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管理思想与Y理论中“人性善”比较分析.docx_第1页
孟子管理思想与Y理论中“人性善”比较分析.docx_第2页
孟子管理思想与Y理论中“人性善”比较分析.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管理思想与Y理论中“人性善”比较分析 【摘要】管理思想作为生产力的一种关系性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先导。人性研究是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向内道德建设与向外实践指导的源头。本文通过对孟子管理思想中人性分析与Y理论的人性假设分析基础之上,对两者人性善进行比较分析,提炼出各自不同,跨越两者各持一端的片面之见,以求实现孟子管理思想与Y理论融合发展彼此超越。 【关键词】人性善;孟子思想;Y理论;比较分析 一、孟子管理思想性善论 孟子讲善,由本其性善,闭塞利欲,疾无由至矣,即说人之本性在于善,有性本善为本,方生四端之心,这些皆出于人的本性。孟子通过人人皆可为尧舜倡导,人只要保持本性,免受其外物的诱惑,就会成为善人乃至圣人。此外,认为善在于养,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积极努力发扬心善的本质,就可表现善。 (一)四端之心 孟子认为存在是由心所趋向的外在化的展现,但外在化的展现并不全体现为人性的本质,因为人的心理特征趋向展现为两种外在形式:一种是对物欲功利的追求,另一种是仁、义、礼、智的道德外化。口之于味也,有同曹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当豢之悦我口。口能食,能辨别味道的好坏,是人们期望吃好的;目能视,能辨美丑,于是人们总是期望得美色;耳能听,可以辨别声音的美恶,人们总希望听到悦音;身能感触,可以辨舒适与否,人们总希望身体舒适。这是人所共有的。但是,这些并不是人的本意,口身耳目之欲,诱发出人对外界物欲功利的追求,此时人的本性已经丧失了,这是人的局部的外在的表现形式。然而,人的真实的本性在于内心心灵道德情感。即为四端之心。所谓四端是指存在有人内心的四种道德,分别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其中,恻隐之心又称之为不忍人之心为最核心的部分,是人内在情感的维系和人性最真实的反映。 (二)人人皆可为善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这个本性就是人所存在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即人有道德属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以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认知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认为人性的向善,犹如水向低处流一样。人的本性是没有不善的,水得本性是没有不爱向低处流一样。一拍打它,一时可以高出你的头额,设法阻挡它,一时可能使它飞流上山。这难道是它本性吗?这是形式逼迫它这样,人可以使他干坏事,他本性的改变,就像改变水的本性一样。孟子通过这个例子说明,后天人所表现出恶的行为,是因外在条件的干预或强迫所为,并非本性恶的表现。人的本性具有天资向善的特性。 (三)善在于养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举例说,山上的树,原来长得很茂盛,由于人的砍伐和放牧,使得山上成了光秃秃的一片空地,人们看见它便误以为是它本来的面目,这难道是它本来的样子吗?到了人的身上,就像山一样,难道没有善心存在吗?之所以有人会丧失它,是因为就像山上的树木一样,天天都去砍伐它,能保持原来的繁茂吗?孟子突出强调了人性的向善,是存在与人内心的善心。但这种善心需要后天不断的培养和保持。从这个意义来讲,人的善是一种潜在善的属性。通过进一步发展可以使之成为人的可能。这说明人性的善是自然人到社会人发展的结果,是先天资质与后天培养的结果,是人异于动物的存在。 二、X、Y理论中人性善论分析 人性本善的提出及内容。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说,把人的一般性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和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对管理思想起了重要的作用。麦格雷戈所提出的X、Y理论就是基于需要层次说发展而来的。X理论建立于传统管理思想经济人假设的前提基础之上。X理论从人性本恶的角度出发,认为人天生好逸恶劳、逃避工作、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工作和要求缺乏积极和理性的认识,安于现状,没有创造力等。因此,在管理中应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 随着科技进步,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在管理过程中X理论已经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在此基础之上,麦格雷戈提出与之相对应的Y理论。该理论认人性本善的人性假设出发,主要内容是:(1)厌恶工作不是人的本性,工作是一种自我满足,员工会自愿去执行。(2)外来的控制和监督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愿意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应完成的工作。(3)人的自我实现和组织目标的实现之间是没有矛盾的,如果给员工适当的机会,他们能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4)在适当的条件之下,人们会学会接受责任,而且能够学会主动地承担责任。(5)在遇到组织困难时,多数人都会发挥想象力和聪明才智。 麦格雷戈指出,管理的根本性问题在于对人性的分析,管理中一切决策和方法都赖依人性为前提。Y理论基于人性本善假设为出发点,对管理方法是一种革新的思维方式。一方面,从人的依从心理来看,Y理论是基管理绩效的提高于人的自我价值的内在判断为依据。通过对人生存、安全等最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转向人生尊重和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上来,这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和对自我价值认可的依赖心理的阐释。另一方面,从管理思想出发,Y理论所追求的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基于对个人人格的充分信任和尊重基础之上,其潜隐这人性本善的理性思考。 三、孟子管理思想与Y理论的人性比较 成中英先生认为麦格雷戈所说的X理论相当于西方的理性管理传统,Y理论相当于东方的理性管理思想。首先,两者在人性假设中认为,都从人性本善出发。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表明人性向善,是人的本善,是人内在具有的潜质。Y理论认为人都是勤劳的,能主动承担责任,在实现个人目标时,会考虑到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要求等。注重强调人在组织实践当中的自主性和自控性,主张充分尊重个人以及组织要为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最大的支持。是管理人性化的体现,是人性善的实践解答。其次,在人的依从关系来看,孟子在人性善的论述中,提到四端之心,认为善是人性的必然存在状态。人的这种内在存在不是完全孤立于外界的,而是与他人它物共同依托为基础。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世界观。可见,孟子强调的人际关系不仅表现在个人内在自我德性的完善,而且要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