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文言文之“四要”.doc_第1页
初学文言文之“四要”.doc_第2页
初学文言文之“四要”.doc_第3页
初学文言文之“四要”.doc_第4页
初学文言文之“四要”.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文言文要“披情入理” 大祥区面铺中学曹新祥 有人说,初中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那么怎样让初中生学习好文言文,爱上文言文呢?笔者认为, 学习文言文要“披情入理”,以“情”促“理”,以“理”悟“情”,真正使其文与言交融,情与意交融,师与生交融,生与课文交融。那么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就能变“畏学”为“乐学”。 情 理 诵 说一,以情促理,理在情中。把握文言文的“情”。文言文的一些语句晦涩难懂,即使有注释,如果没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更别说理解里面的内涵和思想了。而现实,我们很多学生在初学文言文中就是抛弃了这种“有血有肉”的感情思想方面,以“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为学习的“八字真言”,怎会不枯燥?教师一篇文言文的一字一句的串讲,完全忽略了学生的理解与品味,学生还要在文本中密密麻麻的记录(以备考),怎会不“怕”?文言文是我们学生失去的一种语言。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初学文言的初中生生活在现代白话文的这个语言环境中间,其学习文言文,困难肯定有,因为学生的学习既缺少一种语言环境,又缺少这种语感。笔者认为首先要引导学生动以情,感同身受,教师通过情来给学生营造一种融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言”的学习中体会“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论语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感受“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中,体会孔子提倡为学的方法和态度,对文本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对“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理解,学生就不会牵强附会了。再如,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把握这篇文言文的“胸襟抱负”气势,学习该文就如同隔靴搔痒; 李密的陈情表,不把握这篇文言文的“尽孝尽忠尽节”的情真,学习该文就如同浮光掠影;诸葛亮的出师表,不把握这篇文言文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切,学习该文就如同蜻蜓点水,等等。 以情促理,“情”调动起来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二,以理悟情,意真情切。文言文的学习的基础,就是对字词的理解和掌握。教给学生一定的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理解得真,情才感悟得深,而且对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增强文学素养,也是至关重要。1.抓住文言文的实词,理解文言的大意(直译,意译的运用)。近代文学家严复把文言文的翻译的方法分为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是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字字落实;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灵活,文字可增可减,词语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以初学文言文就应该抓住文本的实词,特别是文本中重要的实词,更是文本理解的突破口,学生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心揣摩,逐渐提高文言的语感。2.根据文言文的“活”,理解文言文的语法规律。文言文的学习中学生感觉到难,就是因为它的“活”,所以在学习中除了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外,还有掌握文言文的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一些特殊句式。(1)了解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就是文字的“通假”。例如:七年级语文上册就出现了“不亦说乎”的“说”通“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有”通“又”等;还有,文言词的解释在不同的语句中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当前的语境确定词的意义。有人统计,在论语中,仁供出现了104次,如学而的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个仁字是指一种很高的道德标准,即仁德;而里仁的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这两个仁指有仁德的地方,相当于好的环境;再则,我们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这叫古今异义词。如七年级上的论语二则中,“可以为师焉”的“可”是“可以”;“以”是“凭借”的意思,与现代文不同。所以学生要善于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提高文言文的素养;另外,在文言文中,常见的活用的词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笔者认为这些在学生初学的过程中不需做过多讲解,点到为止,重在对文言文整体的,立体的感悟。(2)掌握常见文言文句式。文言文中常用的句式有:反问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等。笔者认为,句式的学习轻讲重读,以读促悟促理。3.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言文材料,积累阅读经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那么古人中有几岁就能作文的少年天才,肯定与他们的广泛阅读分不开的。三,诵之于心,感之以情文言文,遣词造句于白话文,注重推敲,更为精炼,而又讲究一定的韵律之美,读之有种音乐之美。诵之于心,也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像之前所说,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之“胸襟抱负”气势; 李密在陈情表之“尽孝尽忠尽节”的情真;诸葛亮在出师表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切,都可以说是“只可意味”,需学生深入文本,“走进去”去感悟,才能渐入佳境。诵之于心,感之于情,就是把诵读作为文言文学习的一种主要方法,传说王勃六岁善辞章;骆宾王七岁能赋诗,近代的康有为七岁能属文;梁启超六岁毕业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日缀千言;少年蔡锷父背做诗“儿将父作马,父愿子成龙”,我们不能说古人就一定比现代人聪明,我想这个问题从丰子恺提倡的“22 遍读书法”可找到答案,文言文抒发感情与白话文,其喜爱含蓄,更为曲折,所以在学习文言文中要读,读出“柳暗花明”,直到“荡气回肠”。四,说之于文,以理促学。(严复关于说文的观点:信,达,雅)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言文的隐晦曲折,含蓄留白,精炼深沉,要让学生去说,大胆地去说,说出自己感受,说出自己的理解,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晓之以理”的“理”,还是要通过“说”来实现的,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的每一个词它都是在具体的语境里面它才有意义。它的意义是在句子里面,是在文章里面。而我们的老师通过“串讲的方式”做到“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让学生老是去记这个词它有几种用法、有些什么词义,那等于是背词典,给学生学文言文背了越来越重的包袱。好的文言文,都有种意味无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