审。(2)博士论文盲审博士生完成博士论文并通过论文预答辩后,须经过3名校外专家盲审。盲审通过后,方可申请博士论文正式答辩资格。详见建规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细则。(3)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博士生指导小组和学院研究生教务科负责进行。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论文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完成论文中期报告;在刊物或会议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面向全院做1次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报告;提交参加校内外学术报告的听课笔记10篇;(详细报告人、题目、时间、地点及不少于500字的心得。完成博士论文的撰写;通过博士预答辩和校外专家盲审。(4)论文修改博士生应对照校外盲审专家的意见,认真修改论文,填写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论文修改报告书,即将评阅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分述, 说明论文的修改工作(或解释说明不修改的理由)。该表在博士论文正式答辩前填写完整,连同论文评阅书,提交答辩委员会,并作为论文工作的评定依据 。(5)论文答辩博士学位论文由系组织专家组进行答辩,其它方面按学校有关博士学位论文的规定执行。风景园林规划及其理论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33Z1,授工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系统深入地掌握城市规划理论与知识,熟悉相关学科领域发展现状及本学科领域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2具备充分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能熟练运用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规划以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研究城市及人居环境相关问题;3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独立进行国际交流,具有良好的学术视野和知识更新能力;4本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具有在高等学校、科研及设计机构、政府部门从事高层次城市规划教学、研究、编制、设计及管理的工作能力。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2工程景观规划设计3风景园林与遗产保护4大地景观与生态修复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四、学分要求博士生总学分要求31学分。硕博连读研究生、直攻博研究生,需先修满城乡规划学硕士学位课程学分,再修满要求的博士阶段的课程学分。总学分30学分修课学分10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2学分校级公共课程4学分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任选)专业课4学分(任选)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21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提交宣读论文面向全院做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报告听取10场学术报告并提交读后感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发表论文学位论文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校级公共课程408.810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2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学分411.800英语论文写作242秋外国语学院博士专修课程4学分(必修)220.804a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创新(国际一流课程)161秋建规学院4学分220.809a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阳市宛城区2025届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南通市四校联盟2025届高考模拟金典卷数学试题(七)试题含解析
-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数学A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田家炳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综合试题含解析
- 松花粉培训课件
- 湛江市大成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 2025汽车租赁合同 标准版
- 颅内血管畸形护理查房
- 2025吉林油田物资采购合同
- 2025物业管理公司提供耗材服务的合同模板
- 《中国古代寓言》导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GB/T 16823.3-2010紧固件扭矩-夹紧力试验
- 基于PLC的自动配料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范本
- 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
- 回旋加速器的五个有关问题
- 四川省中学生学籍卡片
- 夕阳箫鼓-钢琴谱(共11页)
-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要求
- 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解读
- 金色的鱼钩课本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