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历史文化陈列解说词.doc_第1页
横县历史文化陈列解说词.doc_第2页
横县历史文化陈列解说词.doc_第3页
横县历史文化陈列解说词.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横县历史文化陈列解说词欢迎各位领导到横县博物馆参观指导!横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八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郁江两岸居住了。横县的最早的建置是在西汉元鼎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自汉代以来,许多历史名人都曾到过横县,其中最有名的是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北宋著名词人秦观、明朝的建文帝。“乌蛮滩头祀伏波,海棠桥畔忆秦观,应天禅寺说建文”,一句话就把这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涵盖在里面了。先讲“乌蛮滩头祀伏波”:乌蛮滩是珠江流域第一险滩,礁石林立,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南下平定交趾时,带领士兵炸滩铣礁,疏通河道,造福一方,后人为了纪念马援的功绩便在乌蛮滩头建起了伏波庙。接下来“海棠桥畔忆秦观”: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编管横州时,在海棠桥附近设馆讲学,传播中原文化,留下了“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的词句,海棠桥因此而闻名遐迩,(指图)这就是海棠桥,是横州古文化的象征。“应天禅寺说建文”:应天寺原称寿佛寺,始建于唐代,相传明朝的建文帝被朱棣夺位后,南逃到横县,在应天寺隐居了十五年之久。对于这段历史,徐霞客游记里都有详细的记载。关于这些内容,在横县历史文化陈列里都会有详细的介绍。下面请大家随我走进展厅,参观横县历史文化陈列展览。这是“第一部分 远古横县”,这一部分展示的是8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蚌器、石器、骨器、陶器等等。横县地处美丽富饶的郁江河畔,温和的气候、丰富的资源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指遗址分布图)至今为止,在横县郁江两岸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8处。其中以西津、秋江、江口等贝丘遗址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最有代表性。 (指鱼钩)这些鱼钩就是从秋江遗址里发掘出来的,它是用动物骨头磨制而成,工艺精致,而且保存完整,非常难得。(指石斧和有肩石斧)石斧在横县各地遗址中普遍发现,而且数量最多,据考古学者考证,这种有肩石器最早起源于横县西津、秋江遗址,以后才东传广东,南传越南,西传云南、贵州等地。请看这件锯齿短袖束腰形石铲,器形优美,器身平整光滑,在使用原始的手工磨制技术的年代里,能制作出这么精美的艺术品,实在是叫人难以想象!这种石铲最初是一种实用的劳动工具,后来渐渐成为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宗教礼器。其年代距今约4000年。这是“第二部分 铜鼓记忆”,这一部分展示的是横县青铜时代的文化。铜鼓是南方青铜文化的突出代表,它具有鼓乐、赛神、聚众的功能,同时又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其纹饰繁缛多彩,形态典雅庄重,是骆越民族聪明智慧的物态标志。横县是岭南地区发现铜鼓较多的县份之一,据史料记载,横县境内历代都有铜鼓出土,解放后至今出土了二十多面。(指铜甬钟图片)这是一尊饰有浮雕装饰物的西周时期的铜编钟,1963年横县镇龙乡出土,国家一级文物。据了解,当时在南乡广龙村还出土了春秋战国时代的铜钟、铜矛。从出土的铜钟、铜矛看,早在西周时代,中原文化就传到横县。(指钱纹铜鼓)这是一面饰有钱纹、云雷纹的汉代铜鼓,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指人乘飞兽饰钱纹铜鼓 ) 这是一面饰有四出钱纹、鸟纹、蝉纹的南朝铜鼓,广西十大铜鼓之一,鼓体硕大,装饰繁缛。这面铜鼓有一个独特的地方,(指人乘飞兽雕饰)大家看,在这面铜鼓的鼓足处,有一只飞兽,飞兽的翅膀上还乘坐着四个人,可以说,在1500年前我们先人就有了飞天的梦想。这面铜鼓属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曾被选送到北京参加“声震神州-滇黔桂铜鼓展”展览。第三部分 海棠暮雨郁江自古就是广西古代航运的黄金水道,因得舟楫之便,横县从唐宋开始就是郁江流域一个重要的商埠了。这时候的横县不仅经济相当发达,而且陶瓷烧造技艺也非常精湛,(指尹屋窑址图)这是宋代南方享有盛名的尹屋窑,其装饰技法为刻划、模印、堆贴,纹饰主要有钱纹、葵花纹、菊花纹,还有“太平”、 “主”、“下”等文字款。尹屋窑群规模庞大,其产品除了满足本地需求,还销往广东及南洋群岛诸国。(指青花人物故事罐) 这是我馆的镇馆之宝元代青花罐的图片,元代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其以造型秀丽、纹饰精美、存世量少而著名。元代青花瓷在全国发现很少,总共出土1百多件。这种画有人物故事的元代青花罐更少,全世界仅9件。这件青花罐,器型大,元代青花特点明显,非常罕见。画中表现的是唐朝尉迟恭单鞭救秦王的故事,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隋朝末年,18 路反王一拥而起。各路好汉,混战一场。最后,中原地区只剩下定阳刘武周,洛阳王世充,太原李渊三路人马,鼎足而立,各自率领一批猛将,连年厮杀不休。其中,太原李渊的儿子秦王李世民力量最强。有一次,李世民带兵围困洛阳阳王世充,王世充派单雄信为先锋,与李世民对阵。一天,李世民带十几个人去察看敌营,被单雄信500 兵包围。李世民势单力薄,兵器也没带,只能朝榆树林里逃去。在这危急的关头,尉迟恭飞马赶到,只见他舞着单鞭,向单雄信直奔过去。几个回合,就把单雄信打败了,秦王李世民得以护救。元青花罐能把这么一个历史故事表现得活灵活现,实在是难能可贵!(指驯象砖)横州自古为邕州、钦州、廉州三郡之咽喉,地势险阻,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在横州设驯象卫,这个驯象卫主要是驻军机构,同时还具有捕捉豢养野象以进贡朝廷的职责。 这块“驯象”砖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横州迎宣门外出土,是明代朝廷在横州设驯象卫的证据。(指南明铜官印)这是一件南明小王朝铸的铜印,背后刻有“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款,正文是“援江将军之印”,1991年5月县航运公司黄奇恒在郁江捞获。这件南明官印是南明王在横县活动的见证物。 (指夫子杏坛图石刻的拓片)这是夫子杏坛图石刻的拓片,画的是孔子和他的十个弟子。这副画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南宋学乡贡进士,甘彦(横州人)摹,横州州判何先觉刻于该碑。据横州志记载,宋代该碑置于宁浦郡学宫(西门外崇儒坊),清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