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静脉性血管瘤  副本课件_第1页
眼眶静脉性血管瘤  副本课件_第2页
眼眶静脉性血管瘤  副本课件_第3页
眼眶静脉性血管瘤  副本课件_第4页
眼眶静脉性血管瘤  副本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眼眶静脉性血管瘤和脉管瘤,宋国祥 徐德生 刘东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何彦津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林锦镛 赵红 天津市眼科医院,前言,一、命名,二、发病率,三、病因,病因不明,可能是胚胎时期血管发育异常,导致出生后形成异常血管团块。,四、病理,导入和导出血管均为静脉。 肿瘤为紫红色团块,由管径大小不等的异常静脉构成,血管间有多少不等的间质,肿块内常见出血、血管栓塞、扩张的淋巴管和夹裹的脂肪组织。 缺乏囊膜,边缘血管可侵入提上睑肌、眼外肌和泪腺。,手术切取的新鲜标本4例,不同形状的紫色肿物,缺乏包膜,四、病理,四、病理,甲醛固定标本,出血流失后的空洞(黑箭头), 静脉石(白箭头),肿物周围的脂肪(黑箭头) 静脉石(白箭头),四、病理,组织病理,肿瘤内发育异常的静脉血管,管腔不规则,管壁厚薄不一(箭头),肿瘤内发育异常的厚壁静脉血管聚集呈团状(箭头),四、病理,肿瘤内出血(箭头),肿瘤内扩张的淋巴管(箭头),组织病理,四、病理,组织病理,瘤内静脉石(箭头),静脉内血栓形成(箭头),已有钙质沉着,五、一般情况,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时期,个别病例出生后即发现眼球位置异常。 女多于男。 一侧眼眶受累,无眼别倾向。,六、临床表现,右侧眼球突出,1. 眼球突出 渐进性,突出度可突然增加,伴急性眶压增高症状,表示瘤内出血或血栓形成。年龄幼小患者,因眶上裂扩大,粗大静脉与海绵窦沟通,可出现眼球搏动。,右眼上睑饱满,睑裂窄,眼球向下移位,2.眼球移位 肿瘤位于眼眶前部,引起眼球向对侧移位。病变多位于眶上部,眼球向下偏移多见。,六、临床表现,3. 反复出血 出血向前弥散,至眼睑皮下及结膜下淤血。,女,1岁,右眼结膜下淤血,同例5岁,右眼球突出,结膜下淤血,同例6岁,右眼球突出,下睑皮下淤血,六、临床表现,左眼上睑澎隆下垂,六、临床表现,六、临床表现,扪及肿物 眶前部肿瘤,可扪及软性或中等硬度肿物。,右眶上部扪及软性肿物,邻近部位存在类似病变 结膜,眼睑,眼眶周围,口腔和面颊部可见类似血管团块。,左眼球突出,下睑紫色班块,面颊肿大,表示深层肿瘤存在,结膜下血管团块,六、临床表现,七、影像表现,七、影像表现,通过眼球检查,眶脂肪内,形状不规则的异常回声,有点状回声和无回声区,眼球一侧直接探查,病变形状不规则,回声强弱不一,有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七、影像表现,CT扫描 眶内充满低密度脂肪,重要结构和一般病变均显示为相对高密度影,图像清晰,定位精准,是眼眶病的主要检查方法。眼眶静脉性血管瘤可发生于眶内任何部位,或占据全眶,形状分布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见以下图片),每种类型均可发现静脉石,眶腔扩大,鼻副窦狭窄,眼球突出。对于肿瘤形状分布判定需观察多个体层。,七、影像表现,局限性:类圆形、锥形或形状不规则,比较局限,边界清楚,内密度均或不均,接触眼环二者界限不清。,右眼环后椭圆形肿瘤,左眶类圆形肿瘤,贴于眼环,左眶尖锥形肿瘤,左眶不规则形肿瘤,七、影像表现,分叶状:肿物分散于眶脂肪内,缺乏明确边界,眼外肌侵犯肿大。,七、影像表现,左眶分叶状肿瘤,限于肌锥内,右眶肿瘤,外直肌肿大,右眶分叶状肿瘤,分布肌锥内外,矢状位,眶内分叶状肿瘤,一侧或周围分叶:肿瘤周边或一侧呈分叶状,这种形式较为多见。,左眶肿瘤,右眶肿瘤,右眶肿瘤,左眶肿瘤,眶上裂增宽,颅内蔓延,七、影像表现,静脉石:肿瘤内血流瘀滞,易形成血栓,沉淀钙质成静脉石。一个体层,少则一两个,多则十余个,分布在病变内外。,左眶肿瘤内1个静脉石,左眶肿瘤内多个静脉石,冠状位,肿瘤外静脉石,七、影像表现,MR成像 MRI系共振信号图像,成像参数及序列多,软组织分辨力强。肿瘤内有出血,脂肪,信号高低不等,杂乱斑驳,有时需要抑制脂肪。,女,5岁,脉管瘤,MRI显示右眶信号异常,T1WI 球后多个不规则中信号,脂肪抑制T2WI ,不规则高信号,强化脂肪抑制T1WI ,球后不规则中信号,七、影像表现,女,16岁,右眼球高度突出,眼睑及结膜下淤血。MRI右眶信号异常。,T1WI低中信号混杂,T2WI中高信号混杂斑驳,脂肪抑制T2WI中高信号混杂,七、影像表现,横轴位T1WI,右眶肿瘤(大箭头)、颞窝肿瘤(小箭头),中颅窝肿瘤(无尾箭头),多部位肿瘤MRI,眶面部冠状位脂肪抑制T2WI,眶内肿瘤(小箭头),面颊部肿瘤(大箭头),七、影像表现,八、治疗,综合临床表现和影像显示,多数病例可做出组织病理学判断,选择治疗方法。 手术 硬化 伽玛刀,八、治疗,手术 适于病变局限,在视神经一侧,多数病例可治愈(3)。选择适应症或操作不当,可引起并发症或/和复发。,手术并发症,上睑下垂:肿瘤位于眶上部,手术损伤提上睑肌或/和腱鞘。,术前,右眼球突出 前例术后远期观察,右上睑下垂,手术并发症,复视斜视:损伤眼外肌或/和其运动神经,广泛的瘢痕粘连,引起眼球斜视和运动限制。,术前,左侧眼球突出 同例 术后,左眼球内斜,手术并发症,睑裂畸形:部分提上睑肌损伤,引起睑裂畸形。,左眼睑裂畸形 左眼上睑下垂,睑裂畸形,手术并发症,眼球眼眶内陷:较大肿瘤或过度切除,可引起眼球眼眶内陷。,术前,右眼球突出,睑皮下淤血,同例术后,右眼球眼眶内陷,手术并发症,视力丧失: 损伤视神经或/和视网膜中央动脉,可引起永久性视力丧失。周晓冬等报告眼眶肿瘤手术致意外视力丧失22例,其中静脉性血管瘤3例(4)。,硬化治疗 鱼肝油酸钠、医用无水酒精和平阳霉素等肿瘤内注射,适于浅层局限肿瘤。,八、治疗,八、治疗,伽玛刀治疗 适于各种形状,范围大,包绕视神经的肿瘤,单次或分多次治疗。刘东等报告18例,采用Leksell立体定向系统,边缘剂量1520Gy,中心剂量3040 Gy,50%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 ,视神经剂量10Gy以下;随访时间30120个月 ,肿瘤全部缩小,眼球突出缓解,大部病例视力提高,未见复发和严重并发症(5) 。,病例一、女,15岁。自幼右眼突出,3岁时曾手术,诊断“海绵状血管瘤”;1年后眼球突出复发,7年前经颅开眶肿瘤切除,术后上睑下垂;于2008年7月24日肿瘤复发,住院。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0.4。右眼球高度突出,测量:右24mm,左17mm,眶距105mm。向外下移位,眶上部扪及软性肿物,睑闭不全,角膜混浊,上皮剥脱,眼球各方向运动受限。入院诊断:右眶内肿瘤。,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一,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一,CT扫描,右眶眼环后及上部高密度块影,形状不规则,边界尚清,密度不均,有多个静脉石。块影与眼环呈铸造样,眶腔普遍扩大,筛窦狭窄,眼球向下移位,突出于眶外,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一,切片内满布血管及淋巴管,诊断:脉管瘤,2008年7月29日 全麻下前路开眶肿物切除,组织病理片如下。,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一,2012年7月3日复诊,第三次手术后,右侧眼球又渐进突出。检查:右眼视力0.02,眼球前下方突出,测量,右28mm,左17mm,眶距101mm。眶上方扪及肿物。上睑下垂,眼球外斜,各方向运动受限,角膜班翳。CT显示右眶内巨大肿物。,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一,2012年7月4日 考虑肿瘤复发,行伽玛刀治疗。 2013年6月18日伽玛刀治疗后1年,眼球突出明显好转,CT显示肿物范围缩小。,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一,2015年8月3日,伽玛刀治疗后3年,右眶上部凹陷,扪及硬性肿物,眼球下移,眼球突出度测量:右15mm,左15mm,眶距102mm.。CT显示肿物进一步缩小。,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一,2015年8月23日行右眼眶肿物探查,取检材,真皮脂肪瓣填补眶上部凹陷,提上睑肌缩短。,整形术后外观,检材为致密结缔组织,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一,本例多次手术,引起并发症,多次复发。伽玛刀一次治疗后,病变内血管闭锁,形成瘢痕组织,肿瘤治愈。整形后,外观可被接受。,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二,病例二. 多发肿瘤,MRI T1WI,治疗前,右眼眶、颞窝和颅内肿瘤 同例治疗后, 三个部位肿瘤消失,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三,病例三男,2岁2个月,足月剖宫产,2011年7月25日来诊。出生17天右眼球突出,两个月时,眼眶穿刺,抽出血液,注射皮质激素。出生5个月时因右眼突出肿大, 开眶手术,取出紫色块状物,病理检查为血块,伴散在内皮细胞。此次就诊前20天,右眼突出度突然增加。 检查:右眼球突出,向下移位,有细小的自发搏动,未闻血管杂音。上睑肿大下垂,眼上转不足,眶上部扪及软性肿物。,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三,2011年7月22日 CT扫描,横轴位CT,右眶高密块影,分叶状,颅骨三维重建,右眶上裂高度扩张(箭头),CTA显示两侧正常内眦、面前及鼻背静脉,右眶内血管显示不满意,线阵探头B型超声,眼球眼眶(大箭头)及眶上部肿物(小箭头),眶上部肿物CDFI,显示肿物内血流前(红色)后(蓝色)运动,血流频谱,取样容积血流向前流动(基线上频谱),而后向后流动(基线下频谱),2011年7月25日右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三,2011年7月25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伽玛刀治疗中心会诊,考虑患儿年龄小,颅骨薄,不便于定位,观察。,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三,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三,2012年7月23日 右眼球突出,测量:右眼19mm,左眼13mm,眶距95mm.,眼球外下方移位,眶内上方扪及肿物,上睑下垂,眼球外斜,上转受限。,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三,2013年右眼球仍明显突出,5月13日行DSA检查,发现异常血管显影,栓塞治疗。,静脉期异常显影,当即血管栓赛,栓塞前,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三,2013年5月20日 眼底照相,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左眼正常眼底,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三,2013年12月24日 右眶肿瘤,经多次多种方法治疗,病变仍无明显好转,右眼已光感不确,行伽玛刀治疗。因肿瘤体积巨大,先行照射部分病变。,伽玛刀治疗前,右眼球突出,向下移位,外斜视,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三,2014年8月20日伽玛刀治疗后8个月,眼睑浮肿见轻,未再出血,眼球仍然突出,MRI显示病变缩小不明显,行第二次伽玛刀治疗,照射剩余部分眶内病变。,2014年7月28日MRI,右眶信号异常。,T1WI肿物呈中信号 T2WI肿物中高信号,2015年4月21日 第二次伽玛刀治疗后8个月,眼球突出明显好转。检查:右眼视力黑矇,眼球下移,眼球突出测量:右15mm,左15mm,眶距99mm。右眼外斜,内收上转不足,视乳头原发萎缩,视网膜中央动脉白线状。,视乳头视网膜萎缩,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白线状,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三,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三,右眼球逐渐复位,MRI显示病变明显缩小,遗留瘢痕组织,2016年3月25日 伽玛刀治疗后2年。,伽玛刀治疗典型病例三,例三出生后17天出现眼突,历经多种方法治疗,均未控制病变,且引起提上睑肌、眼外肌和视网膜中央动脉损伤,经过两次伽玛刀治疗,观察16个月,眼球基本复位,治疗过程引起的并发症未能恢复。,九、小结,眼眶静脉性血管瘤和脉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眶内肿瘤,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显示,诊断多无困难,可采用多种治疗方法。手术虽可以治愈肿瘤,但易发生并发症和复发;硬化剂瘤内注射,适应症较窄;伽玛刀治疗疗效高,操作得当无严重并发症,不复发,值得推广。,参考文献,宋国祥 主编 . 眼眶病学 . 第2版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7-191 Harris G J. Orbit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 a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erminology and its clinical imp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