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自理训练吃饭.doc_第1页
自闭症儿童自理训练吃饭.doc_第2页
自闭症儿童自理训练吃饭.doc_第3页
自闭症儿童自理训练吃饭.doc_第4页
自闭症儿童自理训练吃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训练自闭症儿童自理能力吃饭我们对自闭症(孤独症)孩子进行训练,其目的是要培养孩子日常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孩子与年龄相称的能力,促使孩子能融入社会。与正常儿童不同,自闭症儿童基本的生活能力很难随着年龄而成长,他们需要积极的教育训练体系来协助,很多自闭症儿童都出现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或者是大小便行为奇异(不去厕所,不蹲厕所,尿频,脱光衣服大小便,便泌等),或者睡觉太少,不能关灯睡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仅给其家庭带来很多抚养上的负荷,更使得家长会因此对孩子的所有能力都过低估计,对孩子的未来感到绝望,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在我们与自闭症儿童的母亲进行第一次咨询访谈时,当向她们问及孩子的生活能力时,有时会听到母亲这样回答:“我从来都没有让他自己做过,总想着他是个有病的孩子,”在训练一段时间后,又常听到母亲们这样感叹:“原来不是他不会,而是我们没有教!”有的家长也曾试图教孩子吃饭、穿衣、如厕,但由于不成功就得出结论:“我这孩子就这样了,根本教不会。”实际上往往由于教的方法不对。也有的家长总把眼睛盯在孩子的学业能力的教育上,花很大的气力教识数,认颜色,比大小,却忽视了孩子吃饭时还要人喂,不会自己穿衣服等问题。实际上,生活能力和习惯的训练与辅导,应比其它的课业内容先行,而且由于成效显而易见,也有助于家长树立信心。吃饭是人的最基本活动之一,它不仅为人体提供维持生命的养料,也是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无论是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约定俗成的饮食习惯和规则。所以训练自闭症儿童具备良好日勺饮食习惯,不仅是使他获得健康生活的基础,也是促使他学习适应社会的开始。许多家长往往只注意到吃饭与孩子身体健康的关系,而忽视了“吃饭”这一行为的社会性价值。因此这样的结果就不难见到了:孩子严重偏食、挑食、拒食,家长搅尽脑汁做饭,围、追、堵、截,费尽心思喂饭。除了这种现象外,孩子往往还伴随有:不爱吃正餐,又随心所欲到处走动吃东西;分不清是“你的”还是“我的”拿到就吃:经常自己打开冰箱吃东西。有以上状况的自闭症儿童还没有建立起良好、规范的饮食习惯,这往往是从家长的宽容和将就开始的。许多家长都对此感到无可奈何,以为自己的孩子就是这样,是因为他有病。的确孩子因患有自闭症而无法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与感觉沟通,因此就造成了家长的一种观点-对孩子无法讲清道理,他不可能懂。但实际上,正因为我们与自闭症儿童之间很难用语言进行交往和沟通,无法说给他听,我们就更有必要“做给他看”,通过具体的行动语言帮助孩子理解“吃饭”这一活动的全部含义,这就是训练的基本意义。自闭症儿童之所以有不定的吃长工穴,首先是匡为他们不知道时间的概念。所以训练要以时间为中心。帮助孩子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吃饭时间和习惯,让他的生活有规律。训练中要注意注意以下两点:吃饭时间以外的食物管理首先要做的是不让孩子再有随地无限制吃东西的可能性。必要时将冰箱锁起来,将他爱吃的东西放在他不能随便拿到的地方。吃饭时间的固定确定每日三餐的时间,并严格遵守这个时间。即家人只有在到了吃饭的时间时才把食物放在餐桌上,帮助孩子逐步养成有规律的饮食习惯。不能够坐在餐桌旁吃饭,或者坐一下就跑开,叫回来坐下后又跑开是许多自闭症儿童都有的现象。既然自闭症儿童的吃饭习惯要通过训练去培养,家人在迟到这种情况时就不能采取将就的态度,认为随便在哪里吃都一样,只要把饭吃下去就行了。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滋养孩子不良的习惯和吃饭行为,让他以为这样到处跑着吃是应该的。良好的吃饭行为要在孩子尚幼小时就开始训练,否则随着习惯的固定和孩子年龄的增大,纠正不良的行为和建立良好的习惯就变得十分困难。训练中要注意:固定地点训练孩子有良好的吃饭习惯,固定吃饭的地点非常关键,家人每天要在固定的时间将食物放在为孩子选定的餐桌上。刚开始时甚至需要固定餐桌旁的某个位置。切记:如果等孩子站起来跑开,再追回来,训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阻止孩子站起来跑开时不仅只用语言(如说:“坐下,不要动!”)更要有意识地使用身体辅助(即在他要站起来的一瞬间将他按住),这种方法要不厌其烦地坚持使用,其有效性就会显现出来。循序渐进刚开始训练时,可能会遭遇到孩子的反抗:哭闹、不吃饭,但家人应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重,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会显效。要求孩子坐在固定的地方吃饭,并不是要一开始就以坐好吃完所有的饭菜为标准,而是要逐步进行。将食物的量分成若干份,一份一份地给孩子吃是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技巧。具体做法如下:开始时只将食物中的一小份分出来放在一个小碗里(切记勿将全部饭菜盛在一个碗里放在他面前),有时可能只有一勺饭。要求孩子坐着吃下去。在他吃完后,让他看碗里“没有饭了”,并夸奖他“真棒,好孩子”,然后可以允许他稍跑开五,但要很快地要求并帮助他回到座位上来,再吃掉小碗里的第二份饭。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逐步理解家人的要求是什么(吃完饭),并培养孩子有成就感和完成感的经验。训练中要把握逐步增大每一份的量,(即一顿分开的份越来越少),及减少允许孩子跑开的次数。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可以一次吃完较多的饭,直至吃完全部,而他坐着吃饭的时间也就自然随之而延长了。养成习惯后,家人就会体验到什么是成就和轻松。注意不要忘了在孩子每次配合后都及时给予鼓动,说一句:“真棒!”还要伴之以发自内心的笑容。排除干扰在训练孩子良好吃饭习惯的初始阶段,不仅要通过固定时间、地点、夸奖及容易吃完等技巧帮助孩子理解家人的要求,还要注意观察有哪些因素在干扰孩子,分散他的注意力,加大了他达到要求的困难。为了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吃饭的活动及所吃的东西上,他的座位附近不要有他感兴趣的玩具或物品:有时还需要关上门窗以防止外面的某种声音刺激他。如果电视对孩子有影响,那么在孩子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之前,吃饭时要把电视关掉。惩罚不良行为在吃饭训练中,很多家长要么因心疼孩子吃不上东西而放弃训练目标和原则,对孩子妥协和迁就(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让孩子感到反抗是有效的,以后还会使用各种手段反抗);还有许多家长面又对孩子的不配合和反抗失去信心,施以斥责不仅会使饮食本身不愉快,还会造成负面的影响让孩子惧怕吃饭的场景,不要忘记之所以要训练孩子建立良好的吃饭习惯,最终目标是要使孩子体验到与家人及同伴一起吃饭的愉快,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他自发主动地遵循规则。当孩子不配合或过度反抗时应该怎么办:第一在他做出不良举动时用非常严肃的表情看着他,用摇头示意“这样做是错误的,妈妈不喜欢。”可以说:“错了”、“不行”等简短的话语;第二要坚持原则,将家人的要求重复示范给他;第三要帮助他完成,并在完成后及时夸奖。此外还要注意一个技巧,在刚开始时,可以选择孩子较喜欢吃的食物,当他不配合时就立刻将食物移开,告诉他“没有了。”也就是让孩子明白,要想吃就要坐在固定的位子上吃。与正常儿童一样,自闭症儿童要学会独立吃饭,也需要经过从用手抓着吃,直到能使用筷子吃的完整过程。所不同的是自闭症儿童更经常发生停留在某个阶段或进展缓慢的现象,许多孩子还会出现奇异的习惯。如:一定要先将米饭倒在桌上,然后一粒一粒地捏起来吃等。由于自闭症儿童在这方面的发育发展障碍,父母往往会采取非常周到的喂饭方式让孩子吃饭,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不再独立,丧失了学习自己吃饭的机会和欲望。另外也有的父母未注意到孩子尚不会吃饭是因为他的身体功能发育还没有到位,如小肌肉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简单地认为别的孩子在这个年龄能做到的他也应该能做到,没有对孩子给予针对性的辅助和训练,使孩子产生挫折感,因惧怕这类活动缩而不前。因此在训练孩子的吃饭技巧时,避免过度辅助和过度要求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按部就班、辅导到位观察孩子目前有多大的能力,是否能拿住勺匙,是否可以握住筷子,是否能用筷子夹住食物(还是只能用勺匙),拿勺匙和筷子的动作是否正确?在确定孩子目前的能力基础后,进行一步步的辅导。如:如果孩子不能长时间的拿住勺匙,就在他先握住后家人再握住他的手,让他感觉动作的发生和存在;如果孩子能拿住勺匙却只会用它敲打桌面,家人就要在他拿住勺匙后,及时辅导他用勺匙去舀饭,并辅导他将舀到的饭送到嘴里(刚开始时可能要手把手地辅导他完成全过程,但要注意随时准备退缩辅导,以锻炼孩子独立完成的能力)。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不要觉得孩子是被辅导完成的就不夸奖,应在每次规范动作(哪怕是在辅导下)完成后给予鼓励:“真棒!”进行辅助性训练对于手部动作极端不灵活的孩子,要在吃饭时间以外进行辅助性训练,如:抓握训练,通过抓吊单杠,手提重物等活动练习抓握能力:通过穿珠子,插木棒等活动练习小肌肉的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在平时用勺匙或筷子练习夹取较大、较软的物品,然后逐步增加难度,让孩子习惯使用另一只手配合(如:右手拿勺匙时左手去扶碗),所以也应在平时让孩子多进行双手协调行动的能力,如:拧开瓶盖,再盖上等,为孩子掌握吃饭的技巧打下基础。在自闭症儿童中,偏食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孩子只吃滚烫的白开水泡饭,有的孩子只吃带馅的食品,有的只吃深颜色的菜,有的孩子只吃肉不吃蔬菜,而有的孩子只吃蔬菜,不沾一点荤味,偏食不仅给孩子的身体造成营养缺乏和不平衡,影响孩子心智的发展,也给家庭的养育造成很多障碍和负担。要想纠正偏食的习惯,家人首先要转变一种认识:这孩子就是喜欢吃这个,而不喜欢吃那个。即认为这是天生的,或因孩子有病导致的。自闭症儿童的偏食的确与他们的认知障碍有关,但这种认知障碍对孩子的进食行为形成干扰的程度又往往取决于家人在生活中对孩子的矫正能力。如果家人在生活中为孩子创造一种有矫正作用的条件,这种干扰就会减少或消除,反之则会促使孩子养成不良的进食习惯。如何创造一种有矫治作用的环境呢?减少正餐前的零食偏食严重或正餐吃不多的孩子,通常都能轻地得到一袋零食或饮料,或可以在任何时间打开冰箱拿东西吃。如果不改变这一条件,纠正偏食就无法实现。改变孩子吃零食的习惯也同样要遵循食物管理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将零食和冰箱里的食品及饮料放在孩子自己取不到的地方,开始时甚至不让他知道在什么地方,让他找不到。将大袋中的食品倒一点在小容器里,而不是整袋给他(饮料也是如此),如果孩子不干,以哭闹和发脾气的方式要求大袋食品,就将小容器的食品也移开,为的是让孩子明白,哭闹得越凶,离他的期望就越远,等孩子停止哭闹时再给他,以表明食物是对他适当行为(不哭)的奖励。用这种方法逐步减少孩子吃零食的习惯,直至完全摆脱对零食的依赖。不要一次摆上许多种菜有的家长因担心孩子挑食吃不饱饭,每次做饭都设法做几样菜,让孩子尽可挑他所喜欢的去吃。其实这样做只能助长孩子的偏食。一但开始训练,就要避免这样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饭菜分成小份鼓励他吃完一份这个,再吃一份那个。避免只做孩子所喜欢的饭菜由于担心孩子吃不好饭,许多偏食的孩子的家长不辞辛苦,尽量每顿都为孩子做点他喜欢吃的饭菜,看孩子吃得比较满足,家长也就得到了宽慰和满足。殊不知,越是这样,越是容易培养出一个偏食的孩子,而孩子越偏食,家长的心就越疼,循环往复,其结果是每况愈下。纠正孩子的偏食,关键是让孩子接受没有吃过的东西,接受他不喜欢吃的东西,这常常会遭到孩子的激烈反抗。在这种情况下,正确采用“强化原则”是非常有效的。强化原则中,强化物是关键。强化物就是能刺激孩子产生适当行为的刺激物,可能是某种食品(如孩子所喜欢的饭菜、巧克力、雪碧等),可能是某种东西(如玩具或依恋物),也可能是某种活动(如玩水、荡秋千、妈妈抱)。在纠正偏食习惯时,应选择食品类强化物,作为对孩子吃下他较不喜欢食物的奖励。即“你先吃了这个,才能吃那个”,如果孩子哭闹就连“那个”也没有了。在这一过程中,家长首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让孩子改变偏食。同时要坚持原则,不能妥协,妥协一次,下一次就更困难。要明白迁就不是爱,而是害孩子。综前所述,训练自闭症儿童建立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只是知道在吃饭时应该怎样做,更要明白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助于塑造良好行为习惯的生活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家长懂得“爱是有原则的”;要求家长为爱孩子而帮助孩子,为帮助孩子而学习认识、理解自已的有自闭症;为征服自闭症去学习一门新的技巧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方法。当您想尽一切方法喂孩子吃完了一顿饭时,您是否想过他又丧失了一次学习社会生活规则的机会。吃饭不仅是为人体提供维持生命的营养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如何培养孤独症儿童良好的进餐行为对于较大的婴儿来讲,除了吃适当的食物外,还需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进餐行为。其目的一是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行为和进餐礼节;二是为将来建立良好的进餐习惯打下基础。 对于不到一岁的孩子,家长应注意什么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呢?(1)认识孩子对于较大的婴儿来讲,除了吃适当的食物外,还需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进餐行为。其目的一是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行为和进餐礼节;二是为将来建立良好的进餐习惯打下基础。对于不到一岁的孩子,家长应注意什么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呢?(1)认识孩子的吃饭模式:孩子学会爬行、站立、行走后,仿佛一刻也安静不下来。他们整天忙着在屋子里“探险”,没有时间乖乖地坐着吃饭;即使能坐下来,由于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也不能乖乖地坐在餐桌前把饭吃完。满9个月的孩子,手的精细动作发育为能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东西,并且日渐熟练。为了练习这项重要的新技能,他会用手指拣起盘子里的小块食物或者伸手去拿盘子里的东西,搞得餐桌乱七八糟。这是喂孩子吃饭最困难的时期。(2)变化无常的饮食习惯:学步期的孩子饮食并无规律,昨天的胃口可能还很好,今天就可能一口都不肯吃。看似毫无章法的饮食习惯搞得母亲晕头转向,同时很为孩子担忧。有专家建议,把孩子一周或一个月所吃下的东西平均一下,你会发现他的饮食其实比你想像的均衡。他们往往不会天天摄取同样热量的食物,或许今天吃得很少,但过两天就会补偿回来。因此,孩子没有胃口时,少吃一些食物是很正常的现象。(3)言传身教:孩子虽然还小,但是他已经有了很强的模仿能力。在餐桌上,如果他看见别人含着满嘴食物大笑、乱丢食物、敲餐具等,他也会模仿这样做。所以,大人要注意自己在餐桌上的言行举止。(4)固定地点:每次固定在一个地方喂孩子食物,容易使孩子明白,一旦坐在这个位子上就是要吃饭了,可以养成在固定地点吃饭的好习惯。如果孩子真的饿了,只要坐在这里,就能很快地进入准备吃饭的状态。(5)餐桌上的表演:在餐桌上,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当宝宝把餐具或一块食物掉到地上时,身边人的反应会让他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就开始了他的表演: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就是不放进嘴里。对于他的行为无论你是笑还是骂,孩子都认为你的回应是让他继续表演,会让他对自己的主导能力更加有信心。应付小家伙的胡闹,最好的办法是不予理会。这样,他就会自觉无趣,而不再继续。(6)孩子不饿:如果孩子在餐桌上只顾摆弄餐具、食物,而坚持不肯吃东西,证明孩子根本不饿。这时,需要及时地将食物收走。等孩子饿了,他自然会好好地吃饭。(7)鼓励孩子:如果孩子有了一点进步,哪怕仅乖乖地吃了两口东西,家长都需及时地鼓励他。这样才能促使他向你希望的那样发展。对于婴儿期的孩子,家长不能强迫孩子用餐。否则,用餐的时间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讲,都会充满压力,感觉紧张。长此下去,必将影响孩子身心发育。家长可以采取变换食物花样的方式引导孩子吃饭,但不要过度地关注孩子每顿吃的食物量够与不够。总之,喂养行为是关系到母子双方的行为问题,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营养结局,即身心的健康,所以必须引起每位家长的足够重视。一旦孩子养成不良的膳食习惯,家长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来纠正。因此,平时就需注意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膳食习惯,而良好的膳食习惯的培养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1)避免挑食、偏食习惯的形成。本年龄段孩子的进食特点是:喜欢吃熟悉的饭菜,不喜欢吃那些不常接触、比较陌生的食物。长期如此,有可能造成孩子偏食、挑食。家长应注意食物品种要多样化,经常更换,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各种食物,熟悉它们的口味,可以避免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此外,任何一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都不全面,只有多样化食物通过营养素互相补充,才能达到营养平衡。家长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你对某些食物的厌恶。如果孩子已形成挑食、偏食的习惯,家长需有耐心地、慢慢地纠正。家长应借助各种形式向孩子讲道理,说明偏食、挑食的坏处;不要打骂、批评孩子。孩子喜欢色彩鲜艳、味道鲜美的食物。因此,家长对孩子不爱吃的食品可通过不同的制作方法,保证色、香、味、形俱佳来吸引小儿的兴趣。应坚持不断地尝试,不要因为孩子一次不吃就不再提供了,更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使你的尝试屡屡失败。因为如果孩子掌握了你的心理后,便会利用不断地哭闹、拒食,换得他喜欢的食物。(2)不随便吃零食。不断地吃零食,缺乏饥饿感,会影响对正餐的食欲。同时,胃肠不断工作,得不到休息,易引发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和胃炎等。许多零食属于高糖、高盐、高脂肪食品,营养素单一,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和营养素缺乏。因此家长不要给孩子准备许多零食,以免让他养成随时想吃就吃的习惯。而应保证让孩子定时、定量地吃好“三餐一点”。(3)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准备吃饭前,应提前让孩子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并鼓励孩子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餐前准备,比如摆碗筷等,以吸引孩子对进餐的注意力。固定时间、固定座位、固定餐具可使孩子树立正确的进餐观念。同时,进餐时家长不要追喂孩子。因为这样,孩子只需被动地张口接受食物,便有更多的精力注意周边的事情。应鼓励孩子自己进餐,这不仅是一项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还可增进孩子进餐的主动性。孩子通过使用餐具的训练,还可增加手的精细动作以及协调能力。(4)细嚼慢咽,不狼吞虎咽。细嚼慢咽可使食物在口中充分地被研磨并与唾液充分混合,可刺激胃肠各种消化液的分泌,可减少胃肠道负担并使食物更好地消化吸收。同时,多咀嚼还有利于颅骨和牙齿的发育,增强牙齿抵抗力,防止牙颌畸形以及龋齿。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大脑饱食中枢有充足的时间告诉你“吃饱了!”以免食入过多的食物。(5)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6)培养进餐礼仪,比如等待全家人共同进餐,不要自己先吃;懂得礼让和分享食物,大家都喜欢的食物不要据为己有。(7)坚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计划自闭症儿童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表现出对周围的事物没有兴趣,不与人交往宁愿一个人玩;2、缺乏正常的情感反应,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3、刻板行为,表现为某些反复性动作或强迫行为。而且,孤独症儿童发病较早,绝大多数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问题,从而引发一定的语言障碍或运动障碍。鉴于这些情况,针对孤独症的康复训练应该以教育和行为矫正为主,康复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训练他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一些必要的社会技能。康复训练计划:1、帮助儿童创造语言环境,尽量多与儿童讲话,同时纠正错误发音;2、训练儿童遵循良好的作息规律(包括吃饭睡觉排便等),让儿童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3、教会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等基本的自理能力;(同时要鼓励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面对的问题,如饿的时候自己要求吃饭等,并通过反复强化达到训练目的)4、教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进学校向老师敬礼,过马路看红绿灯等。5、逐步帮助儿童克服其已有的不良习惯;(如在训练儿童摆脱刻板行为的时候,儿童出现暴躁、发脾气的情况,此时对这些不良的倾向应尽早纠正,比如对耍赖发脾气不予理睬,仍然要求其按时吃饭睡觉,而不是听之任之。一开始可能儿童反应会非常强烈,但经过反复的强化训练,应该可以克服其某些不良习惯。)6、如儿童存在明显的运动障碍,可适当安排体育活动项目,如拍球、跳绳、沿直线行走等,训练儿童的运动平衡能力;7、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串珠、拼图等,培养儿童肢体控制能力,也可以达到培养儿童的注意力集中的效果。8、当儿童的程度得到一定改善之后,可以进一步地训练其语言、计算能力。(如一开始手把手教其写字,从简单的“一”“二”开始;数学可从数数开始,可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实物对儿童进行数数的训练。)由于这些儿童长期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上看似简单的训练实施起来都会因为儿童的不配合而产生相当的困难,所以在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家长与教师的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按照步骤,耐心地循序渐进,反复强化,才能达到对孤独症儿童训练的理想的效果。孤独症儿童早期训练目标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也有身心发展的过程,同样,也有受教育的权利和需要。特别是学前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发展障碍的矫治更是致关重要,作用尤为显著。这一点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及患儿家长的充分认可,为了使孤独症儿童的学前训练更系统化、科学化和更具实效性,参照国内外有关资料及孤独症儿童的发展需要,制定出更具体和更具操作性的目标。 一、增进孤独症儿童运动能力 运动的发展是人类各种活动发展的基础。从出生时的某些本能动作到以后逐步发展为有目的的随意动作,从而使人类获得了参与社会实践的可能。由此可见运动在人的发展中是何等重要。对于儿童来讲,运动与其感知觉、语言、思维的发展联系更是密不可分的。在人的肌肉、关节及中枢神经系统中布满了神经结,当神经受到刺激后,会使身体做出适当的反应,改变肌肉张力产生动作,因此通过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高,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运动训练还可以起到增进注意力及稳定情绪的作用。 运动领域的内容分为两大类,即大运动和精细动作。 (一)大运动能力。儿童的发展首先是从大运动开始的。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大运动的协调训练有利于保持身体正确姿势,增大肌肉力量和四肢动作协调性,总之是弥补大脑缺损的有效措施。具体目标如下: 1、全身运动:要求儿童能独立完成的基本动作有:抬头、坐,站、走、跑、跳、蹲、钻,爬、自行转动身体。有些孤独症儿童的惰性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加之不听指令,在开始训练时往往不配合。这就需要老师要有耐心,和充分示范,开始帮助完成,反复练习直到熟练能独立完成,就应加大力度和强度训练。 2、平衡能力。也称技巧性动作。要求儿童能双脚交替上下楼梯,会独立翻身、滚动、能拉着一只手走平衡木和在宽20厘米的两条平行线中行走。因孤独症儿童的动作能力较差,加之有自我保护意识强的心理作用,开始训练时会表现出哭闹成拒绝性行为,这时需要老师多给一些帮助,还要创造出和谐愉快的气氛,使他们尽快消除恐惧,逐渐变得愉快起来,并愿意参加这种训练。 3、玩球。玩球是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喜欢的活动,训练时配合一般比较顺利。要求是:能和老师一起做连续抛球200个左右,会持续拍皮球10个以上,一脚能踢中球至5米远以上,会传球,要完成这些目标,教师不仅要加强示范,还要与儿童互动,在互动中提高玩球技能,增进训练的兴趣和师生交流。 4、动作模仿操。这项训练有利于提高身体协调和动作模仿能力,要求学生能在老师的提示下,边说儿歌,边动作,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做幼儿模仿操。 5、使用器械。要求会使用滑梯、滑板、大龙球、秋千、转桶、蹦床、跳袋、独脚凳、平衡台等器械进行训练。 (二)精细动作能力。这一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大脑皮层的发展水平。据有关材料计载,人的大拇指代表四分之一的脑机能,还有的说,拇指和食指的神经与大脑语言中枢有着直接联系等等。可见手指功能的训练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脑使之手脑并用,促进协调发展。大多数孤独症儿童的手部功能都很差,手指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肌肉的张力都比较差。因此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精细动作的训练很有必要。为此我们为其制定的目标是:1、双手会握拳、张开。2、会抓握物体。3、会捏取细小物品。4、会搓揉橡皮泥等。5、撕纸。6、会用食指、中指夹豆。、会旋拧瓶盖。8、会串珠。9、会执笔。10、会涂鸦。11、能控制筷子。12、提取重物。13、手眼协调。这些目标看起来很简单,但开始实现时还是很困难的。主要是受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的影响。因此训练时,要把一个目标再分解成几个小目标,由低到高,从帮助到独立完成,一步步的实现。这样,过不了多少时间,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掌握得很不错,不仅掌握了技能,还提高了速度。从他们专心操作的样子可以说明他们的注意力和情绪的稳定性也增强了。 二、增进认知能力 人的认知能力是以感知觉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的认识活动。孤独症儿童学前认知能力的培养目标应从感知觉入手。在发展感知觉的基础上,丰富生活经验、引导参加学习活动,不断丰富知识,增进认识事物的能力。 (一)发展感知能力 人的任何经验上的积累,都是通过运用感觉器官去接触、探索周围事物而获得的。孤独症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在个体之间及个体自身的差异性。因此训练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能力是促进认知能力发展的首要环节。具体应做到: 1、增进感知觉反应的能力。孤独症儿童的感觉器官发育正常,但对他们身边的事物却表现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淡漠表现。他们的这种表现可以说明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是很差的,因此应尽早的帮助他们建立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力,提高反应能力。训练的目标是:接受来自外界刺激。能寻找刺激物。能追踪刺激物的方向。能从表现反应对刺激物的亲疏好恶。 2、扩大感知的范围。孤独症儿童不仅感知的主动性差,感知的范围也非常狭小。因此感知的内容单一。我们在训练时应注意扩大感知的范围,并运用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来丰富感知的内容。训练的目标是:会使用视觉分辨。如分辨颜色、形体、简单方位等。听觉分辨:能分辨几种不同的声音、音量大小,高低、好听、难听等。触觉物体:能分辨冷热、软硬、干湿、光滑与粗糙等。味觉:几种食物的一般味道与口味。嗅觉:香、臭等。 3、记住感知的内容。人们普遍认为孤独症儿童的机械记忆好。因此学前训练应注意发挥这一特点,通过不断重复,反复强化,使他们能记住曾感知过的事物,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重复并恰当地表达。只有记住才能表达,这就要求做到使用感知记忆。记住曾经见过的一些图形。会模仿一些声音。能摸出一两种物品。能指出刚才吃过的一种食品。能嗅出刚才嗅到的一种食品味道。能躲避臭味。 (二)增进学习能力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学习能力的训练,不仅有效地促进智力发展,同时能起到丰富语言的作用。在制定学前孤独症儿童学习能力训练目标时,应根据其心理发展水平,本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进行。 1、丰富生活常识。同正常儿童一样,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发展也是从认识身边的食物开始的,只是被动些,应加强引导,使他们能较好的实现这些目标。认识自己:姓名、性别、身体各部分名称。认识家庭:住址、亲人姓名及工作单位等。认识室内用品:家具、家电、日用品等。认识学习用品:书、本、笔等。认识社会环境:学校、医院、商店、公园、公厕、交通工具等。认识颜色:红、白、蓝、黄等。 2、丰富自然常识。认识一些浅显的自然常识是引导孤独症儿童走出自我封闭的有效方法,应达到的目标有:认识小动物的名称及简单习性。认识植物:树、花、草、蔬菜、水果等。认识天气:雨、雪、晴、阴。认识时间:白天、黑夜,早晨,晚上。 3、丰富简单的数学常识。学习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目的是培养孩子兴趣,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提高生活技能。但训练时切不可急于求成,以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倦学习。学习的目标有:认识方位:上、下、前、后等。认识数概念有图形、大小、多少、粗细、高矮等。认识数前概念:会唱数20以内、会点数10以内、会区别1和许多、会说出5以内总数、会取出物品5个或更多。 三、增进交往能力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交往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因此对其进行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势在必行。学前孤独症儿童交往训练的目标包括对语言的接受、理解、交往、表达四个方面的内容。其具体的目标是: 1、增进语言的接受能力。听说能力是语言的基本能力,只有具备这一基本能力才能使语言得以发展。应实现的目标是对声音刺激有反应,如能用眼睛寻找声源,听见门铃电话铃有行动,能听懂母亲的声音,能听音乐拍手等。能正确发音。如能模仿吮吸动作、能模仿发音器官动作:唇、舌、颚、能模仿各种声音(小动物、车辆、风声、雨声、流水及汉语拼音等)能模仿简单句子:简单儿歌、唱歌等。 2、增进语言的理解能力。孤独症儿童因受认知能力的影响,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故应加强语言的理解训练。理解常用名词。如:身体各部位名称、应用人称代词:你、我、他。理解常用动词。如:会执行动作指令、会做五官和身体动作。理解常用形容词:漂亮、危险等。理解别人的表情:高兴、生气、瞪眼等。能模仿表情:高兴、生气、哭、笑等。理解简单疑问句。如:你要做什么?你吃饭了吗?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等等。会传递物品和简单话。理解别人的手势、身体动作等。 3、增进自我表达能力。能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是孤独症儿童能有效运用语言的开始。当他们有意识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要求并得到满足时,会进一步促进语言动机的形成。但需要说明的是,学前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表达只限于口头语言和动作体态语言。阶段具体目标有会称呼最亲近的人,爸爸、妈妈、老师等。会说出自己的要求,我要怎样及会拒绝别人等。会看图做简单谈话如:这是在哪?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等。能用表情表达自己的心理状态:高兴与否、能用手势或身体动作表示要干什么,或拒绝别人的要求,会说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会说家庭简单情况,家中有谁?都叫什么名字?在哪工作等。 4、增进交往能力。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交往能力的训练,将帮助他们打开心灵之窗,使他们的心理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最终引导他们从封闭的自我中走出来。可以说经过训练的孤独症儿童的前景还是很令人乐观的。特别是学前孤独症儿童大部分有了主动语言意识,并增进了语言交往的主动性。表现最明显的是愿意与熟悉的人沟通,并能较好的配合训练。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引导孩子做到对指令反应迅速并能执行。对人有礼貌、会说谢谢、再见、会主动问好等。能参与群体活动,如:游戏、集会、上课、并能按要求做。知道在一定环境中控制自己的行为、如大小便;集会时安静、进餐、休息时不打扰他人。受到夸奖与批评时能表现出恰当的表情。能表演并有得到赞赏的愿望。 四、增进生活自理能力。 帮助学前孤独症儿童掌握一些自我服务技能,不仅能促进其动作发展,还是增强身体健康的必要活动,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升入学校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行为目标是: 1、增进饮食的基本能力。学前孤独症儿童往往受到来自家庭的更多的保护,加上动作能力差,故忽视了对孩子进行训练,使孩子饮食很长时间不能独立,这就大大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应在日常生活中强化训练做到具备饮食的基本能力,吸吮、吞咽、咀嚼、吐出等。能用手拿食物吃,如拿食品、水果、剥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