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亚洲及欧洲课 题亚洲及欧洲教学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特点难点学会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方法启发 讨论 讲授式手段多媒体达标检测必做题幻灯片内的练习选做题金牌学案P1-2教 学 过 程课堂模式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目标展示目标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2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亚洲的地形特征。知道本节课学习目标导学一、 导入:教师深情的朗诵导言部分二、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一 )“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 北 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6-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先进性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二)、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1、亚洲地形:(读图总结出)三大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通过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总结描述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从平均海拔、相对高度、地形起伏、地势高低状况、特色地形。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形特征,来描述一下。教师给予适当补充欧洲的地形以平原为主。三、小结结合课本,思考p3:1.贝贝说“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一般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个主要方面描述。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3活动题学生通过读地图6-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先进性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谈谈这一节你的收获检测 1.亚洲是世界上( ) A 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 B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C 人口最多的大洲 D 经济最发达的大洲2.青藏高原被称为 ( )A.地球之巅 B.世界屋脊 C.赤道雪峰 D.世界雨极 3.亚欧大陆离北美洲最近的国家是 ( )A.中国 B.朝鲜 C.俄罗斯 D.日本4.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之一是 ( )A 乌拉尔山脉 B 喜马拉雅山脉 C 巴拿马运河 D 苏伊士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玉石抛光课程设计
- 化学探究与实验课程设计
- 园林绿化施工技术方案及技术措施
- 2024年中国单头轧尖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活瓷梅花酒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自行式切缝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房建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 2025至2030年中国中碱粉末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钟发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金融服务平台供货方案及风险管理
- 表5.13.10钢构件(屋架、桁架)组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录
- 中国文化概要
-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 医学院临安校区学生宿舍家具改造招标文件
- 挥鞭样损伤描述课件
- 钴酸锂结构特性
- 台州造船行业产值分析
- 2024年度医院儿童保健科医务人员述职报告课件
-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安全培训
- 23秋国家开放大学《汉语基础》期末大作业(课程论文)参考答案
-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