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处亚热带.doc_第1页
湖北地处亚热带.doc_第2页
湖北地处亚热带.doc_第3页
湖北地处亚热带.doc_第4页
湖北地处亚热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挂窗帘的影响 H墙体的热响应(注意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不同) H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和辐射在建筑热环境中的作用 H不同朝向房间的自然室温的区别 H攀藤植物对墙体热过程的影响 H不同下垫面对微气候的影响 H不同小区布局对小区风场的影响 H不同建筑设计的自然通风效果总结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B做一些场所的CO2浓度的现场实测和IAQ问 卷调查分析。 B做一些光环境的现场实测和分析调查 B做一些噪声环境的现场实测和分析调查 H交通噪声对不同楼层的影响 H不同窗类型、建筑构件对环境噪声的衰减作用 H试试不同隔音或减噪措施的效果做一些与热感觉有关的实验并进行分析 B对一些有亲身体验的与热感觉有关的现象进行 分析 B对一些有亲身体验的与光环境有关的现象进行 分析 B分析光环境控制与建筑节能之间的关系或对现 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些检索和综述 B协助研究生做一些有关建筑环境模拟或实验研 究的工作并写出工作报告对劳动卫生保护方面的问题进行总结综述 B对“风水”学的初步分析 B文献综述与分析:目前IAQ问题的研究焦点 有哪些?有哪些问题还有待解决? B对研究长期在空调环境中逗留人员的健康问 题的文献进行综述(SBS问题、IAQ或热环境 的影响)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全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厘米2。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其地域分布是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为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为11001400小时。其季节分布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全省年平均气温15-17,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温度多变,秋季温度下降迅速。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4;7月最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各地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鄂西南最多达14001600毫米,鄂西北最少为8001000毫米。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全省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强度最大,是湖北的梅雨期。十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武当山北麓中低山区,汉江南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拔高度、坡向等地形地貌因素影响,本市的气候复杂多样。素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 仙山、秀水、汽车城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市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辖五县(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一市(丹江口)、两区(茅箭、张湾),总人口350万。十堰是闻名全国的汽车工业基地。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驰名中外东风车的故乡,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东风公司十堰基地现有各类专业厂28家,固定资产300多亿元,职工8万多人,年产东风系列商用车20多万辆。全市与东风公司配套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200多家,从业人员17万人,汽车工业占全市工业经济的80%,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十堰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十堰山川秀美,历史悠久,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丰富密集。境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4A级旅游区、亘古无双胜景,天下第一仙山的道教圣地武当山,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有轰动中外、240万年前的郧阳人头骨化石,有举世罕见的白垩纪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民族第一民歌村和故事村,有神秘瑰奇的野人洞、野人谷、温泉等8大类90多处旅游景点,是华中黄金旅游圈的重要一环。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东经11047、北纬3239;属广义的秦岭巴山,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堰城区1192平方公里,人口约54万。现辖2区5县1市,面积2.3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2万。十堰市境域内 苍山似海莽莽起伏,吞入云霄气势恢弘;汉江东奔水横贯,堵河北奔入汉江。东怀武当山,边界接襄樊;南靠神农架,边界接林区;西连巴山脉,边界接陕渝;北系秦岭脉,边界接豫陕。【山川地貌】十堰市山脉分属3个系:秦岭山脉东段延伸到本市北部,武当山位于本市中部,大巴山的东段横列于本市西南部。这些山脉多由变质岩和石灰岩构成。特点是:山大谷狭,高差大,坡度大,切割深。最高点竹溪葱坪海拔2740.2米,最低点丹江口市潘家岩海拔87米。全市整个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全市可分为丘陵、低山、中山、高山4种主地貌类型和河谷平地、山间盆地2种副地貌类型。全市国土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2.7%。耕地占国土面积9%;园地占2.1%;林地占52.6%;牧草地占0.8%;其他农用地占2.8%;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2.2%;交通运输用地占0.2%;水利设施用地占1.1%;未利用土地占13.2%。【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全市土地总面积35511609.6亩。其中,农业用地29539446.1亩,建设用地1283649.5亩,未利用土地4688514.0亩。在农业用地中,耕地3103767.2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8.74%;园地747831.2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2.11%;林地24395621.1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68.7%;牧草地290205.0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0.82%;其它农用地1002021.6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2.82%。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工矿用地803928.7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2.26%;交通运输用地69958.4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0.20%;水利设施用地409762.4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1.15%。在未利用土地中,未利用土地3968219.3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11.17%;其它未利用土地720294.7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2.03%。矿产资源。全市已查明矿产共有54种,其中有探明储量的33种,矿床、矿(化)点共计80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22个,中型矿床19个,小型矿床34个。通过地质工作已普查、详查矿区160处,勘探矿区12处。矿产类型涵盖了与工农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金属、非金属、能源、水汽四个大类。包括:贵金属矿金、银、铂、钯、铀矿;有色金属矿铜、铅、锌、钼、镍、钴、汞、锑等;黑色金属矿铁、钛、钒、铬、锰等;稀有稀土金属矿有铌、锆及轻稀土元素等;能源燃料矿产有煤、石煤矿等;冶金辅助原料矿有白云石、石灰石、石英岩、铝土矿等;化工原料矿有硫、磷、重晶石、含钾岩石;建材矿产、宝玉石及其它非金属矿包括板石、石棉、粘土、石灰岩、大理石、绿松石、矿泉水等。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铌、稀土、钒、石煤、锆石、瓦板石、绿松石等7种矿产的储量居全省首位,银、金、锑、铅、锌、铜7种矿产的储量居全省第二、三位,磷、煤、钛3种矿产居全省710位。按矿产分类,全市矿产有六大类:(1)贵金属矿产。主要是金和银,其次有少量的铂、钯矿。已知银、金矿床(点)72处,其中大型银金矿床1处,小型金银矿床12处;有砂金矿床中型1处,小型7处。地质普查评价储量:金(金属量)45吨,银(金属量)2093吨;已探明储量:金32吨,银1620吨。(2)稀有稀土金属矿产。主要矿种为铌稀土矿,次为铌钽矿、锶、锗、铀钒钼矿,计有大型矿床二处,矿(化)点27处。十堰地区铌、稀土资源丰富,截至1990年底,探明储量在全国分别列第二、第三位。(3)有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共有十三种矿产,十堰市已发现铜、铅、锌、锑、汞、镍、钴、钼、铝、镁等十种。已查明大型伴生矿床5处,中型3处,小型9处,矿(化)点150处,全地区六县市均有分布。全区已初步探明的有色金属储量(金属量)为:铜10787吨、铅37731吨、锌135543吨、锑4580吨、伴生钼矿2465吨、镍998吨、钴119吨,金属镁(MgO)地质普查储量超过2000万吨。(4)黑色金属矿产。全市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钒、锰、钛四种元素、十一个矿种,共发现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7处、小型矿床2处、矿(化)点217处。已探明铁矿储量85164.10万吨。(5)能源矿产煤、石煤及伴生钒矿。全市煤资源丰富,以下古生界石煤为主,兼有其它年代煤。石煤地质储量195000万吨,探明储量16197.7万吨。查明煤及石煤矿产地95处;石煤钒及钒钼矿床中型5处,小型1处,矿(化)点19处。(6)非金属矿产。除了煤矿资源外,初步查明有八类,三十余个矿种,矿产地214处,大型矿床18处。(张伟)动物资源。本市动物分布具有南北兼有的特征,野生动物种类资源较为丰富。据调查,全市分布有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或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4纲,28目,69科,207种,其中:国家一级,10种,金丝猴、梅花鹿、白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豹、金钱豹、丹顶鹤、林麝等。国家二级,40种,分别是猕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大灵猫、鬣羚(苏门羚、明鬃羊)、小天鹅、凤头蜂鹰、凤头鹰、松雀鹰、毛脚鵟、草原鵟、草原鹞(鹞子)、红脚隼、勺鸡、黄喉貂、水獭、金猫、河麂、斑羚、鸳鸯、鸢、栗鸢、大鵟、鹰雕、秃鹫、鹊鹞、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领角鸮、褐林鸮、长耳鸮(长耳猫头鹰)、拉步甲(昆虫)、灰鹤、雕鸮(猫头鹰)、灰林鸮、虎纹蛙(蛙类)、三尾褐凤蝶(昆虫)。湖北省重点保护,72种,分别是狐、貉、黄腹鼬(黄鼠狼)、狗獾、猪獾、花面狸(果子狸)、豹猫(夜猫子)、小麂、毛冠麂、狍、红白鼯鼠(飞鼠)、棕足鼯鼠、复齿鼯鼠、赤腹松鼠、豪猪、普通鸬鹚、苍鹭、大白鹭、中白鹭、绿头鸭、斑头秋沙鸭、灰胸竹鸡、华东环颈雉、贵州环颈雉、珠颈斑鸠、大杜鹃、小杜鹃、普通夜鹰、短嘴金丝燕、棕腹啄木鸟、家燕、金腰燕、虎纹伯劳、棕背伯劳、黄鹂、黑卷尾、八哥、松鸦、红嘴蓝鹊、灰喜鹊、喜鹊、大嘴乌鸦、白颈鸦、画眉、红嘴相思鸟、寿带、大山雀、蓝喉太阳鸟、草绿龙蜥、丽纹龙蜥、脆蜥、王锦蛇、黑眉锦蛇、乌梢蛇、滑鼠蛇、玉斑锦蛇、棕锦蛇、尖吻蝮、中华大蟾蜍、泽蛙、黑斑蛙、湖北金钱蛙、合征姬蛙、鼬獾、赤麻鸭、环颈雉、红胸田鸡、董鸡、白腰杓鹬、丘鹬、普通燕鸥、回声杜鹃等。植物资源。本市植被因海拔高度呈垂直生物气候带:海拔1200米以下为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常见的树种有栎类、响叶杨等。海拔800米以下多为人工种植的马尾松、杉木以及果树经济林等。海拔12002000米为暖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带,主要树种有亮叶桦、水青冈、山杨、漆树、华山松、巴山松、铁尖杉等。海拔2000米以上为温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带、灌木矮林、高山草甸,常见树种有巴山松、冷杉、红桦、山杨、杜鹃、竹类及草本植物。据调查资料,本市拥有木本植物113科,376属,计1470种。其中乔木702种,灌木644种,藤本12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8种(含亚种变种),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水杉、银杏、苏铁。国家二级保护树种28种,篦子三尖杉、大果青扦、巴山榧树、榧树、连香树、杜仲、闽楠、红豆树、厚朴、凹叶厚朴、水青树、黄连、榉树、大叶榉、红椿、毛红椿、川黄檗、鹅掌楸、樟树、楠木、花榈木、秤锤树、香果树、秦岭冷杉、喜树、黄杉、金钱松、华南五针松。地方重点保护植物6种,七叶树、剌五加、蜡梅、麦吊云杉、巴东木莲、紫茎。农作物。本市农作物种类繁多,农业物产十分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等;油料作物有油菜、芝麻、花生、大豆、蓖麻等;豆杂粮作物有马铃薯、绿豆、红小豆、蚕豆、豌豆、高粱、栗谷、大麦、荞麦、山药等;棉麻作物有棉花、苎麻等;主要蔬菜作物有大白菜、萝卜、黄瓜、辣椒、番茄、包菜、花菜、芹菜、茄子、南瓜、冬瓜等;特色作物有黄姜、魔芋、茶叶、柑橘、烟叶、绞股蓝等;食用菌类有黑木耳、香菇、平菇、金针菇等;主要中草药植物有柴胡、草决明、桔梗、川乌、留兰香、天麻、党参、白术、板蓝根、玄参、独活等。此外,还盛产竹笋、香椿、蕨菜等武当山珍系列产品。 水资源。本市水资源十分丰富。河溪众多,共计有248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1条,100005000平方公里的1条,50001000平方公里的7条,1000500平方公里的11条,500100平方公里的63条,100平方公里以下的达2400条。堵河为本市境内最大的江河支流,全长341公里,流域面积12431平方公里,在湖北省中、小河流中仅次于清江,位居全省第二,年平均入库(黄龙滩水库)水量606亿立方米,是十堰市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汉江是本市过境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横贯本市中部,流经郧西、郧县和丹江口3县市,过境长度216公里,年平均汇入丹江口水库的水量达262亿立方米。由于丹江口水库水质优良,被国家选定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本市地下水贫乏,年平均流量为34亿立方米。仅占湖北省地下水年径量流量的1/12。山泉数量350多个,年均流量近9000万立方米。本市现有水库489座(含丹江口、黄龙滩),其中丹江口水库水利部管,黄龙滩水库省管。市管水库487座,其中大型2座,中型15座,小(一)型71座,小(二)型399座。全市现有引水干渠2100多条,近6000公里;提水泵站515处,装机629台,15477千瓦;塘堰18058口。总蓄引提水能力16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90万亩,实灌面积60万亩,建成防洪堤防1290.36公里。全市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15万余处,解决农村150余万人,130余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全市已开展和正在开展综合治理的小流域91条,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20平方公里。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由1.4425万平方公里下降到1.1905万平方公里。2008年,十堰市平均降水深869.7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05.5992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3,比常年减少2.2%,为平水年份。全市水资源总量71.4996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4,比常年减少14.8%。全市从外省、神农架林区入境总水量200.3138亿立方米,出境总水量231.9918亿立方米。全市共统计5座大型水库、18座中型水库蓄水状况,其年末蓄水量153.6012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量增加35.6653亿立方米。全市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均为9.1591亿立方米。在供水量中,地表水源占98.9%,地下水源占1.1%;在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52.8%,工业用水(含火电用水量)占34.7%,居民生活用水占10.9%,城镇公共、生态环境用水占1.6%。总耗水量4.1563亿立方米,为总用水量的45.4%,其中农业耗水占61.7%,工业耗水占24.6%,居民生活耗水占12.7%,城镇公共、生态环境耗水占1.0%。全市废污水排放总量20050万吨,工业废水占76.1%,城镇生活占19.0%,第三产业占4.87%,建筑业占0.0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37立方米、亩均水资源占有量2840立方米。全市人均综合用水量261立方米,万元市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188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53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163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74升/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40升/日。2008年,对全市390公里河流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水质评价,其中符合类水质河长占90.8%,超标(超类)水质河长占9.2%。汉江干流水质状况良好,市内中小河流污染状况不容乐观。神定河水质污染仍然突出,全年水质为劣V类,主要污染项目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黄龙滩水库、丹江口水库两座大型水库水质优良,其它中型水库水质良好,一般为类。(陈学东)【气候】2008年度十堰市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温正常、降水正常略偏多、日照正常偏多。四季主要特征为:冬寒、雨雪多、光照多;春暖、雨水正常,光照足;夏凉、雨丰多灾害,日照少;秋适、干燥少阳光。2008年全市平均气温为15.2, 与常年持平;降水量为844.6毫米,比常年偏多4.6%,但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日照1860小时,较常年偏多17.4小时。气温。2008年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5.2,与历年持平,比上年偏低0.6,温度变化比较剧烈,起伏较大。全市年极端最低气温-7.6,极端最高气温38.5,接近常年。1月11日到2月1日的22天中全市先后出现四次大范围低温、降雪和结冰天气,从1月12日至2月17日极端最低气温均在0以下,各县(市)中,房县、郧西、竹溪极端最低气温多次出现-7以下的极端低温,房县最低达到-7.6(个别乡镇和高山地区达到-11以下)。极端最高气温为38.5(郧县6月29日),而竹山和十堰城区也达到38的高温。相对上年而言,2008年高温日数全市平均为1.9天,少于上年,程度也要轻于上年。从各月平均气温与常年对比看(见图一)。除35月、1012月气温较常年偏高外,其余各月均比常年低,冬季气温(2007年12月份2008年2月份)比历年平均气温偏低1.4(1月偏低2.1,2月偏低1.1),属于明显的冷冬年份;春季气温明显偏高(3月偏高3.0,4月偏低0.1,5月偏高1.4),10、12月偏高0.5,11月偏高0.4,夏季气温明显偏低(6月偏低0.3,7月偏低1,8月偏低1.1),是近年来少有的凉夏;秋季气温变化不大,接近常年情况(9月份偏低0.6,10月份偏低0.5,11月份偏低0.4)。从气温的地理分布来看(见图a),在各县(市)年平均气温中,以丹江口市最高,为16.0,比历年平均气温偏低0.1,其次是郧县,为15.9,竹溪年平均气温最低,为13.9。年降水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