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举手就发言小议大班幼儿课堂常规.doc_第1页
不举手就发言小议大班幼儿课堂常规.doc_第2页
不举手就发言小议大班幼儿课堂常规.doc_第3页
不举手就发言小议大班幼儿课堂常规.doc_第4页
不举手就发言小议大班幼儿课堂常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题目:不举手就发言-小议大班幼儿课堂常规作者单位:宣武区长椿街幼儿园作者姓名:魏天骄内容提要: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只重视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因要求不当引起新的课堂问题。关键词:课堂常规 创造性举手发言,作为从事教师这个行业的第一天起,它就被一只无形的手束缚着,举手才能发言,它既是教师组织教学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更像是一种传统的教学常规!一、何为举手发言首先,举手是幼儿与教师沟通的一种信号、手段。我们可以发现在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过了一会儿,有几个幼儿举起了手,教师让他回答问题,从这一情节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幼儿举手是为了向教师表明:“我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了。”而教师之所以让举手的幼儿回答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将举手视为一种信号(表明幼儿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一问题)和一种手段(幼儿借此引起教师注意并由此而引发师幼沟通)。其次,举手是教师为了维护良好的课堂常规而制定的一项规则,这里所讲的课堂常规是指那种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宽松自由的课堂。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一规则具有强制性,即所有的幼儿,不论愿意与否,都必须遵守。教师在教育中也时常强化幼儿的举手意识。如有的幼儿没有举手就站起来时,教师常会做出举手的动作,或说:“你要想回答问题时,就请举手。”经过教师的不断强化,幼儿渐渐懂得并能很好的遵守这一规则。二、发言前是否该举手举手才能发言,如果我们只从单方面讲,是为了有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做到有耐心的听完别人讲话,能够尊重别人,其实并没有错。但问题是,“发言先举手”并没有给我们的孩子带来好处。发言多了“举手”这道程序,孩子就多了一些犹豫,少了一些真实,多了一层顾忌,少了一点灵性,创造性的火花可能因此而泯灭。我想我们应该打破一些不必要的限制,为孩子们的发展提供最大的、最自由的空间。案例1:记得观摩课后我表扬了今天上课时积极举手发言的几个孩子,并且把小糖果作为奖励送给他们,同时也希望其他孩子以他们为榜样,继续努力。但就在这时只见王若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我急忙赶过去问她:“怎么了王若桐,发生什么事了?”没想到她哭得更凶了,哽咽着告诉我:“我今天也特别认真的举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你就是看不见我?我看见这么多老师在又不好意思叫你”看着孩子泪如雨下的小脸,脑海里迅速回想了一下今天王若桐上课时的情形:今天她坐在第一排的最边上,因为来的客人太多就挡住了我的视线,因此这节课她完全处于在的我视线之外的状态,所以她举手时我根本看到?我想如果要是放在平时以小姑娘的性格,早就站起来叫我了,可偏偏昨天刚提过了举手发言的要求,所以她今天没敢站起来讲话。想到这儿,我的心里有太多说不出来的歉疚,什么也别说了马上向孩子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看着眼前发生的事情,促使我回想起了观摩课之前的那一幕,那时我和孩子们共同讨论了课堂常规要求,并和孩子们共同总结出以下几点:1、上课要坐端正,两手平放在腿上,如果上课玩东西,做小动作,会分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而且这样既会影响了自己,还影响其他小朋友。2、想发言时要先举手,得到允许后再发言,如果老师叫其他小朋友发言就认真听。随便说话,谁也听不清,还会影响大家。小朋友们都举手发言,有秩序地回答问题,大家才能学好本领。3、如果桌子上有学习用品,不要随便乱动,作练习时,要保持安静,如果有问题要轻轻的叫老师帮忙。其实,课堂常规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纪律观念、集体观念。难道这些课堂常规中的条条框框就真的束缚了孩子发展吗?回到家后,我又一次审视着今天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举手才能发言”我质问自己为什只有举手才能发言?如果孩子一节课不举手就没有权利回答问题了吗?举手发言是已经惯用的课堂常规,它真的是很重要吗?其实那些个性鲜明、思维独特、见解独到、因为自己的兴奋,奇思妙想,脱口而出的答案不正是我们最喜欢的吗?三、不举手就发言的孩子具有独特价值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一些爱表现的幼儿,有时未等老师讲完要求,早就“我来!我来!”“我知道!我知道!”情绪相当高涨,有的孩子甚至张嘴就说,好象这个机会一定要给他不可。老师经常提醒他们在别人说话或回答问题时候,你要耐心的去听,这是常规要求。可是作为老师也要看到,不举手就回答问题的孩子,具有最独特价值的一面:1. 不举手就发言的孩子是聪明伶俐、思维活跃、反应迅速的儿童对于教学内容经常一点就通。2. 不举手就发言的孩子是头脑灵敏、机智的儿童,他们喜欢自由联想,有强烈的表现欲,喜爱参与。有许多鬼点子常出乎教师所料或所控,对教师的“权威”或“常规”形成挑战,因而往往受到误解和批评。3. 不举手就发言的孩子是热情、主动,并乐于帮助他人的儿童。所以往往会获得比一般儿童更多的心里体验。4. 不举手就发言的孩子是具有创造性的儿童,由于他们的大胆、勇敢,他们的“异想天开”、不拘一格使得他们做事情并不墨守成规,他们的世界总是充满着传奇色彩。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使他们合理地参与。案例2:分享阅读活动中,老师在讲“生日气球”的故事。“生日聚会结束时,袋鼠妈妈送给了每位客人一只气球。当一只小刺猬手拿气球兴奋地冲出屋子时,他的脚被气球的绳子缠住了,于是摔倒了,气球被小刺猬身上的刺扎爆了,旁边的小动物看着它都惊叫起-”讲到这里,我说:“请小朋友帮小刺猬想想办法,怎么做气球就不会炸呢?”于是,小朋友们开始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聂宏博没有举手就在下面大声说:“老师,请客人们帮小刺猬拿着气球,即使小刺猬摔倒了,气球也不会炸的。”我对聂宏博说:“你说得很好,但希望你下次举手了再发言,好吗?”接下来,我又陆续请了几个小朋友发言,这时聂宏博又举起了小手,见老师请了别人没有请到自己,怎么也坐不住了,身子扭动着,嘴里发出了“我、我”的叫声。我看了他一眼,并对他说“聂宏博,请你先听完别的小朋友讲完再说好吗?”听了我的话聂宏博很不高兴的把头转向一旁,但嘴里还是在咕哝着,像是在说:“还可以请客人们把苹果扎在小刺猬的刺上,即使小刺猬摔倒了,气球也不会炸了。”听到他的回答后,我心中不由地一惊,他的回答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多么的可贵,而我差点就把它给扼杀了!我为什么要单纯为了课堂常规而剥夺了孩子任意想象、自由发言的机会呢?想起平时上课时,有多少次为了课堂常规,而导致孩子们不能张开他们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啊!想到这,我不禁不些汗颜,也许有的孩子积聚起来的一点点小小的自信和兴趣就因为得不到表达而消散殆尽,再也不愿意思考了。于是,在这节活动的后半部分我放开禁令,允许幼儿可以不举手自由发言。可以想象,班里确实有点乱,但看得出来,每个孩子都在积极地思考和参与,当听到特别有价值的发言时,我就让孩子们静下来,让该小朋友在全班重述一遍。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放开了束缚,各抒己见,思维变得极其活跃,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答案,奇思妙语脱口而出。这节教学活动孩子们说得无比开心。四、“不举手就发言”的最佳时机发言前到底该不该举手,首先不能盲目的下结论。我觉得应该根据情况选择。在大班的日常教学中,如果30分钟都进行“不举手就发言”是不可能的,那么“不举手就发言”的最佳时机在什么时候呢?1、用于开放式的问题。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具有不唯一性,而且需要一定时间的思考,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每个幼儿都有思考的时间,都能讲出自己的感受来,这就让每个孩子都有了表现的机会。如分享阅读活动池塘,书中描述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在大书的结尾处老师请幼儿续编故事,可以这样提问:“小青蛙长大了,它要离开家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你认为它会去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对这一问题既需要想象,又需要组织语言,所以留给每个孩子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孩子刚刚看了大书,心中有了深切的感受总会有几句话要说。这个时候“不举手就发言”就恰到好处,使幼儿的情感得到升华,课堂将出现新的高潮。 2、用于富有争论性的问题。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他们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与见解,所表现的情感也不尽相同,我们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有“争议”的问题时,让他们自由争辩。在争论中理解,在争论中感悟,在争论中升华。如孩子们在学习分享阅读老鼠与蝙蝠时,我向孩子们提出“老鼠和蝙蝠的外形、习性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这一问题我就灵活采取“不举手就发言”,孩子们在激烈的争论中,弄明白了老鼠和蝙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3、用于疑问时。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只有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引起认识上的矛盾,才能促进他们自身去探索。如在上数学活动数块多想法拼图时,因为整节课都以幼儿动手操作为主,所以这节课我先讲解做练习时的要求,然后请幼儿进行操作练习。待幼儿练习之后,我会请在操作练习中有问题的幼儿直接站起来提出疑问。因为孩子们心中有困惑,都想迫切解决,如果用举手发言那就不能满足幼儿这时的心理需求。4、不需要过多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