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教学观.doc_第1页
我的语文教学观.doc_第2页
我的语文教学观.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语文教学观沙州中学 赵连语文教学是文字和思想的的教学。文字教学是教会学生认识和书写汉字,领略其中的含义,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思想教学是教会学生用文字这种抽象符号表达主观想法的教学,及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这两种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往往会不左即右,往往会只重视文字教学或只重视作文教学,殊不知,语言文字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作文教学要求远远高于文字教学要求,因为要对文字熟练到能够表达,确实需要一定的能力。现在我就文字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板块来说说我的想法。文字教学集中在小学阶段,但在初中也有涉及,但大多数是趋于在已认知的基础上加深或拓宽文字的外延,让学生更多了解文字的义项。初中阶段的文字教学又集中在七八年级,重点是对于少量生字的掌握,大量的修辞及表达方式结构等的教学。后者文字教学中又居于重中之重,因为每个人主观思想的表达是基于已有认知基础之上的。每一学年的语文书都有不同内容,这些用文字的观点来说,无外乎有如下几类:按写作对象来分:写人为主的,记事为主的,写景为主的。按主要表达方式来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按文体形式来分: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按时代划分:古代文言诗歌和小说、现代诗歌和小说按文化背景划分:中国作品、美洲作品、欧洲作品、亚洲其他地区作品因此,在文字教学时显得非常多而且杂乱,但是只要抓住文字教学的主线就容易把握了。文字教学的主线就是为表达思想服务,即为作文打基础。正因为如此,在教学中只要有利于提升作文水平的内容就是我们需要重点把握的,是学生学的重点,也是每次考试的重点,因为那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只要我们抱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而教学的思想一定不会错。那么,哪些内容是我们的重点呢?我认为这不外乎修辞、表达方式、行文结构、语言特点、写作技巧等。修辞是将文章写的形象生动的要诀,好比人穿衣服,平平常常一个人穿了平常的衣服他不起眼,可是给他华服丽妆,他就变了。作文也一样,如果整篇文章平平常常,没有修饰,我想,肯定也不是什么好文章,更不要说打动别人了。如此的考场作文,也得不了高分吧。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选入了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可谓秀色可餐,形神兼备,是学生把握写景文章的最好范本。文章巧妙的描写了六福春景图,用了画面叠加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艳的“丽春图”。如此好的一篇文章,它的修辞浓墨重彩,可圈可点。文章大量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在春日里的万事万物写的活灵活现,美不胜收,仿佛那些东西都活了,在作者笔下,它们拥有了生命和性格,拥有了人性的色彩。这就是修辞的作用,它让我们看到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那里只有唯美的画面。表达方式在文章中起了决定文体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文体形式。记叙文就应该有记叙文的范,议论文就应该有议论文的范,说明文就要像说明文。在小学六年语文教学中,这些文体都有涉及,只不过似乎囿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系统化的加深学习,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就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加深学习系统巩固和拓展应用的责任。先说记叙文吧,首先必须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在记叙文中,要凸显人物,叙事必不可少的,要展示人物的思想境界和意志品质不能凭空来说,因此叙事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在事件的追述中,我们看到人物鲜活的灵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发掘那些与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有关的文字来教学,顺便就可以进行作文辅导。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老王,我们通过几次事件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善良的人高贵的灵魂,也看到那个时代本善的人性。再有九年级上册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人物的对话,我们看到了丑恶,看到了那个社会的虚伪与残忍。因此,文字教学应沉入文本,解读本真,回归社会,真正贯彻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理念。议论文是阐明作者主观思想的文章,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自我剖析。相对于记叙文来讲,它更易于把握。而对于议论文的把握不过如下几点:论点、论证方式、论证方法。论点是作者的观点;论证方式是作者说理的方式,分立论和驳论;论证方法是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让读者易于接受而采用的种种说理方法。在议论文教学中,我认为只要抓关键词句或中心句即可。说明文是作者向读者介绍一样事物或说明某个道理或解说某种现象的文章。主要掌握说明对象、说明方法、文章结构、语言特点。行文结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无论是哪种文体,行文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强化结构教学,因为目前大多数学生从小学上来对结构一无所知,他们写文章是没有重点的,写某件事的时候,往往会写之无关的若干事件,显得臃肿而冗长,却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写的没用,反而是赘文,详略不当,中心不突出,显得不伦不类。语言特点是一篇文章的身份标识。记叙文语言偏向于感性,或婉柔媚,情意绵长,绘声绘色,或惊天地泣鬼神的慷慨,大江东去的豪迈,如黄钟大吕的激昂,又或是讲故事一般的娓娓道来。总之一句,其特点是形象生动,让人想象。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语言却是偏于理性,总是一板一眼,丁是丁,卯是卯,容不得过多变化和修饰,它总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解读现象,剖析本质。往往有许多学生写作文时文体不明,这就应该是语言的问题了吧,他们忽略了各种文体各自的语言特点。写作技巧教学是比较次要的,但也有必要提,因为好文章是讲求技巧的。许多国内作家都重视写作技巧。老舍先生写猫,通过一个过渡句将猫的截然两面的性格特点巧妙联系,让我们对猫有了更完整的印象,他写鹅,写了鹅的吃饭的滑稽,板板正正,在诙谐幽默的氛围里,我们看到了他对这大鸟的爱,进而看到他对大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和态度。第二板块思想教学,即作文教学。我并不认为教学是为了教而教,我认为教学就是为了表达而做的必要的积累。某些文章,可能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和认知差异,他们不一定认同或完全领会,但是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候,可能会成为他们创作的素材。所以,我们不能强求每位学生都对每篇文章都完全掌握,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决定了他的认知水平。我们不能强迫从没进过城的孩子去说明城市立交桥或是别的什么,因为他们没有见过,我们无法想象,大脑里一片空白的人怎么去描绘,他只能说,我不知道。而有的或者是大多数老师就因为这而认为学生笨,其实抽象说教对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他们无法理会很正常。有很多学生他们有情感体验,但是缺乏表达的能力,以致于作文常常流于应付,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已。长此以往,我想作文势必会江郎才尽,脱离躯壳,没了灵魂。基于上述原因,我觉得,作文不应脱离生活,不应背离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我提出:作文是用笔表达心声,即作者用自己的笔和自己的观察生活的眼睛来感悟生活,从而写出自己的东西。我强调,只有这样的东西才是你的,它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是小作者在探索世界的举措。我不是过分夸大个人的能力,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文学的世界里,个人的认知体验远远大于社会赋予的教诲。莫言获诺贝尔奖,是因为他写出了一个时代,他的作品具有独创性,无论是哪部作品都有其独到的一面,具有莫言个人的痕迹,因为那是他认识世界的结论,他写了整整一个时代社会历史的变迁。每一个人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于不同的事件有不同的看法,这都很正常,我们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不能要求千人一面。曾经有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基于好心,将本班一位学生的习作在班上广而告之,学生们自以为此文绝佳,因此群起效仿,以致作文时班内90%以上的学生的家长都去世了,这一切只因该学生单亲且生活艰辛,文章感动人而已。殊不知,此文作者只不过写了真实的生活,余者效尤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作文教学其实不是教学,不过是将学生已有的体验激发出来罢了,如果没有真真切切的体会,我想作文必定也会空洞无物,即使文采极好的学生也难不落入俗套,写出乏味的东西,这个世界上已有了太多玩弄文字的下作文人,我们的社会已不再需要那些了,历史在发展,这个时代需要用创新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流入俗套照搬照套是不适用了,就连应付考试都是得不了高分的。关于作文,我分享一些想法。第一,不能为了作文而作文。为了完成单元训练或别的什么作业,让学生写一些脱离学生生活的东西,学生写不了,为了交作业怎么办呢,只能照抄作文书,可那是别人的思想呢,这样一来学生并没有将自我内心剖析,更不能理解作文就是写内心的想法这一观念,只认为作文就是作业,就是给老师的任务而已,长此下去,学生就失去了表达欲望,甚至连说的功能也渐渐泯灭了。第二,作文是交流。一篇作文是将作者内心的主观感受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别人分享品评。一篇好作文往往形神兼备,读后回味幽长,留下深刻印象,而落入俗套的作品,过目即忘,绝不会留下丝毫印象。那些打动人心的东西往往是最美的,或许只是零星的只言片语,可它却足以触及人的某根神经,撼动人的灵魂。第三,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