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酒文化的异同.doc_第1页
中西方酒文化的异同.doc_第2页
中西方酒文化的异同.doc_第3页
中西方酒文化的异同.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酒种的不同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历史最长的当属黄酒,但最能代表中国酒的莫过于白酒了。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是白酒文化。 而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土壤相对贫瘠,谷类作物产量低,仅能满足人们食用,很难有富余的用来酿酒。而更喜欢沙砾土壤的葡萄,以其耐旱性和对地中海式气候的适应性在希腊被广泛种植,因此葡萄酒也满足了西方人对酒类的需求。饮酒礼仪的不同 从饮酒礼仪上来看,中西方的酒文化大有差异。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要看和谁喝,要的是饮酒的气氛,而西方人饮酒重视的是酒,要看喝什么酒,要的是充分享受酒的美味。 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因此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西方人的饮酒礼仪和饮酒文化都是为了更好地欣赏美味而制定的。饮酒的目的不同 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多的是被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所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 比较中西方酒文化可以发现,酒文化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是大写意式的发散思维;西方人则是工笔素描式的直线思维。文化在不同时代背景、不同阶层、不同人们,甚至不同心情中被理解的程度,方式也不同。因生活环境、历史背景、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社会规范等的不同,中西方(甚至国与国之间)的酒文化呈现出风格迥异、丰富多彩的民族特性。如今,西方的酒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酒文化,在我们了解西方酒文化的同时,也希望使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国酒文化的优良传统。一、从中国酒文化的传统思想看汉英语相关语词表达的异同(一)中西方文化中对酒的理解酒在历史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而且是一种文化形态。西方人对酒的理解趋向于权力的象征,赋予它高贵、奢华的形象。他们认为酒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拥有魅力和生命。这种人生观,反映在西方的文化里,就有借酒解愁的俗语,如drinkonessorrows/troublesdrownonestroublesaway,drink down sorrow等。但在西方酗酒从来都会遭到谴责。谁要在大庭广众下喝醉了,就必然要引来公众侧目而视,尤其是在英国那种绅士国家。这就是为何alcoholic(酒鬼)和吸毒者一样难听,而drunkard?(醉汉)就是野蛮.酒杯方面:中国古代酒器以青铜器、漆器和瓷器闻名。中国酒器以形象优美,装饰众多著称。而且中国古代酒器大多是成套出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青铜酒器中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礼器一应俱全。就像现在的茶具一样。后来的漆器、瓷器上面的花纹也是十分动人。另有一些很奇特的酒器,如:夜光杯、倒流壶、鸳鸯转香壶、九龙公道壶、渎山大玉海等。但现在大多数家庭使用的酒具都是西洋酒器。西方酒器多是玻璃制品,讲究透明。这样才能观察出酒的档次高低。西方酒器轻巧方便,现以被大多数中国家庭所接受。西方人注重喝什么酒应用什么酒具。所以他们有葡萄酒杯、白酒杯、红酒杯、白兰地酒杯等。在酒杯方面中西两方差别较大。而西方酒器现在占明显优势。中国的传统酒器在普通家庭中已十分罕见。三、饮酒礼仪的不同。 从饮酒礼仪上来看,中西方的酒文化有大差异。仔细琢磨,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要看和谁喝,要的是饮酒的气氛;西方人饮酒重视的酒,要看喝什么酒,要的是充分享受酒的美味。中国的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次序。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而敬酒一定是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起,敬酒时酒杯要满,表示的也是对被敬酒人的尊重。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敬酒,而且讲究的是先干为敬。而行酒令、划拳等饮酒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人喝的更尽兴而应运而生的。显然,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品鉴葡萄酒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调动各种感官享受美酒。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品较淡的酒再品浓郁的酒、先饮年轻的酒在饮较长年份的酒,按照味觉规律的变化,逐渐深入地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而对葡萄酒器的选择上,也是围绕着如何让拼饮者充分享受葡萄酒的要求来选择的。让香气汇聚杯口的郁金香型高脚杯、让酒体充分舒展开的滗酒器、乃至为掌握葡萄酒温度而为品饮专门设计的温度计,无不体现出西方人对酒的尊重,他们的饮酒礼仪、饮酒文化都是为更好的欣赏美味而制定的追本逐源,可以看出西方讲究的是个人主义,个人本位,凡事以自己为出发点。自己的快乐很重要,所以有时就会看到有人浅尝独酌。同时他们还信奉“人性本恶”,所以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控制自己,通过自己努力超越自己;希望有“超人”来解救自己;凡是向前看,相信未来是美好的。综上所诉,中国人喝酒一般是典型的集体主义,呼朋引伴,开怀畅饮,在遇上喜庆节假时尤其如此。除非借酒消愁或者是嗜酒如命,否则很少见到单独饮酒作乐的。人们更倾向于制造饮酒的气氛。而西方酒文化是个人主义,虽然也有群聚而饮,把酒狂欢,却更注重个人对于酒的浅尝独酌;他们注重酒的多样化、个性化。3 交际功能与饮酒文化(1)抒情与享受:中国,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心境,酒与诗,从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国,酒常常被当做一种交际工具,饮后抒发感情的媒介。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人”、在于“情”。如青梅煮酒是为了论证谁是英雄;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为了送别远去的故人;竹林里狂歌的七贤,为的是借酒避难。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意境都可以通过酒来传递出来。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当然,在西方葡萄酒也有交际的功能,但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如何尽情的享受美酒的味道。可以看出,西方的酒文化明显地更注重于酒本身,而我们中国人似乎更注重酒精挥发或升华之后精神上的感受。西方人品酒的习惯是用舌头来品味,而我们中国人更多的是用心和大脑神经来感受酒的真味。(2)浅啜与牛饮:中国人讲究“浅酌”。所谓“浅酌”既酒杯在手,边饮边啜,浅斟低唱,徐徐而进,旨在追求一种“酒趣”,追求进入一微醺的境界。所谓的微醺者,即似醉非醉,似醒非醒,亦悟亦迷,亦真亦幻,激情与幻觉共生,恍惚与明察,具在一种颇为奇妙的飘飘然的境界。酒能助诗情。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欧阳修的“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试看这些诗人,他既能“对影成三人”又能“忆天涯万里人”,想必都绝非烂醉,想必都又止于微醺。而西方人讲究“喝”。所谓“喝者”亦可谓之“牛饮”,即一瓶酒也罢,一杯酒也罢,通通是一仰脖子喝它个底朝天.只求一醉而不知酒味,更不能知那“ 浅斟低唱”的微醺之味。西方人喜欢牛饮,渐至狂欢无度,结果是成千上万以至上千万的酒精中毒,所以英国作家福勒说:“溺死在酒杯中的人多于溺死在大海中的人。”英国作家乔叟说:“醉酒是埋葬人们理智的坟墓。”西方人难得微醺之妙处。(3)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中国酒文化是偏男性主义的。自古以来,“酒”永远都是男人们运筹帷幄、消遣娱乐的幌子。借“酒”之力,行意愿之事。曹操以酒试人,浅探刘备。皇叔将计就计,顺酒推舟,谁是真英雄,世人便是一目了然了。“醇酒美人”都不过是把女性当做男人舒怀、消愁的玩物。当然,伴随着封建伦理道德的瓦解,女性已经不再是男人的附庸,但在多数整理情况下女性对于酒往往还是敬而远之。而西方酒文化更多加入了女性主义的因素,偏于中性。在西方不仅有适合男士引用的烈酒,还有适合女性饮用的鸡尾酒和香槟,偏甜或带有果味,其颜色漂亮、鲜艳。女性饮酒被社会所接受,因而总体上趋于中性化。4 小结酒的魅力在于它总和各种文化相伴相随,也因各自赋予了不同的文化色彩而张显出其各不相同的个性。西方酒文化可以说是葡萄酒,而中国的酒文化是米酒。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各不相同。喝酒是喝文化,喝醉了就更有文化了。凡醉,各有所宜。中国人的酒文化实际上是喝酒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西方的酒文化则是喝酒时人与酒的关系。中国是一个极其讲究“酒”文化的国度,讲究的是其外在的形式、寓意、礼仪、功能。而西方酒文化更关注酒本身的风格特点和消费主体在饮用过程中的视觉、嗅觉、味觉以及食品的搭配等个性化的内在感受上。这反映出西方餐饮文化观中注重内涵,以人为本的心理情结。中国人喝酒一般是典型的集体主义,呼朋引伴,开怀畅饮,人们更倾向于制造饮酒的气氛。而西方酒文化是个人主义,虽然也有群聚而饮,把酒狂欢,却更注重个人对于酒的浅尝独酌。总之,中国酒文化与西方酒文化各有特色。只有遵守中西方酒文化的异同,才能更好的了解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在与西方民族交往时充分发挥酒在交往中应起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