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doc_第1页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doc_第2页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doc_第3页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姓 名:袁志燕 工作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县茶店镇蔡家岭小学电话号码Q Q 号码:29415861 电子邮箱: 29415861我爱看书,尤其爱看好书。小时候最喜看红楼,一遍一遍百看不厌,现在常翻一本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书,依然是百看不厌。可以这样说吧,红楼梦教会我以平和的心态看世界,以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七个习惯则教给我如何去生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原文名为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作者史蒂芬柯维。作者在本书中构造了一个体系,使人既能获得一些理念,又能获得一定的具体实施方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以下简称七习惯)指的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七个习惯环环相扣,前三个习惯,用译者的话是“个人的成功”,我的理解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再造就,是个人的内在修养;中间三个习惯是“公众的成功”,我理解为处事的思维习惯以及方法;最后一个习惯是“全面关照生命”,我理解为时时更新自己的修养和能力,使生活质量更上一层楼。在书中,作者先用一章的内容说服我们重新探索自我,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的必要,然后分三章全面系统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给了我们一个可以稍作借鉴的方案。在概论中,作者讨论了“品德与个人魅力孰重?”,然后得出结论“唯有修养自己具备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恒久的快乐”。其实这种说法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中随处可见。“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中国人自古就注重立德、修身,道德高尚,才能精神愉快,笑面人生,没有广阔的胸襟,何谈海纳百川? 作者以这一观点再加上一些生动的故事说服我们认真的对待接下来的内容,也就是“七习惯”“七习惯”是一个整体,他们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积极主动”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只有在内心认可了积极主动地重要性并准备积极主动的去行动,才会跟着作者的牵引去一步步审视自己内心,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所以它被安排在了第一个习惯。剩下的六个习惯无论哪个都离不开积极主动去行动的态度。可以说,作者下了一个套,让我们心甘情愿的一步步往套里钻。当然,这是一个对我们有益的套。先说说“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先说这个的原因,是因为它对我的触动最大“假设你正在前往殡仪馆的路上,要去参加一位至亲的葬礼。抵达之后,居然发现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是为了向你告别。假定你的亲族代表、友人、同事或社团伙伴即将上台追述你的生平。请认真想一想,你希望听到什么样的评语?你这一生有任何成就、贡献或值得怀念的事吗?你是个称职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或亲友吗?你是个令人怀念的同事或伙伴吗?失去了你,对关心你的人会有什么影响?”。我常常把这一段话翻出来读,做一个决定的时候,面临选择的时候,拿出来嚼一嚼,促使自己清醒些。促使自己先想一想,我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我做这件事情的结果是我真正想要的吗?我认为“以终为始”是一个目标。我们常常制定目标: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每一学期的工作目标既然如此,那我们的人生,那么严肃的一件事,怎么能没有目标呢?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拼命的学习、拼命的工作,为达目的用尽一切手段,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个结果。有时候拼命努力得到了,却发现失去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社会的快节奏推动着我急急忙忙的往前赶,赶来赶去却偏离了方向,有时候甚至南辕北辙。所以当我看到这一章的时候,我是泪流满面了。圣贤告诉我们“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问题是什么该舍什么该得?“盖棺论定时,你希望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中真正渴望的目标”。只有清醒的认识到自己需要什么,才能清醒的设计自己的未来,领导自己的人生。但是,仅仅做出选择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的选择,所以就要撰写自己的使命宣言。分开不同的角色领域,一一制定目标。在事业上,我是一名员工;在学生面前,我是一名教师;同时,我还是一名妻子、妈妈、邻居、社会人。必须订立每个角色的长期目标,“这些目标必须反映你真正的价值观、独特的才干与使命感。”比如对于“教师”这一角色而言,我应该以什么心态对待我的工作,对待我的学生?在荣誉和责任面前,我该做何选择?是以考核的成绩、名次为重,还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重?如何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吗,是痛苦而必须的。长期目标制订了以后,还需要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短期目标。然后向着目标前进。所以就有了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它可以说是前两个习惯的具体实践。如果说“使命宣言”是人生的领导,那么“要事第一”就是管理方案。重要的事情,时刻放在第一位,不要被偏见、情绪所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是对计划的实施。好了,目标和方案出来了,剩下的就是具体的实施能力了。在具体实施之前,有必要弄清一个原则,那就是你不是一座孤岛。“个人的独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圆满的人生还必须追求公众的成功”。所以要为自己开一个“感情账户”。用作者的话说,所谓感情账户,储存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赖,能够增加感情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反之,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等,会降低感情账户的余额,当感情账户透支的时候,人际关系就拉警报了。在感情账户里,可以存入六种主要存款:理解别人、注意小节、信守承诺、阐明期望、诚恳正直、勇于道歉。当然,这些必须是真心实意的,弄虚作假只图眼前利益,是很容易被人拆穿的。工作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些学生家长哭诉孩子不听话。以前我只是认为那是孩子叛逆期的问题。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我常常问自己:在对孩子的感情账户了,我存入了多少?当我要求孩子的时候,当我呵斥孩子的时候,我挥霍了多少?如果我的感情账户出现了赤字,孩子凭什么要听你的话?学生也是如此啊!作为老师,如果我强迫学生完成作业,强迫学生学习,那是因为我有职业、身体上的优势,学生不得不听从我。如果我不往对学生的感情账户里投入存款,那一旦这些优势消失,学生还会听我的吗?“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自古受的不是这种教育吗?孩子、学生尚且如此,何况成年人呢?如果自己是个糟糕的人,如何让别人认为你不糟糕?所有的原则问题搞清楚了,可以积极的开展工作了。“双赢思维”,也就是我们说的利人利己。追求上进是人的本性,更是社会前进的动力。问题是在自己前进的同时,如何处理与别人的关系。“以鲜血染红顶子”的事是大家都唾弃的,典型的损人利己。不必要的舍己为人是不可取的。两败俱伤更是划不来。怎么办?独善其身?太自私了些,难以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唯有利人利己,方能创造最大的财富。这是我对双赢的理解。谁说竞争就一定得一个牺牲者?只要做到诚信、成熟、知足,双赢是完全可能的。“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在和别人的交往中,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好了。接下来是沟通的技巧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and)。其实很好理解,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多为对方着想。我们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和外国人说的“如果你家窗户是玻璃的,就不要往别人家窗户扔石头”,都是这个意思。它强调站在倾诉者的角度去看问题,怀着理解的心态倾听。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和学生交流,尤其是班主任,要处理学生中的各种问题。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才能做出让学生信服的处理吧? 第六个习惯统合综效我理解我在坚持双赢的原则下,抱着同理心进行沟通,找到一种双方都能认可的方式。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是绝对的。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来看,正是差异造就了进化。但是在交往中当双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