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doc_第1页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doc_第2页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doc_第3页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doc_第4页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序号品名危险特性1乙酸乙酯CN 321271.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2.理化特性:无色澄清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闪点():-4,引燃温度():426,爆炸极限(V%):2.0-11.5,最大爆炸压力 (MPa):0.85,最小点火能(mJ):0.46,沸点():77.2,熔点()-83.6,相对密度(水1):0.9,相对密度(空气1):3.04。3.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4.灭火方法:灭火剂:采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5.健康危害: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过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急性毒性:LD50:5620 mg/kg (大鼠经口),4940 mg/kg (兔经口),LC50:5760mg/m3(大鼠吸入)。6.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2环己酮CN 335901.类别: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2.理化特性: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闪点():43,引燃温度():420,爆炸极限(V%):1.1-9.4,最大爆炸压力 (MPa):无资料,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0.95,相对密度(空气1):3.38。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苯、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3.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燃烧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禁配物: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塑料。4.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5.健康危害:本品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急性中毒和窒息:主要表现有眼、鼻、喉粘膜刺激症状和头晕、胸闷、全身无力等症状。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四肢抽搐、肺水肿,最后因呼吸衰退而死亡。脱离接触后能较快恢复正常。液体对皮肤病有刺激性;眼接触有可能造成角膜损害。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急性毒性:LD50:1535 mg/kg (大鼠经口),948mg/kg (兔经皮);LC50:32080mg/m3,4小时(大鼠吸入)。6.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3醇酸漆稀释剂CN32198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理化性质:主要成分为:脂肪烃类溶剂,无色透明液体。爆炸极限:1.09-6.40% (V),闪点:13。自燃温度:530。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在空气中久置后能生成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健康危害:接触超出“职业接触极限”浓度的溶剂蒸气将危害健康,如粘膜和呼吸系统炎症及对肝、肾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利影响。症状和体征包括:头痛、眩晕、疲乏、肌肉乏力、困倦、极严重的可导致意识丧失。反复或每项接触产品可致皮肤固有脂肪的脱失。导致非过敏性皮炎并通过皮肤吸收毒物。液体溅入眼内可致炎症和可逆性的损伤。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急救措施:吸入溶剂汽体: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并保持温暖和安静。情况严重者应立即求医治疗。接触皮肤:使用专用清洁布,以肥皂水冲洗。不要使用溶剂。污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使用。如果出现不良症状,应求医治疗。溅入眼睛:以大量清水冲洗,如疼痛不止,应立即求医治疗。不慎入口:不要引发呕吐,要用清水冲冼口腔,并立即求医治疗。4柴油 CN 33502类别: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理化性质:稍有粘性的浅黄至棕色液体。闪点():46-61,引燃温度():257,爆炸极限(V%):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0.870.9,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脂肪。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禁 配 物:强氧化剂、卤素。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配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 火 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健康危害:皮肤接触可为主要吸收途径,可致急性肾脏损害。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其雾滴或液体呛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急性毒性: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就医。51-丙醇(CN 32064)类别:第3.2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理化性质:纯品,无色液体。熔点():-127;沸点():97.1;相对密度(水1):0.8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7;饱和蒸气压(kPa):1.33(14.7);辛醇与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28;燃烧热(kJ/mol):2017.9;临界温度():263.6;临界压力(MPa):5.17;折射率:1.385。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闪点():15;引燃温度():392;爆炸下限(V):2.0-13.7;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最小点火能:无资料。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健康危害: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6氨溶液1080CN 816011.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2.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臭。溶解性:溶于水、醚、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熔点():16.7;沸点():118.1;相对密度(水=1):1.05;相对密度(空气=1):2.07;饱和蒸气压(kPa):1.52(20);临界温度():321.6;临界压力(MPa):5.78;燃烧热(kJ/mol):873.7;最小点火能(mJ):0.62;最大爆炸压力:无资料。3.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闪点():39;爆炸上限V/V:17.0,爆炸下限V/V:4.0;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它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爆炸的危险。具有腐蚀性。4.健康危害: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吸入本品蒸汽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引起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5.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 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6.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11氢氧化钠溶液CN 82001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熔点():318.4(固体),沸点():1390(固体),相对密度(水1):1,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0.13(739),燃烧热(kJ/mol):无意义。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不燃,闪点():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爆炸上限():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无意义,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具有强腐蚀性。灭火方法:灭火剂:水、雾状水、砂土。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12氟 化 铵CN 61513类别:第6.1类 毒害品。理化性质:白色六角晶体或粉末,易超解。难溶于乙醇,易溶于水、甲醇,不溶于氨水。相对密度(水=1):1.0090(无水)。燃烧爆炸危险性:遇酸分解,放出腐蚀性的氟化氢气体。遇碱放出有刺激性的氨。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口服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继之震颤、昏迷,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可致眼、呼吸道和皮肤灼伤。能经皮肤吸收。长期接触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13高锰酸钾CN 510481.类别:第5.1类氧化剂。2.理化性质:深紫色细长斜方柱状结晶,有金属光泽。熔点():无资料;沸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2.7;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溶解性: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丙酮、硫酸。3.燃烧爆炸危险性:强氧化剂。遇硫酸、铵盐或过氧化氢能发生爆炸。遇甘油、乙醇能引起自然。遇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4.灭火方法:灭火剂:水、雾状水、砂土。5.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损害。溅落眼睛内,刺激结膜,重者致灼伤。刺激皮肤。浓溶液或结晶对皮肤有腐蚀性。口腹腐蚀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口内烧灼感、上腹痛、恶心、呕吐、口咽肿胀等。口腹剂量大者,口腔粘膜呈棕黑色、肿胀糜烂,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最后死于循环衰竭。6.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数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14过氧化氢20含量60 CN 510011.类别:第5.1类 氧化剂。2.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溶于水、醇、醚,不溶于苯、石油醚。熔点():-2(无水);相对密度(水=1):1.46(无水);沸点():158(无水);饱和蒸气压(kPa):0.13(15.3)。3.燃烧爆炸危险性:不燃。爆炸性强氧化剂。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会产生气相爆炸。4.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冷却火场容器,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经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水、雾状水、干粉、砂土。5.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6.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15甲醛溶液CN 830121.危险类别:第8.3类 其他腐蚀品。2.理化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味,商品为其水溶液。熔点():-92;沸点():-19.4;相对密度(水1):0.82;相对密度(空气1):1.07;饱和蒸气压(kPa):13.33(-57.3);燃烧热(kJ/mol):2345.0;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3.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热:易燃,爆炸下限():7.0,爆炸上限():73.0,引燃温度():430,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4.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5.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其蒸气,引起结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和肺炎等。肺水肿较少见。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可致皮炎;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发生胃肠道穿孔,休克,肾和肝脏损害。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有轻度眼、鼻、咽喉刺激症状,皮肤干燥、皲裂、甲软化等。6.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1碘化钾60mL灌胃。常规洗胃。就医。16硫酸CN 810071.类别:第8.1类 酸性腐蚀品。2.理化性质: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与水混溶。熔点():10.5;相对密度(水=1):1.83;沸点():330;相对密度(空气=1):3.4;饱和蒸气压(kPa):0.13(145.8)。3.燃烧爆炸危险性: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和可燃物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4.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避免水流冲击雾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5.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龈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6.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17氢氟酸CN 810161.类别:第8.1类 酸性腐蚀品。2.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有刺激性臭味的液体。商品为40的水溶液。与水混溶。熔点():-83.1(纯);相对密度(水=1):1.26(75);沸点():120(35.5);相对密度(空气=1):1.27。3.燃烧爆炸危险性:本品不燃,但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产氢气而引起爆炸。遇H发泡剂立即燃烧。腐蚀性极强。4.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灭火剂:雾状水、泡沫。5.健康危害: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灼伤初期皮肤潮红、干燥。创面苍白,坏死,继而呈紫黑色或灰黑色。深部灼伤或处理不当时,可形成难以愈合的深溃疡,损及骨膜和骨质。本品的灼伤疼痛剧烈。眼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角膜穿孔。接触其蒸气。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等。慢性影响: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有嗅觉减退。可有牙齿酸蚀症。骨骼X线异常与工业性氟病少见。6.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18氢氧化钾CN 820021.类别:第8.2类 碱性腐蚀品。2.理化性质:白色晶体,易潮解。溶于水、乙醇,微溶于醚。熔点():360.4;相对密度(水=1):2.04;沸点():1320;饱和蒸气压(kPa):0.13(719)。3.燃烧爆炸危险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4.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5.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或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6.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19硝酸CN 810021.类别:第8.1类 酸性腐蚀品。2.理化性质:纯品为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酸味。与水混溶。熔点():-42(无水);相对密度(水=1):1.50(无水);沸点():86(无水);相对密度(空气=1):2.17;饱和蒸气压(kPa):4.4(20)。3.燃烧爆炸危险性:不燃。强氧化剂。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具有强腐蚀性。4.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5.健康危害:吸入、食入。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感、呛咳,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等。口服引起腹部剧痛,严重者可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肾损害、休克以及窒息。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6.急救措施: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20盐酸CN 810131.类别:第8.1类 酸性腐蚀品。2.理化性质: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与水混溶,溶于碱液。熔点():-114.8;相对密度(水=1):1.20;沸点():108.6;相对密度(空气=1):1.26;饱和蒸气压(kPa):30.66(21)。3.燃烧爆炸危险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4.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睡扑救。5.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龈酸蚀症及皮肤损害。6.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21助 焊 剂CN 81531类别:第8.1类 酸性腐蚀品燃烧爆炸危险性:闪点95,本品不易燃。健康危害:眼睛接触:蒸气、雾气及饱和水溶液对眼睛的刺激性极大,其蒸气对眼睛的刺激性很强,雾气及水溶液将会严重伤害眼睛,长时间接触会导致眼睛的永久性伤害。皮肤接触:其蒸气、雾气及液体浓缩液均会导致皮肤严重灼伤。其稀溶液会引起较轻度不适或瘙痒。吸入:其蒸气及雾气对鼻子、咽喉及黏膜的刺激极大,会导致不适、咳嗽、胸痛、呼吸困难、支气管炎、肺水肿及局部肺炎。与其接触的时间越长,受损的程度越大。摄入:其蒸气、雾气及水溶液均会刺激口腔及咽喉。吞食后会导致内脏灼伤、腹部剧痛、恶心、呕吐及虚脱。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或肥皂冲洗皮肤,如果衣物或鞋被污染,则需要清洗干净才能再使用。如仍有症状或症状加重,则需就医诊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15分钟以上。用手指将上眼睑翻开,以确保洗眼彻底。不时翻开上、下眼睑。并立即就医。吸入: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则应进行人工呼吸或由专业医护人员提供氧气,此外,还应采取医护措施。摄入:禁止未经培训的人为伤者进行催吐,禁止为失去知觉的误食者灌食,如大量摄入本品,应立即就医。22高锰酸钾CN 51048类别:第5.1类 氧化剂。理化性质:深紫色细长斜方柱状结晶,有金属光泽。熔点():无资料;沸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2.7、(空气=1):无资料。溶解性: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丙酮、硫酸。燃烧爆炸危险性:闪点():无意义,爆炸极限():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危险特性:强氧化剂。遇硫酸、铵盐或过氧化氢能发生爆炸。遇甘油、乙醇能引起自燃。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健康危害: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损害。溅落眼睛内,刺激结膜,重者致灼伤。刺激皮肤。浓溶液或结晶对皮肤有腐蚀性。口服腐蚀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口内烧灼感、上腹痛、恶心、呕吐、口咽肿胀等。口服剂量大者,口腔粘膜呈棕黑色、肿胀糜烂,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最后死于循环衰竭。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23过硫酸铵CN 515041.类别:第5.1类 氧化剂。2.理化性质:闪点:无意义,爆炸极限:无意义,自燃温度:无意义。3.危险特性: 无机氧化剂。受高热或撞击时即爆炸。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4.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在火场中与可燃物混合会爆炸,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禁止用砂土压盖。5.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吸入后引起鼻炎、喉炎、气短和咳嗽等。眼、皮肤接触可引起强烈刺激、疼痛甚至灼伤。口服引起腹痛、恶心和呕吐。长期皮肤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6.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24亚硝酸钠CN 515251.危险类别:第5.1类氧化剂。2.理化性质:分子式 NaNO2 外观与性状 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略有咸味,易潮解。分子量:69.01。沸点:320(分解)。熔点:271。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密度:相对密度(水=1)2.17。稳定性:稳定。3.燃烧爆炸危险性: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燃烧(分解)产物:氮氧化物。4.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5.健康危害:毒性:经口属剧毒类。急性毒性:LD5085mg/kg(大鼠经口);65mg/kg(大鼠静脉)。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6.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25硫酸铜CN 615191.危险类别:第6.1类毒害品。2.理化性质:分子式:CuSO4.5H2O。分子量:249.68。外观与性状: 蓝色三斜晶糸结晶。熔点(): 200(无水物)。相对密度(水=1): 2.28。溶解性: 溶于水,溶于稀乙醇,不溶于无水乙醇、液氨。3.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爆危险:本品不燃,有毒,具刺激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硫、氧化铜。4.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5.健康危害:急性毒性: LD50:300 mg/kg(大鼠经口)。本品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误服引起恶心、呕吐、口内有铜性味、胃烧灼感。严重者有腹绞痛、呕血、黑便。可造成严重肾损害和溶血,出现黄疸、贫血、肝大、血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长期接触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和鼻、眼刺激,并出现胃肠道症状。6.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误服者用0.1%亚铁氰化钾或硫代硫酸钠洗胃。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26乙醚CN 310261.危险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2.理化性质:分式C4H10O,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熔点():-116.2,相对密度( 水=1 ):0.71,沸点():34.6 相对密度(空气=1):2.56,饱和蒸气压(kPa):58.92(20) ,溶 解 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3.燃烧爆炸危险性: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闪点():-45,爆炸下限(V/V):1.9,爆炸上限(V/V):36.0,引燃温度():160,最小点火能(mJ):0.33。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在空气中久置后能生成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4.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5.健康危害:急性毒性:LD50:1215 mg/kg(大鼠经口),LC50:221190mg/m3,2小时(大鼠吸入)。健康危害:本品的主要作用为全身麻醉。急性大量接触,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面色苍白、脉缓、体温下降和呼吸不规则,而有生命危险。急性接触后的暂时后作用有头痛、易激动或抑郁、流涎、呕吐、食欲下降和多汗等。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吸入,有头痛、头晕、疲倦、嗜睡、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症。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皮肤干燥、皲裂。6.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27硝酸钠CN 510551.危险类别:第5.1类氧化剂。2.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或白微带黄色的菱形结晶,味微苦,易潮解。熔点():306.8。相对密度( 水=1 ):2.26。溶解性:易溶于水、液氨,微溶于乙醇、甘油。3.燃烧爆炸危险性:本品助燃,具刺激性。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4.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雾状水、砂土。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5.健康危害:急性毒性:LD50:3236mg/kg(大鼠经口)。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大量口服中毒时,患者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6.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28重铬酸钾CN 515201.危险类别:第5.1类氧化剂。2.理化性质:桔红色结晶。相对密度( 水=1 ):2.68,熔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