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的探讨.doc_第1页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的探讨.doc_第2页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的探讨.doc_第3页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的探讨.doc_第4页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的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夏小 葛红宝一、认识“研究性学习”1、研究性学习是什么?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认识活动中。二者常常相辅相成、结伴而行。所以本次课程改革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倚重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而“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略或退居边缘。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既然“研究性学习方式”已经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了,为什么还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习惯于分科课程和“讲解式教学”“接受性学习”,教师往往把教学理解为讲解知识、技能、概念、原理,学生往往把学习理解为背诵、模仿和做题,这种被不断强化的习惯势必会成为“研究性学习方式”有效渗透的强大阻力。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这是因为:第一,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具有学科性,往往局限于一门学科的狭隘视野。研究性学习课程则属于经验课程的范畴,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面向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强调操作与体验,强调综合运用学生的所有知识。第二,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具有手段的、辅助的性质,往往服从于学生掌握系统学科知识的需要;而研究性学习课程则把研究性学习本身视为直接的目的,它强调学生需要的优先性,强调对学生独特经验的尊重,强调学生从自己的立场与世界交互作用出发,建构自己的意义。当然,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也有内在联系:二者都强调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二者的终极目的都指向学生的个性发展,尽管直接目的有别。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归纳、整合、开拓、提升;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则可从学科领域细化、深化生活中的主题。3、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无疑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然而,它的成熟与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还提出了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科技类活动课程吗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些什么,学些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关注“怎么学”,还关注“学什么”。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把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融合起来考虑课程内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一种倾向: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科学研究”,把研究性学习课程等同于科技类活动课程,把学生引向运用理科知识探究科技类问题的轨道。首先,这种倾向会造成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的窄化。研究性学习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不仅包括科学,还包括艺术与道德;所涵盖的内容不仅包括自然,还包括社会与自我,自然、社会、自我作为课程开发的三个向度应当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达到均衡与整合。其次,这种倾向还会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局限于只注重沿袭获得科学结论需要遵循的程序和方法。从而封杀了学生个性化的探究方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家的研究性学习有本质的区别,无视这种区别会导致新的机械学习和另一种形式的灌输教育。所以,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必须防止惟科学主义倾向。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优等生的专利吗研究性学习课程有一种深层的教育民主的追求。研究性学习课程绝不以所谓“优等生”为尺度,也不试图建立作为评价标准的常模,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存在种种误解:把研究性学习课程理解为是培养小科学家的课程,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的课程,大多数普通学生只配做“观众”;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城市学生的课程,广大农村学生无法实施等。这些观点背后都隐藏着精英主义价值观。这种精英主义价值观是阻碍研究性学习课程传播与推广的重要根源。研究性学习课程植根于儿童的本性,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与具体性,因此,它必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学生的;它必然秉持多元价值标准,而不是划一标准。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点、每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点,所以,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一定要体现学生所在地域的特殊性,而不是机械模仿别人的模式。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它尊重每个学生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因此,只有带着平常心走向大众化的时候,研究性学习课程才能有效推广,发挥应有的价值。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在课堂里进行吗研究性学习课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自然即课程”“自我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信奉的基本理念。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含了一种校外课程的理念。因此,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框,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在要求。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在固定课时中进行吗由于研究性学习课程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因此,那种每周某几天安排固定内容的固定课时制,显然已不适合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要求了,最适应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的课时安排,应该是弹性课时制。弹性课时制意味着将每周一定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集中使用。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里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有专人来教吗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从指导内容而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儿童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儿童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儿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与儿童共同展开探究过程。从指导方式而言,研究性学习课程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协同指导。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整体性的内在要求。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研究性学习课程,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用考试来评价吗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考试等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它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建立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新的评价体系,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参考走进新课程)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但决不意味着它是一门放任自流的课程。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如何判别自己和别人的学习成效,如何逐步深入理解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更加自觉地参与研究性学习,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呢?为此,就需要了解并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不相同。它更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仅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它更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而不仅是通过课本和老师获取间接的知识;在知识技能的运用中,在亲身实践中,使同学们的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各方面得到升华。具体说,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亲身参与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要义。只有参与进去,才能体验出解决任何一个实际问题的不易,才能感受到书本上每一项知识的来之不易,才能体会克服困难,顽强进取的酸甜基苦辣,才能品尝获得成功的无比喜悦。据上海七宝中学介绍,他们学校曾有一个由7个学习成绩不好的男同学组成的课题小组,其中最好的一个学科考试成绩排名年级300名,最差的是一名留级生。结果,他们的研究成果是全校71个课题组中惟一选中向全市专家现场展示的优秀课题。七个孬学生在台上介绍自己研究成果时的自信和风采,令同学、老师、家长感慨万千。有了这样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相信他们会逐渐形成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起他们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发现创新的积极欲望。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放的环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提不出问题,就无从谈及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无从知道围绕什么主题收集分析资料信息,更无从着手总结提练研究的成果。俗话说:人生识字糊涂始,讲的就是越是有学问、有思想、有能力的人,越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道理。在中外科学史上,流传着不少由于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别人不曾注意的细节、追问别人不曾怀疑的问题而引发有价值的科学发明的故事。正因为如此,研究性学习要求同学们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是贯穿于整个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活动主线。研究性学习最终的结论和成果不是凭空得出的,它需要加工的原料,研究性学习的原料就是各种信息。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研究性学习可以有三个层次划分:第一层次是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方法工具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第二个层次是能够通过复杂的思维活动来分析处理信息;第三个层次是运用高超的智慧综合的能力重新组织信息,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意和创意。三个层次合在一起就是研究性学习要求同学们逐步形成的信息素养。4、学会分享与合作: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学会与人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分享快乐和成果是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的基本保证。即使选择的课题是采取独立研究的方式,同样离不开与人打交道,离不开别人的支持与帮助。前边提到的连写五封信向专家请教的那位女同学,原本性格十分内向。据她说,研究性学习是她改变孤僻性格的导火线,在交流、请教、合作的过程中,她与同学和集体融合在了一起,体会到了无比的欢愉。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研究性学习为同学们的人际沟通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在开展研究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要发扬团队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科学的态度和科学道德是研究性学习追求的高尚人文精神。真理的追求,需要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在通向成功的崎岖道路上,只有不畏艰难才能到达终点。研究性学习虽不能与先辈们的上下求索和科学家们的创造历程相比,但同样需要同学们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追求进取的精神,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增长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才干是我们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与时代前进方向一致才能创造出价值的成果。原子能的知识和技术、现代网络的知识和技术、基因的知识和技术都能造福于社会又能危及社会,其关键就在掌握它的人有无社会责任心。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通过社会实践,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三、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在实践中,对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作了初步的探索,下面以小学六年级活动课教材大自然警钟长鸣为例进行阐述。第一阶段:发现问题阶段:学习目标:、认知知道环境污染对人民生活的危害,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感受到网上收集资料的乐趣,乐意主动参与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学会网上收集某一主题的资料,会摘录保存网上的信息、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实际生活中,关注这一主题的变化、发展,主动与同伴交流观点、看法。流程:、出示一瓶从学校附近的小河取来的带有污染的水,问:看了这瓶水,你有什么想法?你的想法有依据吗?、交流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到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上网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选取一、二条你最担心的信息,全班交流。第二阶段:研究问题阶段:学习目标:、知道水污染对人类带来的危害,了解如何治理和预防水污染。、引起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注意,激发严谨地研究问题的态度,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对网上的信息、资料进行筛选,并讨论对此进行知识重组,提出自己的观点。流程:、提出大家都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水污染 。、讨论怎样进行水污染的研究,主要研究什么是水污染?水污染的现状怎么样?如何治理?如何保护好还未受污染的水源?、研究方法的指导。、自愿组合成研究小组。、社会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