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印刷全程标准化手册.doc_第1页
数字印刷全程标准化手册.doc_第2页
数字印刷全程标准化手册.doc_第3页
数字印刷全程标准化手册.doc_第4页
数字印刷全程标准化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印刷全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质量管理与色彩管理实施的服务宗旨和方案市场竞争源于产品的质量,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的精髓,提高质量的过程,是先进设备,科学管理和高素质人才结合的过程,只有明确通过精良的设备,精密的管理,精湛的技术相互作用,才能印出精品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本企业的条件,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质量控制和色彩管理系统的建立,它必然经历传统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的模拟性阶段,这个过程是实现数字化控制的必然阶段。我们现在正处于模拟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并存的时代,从印前、印刷、印后工艺发展趋势来看,质量控制和色彩管理逐步从人工控制和经验管理,进而到科学控制;从主观的经验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控制,发展到智能化控制;最终实现“所见即所得”。印前输出中心,印刷企业和数码快印的管理正在向这个目标分阶段实施。我们公司愿为企业真诚服务,逐步实现目标。印刷全流程质量控制和色彩管理系统(CMS),涵盖了从原稿到印刷成品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色彩管理。如原稿的解读、分类、图像(image)处理的规律和方法;扫描仪(scaner)的校正、ICC profile的生成和使用;显示器(moniter)的校正、ICC profile的生成和使用; Lab/RGB/CMYK色空间转换和使用;照排机(CTF)输出的数据化质量管理;晒版(PS版)工艺数据化质量管理;直接制版(CTP)工艺的数据化质量管理;印刷工艺的数据化质量管理、目标文件ICC profile的生成和使用;CIP3油墨预置数据的自动化控制; 数字印刷机数据化质量管理及纸张的ICC profile生成和使用;数码打样数据化质量管理及纸张的ICC profile生成和使用。通过印刷全流程数据化质量管理,使本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成本降低,利润增加。一、全流程质量控制和色彩管理的重要性:1.保证了颜色在印刷工艺中的可重复性;2.保证了颜色还原的准确性;3.保证了颜色在印刷工作环节中的传递一致性;4.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二、全流程质量控制和色彩管理的几个要求:1.稳定本企业的印刷工艺条件。2.做好印前、印刷设备和数码印刷的校正,达到出厂时规定的标准状态。3.建立高质量的ICC profile特性描述文件,选择优秀的色彩管理软件。4.将传统工艺的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管理与先进的ICC色彩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具有本企业特点的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三、全流程规范化作业及标准化色彩数据的确定:1、 平版印刷色彩管理流程1. 印刷全流程品质控制和色彩管理的实施:高档精品画册的印制技术2. 印前图像处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3. 扫描仪和数字图像的色彩管理及处理方法:扫描仪的校正,扫描仪icc profile的制作,反转片、照片、印刷品、画稿等扫描分色的操作方法,图像调正的技巧,灰平衡和校色对分色质量的影响。 扫描仪:图像锐化可突出图像的边缘和细微层次,线条变化宽度小则边界清晰,反之边界发虚,分辨率愈高层次分明清晰度高。CCD平台扫描仪不要在扫描软件中使用锐化,因CCD平台扫描仪会在扫描中加噪音,加在暗调或c版通道中,若锐化则破坏图像细节。高质量滚筒扫描仪不必再应用任何锐化,扫描软件有更细致的调整,图像转成CMYK可自动应用锐化效应,噪音远比CCD要少,锐化处理会夸大原稿的颗粒性。 反转片由颗粒极细的染料构成,分辨率可达1500-1800dpi,印刷加网150lpi,扫描分辨率150lpi*2=300dpi。印刷过程中,油墨在纸张中的渗透、纸张的变形和套印不准是降低图像清晰度根本。 图像调正的技巧, 灰平衡和校色对分色质量的影响。4. 显示器的校正,moniter icc profile的制作,“软”打样流程,使屏幕显示与印刷样品、数码打样颜色一致。扫描仪的校正,扫描仪icc profile的制作,反转片、照片、印刷品、画稿等扫描分色的操作方法,图像调正的技巧,灰平衡和校色对分色质量的影响。5. 数码打样机的校正,数码打样机线性化的制作,paper icc profile的制作,不同打印纸和打印墨水对质量的影响,数码打样的规范化管理及其数据化参数的建立:6. CTF照排输出流程的建立,软片线性化管理,最大密度值,高光点,CTF输出的规范化管理及其数据化参数(胶片线性化)的建立7. PS晒版工艺的规范化管理,PS版线性化管理,2%-98%再现8. 设计创意与印刷工艺的结合,9. CTP工艺的规范化印刷流程的建立,直接制版机的校正,光值的调节与分辨率,光敏版与热敏版区别,CTP印刷质量控制。CTP工艺的规范化管理及其数据化参数的建立,CTP工艺的规范化管理:10. 灰平衡: RGB中性灰:相同数量的RGB可产生RGB中性灰。 CMY中性灰: 相同数量的CMY可产生等价中性灰(END)。C版必须大于YM才可达到中性灰平衡,取决油墨特性。高光CYM2-3%,1/4色调CYM7-10%,中间调CYM10-12%,3/4色调CYM8-12%,暗调CYM7-10%。11. 实地密度:Y1.10-1.30,M1.40-1.50,C1.50-1.60,BK1.80以上,不同纸张 的实地密度有较大的差距。12. 网点扩大率:直接测量50%处的粗网或细网的密度*100%,打样控制在12%-15%,印刷控制在20%以内,但纸张和印刷方式将决定中调50%扩大率。卷筒纸/涂料纸:网点增益15-25%,调整补偿值44-40%;单张纸/涂料纸:网点增益10-15%, 调整补偿值46-44%;单张纸/非涂料纸:网点增益18-25%, 调整补偿值43-40%;新闻纸:网点增益30-45%, 调整补偿值39-35%;打样网点扩大的几个原因:夏天湿度大,油墨流动性大,需在墨内加2%的号外油,增大墨的黏度,降低版台温度1-2度,增加墨的凝力,可改善网点扩大。 版台压力过大,版台压力应在0.1-0.11mm,而纸台压力应在0.12-0.13mm。 橡皮布老化,表面氧化,弹性减弱,表面光滑,油墨吸附性差,传递性不好。 墨辊压力过大,墨辊老化,抓不住墨,墨辊与版台压力为6mm, 墨辊与串辊为4mm,需及时更换墨辊。 墨量太大,因版子浅而过大的加墨量。 水分过大,墨量变稀,再加墨则大。 版台温度高,制冷失灵,油墨不能冷凝,流动性大。网点出现空心点,当网点扩大率较小发现。 冬天温度低,相对湿度小,版台温度过低,油墨黏度变大,将印版上墨四周拉起,橡皮布转移使网点中心有小白点。可在墨内加5%撤淡剂,增加油墨流动性。 ps版粗糙,砂目太粗。 压力不合适。样张无光泽,是油墨太硬,流动度低,墨量不足,色饱和度低。 使用快干亮光油墨,在墨中加5%撤淡剂。 墨量尽可能大。13. 相对反差值(k值): k值是衡量实地密度是否印足,暗调层次是否清晰的一项重要指标,0.40以上为好,0.35为中,0.30以下为差。k值大,75%-80%网点区网点扩大少,实地密度大,阶调拉的开,层次清晰,色彩饱和度高。k值小,75%-80%网点区网点扩大多,阶调拉不开,层次糊,色彩饱和度低。一般经验值为Y13%-15%,0.35,M/C/BK10%-13%,0.45。14. 纸张、15. 油墨:要选同一型号、同一系列的油墨,不能掺和使用,以达到最佳的匹配和色相的统一,耐酸、耐碱、耐晒指标各有不同。16. 润版液:17. 橡皮布:墨层的传递、网点的光洁、层次的清晰全靠优质而有弹性的橡皮布传递。打样用进口气垫橡皮布1.9mm,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传墨性,包衬采用硬衬垫,衬四张128g/m2的进口铜版纸,供0.4mm总厚度2.3mm,网点光洁,层次分明。18. 衬垫:19. 压力:压力过大则网点边缘变形,清晰度差。20. 水分:水分大,油墨转移不良,网点扩大,色泽灰暗。水分适当则色彩鲜艳有光泽。21.2、 凹版印刷色彩管理流程凹版印刷流程的建立,凹印数码打样,凹印油墨,凹印色彩管理3、 报版印刷色彩管理流程彩报印制时效与质量兼顾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彩报印刷流程的建立,色彩管理,彩报的数码打样,新闻纸特点,轮转机的质量控制4、 高保真印刷色彩管理流程.高保真的原理与应用高保真印刷流程的建立,RGB图像格式转换到C/M/Y/K/OR/G/B高保真通道,高保真数码打样,高保真油墨,高保真色域,高保真色谱,高保真印刷质量控制5、 数字印刷色彩管理流程数码印刷系统的校正及色彩管理:6、 数码打样、软打样、远程打样色彩管理流程屏幕校正及“软”打样色彩管理:选择ISO标准印刷测试文件与分光仪配套的色块表(IT8/ECI2002):网络印刷与远程打样:网络数码打样流程的建立,网络数码打样色彩管理数码打样纸张的测试和分类,纸张、颜料墨、染料墨、数码打样机之间的关系,数码打样纸张对质量的影响数码印刷流程的建立数码打样机的校正,数码打样机线性化的制作,paper icc profile的制作,不同打印纸和打印墨水对质量的影响6.数码印刷规范化管理及其数据化参数的建立: 7.数码打样的规范化管理及其数据化参数的建立:7、 影像、影楼彩扩和打印色彩管理流程数码扩印的色彩管理和数码打印技术:,影像色彩管理流程的建立8、 艺术品复制技术和特殊材料的应用艺术品复制数字技术:宣纸、油画布、宣影布、金银铂纸、丝锦绸布、PV薄膜等特殊材料的打印流程的建立,色彩管理,“软” 打样流程的建立,“软”打样色彩管理9、 质量控制工具、测试条、标准版的使用1. 色彩管理中的测量工具(分光仪、屏幕校正仪、film dot密度计、ps dot密度计、印刷密度计:(具体测试仪器价格不等,具体实施具体定价)2. Adobe、微软、方正软件的功能及使用。3. 文件格式、系统版本与流程的关系。4. RIP前拼大版、RIP后拼大版、模拟网点打印。5. 质量控制工具、测试条、标准版综合介绍和使用方法。6. 11级晒版梯尺的使用,Bulunaer,Fugra,GATF控制条的使用,打样梯尺的使用,角度和网线尺的使用,7. IT8 7.1和IT8 7.2的使用方法。8. 如何评价印刷品的质量? 套印准确,误差小于1/4线,套印不准将影响清晰度,可通过纸张调湿控制纸张伸缩性;稳定室内温、湿度;水辊和版台供水适当;操作仔细。 版面干净,无墨杠、重影、网点变形、水印墨迹。 三原色油墨色相纯净。 实地密度在标准范围内:Y1.10-1.30,M1.40-1.50,C1.50-1.60,BK1.80以上,不同纸张的实地密度有较大的差距。 网点光洁,中调50%扩大率:直接测量50%处的粗网或细网的密度*100%,打样控制在12%-15%,印刷控制在20%以内,但纸张和印刷方式将决定中调50%扩大率。相对反差值(k值): 0.40以上为好,0.35为中,0.30以下为差。k值大,75%-80%网点区测量,一般经验值为Y13%-15%,0.35,M/C/BK1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