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doc_第1页
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doc_第2页
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doc_第3页
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doc_第4页
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艿薀肈莆薈蕿螈膈蒄薈袀莄蒀薇肃芇莆薇膅肀蚅薆袅芅薁薅羇肈蒇薄聿芃莃蚃蝿肆艿蚂袁节薇蚁肄肄薃蚁膆莀葿蚀袆膃莅虿羈莈芁蚈肀膁薀蚇螀莇蒆螆袂腿莂螅羄莅芈螅膇膈蚆螄袆肀薂螃罿芆蒈螂肁聿莄螁螁芄芀螀袃肇蕿袀羅芃蒅衿肈肅莁袈螇芁莇袇羀膄蚅袆肂荿薁袅膄膂蒇袄袄莇莃蒁羆膀艿薀肈莆薈蕿螈膈蒄薈袀莄蒀薇肃芇莆薇膅肀蚅薆袅芅薁薅羇肈蒇薄聿芃莃蚃蝿肆艿蚂袁节薇蚁肄肄薃蚁膆莀葿蚀袆膃莅虿羈莈芁蚈肀膁薀蚇螀莇蒆螆袂腿莂螅羄莅芈螅膇膈蚆螄袆肀薂螃罿芆蒈螂肁聿莄螁螁芄芀螀袃肇蕿袀羅芃蒅衿肈肅莁袈螇芁莇袇羀膄蚅袆肂荿薁袅膄膂蒇袄袄莇莃蒁羆膀艿薀肈莆薈蕿螈膈蒄薈袀莄蒀薇肃芇莆薇膅肀蚅薆袅芅薁薅羇肈蒇薄聿芃莃蚃蝿肆艿蚂袁节薇蚁肄肄薃蚁膆莀葿蚀袆膃莅虿羈莈芁蚈肀膁薀蚇螀莇蒆螆袂腿莂螅羄莅芈螅膇膈蚆螄袆肀薂螃罿芆蒈螂肁聿莄螁螁芄芀螀袃肇蕿袀羅芃蒅衿肈肅莁袈螇芁莇袇羀膄蚅袆肂荿薁袅膄膂蒇袄袄莇莃蒁羆膀艿薀肈莆薈蕿螈膈蒄薈袀莄蒀薇肃芇莆薇膅肀蚅薆袅芅薁薅羇肈蒇薄聿芃莃蚃蝿 夯实基础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关于2009学年广州市高三教学工作的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二九年九月今年六月份,我室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广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粤教研20057号)和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粤教考200828号),从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和有助于实施高中新课程的角度出发,向我市各高中学校和教研部门印发了2009学年广州市普通高中课程开设指导意见(穗研字20093号)。为帮助我市各高中学校更好地适应从2010年起实施的“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高考新模式,现对2009学年高三年级的教学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供各校参考。一、关于2010年高考各科目复习范围的建议据了解,“广东省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的研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大约在国庆节前后会正式出版。目前,我们建议各校按以下范围来安排2009学年高三各科的复习内容,最终复习范围的确定应以省教育考试院正式出版的考试说明为准。1语文、文科/理科数学:暂按“2009年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中规定的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安排复习计划,但建议理科数学将“不等式选讲”由选修改为必修,即建议所有理科的学生都应学习该专题。测试卷的题型应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题量及分值与2009年高考相同。2英语:暂按“2009年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中规定的考试内容安排复习计划。测试卷的题型应包括听力题。题量及分值与2009年高考相同。3文科综合思想政治学科:复习范围应包括必修1、2、3、4,选修“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时事政治(在相关试题中体现)。4文科综合历史学科:复习范围应包括必修1、2、3,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5文科综合地理学科:复习范围应包括必修1、2、3,选修“城乡规划”、“环境保护”以及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6理科综合物理学科:复习范围应包括必修1、2,选修3-1、3-2、3-4、3-5以及相关内容的基础实验。7理科综合化学学科:复习范围应包括必修1、2,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以及选修“实验化学”部分内容。8理科综合生物学科:复习范围应包括必修1、2、3,选修“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以及相关内容的基础实验。据了解,高考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试卷结构和题型已基本确定,下面仅提供给各校备考时参考(最终以省教育考试院正式出版的考试说明为准)。文科综合:选择题35题,每题4分,共140分,其中地理11题、历史12题、政治12题;非选择题6题,共160分,其中地理2题56分、历史2题52分、政治2题52分。全卷共41题,300分,每科100分。理科综合:单项选择题16题,每题4分,共64分,其中生物6题、化学6题、物理4题;双项选择题9题,每题6分,共54分,其中生物2题、化学2题、物理5题;非选择题11题,共182分,其中生物4题64分、化学4题64分、物理3题54分。全卷共36题,300分,每科100分。全卷阅读量约5000字。试题的排列顺序尚未最后确定,但各科试题在试卷中的位置会固定,试题全部为学科内综合,非选择题每题3至5问。二、要高度重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备考工作2010年是我省实施“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高考新模式的第一年,我市高三教师普遍缺乏适应新的高考模式的备考经验,而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满分值达300分,在文科类或理科类考试科目组750分的总分中占有较大的权重,将对高考上线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备考工作,丝毫不能掉以轻心。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加强研究,科学备考,就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下面仅对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复习的组织管理形式及要求提供一些建议。1分科教学,合卷统测建议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中的各学科保持现有的学科备课组建制,负责本学科日常的复习教学安排、单元测试题以及合卷统测试卷中本学科试题的命制、本学科考试质量分析和集体备课活动等工作。学科单元测试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单元内容过关检测,可根据单元内容的结构比例自主确定题量和试卷结构;另一种是单元适应性测试,按考试说明规定的本学科的题型、题量、分值进行安排,测试时间为40或50分钟。合卷统测必须严格按照考试说明规定的试卷结构、分值、时间进行。通过合卷统测力求帮助学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熟知各科试题在试卷上的具体位置;(2)形成符合自己思维习惯的答题顺序安排;(3)答题速度的调控、答题时间的分配。2分科管理,统一协调学科教学由学科备课组负责,但全级要分别设置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负责人,协调合卷统测试题的命制、试卷的制作、评卷和考试质量分析以及对各科教学提供协调建议等事宜。3要注意夯实基础,突出重点与原高考方案的X学科相比,新高考方案的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三个学科高考分值减少、考试时间缩短,这些学科在考试要求和各科试题总体难度上不可能与原高考方案X学科等同,否则会导致全卷总体难度过大,因此,这些学科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夯实基础。尽管将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试卷中各学科实际考查的知识点会比2009年高考X学科少,但只要是2010年考试说明中列出的考点,复习时要全面覆盖,亦即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一个都不能放过。同时,复习时要突出学科的主干知识、基本方法、重要题型。要充分考虑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与原来X学科在试题命制上的不同特点。要加强对全国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试卷和近几年广东试卷的试题特点的研究。我们认为,全国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试卷中试题形式和近几年广东卷重点考查的内容必将对2010年广东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试卷的命题思路产生影响。4恰当安排学科周课时数我室在本学年高三周课时安排上,考虑到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中的三个学科与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之间的平衡,同时,也考虑到不同学校在学校文化传统、师资水平、生源质量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应给学校在自主安排课时上留有一定的空间,故给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中的三个学科每周各安排4课时。但考虑到不少教师缺乏在新的高考模式下的备考经验以及不同学校的师资、生源条件之间的差异,尤其是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中各学科的考查范围扩大,考生群体发生了变化,因此,建议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恰当安排高三年级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的课时(如给某些学科每周增加0.51课时)。但各校应确保一定数量的自习课,以便学生有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时,还必需保证每周2节体育课和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三、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备考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促进我市普通高中的优质发展,是近几年我市普通高中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高三年级除了少数学科的部分内容还要上新课外,大部分学科都已进入高考总复习。因此,在高三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提高高考备考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明确不同复习阶段的任务与要求通过对省内外名校的考察,结合我市多年备考的经验和我市生源的特点,建议将高三整个复习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亦称三轮复习)。三个复习阶段都有各自明确的任务与要求,但三个阶段之间紧密关联,在知识的要求方面形成螺旋式上升。但是,如果学校已形成与此三阶段复习不同的复习模式,而且通过多年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则无须加以改变。我们提出此建议的目的是希望引起各校关注备考规划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三阶段复习模式的基本内涵可简要概括为:第一阶段复习着眼于回顾。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要求适当降低起点、放慢速度,注意完善知识网络、夯实基础。第二阶段复习着眼于提高。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能力。要求突出重点、兼顾全面,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第三阶段复习着眼于实战。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适应高考。要求回归基础、熟悉题型,注意查漏补缺、调适心理、兼顾应试技巧训练。三个阶段的复习形式和时间长短因学科而异,不必强求统一。2要充分发挥市、区、校三级联合备考机制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我市已建立起高中毕业班的市、区、校三级联合备考机制,这一机制使得我市在高考备考中的群体优势、经验优势和资源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这是我市高中教学质量得以持续稳定的一个重要保证。我们要继续发挥好这一备考机制的作用。市教研室和各学科中心组将会加强对新的高考模式下备考策略的研究,为备考提供政策与方向的引导、信息服务、资料服务,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教师培训,加强分层指导;区级教研活动要努力实现有效的校际协作,资源共享;学校科组和高三年级备课组要加强集体备课、课例研讨、考试质量分析和备考经验交流。要继续坚持三个“科学备考观”:系统观、基础观、学生观。坚持集体优先原则和总分最高原则,正确处理好提高单科成绩与提高总分的关系,处理好备考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赢才算真的赢;要充分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强调备考要从基础知识的落实抓起;要充分认识到备考是为了学生,备考要研究学生,备考效果的标准看学生,要通过加强学生的活动来提高备考的质量。高考备考指南、教研资料、教学通讯、训练试题、同步教学资源包等复习资料是集中全市优秀教学骨干力量编制,符合我市生源特点和备考的需要,而且大部分都免费提供给教师或学生使用,这些资源与全市性教研活动、高考研修班、“一模”、“二模”等一样是我市多年来高考取胜的重要法宝之一。我们要重视和使用好这些优秀的备考资源。3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用好课内四十分钟 当前,在我们高三的备考工作中需要特别加以研究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确保我市稳定的高考质量,根据多年来实践的经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应该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用好课内四十分钟。首先,要认识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果,还要有效率,也就是不仅要有质量概念,还要有时间概念,要有效地用好课内的每一分钟;其次,要合理规划,科学安排,要明确每一复习阶段以及每一节课的复习目标、任务和要求,备好每一节课,克服教学的随意性;第三,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加强课内学生的有效活动,向学生的活动要质量;第四,要进一步提高课内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训练的检查、落实和反馈,力争做到“双基训练,当堂落实”;第五,要努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爱学、乐学。4在确保大面积提高高考上线率的同时,要特别关注高分段学生的培养各区(县级市)和学校要在确保大面积提高高考上线率的同时将开展尖子生培养专项纳入高考备考研究范围,目标要明确,措施要具体,力保我市2010年高考高分段上线率和上线人数在全省的优势地位。这里想特别强调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孤立地进行2010年高考备考工作的策划,要把它列入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如何科学地安排中加以思考。因此,各学校在安排2010年高考备考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贯彻今年6月份颁布的2009学年广州市普通高中课程开设指导意见(穗研字20093号),与高一、高二的课程与教学工作统筹进行安排。四、关于2010年高考各学科的具体教学建议语文学科:(一)参照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广东考试说明)安排各轮的复习12010年的广东语文高考估计与以往三年的新课程语文高考的模式基本一致,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在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广东考试说明)出来之前,参照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广东考试说明)的要求全面安排复习内容,第一轮复习争取在2010年1月底前结束。2第一轮复习的课堂使用资料以高考备考指南为主,根据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广东考试说明)的要求,采用考点理解与板块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复习。现代文选考的文体知识和阅读要求可参考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短篇小说欣赏传记选读新闻阅读与写作。(二)课堂教学应“以讲带练”,练习设计要全面丰富1高三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讲带练”。有一部分老师认为语文复习课就是将考点的知识重新复习一次,课堂上讲得非常仔细,这样的效果并不见得很好。高三学生对语文高考点的知识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对大多数的考点都已经接触过,在各类的考试中也积累了或多或少的经验。复习课一定要了解学生对考点的已有认知和他们做练习时表现出来的能力,针对他们的不足和缺陷,讲授的重点应放在那些学生认知不深或不清的知识内容上,在知识的交叉点和模糊点上多花时间多花精力,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讲”的同时,要有相应的练习和训练,这些练习和训练必须是书面的而非口头的,口头的练习对语文高考的意义不大,学生的能力全部体现在书面上。“以讲带练”的“练”一定是书面的“练”。2教师对考点的阐释要简练清晰。目前我市有一些高三语文教师对考点的学习和认识还不到位,对题目的理解只停留在“答案是这样说的”这一层面上,而没有从题目是如何体现考点,或者是体现了考试的哪一种能力等问题上研究和指导,结果是学生做了大量的练习,成绩仍提高不多。因此,我们建议教师一定要从考点、题目、参考答案与学生的答题等方面作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只有对一系列考试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课堂上才能有比较准确、精要的阐述和解析,才能有质量的保证。3第一轮复习的练习设计和选用,知识覆盖要宽广,题目形式要多样,基本能力要扎实。训练题目可以不拘泥于与考试形式完全相同,以能力为核心的训练应该是多样的。例如,高考的成语考查、病句考查等均是选择题,第一轮的训练,尤其是课堂的即时训练更适合采用非选择题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三)想方设法抓“落实”,不断“比较”促进步复习备考务必要以学生为本,一切都要以挖掘学生最大的潜能来开展工作。语文考试内容多,范围广,许多内容是需要学生积累、消化、练习才能形成相应的考试能力,高三语文教师一定要在作业、测试、讲评等的环节上做好各种“落实”的工作,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参与教师所要计划完成的各项工作,要创设各种积极、肯定、鼓励的管理机制并严格执行,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备考质量。2克服语文备考的“瓶颈”,努力提升学生的增分能力。鉴赏、阅读、作文三道题是学生要获取更高总分的关键,而教师的“讲解”往往也不能提高学生的水平,许多学生长期处于混沌朦胧,不知所措的状态,影响了得分。学生思考、感悟、反思不足是目前这三道题得分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我们建议在备考中要强化学生反省,引导学生从三个“比较”中不断感悟、缩小差距,获取更高的分数。这三个“比较”分别是: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作比较,了解自己与命题者理解、表达的差距;自己的答案与同学的答案作比较,了解自己与同学理解、表达的差距;同学间的答案相互比较,了解他们之间理解、表达的差距。数学学科:(一)对2010年广东数学高考的基本看法2010年广东高考数学的考查内容与试卷结构可能会做出适当的调整。命题的思路仍然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将继续保持不设置难度很大的试题,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增加试题的难度。充分考虑到文、理科不同发展方向的不同教学要求和知识能力的差异,文理科卷各有侧重,对文科或理科考生更有针对性。考查内容注重基础,强化主干知识。重点突出对数学概念及本质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掌握运用的考查。注重从数学学科的整体系统性出发,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试题。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基本能力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注重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考查。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分步设问、梯次递进,努力提高试题的效度和区分度。(二)2010年高考数学备考建议要加强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学习,要加强对近几年广东卷数学高考试题的研究,要贯彻和落实广州市总结出来的高考数学备考策略:“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和“精选材料、夯实基础、有效训练、及时反馈”,继续抓好“培优补差”工作。1根据近几年广东卷数学高考试题的特点和有关专家的建议,以及2010年广东高考数学考查内容与试卷结构可能的调整,在教学内容上,应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为蓝本。在选修方面,各校理科班应将不等式选讲作为必选内容,没有开设的要补讲。2从近三年文理两卷的基本相同题目比例来看,拉开文理试题差距的意图逐年加大,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标理念。文科卷侧重结合图表等直观信息进行考查,理科卷则注重对抽象思维的考查。因此各校文理科备课组要有针对性地备考。3从近三年选择题与填空题的分数情况可以看出,选择题与填空题的难度有逐年加大的趋势,这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三)要进一步提高数学高考备考的有效性1构建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将各单元与单元、单元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与作用以表格、纲要、图表和口诀等形式进行直观形象地构建知识整体的层次结构,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完善认知结构,形成综合驾驭整体知识的能力。通过复习,基本能把各章、各节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2落实“三基”知识,发挥教材功能从对2007年2009年的试题分析中可见,高考的试题基本涵盖了中学教材的所有内容,反映了考试大纲中关于知识,能力,应用与创新的三种层次的要求;因此猜题的做法和侥幸的心理都是靠不住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必须抓基础(这种基础,应该是从定义、基本定理,公式开始),常抓不懈,只有基础打好了,做中低档题才会概念清楚,得心应手,做难题和综合题才有基本条件。在复习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例题、习题的功能,深刻理解教材实质,挖掘教材内涵,利于课本辐射整体,实现“由内到外”的突破。在每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中都有部分试题源于教材,特别是选择题与填空题,在大题中也不乏有教材上试题的影子。在复习备考时,要以课本知识为本,对课本上的例题、知识点加以概括、提高和延伸,使之起到举一反三,逐类旁通的效果。如课本中“数列”这一章有详细推导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前项和的过程,但我们往往只知道记公式、用公式,而不重视推导过程的学习,通过实例使我们了解到这两个典型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运用了“倒序相加法”和“错位相减法”两种不同的方法。为我们在数列求和的解题中提供了思路和方法。3重视“新增”内容,注意“边缘”考点所谓“新增”内容是指在课标中新增的内容,主要指:函数与方程;算法初步;几何概型;条件概率;正态分布;三视图;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理科的定积分等。据近年对试题的统计,新增内容在量的方面逐年增加。在命题的难度和变化方面也有所加大。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对于看起来“淡化”或“弱化”的“边缘”考点,也可以出现一些被误认为超纲的问题。文科不考绝对值不等式,并不意味着不考形式为绝对值的不等式,如考查可用绝对值定义解决的问题。课程标准弱化解三角方程,但可出现用特殊角三角函数定义可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弱化的椭圆,双曲线和数列内容在试题中仍然“茁壮”,而文科学生在几何中还不熟悉的反证法,却在代数中需要运用。回想2007年,数理统计的试题正是不少教师认为属于边缘化的回归方程。这个教训值得我们深思。4深化“两个意识”,注重探究开放比能力的考查更高一个层次的是对意识的考查。考试大纲要求的第一个意识便是应用意识。在三年的广东卷中,加强了对应用意识的考查,理科应用性问题的考查由2007年和2008年的18%,提高到2009年的21%,在更强调数学作为应用工具的文科,应用背景试题的分值占有较大比例(2007年占全卷26% , 2008年占30%,2009年占27%)。在应用题的层次上,已经从初步应用(如概率,数理统计的简单计算)开始向综合应用(数学建模)方向发展,并从联系生活实际到涉足科技领域。“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2009年的试题预示着这一理念在高考命题中不会削弱,只会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逐步加强。考试大纲中提到的另一个意识是“创新意识”。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着重指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在20072009年广东卷的高考数学试题中,出现了许多具有创新意识的试题,且有逐年加大的趋势。如何体现创新意识的考查,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英语学科:(一)对2010年高考变化的基本看法和简要分析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粤教考200828号)指出,“外语中的英语科考试,2010年笔试试卷包括听力试题”,“2010年英语科笔试(含听力)卷面满分值150分”;该文件同时对2011年的英语科考试方案作了初步规划。因此,在2011年实施新方案之前,2010年广东英语高考可能会沿用自2007年开始的模式,在命题理念、试卷结构、考试范围与内容、各个项目要求等方面都不会有太大变化。命题将继续遵循选拔性考试的规律与要求,贯彻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英语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在语篇中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在应用中考查学生语言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语言与情感文化等因素的融合,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2010年考试说明正式颁布之前,各校可参照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广东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我市2007年以来的成功备考经验,全面组织复习备考。(二)本届高三教学的基本要求1指导思想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根据本届高三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系统、科学、针对性强的复习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掌握良好的备考策略,进一步提高备考效率和高考成绩。2学情分析受某些因素的影响,本届学生上课的总时数比往届略少,尤其在高二后期,教师在七、八模块的处理上比较仓促,学生对部分内容未来得及深入学习,部分词汇以及语言基础知识掌握得也不够牢靠,学生间水平差异很大。因此高三阶段既要补足基础,又要提升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 3、复习阶段的划分2010届高三复习阶段以几次大考为标记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夯实基础、形成系统 (8月2010年1月中旬,即调研测试前) 8月 9 / 10月:结束新课并通过新课复习基础知识 各组别学校的新课内容建议: A组新课:模块911 B、C组新课:模块9、10 D组及其他:模块8、9各校可根据本校情况灵活调整新课的内容和结束时间。 9 / 10月12月:模块复习 模块 18 复习 (目标-词汇再现;语法横向复习;能力形成) 要求学生复习课程标准3500 词汇表及教材出现的常用搭配。 12月2010年1月:语法归纳 语法系统复习(纵向,根据考试要求有所侧重)操作时,各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2)、(3)的顺序。第二阶段:发展技能、提高策略 (2月4月中旬,即二模前)专项技能训练及综合练习 第三阶段:查缺补漏、突破难点(4月底高考前)综合训练、针对性巩固4、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在第一阶段抓好词汇复习。本阶段词汇复习是核心,是关键。充分利用高考备考指南等资料,帮助学生形成基础知识网络。新课阶段的主要任务:意义的理解;词汇的巩固与拓展:语法的综合运用。模块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重温语篇材料,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注意在语境运用中激活词汇链;对各种话题、各种题材的书面表达查漏补缺,进行有计划的写作操练。语法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夯实语法基础知识。多进行语境化和语篇化的填空练习,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法和词汇的活用能力。 第二阶段分专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听读写的综合能力,注重方法指导,注意过程的反思,让学生熟悉题型特点,提高应试能力。 第三阶段侧重于查漏补缺,模拟高考,调整心态,进一步强化应试策略。(三)备考建议1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20072009年的高考命题都渗透了在真实的语境中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的考查。高三阶段要进一步夯实语法基础、构建完整的语法知识网络和词汇基础网络,并在阅读和写作中得到实际的应用。坚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回归根本,深入运用。2词汇教学要语境化。词汇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语篇层面测试语言知识就是要让师生把握一个策略: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石,一定要在实际的语境中通过听、说、读、写综合运用方式去掌握词汇的用法、意义和搭配,提高词汇备考的有效性。3提高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高三阶段在继续加大语言输入的同时更要关注提高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用好相关资料对学生进行新一轮的系统写作训练。同时训练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4以下几点必须常抓不懈: 坚持常规的听力训练,不要因2011年的英语高考方案而降低对听力的要求。 多朗读、多背诵、多复述(学困生还可以多抄写),增强语感。 读、写、译统筹兼顾,进行系统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增强语篇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言能力。文科综合政治学科:(一)2010年政治学科高考的主要变化相比过去三年的新课程高考的政治单科考试,2010年政治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上、考核目标与要求基本稳定,考试范围、试卷结构、考试形式和内容比例发生较大变化:1考试范围: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必修模块未变,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内容并入必修二的政治生活,时事政治(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只在相关试题中体现。2试卷结构:2010年高考政治科与地理、历史合为文科综合考试,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政治科总分由150分减为100分,选择题只保留单项选择题题型,题量由34题锐减为12题,单题分值增加为4分;非选择题由6题锐减为2题。3内容比例:经济生活约25%,政治生活(含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约25%,文化生活约20%,生活与哲学约30%,时事政治的内容在相关试题中体现。(二)对2010年政治学科高考主要变化的简要分析相比过去三年新课程高考的政治单科,其在考试范围上一是经济生活比例增加,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实需要,生活与哲学比例增加,因哲学更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少了供考生选择的选修模块“经济学常识”的内容,将选修模块“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并入了必修模块政治生活部分,模糊了“政治学”选修与必修的界限,两者合并占有一个内容比例;三是取消了原来以考识记为主的10%的纯时事,代之以“在相关试题中体现”。考点多,考题少,考时紧,要求高,充分体现了综合能力测试的高要求。在题型上减少了多项选择、辨析两大题型,仅从形式上看是利好消息。非选择题量少了,但相同主题,分模块设问,综合性明显增加。(三)对2010届高三教学和备考的建议1复习要求一是依据考纲和教材,全面梳理知识要点,突出主干知识,对政治生活与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复习,把二者的相关内容“打通”,减轻复习负担,提高综合能力,并凸显选修特征明显的内容;二是构建知识网络,整体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强化重要考点;三是关注生活联系热点,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思考,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四是训练要做到精选、精练、精改、精评,严格、规范、总结、反思,并且分科与综合测试相结合,专题和模拟训练相呼应,阶段检测和滚动强化相衔接,注重提高阅读能力,注意规范解题技能训练。2复习步骤第一阶段:复习基础知识,发展基本能力阶段考点复习(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一模前)。第二阶段:专题综合,提升综合能力阶段专题复习(2010年3月一模后至4月底二模后)。第三阶段:自主梳理、调整状态阶段模拟训练、回归基础、查漏补缺(2010年5月至6月初高考)。文科综合历史学科:(一)关于2010年广东省历史学科高考的思考“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高考方案,对历史学科命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试题数量明显减少,知识覆盖率降低。试题仍然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题目数量明显减少,选择题由原来的25个减少到12个,非选择题由原来的6个减少到2个。试题数量的减少,降低了知识的覆盖率。第二,非选择题的分值明显增加,过去一个题目最多15分,现在两个题目52分,每题平均26分,必然导致题目所考查内容的时间跨度加大,涉及的知识范围增加,真正实现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第三,试题别具一格,广东特色明显。从自主命题以来,广东省历史学科命题专家探索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新高考命题中他们探索的步伐还会加大,尤其在全国大部分省份都采用文科综合的情况下,更会突显广东卷别具一格的特色。(二)复习时间安排与要求 2010年我市历史学科高三复习备考原则上仍然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从9月开始,到广州市“一模”前后(2010年3月下旬)结束,依据教材,结合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编写的2010年高考备考指南第一部分的要求,认真落实基础知识,构建单元知识体系。第二个阶段从“一模”结束后(2010年3月下旬)开始,到“二模”前后(2010年4月底)结束,根据考试说明,结合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编写的2010年高考备考指南第二部分的要求,打破专题界限,按照通史体例,系统整理基础知识,把握阶段特征,构建通史知识体系。第三个阶段从“二模”后(2010年4月底)开始,到高考前结束,在回归教材、查缺补漏的同时,结合时政热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套题训练,重视答题技巧,逐步适应高考答题节奏。当然,各学校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安排三个阶段的复习时间。学生基础薄弱的学校,可适当延长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复习时间,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复习质量。(三)复习建议1针对新高考题目减少、知识覆盖率低、单个题目分值增加的特点,在第一轮复习中,要稳扎稳打,构建系统的单元知识体系,不让任何一个考点漏网。2针对非选择题所考查内容的时间跨度加大,涉及的知识范围增加的特点,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复习中加强同类知识的联系,根据一些小的“主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二是认真研究全国和部分省市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的历史试题,尤其要注意这些试题中的“主题型”试题的特点,及时反拨教学。3认真研究近几年广东历史高考试题,了解广东命题人关于历史本质和历史学习方法的思考,总结其中的规律,以指导复习备考。4精选练习题。要注意挑选全国和部分省市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为了让学生对史学研究方法有所了解,也可以选择近两年上海的部分历史试题。5注意课程标准、考纲与教材的关系。基本原则是:从课程标准中找分析问题的方向,从考纲中确定知识范围,以教材为复习的基本依据,寻找三者的结合点。6选修内容的复习问题。可先复习选修二的内容,待考试方案明确后,再复习选修一的内容。文科综合地理学科:(一)2010高考大纲变化的分析 1“文综”考试内容的变化对高考复习教学的影响 考试内容的范围较X科还大。“文综”必考范围实际上是5个模块,而“3+文/理基础+X”是3+1模块。 选修模块从选考转变为必考。 选修模块旅游地理转变为城乡规划。城乡规划选修模块课程由于前几年一直没有纳入高考和会考考试范围,因而我市乃至全省中学基本上都没有开设,对广大教师而言来说内容较为陌生,在教学复习中将出现教师、学生无教材的局面,也将给学生学习带来困惑。 必修与选修模块比例发生较大变化,选修模块的教学地位从附属性转变为主体性。彻底改变了选修模块在新课程教学实验中的性质和地位。2“文综”三科合卷考试形式对高考复习教学的影响 从单科试卷转变为三科合卷,单科高考分值与考试时间的减少,直观表面上降低了单科的权重和教学地位。但从每分钟分值来计算,则由150/120(1.25)转变为100/50(2.0),因此,从单位时间分值来看,从1.25提升到2.0,大大提高了三个学科在整个文科类考生群体的区分功能,“文综”三科合卷将成为文科上线最主要的区分学科之一。 从单科试卷转变为三科合卷,高考单科内容、题量与分值的矛盾,将使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以及教学效率问题逐步凸显。 从单科试卷转变为三科合卷,试卷具有总题量较大,但单科题较小的特点,将加剧师生对教学要求认知的差距,容易引起教学广度与难度的冲突。从学生角度来看,合卷总题量不少,且要求学生能迅速在三个学科之间转换思维,因而三科合卷对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应变能力要求大大提高了。从教师角度来看,题量小,合卷中单科题量仅有13题,为确保有限题量提高质量,延用X科要求必然加大了合卷后X单科与合卷综合能力的矛盾。 从单科试卷转变为三科合卷,由于地理学科具有文、理兼有以及空间综合思维的特点,在三个学科合卷考试中将逐步体现其理科思维的价值,突显在文科学生群体中的区分功能。 3、“文综”合卷试题特点对高考复习教学的影响 从单科试卷转变为三科合卷,地理科题目数量锐减,试卷赋分值明显增大。“文综”合卷试题的赋分基数约是“3+文/理基础+X”试题的2倍,这样必然要求广大师生在高考备考复习教学与训练中,作出相应调整,及时总结和把握其规律和特点。 从单科试卷转变为三科合卷,地理科考查内容扩大、试题数量锐减。因而,在“文综”试卷中将无法避免既要求较高的内容覆盖度,又要求较高的区分度和信度的两难局面。试题数量的减少,内容覆盖度将逐步成为命题的首要任务,因而,以考查地理学科某一地理要素纵深思维能力的串式选择题型和串式问答题将不会出现。为此,我们必须转变以往X科纵深思维能力的教学与训练模式,逐步重新建构一种与“文综”考试要求和特点相适应的教学与训练模式。 (二)2010年高考备考建议 2010年高考方案从“3+文科/理科基础+X”调整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高考评价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无疑使我市高中教学课程开设、高考地理考生群体、教师群体发生了深刻变化;高考考试内容范围、试卷结构的变化,这无疑彻底改变了选修模块在新课程教学实验中的性质和地位;高考地理试题的题型、数量以及赋分值发生了较大改变,这无疑深刻改变了以考查地理学科纵深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评价模式。高考方案、高考大纲评价方式的改变,必然引起高中乃至初中基础地理教学的变化,调整多年来已经建立起来的“3+大综合+X”和“3+文/理基础+X”教学复习和训练模式。1大力开展“文综”高考大纲的解读和研究,转变已有备考观念 加强市、区、学校三个层面对“文综”高考大纲的解读工作,深入开展“3+文科/理科基础+X”和“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地理高考大纲的对比研究工作,调整高考复习教学固有模式。 开展其他省市“文综”高考地理试题考点的多年统计和演变研究,结合我省独立命题以来X科地理试题考点的统计研究工作,整理和分析“文综”高考地理常考点、主干知识的结构及规律,提升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教学效率。 开展“文综”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特点、趋势的研究工作。 2狠抓基础,切实提高课堂复习和训练的有效性 “文综”高考内容扩大、题量减少的矛盾,教学的有效性将成为“文综”高考复习最为突出的问题。因此,要加强主干知识和地理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 X科纵深思维能力要求在“文综”考试中将会逐步淡化和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以区域为背景、以各地理要素横向联系的综合思维的问答题型将逐步加大。因此,要加快从以X科纵深思维教学模式向以区域为背景地理区域性、综合性模向联系思维教学模式的转变。 做好城乡规划新模块教学研究及其搜集相应训练试题的工作,注意区域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原理、必修3区域应用地理和选修城乡规划间联系以及教材整体工作。 “文综”试题类型、数量以及赋分值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无疑深刻改变了以考查地理学科纵深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评价模式。因此,在高考复习训练要逐步调整已有X科训练模式。理科综合物理学科:(一)2010年广东物理高考内容的变化近日获悉,2010年广东高考物理的考试内容又做了较大的调整,物理1、物理2、选修3-1、选修3-2、选修3-4、3-5六个模块被确定为2010年广东高考物理科的考试内容。这样的安排,从整体上来看涉及考试的内容比“3+X”模式的内容还多了一些,因为“3+X”模式时有一个模块是选考的,而现在成了必考的,与其他省市相比,在教学内容上广东的要求高了。另外题型、题量及分值也有明显变化,单选题4道共16分,双选题5道共30分,实验题和计算题3道共54分。增大了选择题的分数,而且分单选与双选,从主观上有降低难度和突出基础的表现。另外,理综试题的题序为:单选题:生物化学物理;双选题:物理化学生物;非选择题:生物化学物理。(二)高三教学与备考意见1注意对新授内容做到是教学而不是习题训练。在教学安排上可以系统地把力学和电磁学讲完后,再安排选修3-3和选修3-5中第二、三、四章的教学(第一章放在力学当中处理)。对选修3-3的教学建议:重点处理好第一章(分子动理论)、第三章(热力学基础)和第二章中的“气体”;对选修3-5的教学建议:重点处理好第三、四章和第二章的“光电效应”、“光子”和“光的波粒二象性”。考虑到考试内容公布比较晚而且增加了内容,为能在2009年12月份之前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确保2010年元月能进入高考的备考,建议学校从实际出发适当增加物理课。2坚持广州多年的高考备考经验。“3+文/理综”与“3+X”的最大变化可能就是选考的学生人数发生了变化,实行“3+X”时选报物理的考生大约在20%左右,而且大部分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而实行“3+文/理综”后要参加物理考试的学生初步估计超过60%。广州多年的备考经验提出:“抓好中等生,做好中档题,拿足中等分”三个中等的策略,我们认为这个策略管用50年。强调基础也是相当重要的,广州近几年的物理教学,不仅仅是高考,在基础年级也一直提倡:“基础性、层次性、思维性、过程性和简单的综合性”的教学理念,且一直强调在教学中:“教最基础的、讲最通识的、做最经典的”。面对新模式的高考,除坚持过好基础关,在平时的教学中坚决不拔高要求外,还要做到:在课堂上将基本问题讲清楚,让学生听明白;在课后不布置难题,学生通过基本的练习掌握分析与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3全面夯实知识基础,有效提高学生能力。实行“3+文/理综”模式后原“X”科的分值和题量减少,而教学和考试内容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所以高考命题时对相应科目知识点的抽样机率减小,这对我们把握高考方向增大了难度。在第一轮复习时要对高考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在知识点上做到疏而不漏;在第二轮复习时,一定要采用专题复习,立足中学物理的基础知识、重视学生的思维层次、强调综合与应用,有利于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通过专题复习,提高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增强高考的应试能力。另外,教师要加大对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的研究。对广东试题的研究主要从试题特点、考查的方向、一贯坚持的、有发展与变化的等几个方面去考虑。对全国试题的研究主要进行对比研究,比较那些知识在各地考试中是重叠的、那些是交叉的。重叠考查的肯定就是重点内容、物理学的核心内容,这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交叉考查的内容看看能否给我们借鉴。理科综合化学学科:(一)2010年广东化学科高考面临的新情况1考试范围和题型题量的变化目前了解的情况,能够确定的是必修1、必修2、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为考试内容;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不作为考试内容。由于自2005年广东独立命题以来,广东高考化学试题中特别强调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而选修6(实验化学)中部分综合性实验中所包含的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设计思想和实验方法正是实验探究能力的具体体现,所以建议从选修6“实验化学”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实验开展教学。在内容比例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42(2009年是45),元素化合物18(2009年是18),有机化学18(2009年是15),实验22(2009年是22),与2009年基本相同,题型题量方面,单项选择题6题,每题4分,共约24分;双项选择题2题,每题6分,共12分;非选择题4题,共64分。在50分钟内要完成上述题量,那么平均2分钟一道选择题,8分钟一道非选择题,对考生的熟练程度要求非常高。2考试要求还不明朗由X科变为理科综合,由为大学化学系招生服务,变成为理科类招生提供依据,在对学生能力和技能上的要求是否会有变化?如对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研究能力要求上会不会不同(如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报告的书写能力、某些具体操作的规范性等)。3考生群体发生变化由占总人数25左右的考生变为50以上的考生,学生整体化学水平肯定有所下降,B类以下学校将受到较大影响。此外,每个学生要同时面对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复习备考,学习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与X科时期肯定不一样,如何应对?4教师群体发生变化由X科变为理科综合,学生人数大量增加,相应教师人数也要增加,因此今年将有大量没有教过高三或没有教过新课程高三的新手教师任教高三。如何让这些教师迅速了解新课程高考和我们现有的备考经验?同时教师工作量也大量增加。以前大多数教师都是带一个班,在低层次学校还是30人以下的小班,而现在至少是两个班,而且是50个人的大班,如何做到教学和辅导的针对性?(二)2010年广州市化学科高考备考策略1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夯实基础,构建体系,优化思维”的备考策略2005年广东省自主命题以来,化学试题始终体现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指导思想,分析2005年以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