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质量分析报告.doc_第1页
2007年7月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质量分析报告.doc_第2页
2007年7月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质量分析报告.doc_第3页
2007年7月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质量分析报告.doc_第4页
2007年7月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质量分析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夏2007年7月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质量分析报告教育厅教研室 徐建国吴忠高级中学 何少荣 2007年7月宁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学科的命题、考试、阅卷和成绩统计工作,全部按照宁夏普通高中新课程学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进行。本次测试主要面向2006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试题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1、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的内容标准和宁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说明物理(以下简称说明)为依据;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物理2(人教版、沪科教版)为参考,体现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兼顾物理学科不同版本教材的特点。2、学业水平测试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分析并解决简单物理问题的能力,保证高中物理公共必修模块教学的基本质量,同时侧重考查有文史和艺术倾向的学生对物理基础的掌握情况。3、学业水平测试体现新课程的要求,侧重物理必修模块的基础性,关注过程与方法,适度增加试题的灵活性、应用性和探究性,充分发挥学业水平测试的积极导向作用,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基本物理素养的养成,从而促进宁夏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二、试卷结构:1、试题范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1和必修2两个共同必修模块的内容,每个模块约占50%。2、试卷分第卷和第卷:第卷为选择题,共40分,第卷为非选择题,共80分(含附加题20分)。3、考试采用笔试、闭卷方式。考试时间为100分钟。4、试题类型、题量及分值:第卷(40分)第卷(80分)大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题 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论述题附加题小题号1-1617-1819-232425-303132-33分 值32分8分12分8分30分10分20分备 注填空题每空1分;计算题每题6分,从所提供的6道题中任选5题作答。5、命题双向细目表:题号模块知识内容要求题型分值1必修1、2物理学史单项选择题22必修1重力的方向23必修1矢量和标量24必修1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25必修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26必修1参考系27必修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平衡力28必修1速度-时间图像29必修2斜抛运动的性质210必修2圆周运动的性质、向心力211必修2做功的两个要素212必修2重力势能的变化213必修1、2惯性、动能和做功 214必修2机械能的变化215必修2万有引力定律216必修1能源、能量变化217必修1共点力的合成多项 选择题418必修2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419必修1质点填空题220必修1位移和路程321必修1自由落体受力特点和运动规律222必修2超重和失重 323必修2向心力的概念和大小224必修1受力分析,力的示意图做图题825必修1匀变速运动的速度规律计算题626必修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超重627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及应用628必修2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的应用629必修2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630必修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631必修2动能定理的理解和推导论述题1032必修2平抛运动的研究附加题833必修1测定动摩擦因数12三、试题特点:1、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本套试卷覆盖面较全,涉及2个必修模块的知识点共计说明中考试内容及要求的96%以上,试题设置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理解,有些试题素材取自实验区使用的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强调在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运用物理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简单复现,能有效检测高中物理必修模块教学的基本质量。如考查了学生对“重力的方向”、“曲线运动的方向”、“质点”、“向心力”等基本概念的理解;考查了学生对“位移和路程”、“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矢量和标量”、“速度和加速度”、“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平衡力”、“超重和失重”等相关概念的辨析能力;考查了学生对应用“速度-时间图像”分析物体运动规律,用“力的示意图”描述物体的受力情况等基本的物理方法的应用;考查了学生应用“匀变速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规律”等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体现新课程要求,发挥学业水平测试的积极导向作用。我区实施高中新课程三年以来,广大物理教师和学生在各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参与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敢于实践、勤于探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同时也走了一些弯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借助全区统一的学业水平测试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它能积极的引导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树立新课标意识,正确理解和把握课标要求,防止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拔高行为。本套试题的突出特点之一是紧扣标准和说明,许多试题的设置直接就是标准和说明中的内容要求的体现(见双项细目表),这对于我区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一定会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另一突出特点是体现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24题(做图题)是为了纠正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过高估计学生水平,忽视对学生基本的受力分析的培养和规范画图的训练而设置的;附加题的素材则来源于教师有效落实探究性实验的课堂教学案例,如32题就是青铜峡市某学校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时精心设计的对比实验装置的原型,33题则是受吴忠市某学校学生在探究测量动摩擦因数时对不同方案探讨评价的启发而设置。此类题目的设置,就是为了引导教师关注物理课标中关于“过程和方法”的落实,注重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提醒各级物理教研员关注课堂,关注实际教学中需要纠正的问题和需要推广的好做法。3、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体现物理学科特点。本套试题的设计仍然保持了传统的命题特点,既突出物理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知识的关系,体现物理学科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又服务于生活和生产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真实性。如第4题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几例速度的描述判断哪例指平均速度;第6题让学生体会我国唐代诗词中体现的物理知识;第16题关于发动机的能量转化形式和热机效率问题;第22题让学生分析我国“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过程、太空轨道运行过程和打开减速伞返回地面过程中杨利伟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第24题让学生分析“机场输送带运行李”过程中行李的受力,如此问题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科特点,注重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以致用。问题的设置力求具有新颖性、启发性、探索性以及人文性,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4、试题测试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导向突出。本次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试题的命制按照宁夏普通高中新课程学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测试的主题是2006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为了体现学业水平测试的目标,本套试题除继承了上届命题的传统,克服不足,同时也吸取了一线教师提出的积极意见,做了进一步的改进:试题表述力求简洁明了,设问准确,科学性强,减少学生的读题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物理字母、符号和图示的使用更加规范、清晰和直观,降低了学生理解题意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水平;试卷题型搭配、难易分布合理,梯度适当,既关注了对高考报考文科的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目标定位和毕业要求(文化课毕业成绩必须含有“科学”领域的两科成绩),分值设置在90分左右,同时又关注了报考理科的学生今后的发展,有30分左右的难度题,能区分不同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适当的区分度,有利于学有余力、学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本套测试题在计算题部分采用了超量给题(6题),限量选题(5题)的做法,体现了高中物理模块的选择性,也为学生适应宁夏高考试卷中选做题的特点打下了基础。【试卷分析】一、整体统计:1、全区实际参加考试学生35531人,全区平均分76.33分,合格率81.98%,优秀率为42.16%,良好率为13.18%,与预设的测试目标保持较好,表明本套试题较好的落实了命题指导思想,有一定的区分度和信度。今年全区的总体成绩与2006年相比,平均分和优秀率有所提高,但合格率比06年下降10.30%。优秀率的提高和合格率的下降,表明在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的教学实践存在文理科过早分科倾向的现象,应该在今后的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加以纠正,切实保证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质量。2、就全区五个地市和石油系统的统计成绩来看,平均分和合格率的离均差与2006年相比,银川市、中卫市仍保持较高水平,而固原市、石油系统整体成绩略有下降。就全区19个县市平均分和合格率成绩来看,区域教学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贺兰县、平罗县、灵武县、红寺堡开发区等区域教学质量有待大面积提高。图表1:全区五个地市和石油系统平均分和合格率参见下表和柱型图地 市全 区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石油系统平均分76.3379.3575.7874.1270.9480.4269.23离均差3.02-0.55-2.21-5.394.09-7.10合格率81.98%83.17%79.65%81.93%79.34%86.49%71.83%离均差1.19-2.33-0.05-2.644.51-10.15图表2:全区19个县市平均分和合格率参见下表和柱型图地 市全区银川市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县石嘴山平罗县吴忠市青铜峡盐池县平均分76.3385.0372.0866.8967.6480.4466.0582.0775.1765地 市同心县红寺堡中卫市中宁县海原县原州区西吉县彭阳县隆德县泾源县平均分69.4259.683.8183.0871.4372.9370.3468.9769.7768.57图表3:全区19个县市合格率(*%)参见下表和柱型图地 市全区银川市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县石嘴山平罗县吴忠市青铜峡盐池县合格率78.5288.3978.5269.8272.5684.5369.4387.1585.3074.14地 市同心县红寺堡中卫市中宁县海原县原州区西吉县彭阳县隆德县泾源县合格率79.1563.4887.5989.9078.9478.3679.9477.4882.9677.01二、抽样统计:全区实际参加考试学生35531人,其中客观题统计样本为全部学生,主观题统计样本为1106份试卷(随机抽取),样本具有代表性,数据详实。 统计结果如下:1、 客观题各小题得分率情况统计:图表4:第卷118题抽样统计得分率参见下表和柱型图题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得分率%447881856987646374676864807556832143图表2、主观题各大题得分情况统计:图表5:第卷非选择题各大题平均得分题 序三、填空题四、作图题五、计算题六、论述题七、附加题各大题满分12分8分30分10分20分平均得分9.1分5.9分17.8分6.1分7.4分3、主观题各题不同分段得分人数情况统计:图表6:第卷非选择题各题得分人数分布情况一览表题序三(19-23)四(24)五(25)五(26)五(27)五(28)五(29)五(30)六(31)七(32)七(33)0分222194343526583436881251413041分1221531721754693662分4271257635265958491301083分8721638148926561641624分201109116222413345461951425分3316014110572171137626分84202668224632308563284128102237分1132552739218分12724628105619分17631810分1883992311分2198012分13446三、卷面分析:1、阅卷组教师的总体评价。参加本次学业水平测试物理阅卷工作的教师共有44名,来自全区各市县。阅卷工作全部按照自治区教育厅考试院的规章进行,并在完成阅卷工作后组织了阅卷评析和交流。本套试题难易适中、考查点明确、知识面广,题型结构合理,适合学业水平测试。基础题难度把握较好,学生的得分有一定的梯度,适合学文科的学生解答。本套试题全面考查了学生对物理1和物理2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规律的掌握及应用解题能力。既考查了高一阶段学习的质点、位移、路程、超重、万有引力等概念,也考查了受力分析、运动图像、质点等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试题还通过计算题、做图题、实验题及探究性问题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骑自行车、传送带运物、“神舟”发射等物理情景的创设,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知识突出。本套试题较好地反映了高中物理新课程精神,其中论述题和附加题集中体现了教改理念,突出了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有助于一线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教学尺度,改进教学方式。同时,论述题和附加题的题目设计新颖,梯度合理,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实际水平。不足之处:a:填空题中对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的考查方式死板,由于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的很大一部分学生在高二选学文科,准确的物理概念对他们来说很抽象,理解有难度;b:计算题采取超量给题,限量做题,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但题量较多,学生读题量大,答卷时间较长;c:附加题有一定的难度,且试题的文字表述过多,学生阅读有困难,不易理解,影响学生的答题,。2、第卷客观试题简析。第卷客观试题总分为40分,全区考生的平均得分为34分,与期望值一致,符合学业水平测试的目标。从各题得分情况统计(参见“图表4”)可以看出,选择题2、3、4、6、13、16题得分率在78%以上,整体表现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简单应用较好,同时也表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重力的方向”、“矢量”、“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参照物”、“惯性”、“能量转化与效率”等基本概念的教学落实教好。但1、7、8、12、15、17、18等题的得分率教低,反映出学生对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理解不彻底,教师对概念教学仍然存在认识和方法上的问题。对物理新课标的学习和理解不到位。如:第1题考查“测出引力常量的物理学家”,得分率只有44%。对物理学家及其物理思想和方法的了解,是新课表的基本要求之一。较低的得分率反映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课标意识还比较淡薄,对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探究过程的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对概念理解不透。如:第7题要求学生能在具体问题情景中判断哪是一对平衡力,哪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得分率为64%,说明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区别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12题要求学生计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由于题目中出现两个长度值,有些学生就不能正确选择有效数据进行计算,说明对“重力势能的减少”不理解,对重力势能表达式中的h理解不彻底。17、18两道多项选择题得分率很低,分别为21%和43%,表明学生对易混淆的概念理解不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加强概念教学。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不能有效整合。学科整合是新课程和近年高考涉及较多的话题,也是学生学科能力的一种表现,数学、化学、地理等学科都与物理有些关系,学生不能将各学科的知识绝对独立开来,要善于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帮助解决物理问题。如:第8题考查学生利用数学图像表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得分率为63%,表明部分学生看不懂图象,不能用图像描述物理规律。第15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但得分率仅为56%,说明有些学生对“近日点”和“远日点”所隐含的物理条件不能有效提炼,进而不能灵活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物理问题。3、第卷非选择题简析。从第二卷整体统计的情况来看,基本能反映我区学生的实际水平。填空题总分12分,全区平均分为9.1分,总体情况最好,能较好的体现出命题意图。做图题和计算题均分偏低,比预期的考试值有所下降,论述题和付加题的得分较为合理,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现状。下面为阅卷教师对各大题学生答题的反馈情况:第三大题为填空题。学生大部分能得8-12分,少数学生得1-6分。19小题质点的概念有的学生较模糊,20小题位移的方向有的答为竖直向上,有的写成开始从上向下,再从下向上,可见学生对位移的概念认识不清;21小题问自由落体受什么力的作用,有少数学生写成引力作用,还有写成受阻力作用;22题学生的错误最多,对超重和失重的条件不理解,尤其是不能将“神州号”飞船的发射和返回过程简化为运动模型;23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对水平转盘上的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对向心力的来源有的答成万有引力,有的答成合外力、重力、支持力等。第四大题为做图题。题目的情景联系实际生活:输送带运送行李;物理情景:行李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考生均分在5.5分-6分之间(与全区平均分一致),有近25%的学生得了7分,大多数是将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一般来说,只要受力分析正确,大部分都能得满分8分。有近10%的学生将重力的方向画错,画成垂直输送带,导致失分。部分学生多画力,原因是因为研究对象不清楚,多画了皮带的受力;有的考生支持力与压力不能区分;施力名称出错较少,但施力物体出错较多,尤其是关于重力的施力物,常见的错误是“行李箱”、“物体自身”;摩擦力的施力物为“空气”、“物体”、“行李箱”,反映出部分学生在基本的受力分析方面还存在问题。第五大题为计算题。错误类型主要有:不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不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不能正确写出牛顿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不能准确判断合外力的方向,不能正确进行同一直线上合外力的计算;不理解超重、失重的概念;公式书写正确,但不能正确代入数据;数学运算能力表现较差,在运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对试卷的“注释或说明”不注意分析阅读,如将g =9.8m/s2的数据代入题目中运算,加大了运算量。从第五大题整体选做的情况来看,选做26题的考生相对较少,知识理解不全面的学生,基本上不理解加速上升相关物理量的特点。有50%的学生对选做题的答卷方式还不适应,出现会答的题、不会答的题都答一答的现象,致使本题个人得分反而相对降低的现象。建议一线教师要指导学生先全面分析6道题的特点,不会做的一定先放下或不做,只做五道题目且保持准确率。第六大题为论述题。此题很适合学业水平测试,它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又能考查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能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物理公式,而不知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改变过去学习物理的一些错误方法。有些学生的答题不知所云,只能在空白处乱填一些物理公式,这都能反映上述问题。从学生答题情况还能反映出学生在使用物理符号方面很混乱,前后不能统一,学生的书写不规范。第七大题为附加题,共两小题。第一题是研究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的实验探究,应是学生熟知的,试题第一问要求写出现象的原理,有50%的学生能写出基本原理,既水平方向的运动相同,并能用字母、方程表示,但多数学生回答不完全,推理说明思路不清晰,有约30%的学生不清楚写什么,回答抓不住要点,没有表明涉及的物理原理。第二问是扩展题,约有30%的学生出现填空错误,说明理由的问题就更多了。第二小题来源于教材中的一个题目:测定动摩擦因数,大约有20%的学生基本掌握,绝大多数学生对其中的基本原理理解不到位,乱写公式,体现出思维不清晰,不明确应用了哪些原理,基本书写和推导能力也差。而对此题的扩展改进后的实验测法(也是教材中的拓展问题),学生对优化方法的选择存在的问题较多,表明课堂教学存在不重视的现象,对于原因的表述问题就更多,主要是回答不全或回答不出,体现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差,表述能力有很大的欠缺。【教学建议】2007年学业水平测试整体物理成绩比2006年偏低,但优秀率有较大提高,这表明在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和解决。从本次学业水平测试反映出的卷面问题折射出下列现象:教学中存在轻概念、重计算,轻过程、重应试,轻文科、重理科的现象。教学中对学生基本物理素养的培养关注不够。对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不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高中物理新课标的落实不够,教学思想保守。基于以上的数据量化和阅卷分析,结合全区课改实际,特向一线教师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必须强化课标意识,用标准指导和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物理标准是教学的依据,也是任何考试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新思想和新要求,克服应试教育的惯性,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提高教学的基本质量,保证高一学生达到自治区学业水平的基本要求。保证高二选学文科的学生在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达到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基本的物理素养得到培养,并保证他们在物理选修模块达到基本的学分要求。2、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用新课程理念改善教师的教学模式。高中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要从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角度,分析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努力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努力创设学习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3、要突出物理学科的应用性,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物理情景,展示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要让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物理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结合,达到学以致用。切记死记硬背物理知识和机械重复训练,使有意义的科学教育变成应试教育。4、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是新课程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之一。因此,物理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及其关系,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注意本学科与其它知识的联系,有意识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5、加强对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更要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要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在感知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从试卷分析不难看出,许多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涉及到的问题学生答题出错,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知识没有真正理解。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是要认真研究学生认知心理特征,抓好物理概念、原理、规律的教学。寓知识传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