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ppt_第1页
课件: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ppt_第2页
课件: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ppt_第3页
课件: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ppt_第4页
课件: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学习目标,掌握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 掌握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护理。 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 熟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 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因和发病机制】,缺氧 以早产儿多见。 产伤 以足月儿多见。 其他 快速输入高渗液体、机械通气不当、血压波动过大等,【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 常见症状: 意识改变 眼症状 颅内压增高表现 呼吸改变 肌张力改变 瞳孔改变 出现黄疸和贫血,常见几种类型颅内出血的特点,硬脑膜下出血 多为产伤所致 大脑镰或小脑幕撕裂 轻者可无症状 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后出现惊厥等症状 严重者可在出生后数小时内死亡,常见几种类型颅内出血的特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与缺氧、酸中毒和产伤有关 出血多来自小血管 生后第2天出现抽搐,发作间歇期情况良好,常见几种类型颅内出血的特点,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多见于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 体重越低发病率越高 出生后72小时内发病 常见症状为拥抱反射消失、肌张力低下、嗜睡、呼吸暂停 根据CT检查分为4级,常见几种类型颅内出血的特点,小脑出血 多见于32周以下的早产儿 主要表现为脑干症状 病情紧张迅速者多在36小时内死亡,【辅助检查】,脑脊液检查 影像学检查 CT B超,【治疗要点】,镇静、止痉:地西泮、苯巴比妥 降低颅内压:呋塞米、甘露醇 止血:维生素K1,止血敏 使用恢复脑细胞功能药物 对症处理:穿刺、引流,【常见护理诊断及问题】,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 低效型呼吸型态 与呼吸中枢受抑制有关 有窒息的危险 与惊厥、昏迷有关。 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 染、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 绝对静卧,抬高头部,减少噪声、移动和刺激 注意生命体征改变、意识形态、囟门张力、呼吸、肌张力、瞳孔变化眼和症状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型态 维持体温稳定 健康教育,新生儿黄疸,【概念】,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胆红素产生相对过多 肝细胞受体蛋白缺乏 肝酶系统发育不完善 肠壁吸收胆红素增加,【新生儿黄疸分类】,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的特点,一般情况良好 时间: 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 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4周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mol/L (5mg/d1) 血清胆红素 足月儿221mol/L(12.9mg/d1) 早产儿257 mol/L(15mg/d1),病理性黄疸的特点,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程度重,血清胆红素: 足月儿221mol/L(12.9mg/d1) 早产儿257 mol/L(15mg/d1) 发展快,每日上升超过85 mol/L (5mg/d1) 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黄疸持续时间: 足月儿2周 早产儿4周 血清结合胆红素26mol/L (1.5mg/d1) 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感染 新生儿肝炎 新生儿败血症,非感染性 新生儿溶血症 胆道闭锁 母乳性黄疸 遗传性疾病 药物性,新生儿溶血病,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 以ABO系统和Rh系统血型引起者最常见。,2019/4/24,22,可编辑,【病因和发病机制】,ABO血型不合 主要发生在母亲为O型而胎儿为A型或B型,第一胎即可发生。 Rh血型不合 主要发生在Rh阴性孕妇和Rh阳性胎儿,症状随胎次增多而加重。,【临床表现】,黄疸 ABO溶血:在生后第23天出现 Rh溶血:一般在24小时内出现并迅速加重 贫血 肝脾大 Rh:多有不同程度肿大(髓外造血) 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定义:血清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使脑细胞受损而变性坏死。 血清结合胆红素26molL(1.5mgdl)或血清总胆红素 342molL (20mg/dl),可引起核黄疸。 临床分四期: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与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有关。 知识缺乏(家长):与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有关。,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 1. 黄疸: 皮肤颜色、程度、黄疸出现时间、颜色的增加和范围、与出生天数的关系 2. 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出血倾向 3. 神经系统: 哭声、吸吮力、肌张力 4. 大小便: 次数、量及性质,保持大便通畅,护理措施,光照疗法护理 婴儿准备:称体重、测体温、剪指甲、戴眼罩、包尿布 每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超过38.5停照蓝光 补充水分及热量:每两次喂奶间喂水 翻身:q2h(单面蓝光箱) 血清胆红素171 mol/L (10mg/d1)可停止光疗 记录灯管使用时间,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使家长了解病情,取得配合 新生儿溶血症:作好产前咨询及孕妇预防性服药 胆红素脑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和护理 母乳性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或暂停母乳喂养 红细胞G-6-PD缺陷:忌食蚕豆及其制品,勿接触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用,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概述,简称新生儿冷伤,亦称新生儿硬肿症 指新生儿时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 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 早产儿多见,病因,低体温:散热产热 散热多: 、体温调节中枢能力差 、皮下脂肪薄,血管丰富 、体表面积相对大 、其他不利因素 产热少: 、能量储备少 、棕色脂肪产能不足 、无寒战产热,临床表现,一般表现:吸吮力低下(不吃),哭声低微(不哭),反应低下(不动) 低体温(不升) 皮肤硬肿:对称性 小腿 大腿外侧 下肢 臀部 面颊 双上肢 全身 多器官功能损害,硬肿范围计算,头颈部20% 双上肢18% 前胸及腹部14% 背及腰骶部14% 臀部8% 双下肢26%,临床分度,硬肿范围(%),器官功能,治疗原则,复温关键 原则:逐步复温,循序渐进 保证热量和液体均衡供给 控制感染 纠正器官功能紊乱,常见护理诊断/问题,体温过低 与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热量摄入不足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肤硬肿有关。 潜在并发症: 肺出血、DIC等 知识缺乏: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护理措施,复温 合理喂养 保证液体供给 预防感染 观察病情 健康教育,循序渐进,逐步复温,轻、中度(肛温30),腋-肛温差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