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郊学区中心校学校文化建设方案.doc_第1页
镇郊学区中心校学校文化建设方案.doc_第2页
镇郊学区中心校学校文化建设方案.doc_第3页
镇郊学区中心校学校文化建设方案.doc_第4页
镇郊学区中心校学校文化建设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围场镇郊学区中心校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使办学规模和学校内涵同步发展,制定我中心校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如下:一、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凝聚和激励师生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精神力量,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学校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和氛围。 二、总体要求 学校文化建设以三园(花园-育人之境、乐园-德育特色工作、学园-特色教学)为目标,突出“一校一品”的特色,积极发动全体师生参与。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重点推进的方式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规划、有载体。要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积极向上、内涵丰厚、特色鲜明的现代学校文化,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营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氛围,推动我辖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二)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使校园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相辅相成,发挥学校文化的综合功能和育人的整体效应。2、人本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和解放人”的人本思想,重视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这是学校文化的核心目标。3.教育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要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4.创新性原则。没有传承就没有根基,没有创新便没有生机。要激发学校主动变革,积极迎接挑战,促使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互动,在互动中重建,不断生成、发展新的学校文化。5.特色性原则。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融合传统与创新,为学校文化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6.发展性原则。学校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四、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内容(一)总体目标: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着力打造以物质文化为外壳、制度文化为支柱、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以主题活动为目标,培植学校教育的团队文化、学习文化、教研文化;以班级文化、宿舍文化、楼道文化为切入点,建立学校文化显性外形;以校本教研为途径,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以美化、绿化、净化、亮化为载体,实现校园环境园林化;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教育质量优质化。(二)基本内容1.抓好物质文化建设在学校建设中,要围绕价值观和审美观,精心设计校园整体自然环境,提高学校建筑的文化品味。校园要绿化美化。学校绿化是构建生态校园的重要基础,是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的前提条件。校园内应两季有花,四季常青;既要重视绿地覆盖,又要重视立体美化;要使色彩与品种结构协调,花草与树木搭配得宜,建筑与植物相互映衬。学校景观人文化。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自身条件制定发展目标和特色方向。要研究地理位置、传统优势和人才培养层次,注重挖掘、保护校园内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建造文化墙、操场跑道周围墙壁刻画运动形体简笔画,形成有温馨提示、书画启智的人文景观,从而营造学校的人文环境。学习生活环境教育化。通过潜心建设操场跑道、旗杆旗帜,用心使用教室、宿舍、餐厅、实验室,精心设计墙壁、板报、橱窗、报栏,使师生在校容校貌的环境美化过程中得以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净化心灵,实现观念更新、精神升华、塑造时代性格。2.创设制度文化支柱学校制度作为学校显形的规范和准则,体现的是体制、规章、规范、模式及其操作,是学校刚性、程序性和可控性的层面。通过对学校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和约束,使制度为全体师生所认可、所践行,从而形成学校的文化。为此,各学校要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为重点,制定培养目标、组织纪律、校规校训,严格约束教职工,严格规范学生,从而形成良好品格、价值观念和自觉行为,进而形成无需强制就代代相传的思想传统和行为传统。在学校制度中,要倡导人文关怀,实行科学、民主管理,提倡自我约束,体现制度创新,从而有利于管理的高效快捷,有利于教学资源能量的充分释放,有利于加强教育教学的过程性管理。3.形成精神文化核心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长期办学积淀下来的以学校价值观、世界观、发展观为核心的思想意识、道德准则、行为习惯的集中体现,是学校教育本质特征和深刻理论内涵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表现。在提炼办学理念时要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为指导,结合本校实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形成突显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要挖掘学校历史文化积淀,提炼出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态度作风、行为方式、礼仪习俗以及人际关系等精神形态的积淀、选择和凝聚,从而形成以管理为本、改革为魂、科研为先、人和为根的基本观念,形成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形成独具特色、淳朴清新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进而使办学理念先进,社会形象突出。4.以多元活动为载体,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以多元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学校的人文环境。各学校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文化活动。充分利用 “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入学教育、毕业典礼、入队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好体育活动和艺术节,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张扬个性、愉悦身心、奋发向上的平台,营造积极上进的人文环境,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人文素养。5.创建团队、学习和教研文化团队是力量的源泉。团队是集体意识、协作精神的高度统一,是有秩序、有纪律的高度统一,是优秀的个体素质和卓越的群体目标的高度统一,核心是团结合作、优势互补,最高境界是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教师是学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人本因素。重视教师和教学文化建设,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走内涵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一个优秀的专业化校长,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必须具有强烈的现代教育意识和超前意识,具有统摄性思维和学校管理的艺术,应带动广大教师弘扬人文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改革精神;塑造德高者的形象、博学者的形象、外在美的形象;要具备优秀的文化素养和传播先进理念、健康道德、正确思想、前卫科学的能力;群体明确学校愿景,为追求共同目标,领导率先垂范,发挥影响力,增强向心力;要尊重个性,倡导合作,增强凝聚力;个体发挥潜能,群体和谐进取,形成团队战斗力。学习是永恒的追求。构建学校学习文化,创建学校学习型组织,是学校文化与主动学习的有机结合,是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逐步形成的弥漫于校园的乐学氛围,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因此,要培养教师建立诚心、虚心、专心、耐心的学习态度,学习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学习教材、教法、新的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课程标准;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利用宣传导学、群体互学、个体悟学、制度促学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学习活动,用优秀文化去熏陶感染,以增强教师的人文修养、人格魅力和追求卓越的“底气”,培养教师书卷气,打造书香校园;努力建构学习型校园,力争把学校建成富有人文情怀,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教研是提升的动力。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支点。学校要组织教师研究教育教学,发现问题,开展研讨,进行反思,提升学校整体教研水平;通过深入开展课堂教学优化,引领教师自我提升;通过研究风气的形成、学习经验的交流、“问题”课例的诊断,引领教师养成反思习惯;通过开展教材教法过关、善待“另类”学生、创设“有问题、有疑惑”和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引领教师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和角色的转换。最终使校本教研成为教师工作常态和生活方式的高度统一,从而形成学校独特的教研文化。6.更新班级、宿舍和楼道文化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和落脚点,也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创设自我教育载体的阵地和园地。因此,营造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提倡班级自主管理,特色自主打造,教室环境的布置实现“美化”:两侧墙壁张贴字画、人物、守则规范等;教室四角安排成自然、科技、书法等文化角;后面专栏由学生自己排版、策划,做到图文并茂,经常更换;前面黑板上方张贴班级座右铭或校训、国旗等;黑板两侧张贴课程表、值日小组、一日常规等;班级简介、班训、寄语在门外侧以美观形式呈现;窗台摆花,扫除工具定点存放。提倡活动自主组织,班训自主拟定,文化团队活动实现“教化”: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创办班级图书角、组建班级文学社、增设宣传栏。人际关系的协调实现“优化”: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功能,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及科任教师的关系,形成奋发向上、健康自主的集体意识,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学习风气的营造实现“强化”: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班级具有的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更快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宿舍是展示学生精神面貌、人文素养的窗口,也是他们人格完善与气质修炼的重要舞台。要提倡学生宿舍物品自我打理,空间自我设计:被褥衣物叠放、物品摆放整齐、美观、有序;房间墙壁张贴内容健康向上,文化品位高雅的名人书画、个人作品;房间内点缀清新优雅的绿色盆景、工艺作品,形成怡静舒适、整洁温馨的特色。通过管理制度的制定、文明宿舍的评比,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创建平等和谐、团结友爱的人文环境,营造“家”的祥和,感受“家”的温馨。楼道是提供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平台,也是他们实践创新和学习交往的重要领地。要保证楼道墙壁无污点、无划痕,卫生干净整洁,无喧哗吵闹,间操、下课出入有序;要打造不同风格内容的楼道文化,以师生创作的书画作品、教育方针、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爱校爱国、温馨提示等版面构成文化长廊,把学生得意的作品展示在楼道内,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要精心设计如“科技之窗”、“艺苑风景”、“亲近自然”等富有层次的内容,让楼道文化处处体现教育,做到“层层有主题,层层有特色”,使楼道潜在的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五、实施学校文化建设的工作步骤1.制定方案,整体谋划。各校一定要根据中心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整体谋划,制定出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学校文化建设方案。2.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今年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一是学校物质层面。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应分块设计,整体推进;结合布局,考虑长远。二是学校制度建设。各单位要从学校管理精细化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原有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和筛选。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编制学校管理手册,形成科学严谨的学校制度文化,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三是推行学校精细化管理。切实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以秩序、习惯、安全、卫生为切入点,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管理精细化程度不断提升。四是教师队伍培训。通过学习培训、教材培训和校本教研培训、专业引领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的提高;五是谋划好生态文化校园建设。3.完善提高,形成机制。学校文化是挖掘而不是贴金,文化建设是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