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伟第一章电力系统基本概念.ppt_第1页
颜伟第一章电力系统基本概念.ppt_第2页
颜伟第一章电力系统基本概念.ppt_第3页
颜伟第一章电力系统基本概念.ppt_第4页
颜伟第一章电力系统基本概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教师: 颜伟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电话: 65112300(o)2,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围绕问题学习,学会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源,学会利用现有资源以解决问题。学习能力。 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学习如游戏,享受“过关斩将”的快乐。享受知识增加、能力提高的快乐。 大学生拥有什么?身体、精力、时间。 大学生缺少什么?知识、能力、朋友、名利 幸福是什么?身体健康,精神快乐!,3,课程教学的管理办法,本课程的综合成绩由两部分组成,考试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其中,上课出勤占5%,课后答疑5%,课堂作业10%,课后作业占10%。 每周交一次课后作业,交作业时间:每周星期1上课之前,过时不候。课堂作业随堂提交。 上课初期,每周答疑一次(要求学生提供统一的答疑时间);考试前两周,每周答疑2-3次 上课期间,不准开手机铃声,且不准接听手机。 无故缺席1/3课时,取消考试资格。,4, 陈珩主编,陈怡 万秋兰 高山修订,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三版)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4 华智明,电力系统稳态计算,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11,教材及参考资料,5,第一章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 基本概念: 1)电力系统,电力网络,线损率,煤耗率,畸变率; 2)电能生产、输送、消费的特点; 3)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4)电力系统的电气接线图; 5)电力元件的额定电压; 6)电力系统的中性点。 难点内容:电力元件的额定电压,6,第一章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本章主要内容的相互关系,发电设备 输配电设备 电能消耗设备,电力系统,构成,特点,电能生产、输出、消费的特点,运行要求,运行的经济,建设的经济 交易的经济,网损率 煤耗率,波形 频率 电压,设备额定电压,负荷分级、电网结构 中性点,线路和变压器,决定,电网强壮、电源充足 运行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环保,发电机,负荷,7,第一章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思考题,什么是电力系统?Page-2 什么是电力网络? Page-2 电能生产、输送、消费的特点是什么?Page-5 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age-5 根据可靠性要求负荷分为几级?具体有何区别? Page-6 电能质量有那些指标? Page-6 什么是畸变率?Page-6 什么是煤耗率?Page-7,8,第一章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思考题,什么是线损率或网损率? Page-7 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有那些措施? Page-7 单一电力系统的互联有那些优点? Page-7 有备用结线方式与无备用结线方式分别有那些? Page-7 用电设备、线路、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额定电压是如何定义的? Page-8 什么是电力系统的中性点? Page-10 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有那些?分别有何特点及适用范围? Page-10,9,第一章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1.1 电力系统概述 F1 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力系统简介(补充) 1.2 电力系统运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3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1.4 电力系统工程学科和电力系统分析课程,10,1.1 电力系统概述,1.1.1 电力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1.1.2 近代电力系统 1.1.2.1 近代电力系统现状 1.1.2.2 电力系统的定义 1.1.2.3电力系统和电力网络示意图 1.1.3 电力系统的基本参量和结线图,11,1.1.1 电力系统的形成和发展,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在此基础上,很快出现了原始的交流和直流发电机与直流电动机。 1882年第一次出现了高压输电(15002000V)。 1885年在制成变压器的基础上,实现了单相交流输电。 1891年在制成三相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础上,实现了三相交流输电。,12,1.1.1 电力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续),1891年的输电系统,包括发电机组(水轮机)、升压变压器、输电线路、降压变压器、负荷(异步电动机和白炽灯),规模为25kV、230kVA、178km。 三相交流迅速发展,淘汰直流输电;汽轮发电机组取代以蒸汽机为原动机的发电机组,产生并列运行的发电厂;输电电压、输送距离和输送功率不断增大,大规模互联电力系统(近代)。 过程:直流交流,单相三相,低压高压 蒸汽机汽轮机,单机系统 并列互联系统,13,1.1.2.1 近代电力系统现状,输电电压高,输送距离远和输送功率大,电源及负荷构成复杂,运行管理自动化程度高。 当前电力系统状态:交流输电电压1000kV,直流800kV,输送距离大于1000km,输送功率大于5000MW,单一电力系统的最大总装机容量大于400GW。,14,1.1.2.2 电力系统的定义*,广义的电力系统:是由锅炉、反应堆、汽轮机、水轮机、发电机等生产电能的设备(发电设备),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输送、分配电能的设备(输变电设备),电动机、电热电炉、电灯等各种消耗电能的设备(负荷),以及测量、保护、控制装置乃至能量管理系统所组成 的统一整体,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研究对象。(简称:发、输、配和用电) 电力系统中,由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输送、分配电能设备所组成的部分常称电力网络,15,1.1.2.3 电力系统和电力网络示意图,电力元件示意图,发电机,实际负荷,交流线路,直流线路,双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自耦变压器,等值负荷,母线,16,1.1.3 电力系统的基本参量和结线图概念,总装机容量*:指该系统中实际安装的发电机额定有功功率的总和,单位:千瓦(kW)、兆瓦(MW)、吉瓦(GW)。我国:万千瓦 年发电量:指该系统中所有发电机组全年实际发出电能的总和,单位:兆瓦时(MWh)、吉瓦时(GWh)、太瓦时(TWh)。 我国:亿度 最大负荷*:指规定时间,如一天、一月或一年内,电力系统总有功功率负荷的最大值,单位:千瓦(kW)、兆瓦(MW)、吉瓦(GW). 我国:万千瓦,17,1.1.3 电力系统的基本参量和结线图概念(续),额定频率:国家标准规定,我国所有交流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均为50Hz。国外则有额定频率为60Hz或25Hz的电力系统。 最高电压等级*:指该系统中最高电压等级电力线路的额定(线)电压,以千伏(kV)计。 地理结线图* :主要显示该系统中发电厂、变电所的地理位置,电力线路的路径,以及它们相互间的联结。 电气结线图* :主要显示该系统中发电机、变压器、母线、断路器、电力线路等主要电机、电器、线路之间的电气结线。,18,电气结线图,电气结线图的图元符号 电力系统电气结线图 发电厂电气结线图 变电站电气结线图,19,允许斜线,20,电气接线图的图元符号,交流线:水平线、垂直线、或折线,母线:水平或垂直线 元件之间的联结节点,断路器,隔离开关,闭合,断开,综合负荷,21,电力系统的电气结线图,发电机,实际负荷,交流线路,直流线路,双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自偶变压器,等值负荷,母线,折线图,22,变电站结线图,23,发电厂结线图,24,F1 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力系统简介(补充),F1.1 装机容量及年发电量的增长状况 F1.2 电力工业的基本特点 F1.3 电力工业的发展方针 F1.4 我国电力工业的机构改革,25,F1.1 全国装机容量及年发电量的增长状况,重庆2004年 装机容量: 4880MW 最大负荷: 4423.8MW 售电量: 20.4TW.h 全国的1% 平均增长速度: 10%左右,26,F1.2 我国电力工业的基本特点,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逐年递增,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电力系统的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局部时期的缺电问题比较严重,供电可靠性较低。 能源格局:原煤资源主要在华北地区,分布在山西、内蒙古和陕西,约占总量2/3。90%以上的水源在西部地区。 电力发展策略:“西电东送,北电南送”,将建设大量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和直流输电线路。 全国性联合电力系统的出现。三峡电厂全面建成,促成全国联网形成。26台机组,单台额定容量700MW。其规模,居世界水电厂之最。,27,F1.3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方针,继续发展燃煤火电厂,并提高这类电厂的效率。(环保问题)。淘汰小容量机组,建设大机组。 加速水力资源的勘察和水电厂建设。(生态问题) 加紧建设高压输电线路和电力系统。(资金,占地问题) 及早掌握原子能发电技术,以创造条件建设更多原子能发电厂。(安全问题)(必由之路) 因地制宜,利用其它再生能源发电。(补充,依赖技术进步,前沿研究方向),28,F1.4 我国电力工业的机构改革,原国家电力公司系统解体,实现“厂网分开”。 在发电环节,形成5家发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逐步实行“竞价上网”。 在电网环节,形成2家电网公司,即中国南方电网、国家电网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后者下设华北、东北、华东、西北和华中5个区域电网公司。 在电力设计、修造、施工等辅助环节,形成4家辅业集团公司,即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和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29,30,31,32,33,34,35,华中电网公司,36,1.2 电力系统运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1.2.1 电能生产、输送、消费的特点* 1.2.2 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1.2.3 电力系统的四个技术指标(补充) 1.2.4 单一电力系统的联合*(Page-7),37,1.2.1 电能生产、输送、消费的特点*,电能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密切电能的重要性,国家安全防御体系的重要环节 电能不能大量储藏,必须时刻保持发用电功率平衡 生产、输送、消费电能各环节所组成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 电能生产、输送、消费的工况改变迅速, 毫秒、纳秒级,要求电力系统的运行高度自动化。 电能质量要求严格。电能质量指标:电压、频率和波形,38,1.2.2 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1.2.2.1 保证可靠地持续供电可靠 1.2.2.2 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优质 1.2.2.3 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经济 1.2.2.4 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环保 废水、废气、灰尘、噪声、电磁干扰,39,1.2.2.1 保证可靠地持续供电,按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将负荷分为三级 三级负荷* 第一级负荷。对这一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事故、 设备损坏、将产生废品,使生成秩序长期不能恢复,人民生活发生混乱等。双电源 ,不允许断电。 第二级负荷。对这一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大量减产,将使人民生活受到影响等。 两回线,尽可能不断电。 第三级负荷。所有不属于第一、二级的负荷,如工厂的附属车间、小城镇等。可以单回线,允许断电。 什么是供电可靠性?,40,1.2.2.2 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电压、频率和波形指标*: 允许电压偏移为额定值的5%。 允许频率偏移为 0.20.5Hz。 波形质量则以畸变率是否超过给定值来衡量。 畸变率*(或正弦波形畸变率):是指各次谐波有效值平方和的均方根值与基波有效值的百分比。给定的允许畸变率常因供电电压等级而异,例如,以380、220V供电时为5%,以10kV供电时为4%,等等。,41,1.2.2.3 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两个重要指标*: (1)煤耗率:每发一度电所消耗的标准煤重发电厂 (2)线损率或网损率:电力网络中损耗的电能与向电力网络供应电能的百分比。电网 保证系统运行经济性的措施* : (1)充分利用水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 (2)合理安排发电计划,提高发电效率。 (3)使网络中的功率分布合理,降低网损。,42,1.2.3 电力系统的四个技术指标(补充),发电设备利用率(或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 发电设备全年所发电能与发电设备容量之比。 负荷率:全年平均负荷与最大负荷的百分比。 电压合格率: 系统中所有电压监视点定时测得的合格电压次数与全部测量次数的百分比。 频率合格率:系统频率合格的时间长度与全年时间长度的百分比。,43,1.2.4 单一电力系统联合的优点(Page7),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为防止设备事故引起供电中断而设置的备用容量;提高供电可靠性 可更合理地调配用电,降低联合系统最大负荷的比例,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联合系统中发电设备的总容量;提高发电设备投资的经济性 可更合理地利用系统中各种类型的发电厂,同时,联合电力系统容量很大,个别机组的开停甚至故障,对系统的影响将减小从而可采用大容量、高效率的机组。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提高发电设备及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由于个别负荷在系统总负荷中所占比重的减小,其波动对系统电能质量的影响也将减小;提高电能质量,44,1.3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1.3.1 几种典型结线方式的特点* 1.3.2 不同电压等级的适用范围* 1.3.3 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45,1.3.1 几种典型结线方式的特点*,无备用结线方式:单回线的放射式、干线式和链式。简单,经济运行方便,但供电可靠性差 有备用结线方式:其中,双回线的放射式、干线式和链式的特点是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高,但可能不够经济;环式结线经济性较好,供电可靠性高,但运行调度复杂,且故障时电压质量差;两端供电方式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电压质量都可以保证,但必须要求有两个或以上独立电源。 什么为有备用、无备用?,46,图1-2 无备用结线方式,(b),(a) 放射式 (b) 干线式 (c)链式,47,图1-3 有备用结线方式,(a) 放射式; (b) 干线式; (c)链式; (d)环式; (e)两端供电式,48,1.3.2 不同电压等级的适用范围*,1.3.2.1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 1.3.2.2 电力元件的额定电压* 1.3.2.3 不同电压等级的适用范围,49,1.3.2.1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用电设备(线路)的额定线电压。 三相功率 S、线电压 U 和线电流 I 之间的关系为 功率一定,电压越高,电流越小,损耗越小;相同损耗时导线截面积越小,投资越小。但电压越高,对绝缘的要求越高,杆塔、变压器、断路器等绝缘的投资也愈大。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对应于一定的输送功率和输送距离应有一最合理的线路电压。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标准电压(又称额定电压)见课本表1-1所示Page-9。考虑生产的系列性,选择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时,只能选用国家规定的电压等级。,50,(24),(24),无,51,1.3.2.2 电力元件的额定电压*,用电设备、线路和发电机的额定电压 变压器的额定电压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示例-原问题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示例-结果,52,1.3.2.2 电力元件的额定电压* 用电设备、线路和发电机,用电设备和线路的额定电压 线路的额定电压就是线路的平均电压,等于与其相联的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用电设备的容许电压偏移一般为5%,而沿线路的电压降落一般为10%,这就要求线路始端电压为额定值的105%,以使其末端电压不低于额定值的95%。 发电机的额定电压 发电机往往接在线路始端,因此,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为线路额定电压的 105%。,53,1.3.2.2 电力元件的额定电压* 变压器,变压器额定电压 变压器一次侧接电源,相当于用电设备,二次侧向负荷供电,又相当于发电机。因此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压应等于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直接和发电机相联的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压应等于发电机额定电压),二次侧电压应较线路额定电压高5%。但又因变压器二次侧电压规定为空载时的电压,而额定负荷下变压器内部的电压降落约为5%。为使正常运行时变压器二次侧电压较线路额定电压高5%,变压器二次侧额定电压应较线路额定电压高10%。只有漏抗很小的、二次侧直接与用电设备相联的和电压特别高的变压器,其二次侧额定电压才可能较线路额定电压仅高5%。,54,1.3.2.2 电力元件的额定电压*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示例-原问题,55,1.3.2.2 电力元件的额定电压*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示例-结果,56,1.3.2.3 不同电压等级的适用范围,110kV以下的电压级差应超过三倍,如110、35、10kV;以上电压级差两倍左右,如110,220,500 kV。 输电网: (1000、750)500、330、220 kV 配电网: 高压配电网:(220)110、35kV(地调与县调主网) 中压配电网:10(20、6)kV 低压配电网:380/220V。 2) 额定电压与输送功率、输送距离的关系。 总趋势是输送功率越大,输送距离越远,电压等级越高。具体方案需要技术经济比较Page-10,57,1.3.3 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星形联结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 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十分复杂,它关系到绝缘水平、通信干扰、接地保护方式、电压等级、系统结线等多方面。 中性点运行方式的分类*:直接接地和不接地 直接接地和不接地方式的比较特点及适用范围 不接地方式的电容电流与消弧线圈接地方式,58,直接接地和不接地系统的比较特点*,直接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低,但对设备绝缘要求较低,经济性较好。 不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高,但对绝缘水平的要求也高。 不接地系统中一相接地时,不构成短路回路,接地相电流不大,不必切除接地相,但这时非接地相的对地电压却升高为相电压的 倍。,59,直接接地和不接地系统的比较适用范围*,在电压等级较高的系统中,绝缘费用在设备总价格中占相当大比重,降低绝缘水平带来的经济效益很显著,所以一般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而以其它措施提高供电可靠性。反之,在电压等级较低的系统中,一般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在我国,110kV及以上的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60kV及以下的系统中性点不接地。在国外,由于通常都采用有备用结线方式,供电可靠性有保障,因此60kV及以下的系统中性点往往也直接接地。,60,不接地系统的电容电流,A相接地时,BC相对A相的线电压等于其对地电压,A相接地电流等于BC相对地电容电流之和,61,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条件及补偿方式,一般认为,对360kV网络,单相接地容性电流超过如下值时( 36kV:30A, 10kV:20A, 3560kV:10A) ,应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以减小单相接地电流。因为接地电流过大,可能使接地点电弧不能自行熄灭并引起弧光接地过电压,甚至发展成严重的系统性事故。该方式隶属于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中心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时,有过补偿和欠补偿两种方式。 过补偿:感性补偿电流大于容性接地电流 欠补偿:感性补偿电流小于容性接地电流 实践中,一般采用过补偿方式。,6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单相接地电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