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梳理自主预习 考点梳理 一、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考点1) 2.特点(考点2) (1)客观物质性:构成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具有客观性;过程及其结果也具有客观性。,(2)主观能动性: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3)社会历史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考点3) (1)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2)认识的发生: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3)认识的获得:无论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考点4)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考点5) (1)原因:实践处在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上。 (2)如何检验认识是否正确。 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人们在实践中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来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考点6) (1)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2)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目的和归宿。,三、真理 1.真理的含义: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考点7) (1)地位: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2)表现: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考点8、9) (1)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了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4.真理和谬误(考点10) (1)区别: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真理和谬误不能混淆。 (2)联系:二者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互转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四、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考点11) (1)含义: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原因。 人们的认识要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的限制。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认识的无限性(考点12) (1)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方法论启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网络构建,预习检测 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 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 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解析 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A、B、C三项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排除;D项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 答案 D,2.古诗云:“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 )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读懂诗句的意思。诗句的意思是:见到真实的情景,方才写得入神;无生活基础而一味玄想虚拟,则难免失真。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故与C项相符。A、B两项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D项是一般的景色描写。 答案 C,3.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 ),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 B. C. D.,解析 人创造世界,说法错误;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选D。 答案 D,4.“真理是在漫长的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 )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创造历史 A. B. C. D.,解析 该题考查真理的知识。材料中的话表明了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是不断发展的,正确。的说法明显错误。 答案 A,5.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大包干”、税费改革、土地流转经营等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 ) 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 B. C. D.,解析 农村经济改革经历了一个长期过程,反映当时的生活历史现实,具有社会历史性,故正确。说法本身错误,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除了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外,还可以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答案 C,核心考点题眼突破 核心考点1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题眼突破 1.关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1)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经济政治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社会条件、社会关系、社会协作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2)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实践主体的能力和实践的手段达到的程度、水平,以及实践活动的范围、规模和方式等,都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都是历史的产物,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学习小贴士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是说单个人的实践活动不存在,而是强调实践活动离不开社会。,学习小贴士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1)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要求: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题调研 命题角度1 实践的特征 1.(2012新课标全国)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材料叙述的是人对河流的认识过程。说法正确,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说法错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说法正确,表明了实践的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 B,命题角度2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2013四川)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 B. C. D.,【解析】 柳诗强调的是“通过实践获得正确的认识”。符合题意。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强调读书学习可以获得知识,都与题意不符。 【答案】 C,2.正确理解认识发展的过程 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讲,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变化上讲,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如图所示)。,3.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1)从每一具体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每一具体认识受各种条件制约,只能是对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只能是相对正确的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不能完全认识所有的事物,对每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也达不到终极认识。,(2)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认识又是无限的。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也不是机械重复的,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认识应不断发展,为实践的发展提供不断的指导。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人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 另外,我们不能因为认识具有有限性就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学习小贴士 (1)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人类没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2)认识具有反复性,并不意味着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3)单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并不意味着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真题调研 命题角度3 真理的特点 3.(2012福建)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 )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解析】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正确,应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只有一个。B、D本身说法不对。C与题意不符。 【答案】 A,命题角度4 认识的发展历程 4.(2013新课标全国)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 ),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知识。实践决定认识,错误;材料中联合国对发展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故正确;认识的发展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故错误;材料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正确。 【答案】 C,解题模板 认识论主观题解题方法 典例解析 (2012广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及其现实意义。,【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涉及的知识点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了这一认识的深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认识的真理性。 (2)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方法技巧】 关于认识论的知识是近年来的高频考点。试题多结合科技进步和社会改革的进程进行考查实践的知识、认识的发展、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等。在复习时,应结合人民改造自然、社会改革和科学实验的相关成果来进行复习。从高考命题的设问类型看,主要有体现类、评析类和措施类试题。常见的答题术语有:(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5)真理具有客观性。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6)真理有具体性和条件性。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了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7)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举一反三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目前,全国经营性文化单位都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特点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解析】 首先审读设问,可知题目要求运用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特点,即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然后,分析材料可知,材料提供了两个关键信息:一是“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二是“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告诉我们,文化体制改革既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制,又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体现了真理的客观性和具体性、条件性。,【答案】 (1)该观点是错误的。忽略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体制改革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制,文化产业改革同时也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3)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反对错误的理解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社会聚焦课堂探究 社会聚焦 “嫦娥”奔月 “玉兔”巡月,2013年12月初,我国发射“嫦娥”三号探月卫星。这将是中国第一个能够在地外天体上软着陆的飞行器。“嫦娥三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将同时降落在月球,联合执行任务。“嫦娥三号”落月后的主要任务是精细探测月球局部地区,包括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地质结构、月球表面环境等。着陆器上将安装一台天文望远镜,将首次实现月基天文观测。,科学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步骤。我国的探月工程实行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是对月球进行环绕遥感探测;第二步是实现软着陆探测器落在月球表面上,并实地考察月球;第三步,探测器不但要降落在月球表面,而且要从月球采集样品送回地球供人们研究。这三个步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绕”“落”“回”三部曲。正是在一步步的探索中,我们对月球的认识越来越清晰。,问题探究 1.我国的探月工程实行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是对月球进行环绕遥感探测;第二步是实现软着陆探测器落在月球表面上,并实地考察月球;第三步,探测器不但要降落在月球表面,而且要从月球采集样品送回地球供人们研究。 这三个步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绕”“落”“回”三部曲。结合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说明人类认识发展的主要特点。,【提示】 (1)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2.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新成就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提示】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科学的发展。航天事业取得新成就说明“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鼓舞着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促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我们可以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3)联系、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航天大国之列,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户外活动方案(6篇)
- 把握美容师考试的学习方式与答案
- 防暑防烫伤课件
- 2024年统计学变式考题及答案
- 2024汽车美容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宠物营养学在志愿服务中的应用案例及试题及答案
- 小自考行政管理考试的时间规划建议试题及答案
- 一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一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技术标准更新维护管理制度
- GB/T 242-2007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 GB/T 16921-2005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X射线光谱方法
- GB/T 11168-2009光学系统像质测试方法
-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教学课件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件
-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粤教版(含答案)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试题】韩山师范大学2022年练习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 爱爱医资源-生理学-122排卵、黄体形成与月经周期
- 科技小巨人工程验收培训
- 大班绘本教案《月亮冰激凌》
-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