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县传统结婚风俗.doc_第1页
东乡县传统结婚风俗.doc_第2页
东乡县传统结婚风俗.doc_第3页
东乡县传统结婚风俗.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乡县传统结婚风俗说起婚俗,我国古代有“六礼”之说,现今部分地区也有这个习俗,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实际上各地区民间约定成俗的婚礼习俗并不完全为这六礼所限,且看东乡婚俗。一、相亲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带领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俗称“看仂”,雅称“相亲”。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男方要根据女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女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看过之后,如同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当然,现代社会相亲场所已不固定在女方家里,或是广场或是茶楼等等地点不一,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二、说媒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这种说合,就叫“说媒”,俗称“哇媒”。建国后“说媒”曾改称为“做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后来改称为“介绍人”。媒人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礼物一起送到媒人家。三、过礼“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东乡称“铺盘”。铺盘有“铺小盘”和“铺大盘”之分。“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什么订婚礼物,一般都是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现在,女方主要看男方在县城有无婚房,如有则礼物可少一些,如无则礼物要多一些。“过礼”之后,男女双方即可商定日期,到当地政府办理结婚证,正式确定婚姻关系。四、择吉俗称“选日子”。择吉一般请教星象学者或算命先生选择办理,也可以自己看通书择日子。文化程度高的可以自己推算。一般认为,只要“六合”相应,就是好日子,如“丙寅日”等。择日完毕,双方确定结婚日期,就应该发出婚宴请柬,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婚礼了。五、迎娶俗称“娶老婆”。佳期在即,男女两家都要杀猪宰鸡,准备喜宴,还要请好厨师、傧相、伴娘、司机及其他帮同办事的勤杂人员。这些人请好后,应在迎娶的前一天即到主家开始工作,作好迎亲摆宴的准备。现在县城办迎娶一般安排在酒店,农村还是按传统习惯,在自家摆酒宴。传统婚礼一般是女家早晨“出嫁酒”,男家中午摆喜筵;如果是纳婿(招郎)则反之。六、拜堂俗称“拜大人”,现代婚礼拜堂者少之又少。七、喜宴俗称“喝喜酒”。喜宴主席要摆在堂屋上方正中,请“大亲”坐上首右边席位,新郎的父亲或舅父坐上首左边席位作陪,其余按长幼对号入座。除堂屋的正席外,次尊贵的一席摆在新房中,请新娘的母亲坐首位,由新郎的母亲或舅母作陪。座位排定后,傧相宣布动乐鸣炮开宴,新郎先到首席斟酒敬酒,说几句表示感谢的话祝酒,尔后厨房开上第一道菜来,把婚宴推向高潮。现代喜宴富有之家会请婚庆公司主持操办,甚是热闹。八、闹洞房俗称“看新娘子”。中国有闹洞房的风俗。过去由于很多新人婚前都不太熟悉甚至不相识,新婚之夜要他们生活在同一空间,心理上可能会感到不自在。闹洞房无疑可以通过众人游戏让新人消除隔阂,捅破羞怯的“窗户纸”。而在今天,闹洞房主要是向新人们表示祝福之意。现代闹洞房是花样百出,主要以娱乐喜庆为主。九、回门俗称“走娘家”。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女方家准备“回门酒”。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问候老人。此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