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doc_第1页
论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doc_第2页
论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doc_第3页
论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doc_第4页
论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标题:论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论文作者 张文喜论文关键词 ,论文来源 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论文单位 ,点击次数 554,论文页数 7-13页1997年1997月论文免费下载 /paper_63710731/ 本文从普通个人的个体变异的增长、在社会分工体系中普通个人的意志和活动、普通个人履行自己的基本义务这几个层面,对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作了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肯定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与肯定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一样,是唯物史观理论逻辑的必然结果;充分肯定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对于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以往总是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其实,肯定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与肯定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一样,是唯物史观理论逻辑的必然结果。 一、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的主要表现个人依其对历史影响的大小而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相对于历史人物而言,普通个人是指对历史进程没有产生显著的、重大影响的个体。普通个人是社会的大多数成员,他们在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果说人民群众这一范畴反映的是现实和历史主体的群体形态,本质上是强调人类整体参与创造自己的历史,那么普通个人这一范畴便主要反映具有相互区别的个性的各个个体的历史创造作用。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始终抓住个人、群体和人类社会这三者间的辩证统一。同时也认为,对“群体”、“社会”这些范畴也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因为,与“人”处在相互作用之中的“群体”、“社会”,有许多具体形式。同样道理,我们也必须对具体的“普通个人”给予社会历史哲学意义上的准确定位。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个人不同于化学药品、植物,他们有感情、有自由意志,他们的经历也各不相同。所以用人这个“样品”做实验时,其结果也决不可能概括为从中取样的那些“人”,无论取样中其他人与这些人多么相似,如果把“普通个人”等同于所谓的“一般人”,那么很可能导致对普通个人历史作用的视而不见。而历史正是在每个个人的目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进行的,就此而言,历史的发展是每一个个体的唯一性、不可重复性在对象化的活动中实现的结果。具体地说:(一)社会成员个体变异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的历史选择,拓宽人类的认知视野,因而是人创造对象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中确证和塑造自身的条件“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这一个体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个体变异(也称分化)发展的历史。人类及其社会的产生,是自然界变异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人类及其社会一旦产生,又开始了具有自觉性和社会性的变异,开始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变异。人类社会复杂的分工系统、组织系统和环境系统,使每一个个体必须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采取独特的适应模式。这样,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就必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当然,有差异、分化、变异,就有统一、整合、遗传,这后一系列概念内涵则更多地通过社会、群体、历史等范畴得到反映)。个体间的差异,不仅同人类作为生物界的最高进化这一结果相关联,是人类在生物界进化过程中创造性地适应的结果,而且,更是以客观的形式得到保存和发展的文化,这一不同于生物的生理遗传基因的人类社会历史的遗传“基因”作用的结果。凭借这一“基因”,自然的个体的人能够在选择性、创造性的基础上不断获得解放和自由。无数哲学家都力图阐明人类历史的社会化与人的个体化、个性化的关系是亦此亦彼的,他们试图从个性与文化的统一中揭示文化与自然的区别、揭示人的创造性的源泉,一旦人被赋予了创造文化的能力,他就超越了必然性而使用这种能力并创造出完全不是由自然所规定的人的历史。因而,从文化、个性与创新的视角而言,人类社会最可怕的是个性平庸、社会成员间的彼此相似。个人同不无民族和时代烙印的社会之间从来都是在一种必要的张力下交融互摄的,而且,总得说来,社会在个人那里的“内化”或个人对社会的认同往往是历史的人文传承的“遗传”或“保守”的方面,富有个性(个性总是以表征个人所特有的性状和特征为前提,可以说,没有它,个性就无从谈起)因而对群体意识和行为甚至取异端姿态的个人对既得社会的批判则更多地构成“变异”或“创新”的机制。马克思正是十分重视人的变异、分化,把它看成是人异于动物能够进行自由自觉的历史创造的根本条件。可以说,马克思本人就是他所在的那个民族、社会、时代的“异端”,这种切己的人生体验,使马克思的历史观分外看重人的个性的价值和具有个性独立性的个人的生成。而马克思历史观中的这一思想主题,是对人类社会合目的、合规律的发展过程的揭示。事物由自身同一的单纯或混沌状态,向具有内在差别和规则的多样化有序化状态的演化是一种自然趋势,事物的各组成部分向不同方向生长而变成相互分立的不同事物的过程,即为变异、分化。可以说,变异、分化乃万物之母,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结构或关系由简到繁的演化也是如此。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是以个体越来越显著的独特性,个体间愈益显现的差异为指向的。所以,马克思说:“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体,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体,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集体”。只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压力有所缓和以后,个体的独立性、差异性才有了发展的可能,这种可能性首先为社会分工所实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增加了群体内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亚当斯密认为,因为分工可以使人们根据对象的不同从事不同的职业,从而发展出特殊的才能。马克思则认为,自然的分工所依据的就是客观的差异和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它所做的不过是把这些差异给予充分扩大,使个人利益得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而已。自然的分工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只有通过将自然分工转变为自愿的分工,即分工不再单一化、固定化,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不同的职业来消除。失去了旧有性质的分工,使横亘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壁垒铲除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形成了普遍的交换和交往关系。这样,人一方面更加普遍化、社会化了,另一方面也更加个性化、特殊化了。其次,语言拥有勿庸置疑的巨大功能沟通力,它在为个体提供调节和反思群体与自身活动的手段的同时,也因其具有并非属于个人的社会性、普遍性的存在,酿造着人类个体间思维和行为的异质性。人类个体变异的发展,作为一种历史趋势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1.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既不能单纯地归结为生产方式的量变,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它的质变,它的真谛在于社会发展的有序性、复杂性、自主性程度的提高,而这有赖于社会群体内个体的个体化程度的提高,一个社会群体的个体化程度越高,这个群体的复杂性程度就越高,相应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强。人类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从事生产的能力,即生产力。个人对现有生产力总和的占有,固然只有通过“联合”才能得到实现,然而,“联合”的一个无须赘释的前提是以个体的自主、独立为本位,个体化水平的发展,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又是它的结果。2.高度的个体化水平是建立现代生产关系的基本条件,没有“消灭关系对个人的独立化,个性对偶然性的屈从、个人的私人关系对共同的阶级关系的屈从”,就会扼杀人民群众、普通个人创造历史的积极性。3.个体变异的发展指向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孤立的个体无以实现这一点,诸多单调同一的个体也无由实现这一点。人类只有通过由分工等社会条件发展起来的个体变异的发展来实现群体、类的发展,并在群体、类发展的同时,不断将群体、类的发展成就向个体内化来逐步达到每个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发展过程由起初无差别的原始同一性,经过个体变异的特殊性,最后达到个体全面发展的个体性。在每个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里,有如莱布尼茨的单子世界:每个单子都反映所有其他单子而又各具独特性,并由此形成一个和谐的体系,从抽象的原子式社会向单子式社会的发展当是人类历史的趋向。当然,这不是简单地把“人”或“类”归结为个人,马克思指出:“有个性的个人与偶然的个人之间的差别,不是概念的差别,而是历史事实”。这说明了人的发展是以社会历史的形式即通过社会历史而实现的,人的一切发展水平的差别,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差别,因而是不同的社会历史主体性的差别,而不同的历史主体对社会历史的作用也具有历史主体性差别。(二)每个普通个人的意志和活动对历史运动的合力都有所贡献萨特在批判恩格斯关于人们的社会历史合力的思想即萨特所谓的“平均数”思想时认为,在社会“这个集体里,个人不能完全认识他自己简单说来,这个社会对象是一个没有作者的人工作品。恩格斯和许多统计学家所设想的平均数,事实上除去了作者,但同时他们又除去了作品和它的人性”。1一句话,萨特以为恩格斯只是见到事物的“客观性”,而取消了人的“主观性”。这一对恩格斯思想的曲解与其对历史合力具体形成和运行的内在机制缺乏了解是分不开的。而我们对这一机制的了解,可从考察分工入手。考察分工,无论对于考察作为人的存在对象的社会,还是对于考察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作为社会历史主体都参与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在社会分工中占据一定的地位(职位),必然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能,起一定的社会作用。一方面,社会分工的多样性,强化了个人才能的差别,从而使社会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丰富多采、争奇斗艳的景象。另一方面,普通个人的社会分工是与社会总体分工是密切相联的。因而,普通个人所承担的一定社会职能所起的社会作用由于分工的“整合”作用,形成一个人们的各种不同的才能交相互用的新的总体,即历史合力,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普通个体在由分工构成的社会网络系统中,按照每个个体的期望来行动,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中,他们的意志和行动并不是愚钝的、粗陋的、惰性的东西。在历史发展的舞台上,既需要导演和主要演员,也需要普通演员。他们都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剧中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考察个人在社会分工中的作用时要区分两个因素:一是社会因素,即每个人所担负的社会职能在整个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二是个人因素,即每个人在担负其社会职能时,他本身所起的主体性作用。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是个人主体本身的作用和他对社会职能运用而产生作用的统一。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历史个人的历史作用的特殊性,固然与个人特点和才能有关,也同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平衡性和对这种不平衡性的把握有关,因而主要的是在于它的重大社会意义。因此,自然地我们不能从每个人所担负的社会职能上来比较个体本身的历史作用的大小,而应从他们本身运用社会职能的主体能力程度及其能力发挥程度来比较他们本身作用的大小。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个人在社会中是否处于有利条件下,这是具有偶然性的,只要每个人将历史主体的功能发挥至完善的境界,他就是在推动历史前进,他就是一个“优秀的人”。普通个人对历史的作用尽管没有外在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却以源源不断的默默奉献,履行自己的历史主体功能,将自己的涓涓细流倾注进历史发展的长河。(三)普通个人履行自己的基本义务而推动历史发展普列汉诺夫在讨论如何用唯物史观来评价杰出人物的问题时指出,应摆正杰出人物和广大群众的关系,不要把他们彼此对立起来,在杰出人物和千百万芸芸众生之间划出的那条鸿沟实际上并不存在,他认为,“伟大”一语不过是个相对的概念,它是对人的价值在社会关系方面具有较高品格的确认。既然是人的价值,就不仅仅是自然的,而是文化的、历史的生成的。将何者视为“伟大”、“何者视为“崇高”,是由一定的生活形式、一定的时代精神确定的。“伟大”、“崇高”的相对性决定了伟大的历史实践并不是属于杰出个人所独有的活动,诚如毛泽东所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毛泽东在此将高尚的人与有益于人民的人并举,无疑可把它理解为对“高尚”、“伟大”相对性中的绝对性把握。普通个人正是由平凡和朴素却有利于他人、社会的历史实践中走近高尚和伟大的,这主要是通过履行自己的基本义务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而达成的。人的基本义务可分两类,一是自然义务,这是由我们作为一个感性存在的自然人性质而产生的。例如,我们生为一个人,幼年有赖于父母的供养,成长过程中得到其他许多人的关怀照料。现实的个人正是同这些生活条件密不可分的,他有各种需要。似乎“需要”的内涵更偏重于主体的欲求,然而,因人的需要并不能从现成的自然对象中得到满足这一点催逼着人诉诸改变自然的生产,就决定了需要本身已内含职责、义务的规定。人生而为人,就有一种人“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天职”,他就要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为他人、为社会做些什么。每个人所食所用、所喜欢、所看重的一切都有人为之付出的劳动,所以退到逻辑的初始看,他对他人、社会和自然均负有一种义务。二是社会义务,即由一种社会制度所规定的义务。原则上社会义务都要求每个人应各安其分,各敬其业,履行职责。这主要就个人立论。但这“份”是不是安排得公正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人职责是否合理,是否能够顺利履行,这主要是就社会立论。就个人立论或就社会立论意味着强调重点的不同,这种差异就我们的论题毕竟还是不太重要,因为我们在此讨论的是人的“基本”义务,既然是“基本”的,那就意味着,我们在此把社会的个人和个人的社会考虑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对自然、社会的这些基本义务的履行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甚至,我们会觉得这样做并没有增添什么,它们都是做普通人的本分,做社会人的应分,只是“尽职”。不可不察的是,对这些基本义务的履行,与历史发展的前提是一致的,实是历史进步的基础。普通个人在日常生活的重复性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基本义务,由此在时间和能力的投入所造成的效果是社会政治、经济活动和科学、艺术、哲学等精神创造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正是普通个人“静悄悄的劳动”以微小的力量,然而却是坚实地推动着历史的车轮。而如果普通个人竭尽全力不惜牺牲而克尽自己的“天职”,普通个人完全可以成就其“平民的优秀”,体现其人性中的神性,尽致人格的崇高。康德曾说:“啊!你的尊贵来源是在哪里呢?这种根源只能是使人类超越自己(作为感性世界的一部分)的那种东西这种东西不是别的,就是人格,也就是摆脱了全部自然因果决定论的自由和独立。”3而值得敬重的人格却不是与普通个人绝缘,普通个人也并不必然意味着“平庸”,在真正的人的优秀面前,一切智慧之人必心悦诚服而趋扑之,崇高的普通人正是在对日常平凡义务的坚持不懈的履行中展现,正是在不惜牺牲而仍履行义务的边缘处境中表露。这就是儒家的圣人不越“人伦日用之常”的观念,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现实性的主要表现。在陆九渊等人看来,“尽人道”、“学为人”的目标,不是指增强、提高人的思维智慧能力与审美趣味水平,而是指德性主体的自我完善。“人道”不在彼岸,就在此岸的日常的现实生活之中,“就日用处开端”,如洒扫应对,起居举止等。陆九渊甚至赋予圣人不越“人伦日用之常”以规律性、永恒性的意义。韦伯也曾在分析新教伦理对近代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作用中揭示出寓于基本和平凡的义务之中的崇高性和神圣性。确实,假如我们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不是仅仅几日之事)能很好地履行诚实、公正、行善、助人、发展自己、不伤害他人(当代义务论的著名代表罗斯所列的六种“显见义务”)等人的基本义务,我们就可以进入一种我们怀疑是否存在比这更崇高的境界。普列汉诺夫说得好,从道义方面来说,每一个如圣经上所说愿意“舍己救人”的人都是伟大的。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不仅那些发起人,不仅那些伟大人物拥有大显身手的广大活动场所,凡是愿用眼睛来看,愿用耳朵来听,愿拿一颗诚挚的心来爱护亲近的人,都拥有这种场所。”4 二、研究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的意义一个人的理论视野、人生情趣大体决定了他在历史上能看到普通个人在历史中的何为、为何,我们在行文中之所以每每将历史个人与普通个人作意趣对举,在观念上并非意在放大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只是意在指出:现实的历史是在时间中展开的,从而不同时段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必然与“时间限定”内在关联,倘若从大尺度的时间反观此一问题,杰出个人、历史人物和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顿呈压缩、互渗与齐一之势。这一历史辩证法反常识的一面告诉我们:普通个人与历史个人是相互转化的。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一个继续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向平等大众社会转化的过程中,和传统的社会有着天壤之别,在这样的时代,普通个人与杰出个人之间的相互转化是经常发生的现象,在这样的时代探究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问题,当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理论意义从历史价值观层面上看,在等级网络中的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并不配称,或者说,人在动物式的等级中的存在还只是动物的存在,现代文明则在不再有等级的政治国家范围内提示了“人的意义”。虽然,个体与个体相比,由于能力以及在社会历史中所处的条件不同,在同质(平等)价值上必然会有对历史进程影响的大小深浅的差别,但是,从本质上看,人的价值原则上只有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的正、负价值之分,更与以“肉体的出身”为依据,按种属判分以等级的动物世界的准则相对立。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对历史主体的历史作用作齐一、均衡、等量观之,相反,这是每个人都成为“有个性的个人”的真正的人的历史的开始(这样的历史仍需要杰出个人的历史首创精神和率先垂范活动)。从人的客观现实性层面看,由于个体能力的差别和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平衡性,普通个人对历史发展往往不是起“超常性影响”,对历史作用的个体差别相对于历史个人而言,并不明显,因而,从直观的现象上看,较易为别人代替,而历史个人的历史作用具有“超常性”而带有特殊性,则似乎不是轻易地可以被别人所代替。然而,从本质上看,每个普通个人都可以在他所具备的能力和条件方面创造历史价值,而这些历史价值因其所具有的丰富色彩,在质上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色彩”。这一历史价值祈向透过马克思的思想历程,贯穿着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思考和人生情趣。尽管,马克思的人学理论,由于当时的革命需要较多地研究了人民群众、阶级、政党等群体的人,虽然也谈论个人,但主要是着眼于历史人物或杰出个人,而非普通个人。然而,“每一个个人”、“所有的个人”和“全部的个人”的观念恰是马克思心以系之的观念,也是具有高度自主活动能力的无产者个人应有的观念。这自然已与只是将“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快乐”作为唯一出发点的资产阶级、利己主义者相去甚远,而将这一出发点诉诸历史价值观,则往往表现为对普通个人的轻视。克尔凯郭尔,这位“存在哲学之父”,他对普通个人的鄙夷,往往衍为对“群众”概念的不遗余力地贬斥。他断言,就伦理宗教的真理而言,群众所在之处即是虚幻所在之处,对“群众”概念的信赖只会使人成为不知悔改和不负责任的人,或者至少会由于把责任切成碎片作平均分配而削减每个个人的责任感。因此,他宁可把基数1看作“人类的中心要点”,却告诫人们“1000并不说明什么问题”。在此克尔凯郭尔以“个人”范畴作“存在”地挣扎的底蕴,最终印证了马克思所说的近代社会“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5的观点,因而,对“个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的眷注在他那里是刻骨铭心的,不过与马克思意趣殊异而无法通解的是,包藏于克尔凯郭尔哲学中的“个人”范畴始终只是指有个性的、不可替代的特殊的“那个个人”,6而不是“每个个人”,更不是普通个人。(二)实践意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合乎逻辑的结论。而人民群众是由作为人民群众一员的普通个人构成的,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是构成其群众的每个普通个人作用合力的结果。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是从主体、从人的活动和发展角度去分析,而得到的人类社会历史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最一般机制。这一机制固然贯穿整个人类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