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院办公楼设计计算书--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建筑设计院办公楼设计计算书--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建筑设计院办公楼设计计算书--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建筑设计院办公楼设计计算书--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建筑设计院办公楼设计计算书--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计算书题 目 xx建筑设计院办公楼设计专 业 土木工程 班 级 学 生 指导教师 摘 要本设计为xx建筑设计院办公楼设计,总建筑面积约为6500m2左右,地上6层,建筑总高度为22.2m,底层层高为4.2m,二层以上均为3.6m,室内外高差0.45m。内部设有2部电梯,3部消防楼梯,该建筑物处于8度抗震设防区域,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第一组),场地类别为类,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结构的使用年限为50年。本毕业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建筑设计部分包括建筑总平面设计,交通部分和防火设计,以及立面设计,构造设计等等。结构设计包括电算和手算两部分。其中手算部分中的计算书的主要内容为设计的总说明、构件尺寸的初步确定、框架的计算简图确定、框架横向侧移刚度验算、内力组合、截面配筋计算及楼梯和基础设计。在结构设计中,着重对结构方案中横向框架第13号轴线框架进行抗震设计。在确定框架的柱网布局之后,先利用D值求出层间位移,接着利用顶点位移法求出自震周期,该建筑高度小于40m,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大小,进一步求出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接着计算出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将结构内力进行组合,并找出对结构最不利的一组或几组内力组合进行配筋计算。电算时利用PKPM2005、AutoCAD2012进行建模计算,并输出框架梁柱配筋梁、柱配筋图及内力计算结果。关键词:办公楼;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内力组合;配筋计算AbstractThis design is the office building design, with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about 6500 m2, six floors on the ground, building a total height of 22.2 m, the height of 4.2 m, above all is 3.6 m, on the second floor elevation difference of inside and outside of 0.45 m. Interior is equipped with two elevators, three fire stairs, the buildings in the area of 8 degree seismic fortification, basic seismic acceleration of 0.20 g (the first group), site category for , adopts the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of use fixed number of year for 50 years.This graduation design includes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tructural design,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total plane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from the traffic and fire prevention design, and the facade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and so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includes both the electric and the manual. One hand is the main content of calculation for the design of part of the total, the size of a preliminary determination, the calculation of frame diagram, frame transverse lateral stiffness calculation, and the internal forces combination, section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and stair and foundation design.In the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the seismic design of the frame of frame no. 13 of transverse frame in the structural scheme is emphasized. After determine the frame column grid layout, first using the D value and the displacement between layers, and then use vertex displacement method from the earthquake cycle, the building height is less than 40 m, according to the bottom shear method under horizontal seismic load size, further the internal force of structure under horizontal load. Then the structure of the vertical load is calculated. The internal forces of the structure were combined to find the most unfavorable groups of structures or groups of internal forces. Using the PKPM2005 and AutoCAD-2012 modeling calculation, the output framework beam and column reinforcement diagram 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 of the inner force are calculated.Keywords: office building;frame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Internal force combination;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目 录1 建筑设计说明11.1 工程概况及建筑设计依据11.1.1 工程概况11.1.2 建筑技术条件11.1.3 设计内容及要求21.1.4 建筑设计依据2 1.2 平面设计31.2.1 总平面设计31.2.2 平面设计原则31.2.3 平面布置31.2.4 立面设计41.2.5 剖面设计41.2.6 交通设计41.2.7 防火设计51.2.8 构造设计52 结构设计说明82.1 工程概况及结构设计依据82.1.1 工程概况82.1.2 结构设计依据82.1.3 设计等级的确定82.2 荷载取值92.2.1 可变荷载92.2.2 恒载92.3 结构选型及布置112.3.1 上部结构选型112.3.2 结构选型122.3.3 结构布置122.3.4 其它结构布置123 结构设计计算书133.1 楼板、框架梁、框架柱尺寸的初步确定133.1.1 楼板尺寸确定133.1.2 框架梁尺寸确定133.1.3 框架柱尺寸确定133.2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143.2.1 门窗统计表143.2.2 各构件自重标准值统计表153.2.3 恒载作用下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153.2.4 活载作用下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163.2.5 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32III3.2.6 重力荷载代表值示意图33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344.1 框架基本值计算344.1.1 框架梁线刚度计算344.1.2 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计算344.2 横向框架自振周期354.2.1 D值计算354.2.2 横向框架顶点位移及自振周期364.3 水平地震作用下剪力及层间位移计算374.3.1 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剪力计算374.3.2 水平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计算384.4 框架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394.4.1 水平地震作用下内力计算方法394.4.2 各层柱端弯矩的计算414.4.3 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计算424.5 水平地震作用下内力图43 4.5.1 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图434.5.2 水平地震作用下剪力图444.5.3 水平地震作用下轴力图455 风荷载计算465.1 风荷载计算466 竖向荷载计算406.1.计算单元的确定476.2 荷载计算476.2.1 恒载计算486.2.2 活载计算486.2.3 一至七层框架计算简图486.3 横向框架内力计算496.3.1 计算固端弯矩506.3.2 用二次弯矩分配法计算弯矩536.3.3 梁端剪力的计算556.3.4 柱轴力计算596.3.5 恒载作用下的弯矩图616.3.6 活载作用下的弯矩图627 内力组合637.1 框架梁跨中弯矩计算637.1.1 恒载作用下框架梁跨中弯矩637.1.2 活载作用下框架梁跨中弯矩637.2 框架梁内力调幅647.3 框架梁内力组合657.3.1 无地震作用下的组合657.3.2 有地震作用下的组合668 构件截面设计778.1 框架梁截面设计778.1.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778.1.2 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818.2 框架柱截面设计848.2.1 框架柱的轴压比验算848.2.2柱的最不利内力选择848.2.3正截面配筋计算858.2.4 框架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919 楼梯设计929.1 设计资料929.2 设计内容929.3 梯段板设计929.3.1 荷载计算929.3.2 内力计算929.3.2 配筋计算939.4 平台板的计算939.4.1 荷载计算939.4.2 内力计算939.4.3 配筋计算939.5 平台梁计算949.5.1 荷载计算949.5.3 内力计算949.5.4 配筋计算9410 基础设计9610.1 地基设计基本参数确定9610.2 基础底面积确定9610.3 基础承载力验算9710.4 基础梁板内力分析9810.4.1 基础底板计算9810.4.2 基础梁的计算10010.5 基础梁内力分析10210.6 配筋计算10210.6.1 底板配筋计算10210.6.2 基础梁配筋103结语106致谢108参考文献109附件一 电算结果(一)111附件二 电算结果(二)122附件三 电算结果(三)143VII1. 建筑设计说明1.1 工程概况及建筑设计依据1.1.1 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建筑设计院办公楼设计(2)建设地点:陕西省xx市(3)建筑层数:总建筑面积约为6500m2,地上6层,底层设有设门厅、门卫办公室、资料室、卫生间,会议室等,其余各层为办公室、休息室等;其中大会议室面积为120m2左右,小会议室面积为60m2左右,办公室面积为30m2左右, 其他建筑功能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建筑面积可以一定的浮动;(4)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5)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防火建筑分类为二类;(6)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8度(0.2g)、一组;抗震等级为二级;(7)建筑高度: 23.4m;(8)设计使用年限:50年;(9)场地类别:类;1.1.2 建筑技术条件一、气象(a)温度 最冷月平均-1.5,最热月平均26.3 夏季端最高40,冬季端最低-10(b)相对湿度 最热月平均60(c)主导风向 全年及夏年均为西北风基本风压00.35kN/m2(d)雨雪量 年降雨量614.0mm,最大积雪深度220m,基本雪压S00.25kN /m2(e)最大冻土深度 0.30m2、 工程地质条件 据勘探揭露,场地地层由人工填土,第四纪晚更新世风积黄土、残积古土壤,1中更新世风积黄土、残积古土壤、冲积粉质粘土及砂土组成。现按层序分述如下: 素填土:厚度0.82.75m,本层上部分布0.501.0m厚的杂填土。 黄土:坚硬(部分土试样为硬塑或可塑),具有中等强烈湿陷性及自重湿陷性,属中压缩性土(个别土试样为高压缩性土)。本层厚度3.158.24m,层底深度9.5010.90m。f ak =125kPa 古土壤:坚硬硬塑,具轻微中等湿陷性及自重湿陷性,属中压缩性土。本层厚度3.504.20m,层底深度14.1815.47m。fak =130kPa 黄土:硬塑可塑,部分土样显示有轻微湿陷性及自重湿陷性,属中压缩性土。本层厚度2.503.20m,层底深度17.8018.50m。fak =140kPa 黄土:厚度7.608.60m,层底标高396.52397.52m,层底深度24.9025.90m。fak =135kPa 古土壤:可塑,属中压缩性土。本层厚度3.804.50m,层底深度29.4029.90m。fak =175kPa1.1.3 设计内容及要求 1、建筑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根据使用功能及条件,确定建筑方案,进行初步设计,绘出平、立、剖面草图。2、建筑施工图设计:在初步设计基础上,绘制建筑施工图。设计深度应满足施工、安装及预算要求,图面应详尽表现建筑物的各有关部分。3、确定上部结构方案,进行结构布置;确定各构件定位尺寸;绘制结构布置草图,为结构计算提供依据。4、基础方案:分析地基条件,确定基础形式;进行基础平面布置,确定基础埋深。5、结构计算:验算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计算一榀横向或纵向框架的内力,并进行内力组合;进行框架柱的配筋计算;对楼梯和基础进行内力计算及配筋;利用计算机对框架进行内力计算及配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1.1.4设计主要依据 国家现行的有关建筑设计规范及规定。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建筑用料及做法 陕09J0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0-2010(2016版)建筑制图标准 GB/T50104-2010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0001-20101.2 总平面设计1.2.1 总平面设计 根据建筑任务的要求,以及建筑条件等,该建筑物适合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故选用之。结构整体南北朝向,符合采光及通风的要求。1.2.2 平面设计原则结构平面形状应简单、规则、对称、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在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上,不仅要考虑建筑物房间的使用功能,也应考虑到结构的合理性,做到采光通风良好,尽量使柱网分布对称,合理,经济。1.2.3 平面布置确定框架结构的柱网尺寸,就是确定平面框架的柱距与跨度还有层高,首先考虑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其次考虑交通组织、采光、通风的良好,尽可能使柱网平面简单规则、受力合理,有利于现场施工。此次设计纵向主要采用7.8m、横向采用6.6m、2.7m、6.6m的柱距。中间2.7m为走廊,其余两边对称办公室及其他房间。底层设有门厅、门卫室、资料室、活动室、大会议室,其余各层为办公室、小会议室,休息室。每层楼两端设有公共厕所,门厅对面设有两部电梯。各房间尺寸:(1)会议室一层会议室的开间为9.6m进深13.9m,面积约133.44m2,二道到六层会议室的开间为9.6m进深6.6m,面积约63.36m2 。(2)活动室活动室开间9.6m进深13.9m,面积约为133.44m2(3)资料室资料室开间7.8m,进深6.6m,面积约为51.48m2。(4)办公室205小型办公室室开间3.9m进深6.6m,面积为25.74m,大型办公室开间为7.8m进深为6.6m面积约为51.48m,主要用于办公人员日常办公,采光通风良好。(5)休息室休息室开间7.8m,进深6.6m,面积约为51.48m2。(6)卫生间卫生间的设计要求:a. 满足设备及人体活动空间要求前提下力求布置紧凑;b. 卫生间是用水较多的地方,其材料与构造的选择要有放水、排水和便于清洁;c. 卫生间的蒸汽和异味要有组织好通风予以排除,采光良好。尺寸:男女卫生间尺寸均为开间3.3m,进深6.6m。1.2.4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需要紧密的结合建筑物的内部空间,使用功能和经济技术条件来进行。而其任务就是要合理的确定个部分的形状,颜色以及排列关系,大小比例等,使建筑物立面效果协调统一,符合一般的规律。本设计为一般的办公楼,所以体型设计较为简单,从平面设计和体型上突出简洁明快之感。门窗的大小按采光要求根据窗地比决定,同时综合考虑里面效果、造价、节能等要求。1.2.5 剖面设计剖面图是空间的投影图,是建筑设计的基本语言之一。剖面设计目的是确定建筑物竖向各空间的组合关系、空间的形状和尺寸、建筑层数等。考虑结构的统一和功能的要求,以及施工的方便。该设计中,建筑物底层层高4.2m,室内外高差450m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屋顶作为建筑物的顶部的重要结构,其主要功能有散水,隔热,因此要有良好的防潮,防渗功能。组织好屋面排水,有利于雨水顺利排下,以免积水过多,造成危害。本设计采用有组织排水,即外排水法,采用直径100mm白色PVC-U管。1.2.6 交通设计作为一个公共建筑物,交通通道的设计至关重要。电梯、楼梯的位置、数量应满足正常的使用和安全疏散要求。在该设计中,一共设有2部电梯,3部消防楼梯。在一层楼中,进正门之后是7.2m6.6m的门厅,走廊设置宽度为2.7m,在门厅的对面设有2部直达6层的电梯和1部楼梯,在走廊的两端分别设有1部楼梯和1扇逃生门。1.2.7 防火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可知,该建筑物的防火等级为二级,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的防火要求进行设计。 整栋办公楼中,设有3部防火楼梯,并且每部楼梯都设有安全门,一旦发生火灾,便于逃生和自救,在办公楼一层,设有三个逃生门,并且逃生门距离防火楼梯很近,便于逃出大楼。建筑的内部装修、陈设均做到难燃,减少火灾的发生及降低蔓延速度。室内消火栓设在走廊两侧,每层两侧及中间设3个消火栓。1.2.8 构造设计(1)屋面工程 屋面为上人屋面。女儿墙高1200mm, 10mm厚600600地砖(3mm厚1:1水泥砂浆粘结,缝宽5mm用1:1水泥砂浆勾缝) 25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3mm厚纸筋灰隔离层 1.2mm厚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二道 25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保温层B 1:6水泥焦渣找坡最薄处30mm厚 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屋面排水采用有组织外排水,具体排水见屋顶平面图(2)楼地面工程(楼面、办公室、走廊) 10mm厚1:2.5水泥磨石面层,磨光打蜡 水泥浆一道(内掺建筑胶)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上卧分格条 60mm厚CL7.5轻集料混凝土垫层 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3)卫生间楼面 10mm厚400400地砖 30mm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粘结层 水泥浆一道(内掺建筑胶) 1.5mm厚合成高分子涂膜防水层 15mm厚1:3水泥砂浆找坡层 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4)砌筑工程 外墙 :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15mm厚1:3水泥砂浆打底 5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60mm厚GRC保温材料 5mm厚聚合物水泥砂浆粘结层 5mm厚乳胶漆 内墙: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5mm厚满刮大白粉腻子一道 5mm厚1:2.5水泥石灰砂浆粉面; 15mm厚1:3水泥石灰砂浆打底;(双面) 5mm厚乳胶漆(5)落水管采用直径100白色PVC - U管(6)踢脚 刷界面处理剂一道 15mm厚1:3水泥细砂浆打底 5mm厚1:3水泥细砂浆结合层 10mm厚地砖,稀水泥浆擦缝(7)墙裙 5mm厚1:3水泥砂浆压实赶光 5mm厚1:3水泥砂浆抹平 10mm厚1:3水泥砂浆打底扫毛 刷界面剂一道(墙面先用水润湿)(8)散水 20mm厚的花岗岩铺面及周边满涂防污剂,灌稀水泥浆擦缝 撒素水泥浆一道(撒适量清水); 50mm厚C30混凝土 3:7厚150mm的灰土,宽出面层300mm2. 结构设计说明2.1 工程概况及设计依据2.1.1 工程概况 (1)工程项目:xx建筑设计院办公楼设计 (2)建设地点:xx (3)结构平面区分:矩形对称形 (4)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5)建筑层数:6层 (6)主要使用功能:1层设有设门厅、门卫办公室、资料室、接待室、大型会议室等,其余层为办公室、活动室、休息室、会议室等 (7)结构布置:采用采用内廊式框架布置方法进行对称布置2.1.2 结构设计依据 本设计应遵循主要结构设计规范: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2015年版)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2016版)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 (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6)建筑结构制图统一标准 GB/T 50105-2010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型基础技术规范 JGJ6-2011 (10)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 50025-20042.1.3 设计等级的确定 (1)抗震设防烈度:8度(0.2g); (2)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二级; (3)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 (4)防火的建筑物分类和耐火等级:二级; (5)应用其它规范时的相应等级。2.2 荷载取值2.2.1 可变荷载 a基本风压:0=0.35kN/m2 b基本雪压:S0=0.25kN/m2 c楼面活荷载: (1) 卫生间:2.0kN/m2 (2) 办公室:2.0kN/m2 (3) 走廊:2.0kN/m2 (4) 楼梯间:3.5kN/m2 (5) 电梯机房:7.0kN/m2 (6) 上人屋面:2.0kN/m2 注:所有荷载的组合系数均为0.72.2.2 恒载 (1)屋面恒载 10mm厚600600地砖3mm厚1:1水泥砂浆粘结,缝宽5mm用1:1水泥砂浆勾缝) 200.15=0.30kN/m2 25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025=0.50kN/m2 3mm厚纸筋灰隔离层 0.05kN/m2 1.2m厚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二道 200.0024=0.05kN/m2 25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025=0.50kN/m2 80mm保温层B 50.08=0.4kN/m2 1:6水泥焦渣找坡最薄处30mm厚 140.1=1.4kN/m2 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250.1=2.5kN/m2 合计 5.70kN/m2 (2)楼地面恒载 10mm厚1:2.5水泥磨石面层,磨光打蜡 240.01=0.24kN/m2 水泥浆一道(内掺建筑胶) 0.05kN/m2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上卧分格条 200.02=0.4kN/m2 60mm厚CL7.5轻集料混凝土垫层 170.06=1.02kN/m2 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250.1=2.5kN/m2 合计 4.21kN/m2(3)卫生间恒载 10mm厚400400地砖 200.01=0.2kN/m2 30mm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粘结 200.03=0.6kN/m2 水泥浆一道(内掺建筑胶) 0.05kN/m2 1.5mm厚合成高分子涂膜防水层 0.05kN/m2 15mm厚1:3水泥砂浆找坡层 200.015=0.3kN/m2 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250.1=2.5kN/m2 合计 3.7kN/m2(4)楼梯间 合计 8.0kN/m24墙体(1)外墙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7.00.24=1.68kN/m2 15mm厚1:3水泥砂浆打底 200.015=0.3kN/m2 5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005=0.1kN/m2 60mm厚GRC保温材料 0.30kN/m2 5mm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粘结层 200.005=0.1kN/m2 5mm厚乳胶漆 0.05kN/m2 合计 2.53kN/m2 无门窗时:2.53(3.6-0.7)=7.337kN/m2 有门窗时:7.3370.7=5.136kN/m2(2)内墙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7.00.24=1.68kN/m2 5mm厚满刮大白粉腻子一道 0.05kN/m2 5mm厚1:3水泥石灰砂浆粉面 200.005=0.1kN/m2 15mm厚1:3水泥石灰砂浆打底(双面) 200.03=0.6kN/m2 5mm厚乳胶漆 0.05kN/m2 合计 2.48kN/m2主梁墙体 无门窗时:2.48(3.6-0.7)=7.192kN/m2 有门窗时:7.1920.7=5.034kN/m2次梁墙体 无门窗时:2.48(3.6-0.5)=7.688kN/m2 有门窗时:7.0680.7=5.382kN/m2(3)女儿墙 女儿墙自重标准值:1200mm高240mm厚,双面抹灰加气混凝土墙自重1.2(0.247+0.0420)=2.976kN/m2.3 结构选型及布置2.3.1 上部结构选型(1)结构选型: 本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浇筑,一至五层板厚取100mm,屋面取80mm厚。很据结构要求,一层层高取4.2m,2-6层取3.6m。建筑物总长57.6m,根据规范要求,设置后浇带,见结构施工图。(2)材料选用: a.混凝土等级: 基础 、底板:C40 柱子:C40 楼层梁:C40 楼板、楼梯:C40 b.钢筋等级: 梁、柱箍筋:HRB335级钢筋 梁纵筋:HRB400级钢筋 柱纵筋:HRB400级钢筋 板受力钢筋:HRB400级钢筋 c.建筑物隔墙:混凝土空心砌块2.3.2 结构承重方案的选择结构楼板上的均布活载和恒载经次梁间接或直接传给主梁,主梁经柱子将荷载传给基础,最后传至地基。由于本结构横向跨度较大,根据平面布置以及竖向荷载的传力途径,选择横向框架承重体系,增大横向侧移刚度。2.3.3 结构布置 结构平面形状应简单、规则、对称、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本工程主体结构共6层,其中,层高为3.6m,结构总高度为22.2m。为了使刚度均匀对称分布,减小偏心和扭转,建筑平面布置成规则的长方形。柱网横向采用内廊式布置,边跨跨度为6.6m,中间跨跨度为2.7m。2.3.4 其它结构布置 1.屋面结构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作承重结构,屋面板取上人屋面的使用荷载。 2.楼层结构 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平板作承重结构。 3.楼梯结构 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 4.过梁 窗过梁以及带雨蓬的门过梁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梁,并采用纵横向框架梁兼做窗过梁。 5.基础 基础选用肋梁式筏板基础。3. 结构设计计算书3.1 楼板、框架梁、框架柱尺寸的初步确定3.1.1 楼板尺寸确定 板的厚度一般取短边长l的1/351/40,则厚度h=(1/351/40)l=(1/351/40)3900=97.5mm111.5mm,同时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厚度需大于80mm,所以取板厚h为100mm。3.1.2 框架梁尺寸确定1.主梁尺寸设计 主梁为多跨连续梁,一般高度取其跨度的1/81/12,即h=(1/81/12)l,由结构平面布置图可知,主梁的最大跨度为7800mm,h取650975mm,则取h=700mm,对于矩形截面梁b/h=1/21/3.5,所以取b=200350mm取最大b=350mm,主梁取350700mm,过道梁取350500mm2.次梁尺寸设计 次梁为多跨连续梁,一般高度取其跨度的1/121/18,即h=(1/121/18)l,由结构平面布置图可知,次梁的最大跨度为6600mm,h=367mm550mm,所以取h=500mm,对于矩形截面而言,b/h=1/21/3.5,所以取b=250mm。次梁取250500mm。3.1.3 框架柱尺寸确定 由轴压比初步估算框架柱截面尺寸时,按下列公式计算: (3.1)式中 A c框架柱的截面面积,mm2; b c 框架柱的截面宽度,mm; h c 框架柱的截面高度,mm; N柱轴轴向压力设计值,按式(3-2)进行估算; 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本设计取0.75;fc 柱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19.1kN/mm2 柱轴向压力设计值N按下列公式估算: (3.2) 式中: G竖向荷载分项系数,(已包含活荷载)可取1.25; q每个楼层上单位面积的竖向荷载标准值,kN/m2;框架结构轻质砖约为 1012kN/mm2; S柱的受荷面积(mm2); n柱承受荷载楼层数; 考虑水平力产生的附加系数,二级抗震取1.1; 边柱、角柱轴向力增大的系数,边柱取1.1,角柱取1.2,中柱取1.0; 柱由框架梁和剪力墙连接时,柱轴力折减系数,可取0.7-0.8,本设计取1.0;计算:一层中柱:根据结构布置图, S=78004650=3.627107 mm2 , 则N=1.251110-33.62710761.11.01.0=3291.50103N, mm2 mm 因此,取一层中柱的尺寸为:b=h=600mm。 一层边柱:根据结构布置图, S=78003300=2.574107 mm2,则N=1.251110-32.57410761.11.11.0=2569.495103N, 179371.41mm2 mm 因此,取一层边柱的尺寸为:b=h=700mm。 一层角柱:根据结构布置图, S=39003300=1.287107 mm2 , 则N=1.2511 10-31.3010761.11.21.0=1415.7103N, 98827.23mm2 314mm 因此,确定一层角柱的尺寸为:b=h=400mm,经后续调整b=h=700mm, 二到六层中柱取500mm500mm,边柱尺寸取650mm650mm。3.2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3.2.1门窗统计表 计算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时,采用先分别计算各层的梁、板、柱、墙、楼板的重量,然后再相加得出总重量,计算结果如下:表 3-1 门窗统计表楼层名称尺寸(mm)个数楼层名称尺寸(mm)个数一层C-1180018005二至六层C-1180018007C-22100180021C-22100180025C-3240018008C-3240018004M-1900210025M-1900210023M-2360030001M-3150021003M-3150021007M-4150021002M-4150021002C-31500180023.2.2各构件自重标准值统计表表3-2 各构件自重标准值统计表荷载类型位置结 构均布面荷载(k N/m2)恒载屋面上人屋面100厚现浇混凝土楼板5.7楼面办公室普通楼板100厚现浇混凝土楼板4.21卫生间100厚现浇混凝土楼板3.7走廊、过道现100厚浇混凝土楼板4.21墙体内墙240厚混凝土加气砌块2.48外墙240厚混凝土加气砌块2.53女儿墙2.976门窗0.4悬挑3.6活荷载风荷载0.35雪荷载0.25上人屋面荷载2.0楼梯间3.5电梯间7.0卫生间2.0办公室2.03.2.3 恒载作用下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1.底层 (1)外墙 墙体高度h=4200mm 计算高度4200700=3500mm=3.5m a.长为3.3m的墙 3.30.7=2.6m,一共4面,n=4 Ga=2.533.52.64= 92.09kN b.长为3.0m的墙 3.00.7=2.3m,一共3面,n=3 Gb=2.533.52.33= 61.10kN c.长为3.9m的墙 3.90.7=3.2m,一共12面,n=12 Gb=2.533.53.212= 340.03kN d.长为4.2m的墙 4.20.7=3.5m,一共1面,n=1 Gb=2.533.53.51= 30.99kN e.长为6.6m的墙 6.60.7=5.9m,一共4面,n=4 Gb=2.533.55.94= 208.98kN f.长为2.7m的墙 2.70.7=2m,一共2面,n=2Gb=2.533.522= 35.42kN g.长为6m的墙 60.7=5.3m,一共4面,n=4Gb=2.533.55.34= 187.73kN h.长为7.2m的墙 7.20.7=6.5m,一共1面,n=1 Gb=2.533.56.51= 57.56kN i.长为9.6m的墙 9.60.7=8.9m,一共2面,n=2Gb=2.533.58.92= 157.62kN j.窗洞口 1.81.85=16.2m2 2.11.821=79.38m2 2.41.88=34.56m216.2+79.38+34.56=130.14m2 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