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运用比较方法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星光闪烁的智者,尤其在比较教育研究领域,他们带给人类许多的光明,使人们避免走进黑暗中的陷阱。,一、朱利安,生平简介 马可-安托万朱利安(Marc-Antoine Julian, 17751848),比较教育学科奠基人。1775年3月10日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议员的家庭,18岁时他被派往伦敦作外交官。回国后,担任了公共安全委员会执法官和公共教育三人执行委员会委员。 1810年,写成体育、德育和智育通论:附幼儿和青少年教育实施计划或有关教育原理和基础的研究,论时间的利用。 1816年12月 ,开始在巴黎初等教育改善协会会刊教育杂志上连载发表比较教育的开山之作关于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 1817年出版单行本。该书的出版奠定了比较教育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 一生相当大一部分时间在流放中渡过。但他一直坚持撰写教育著作,致力于科学和文化事务,直至他73岁去世。,关于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仅56页,未完成的著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比较简短,阐述了建立和研究比较教育的必要性和关于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些设想; 第二部分主要是比较教育研究的调查表格。他在问题纲要中确立了六个调查研究的范畴: 1、基础学校或初等学校和乡镇学校; 2、中等学校和古典学校; 3、高等学校和科学学校, 4、师范学校,5、女子教育学校; 6、普遍意义的公立学校和所有教育机构,,根据这些范畴,朱利安设计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表。这些问卷和调查表格几乎占全书一半的篇幅,共包括两组问题, 组120个,主要涉及关于初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各类问题; 组有146个问题,主要是关于中等教育与古典教育问题。 关于高等教育与科学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以及教育与法律及社会各种制度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则只见到这些项目,具体问题没有在书中看到,只是提到即将出版。但人们至今尚未发现这一部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集中反映了朱利安关于比较教育的一些最重要思想。 呼吁成立一种由少量的研究者组成的“特别教育委员会”(Special Educational Commission)。并建议由其成员“对各种资料进行收集,用以编写一本关于欧洲各国教育和教学体制和方法的全书”。负责开展跨国的教育调查和研究工作。 建议成立一所“以培养优秀教师为目标的师范教育学院”,以开展对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的教师进行教育和训练。 建议由师范学院创办一份教育杂志,即教育公报,翻译成几种语言,可以在所有关注教育科学的有教养的人之间建立定期的交流,从而直接有益于教育方法的完善”。,朱利安调查的问题涉及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师培养与任用、学生的学龄和考试、体育、德育、智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各个教育阶段之间的关联、全面考察等方面的内容。,朱利安在比较教育史上的贡献,朱利安首次使用“比较教育”这一术语 系统地提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主张为改善本国教育而研究别国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 建议加强国际教育合作,设想成立一个国际教育调查委员会,广泛收集教育资料,发行以多种语言出版的国际性教育刊物,以促进各国广泛交流教育经验。 设计了比较教育调查研究的系列问卷法。 认为比较教育能完善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并为欧洲国家制定共同的教育改革政策服务,希望从比较教育研究中归纳出一般性原理。他的上述一系列原则奠定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被比较教育界广泛公认为最早系统阐述关于比较教育设想的序言性草案。,二、库森,(一)生平简介 维克多库森(Victor Cousin,17921867)法国比较教育学家。家庭贫穷,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奥古斯特帮助他进入了查理曼中学。 1810年库森考入高等师范学校。 1811年,库森获得学士学位。 1814年,他到大路易国立中学任教。 1815年,库森被聘为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史讲师。 1820年至1828年,他一面翻译柏拉图的作品,一面担任蒙特贝勒公爵儿子的家庭教师。 1828年,库森回到巴黎大学。他的独特而富有激情演讲风格,受到众多热情听众的欢迎,并且,因为他的极大的声望,被选入慕尼黑皇家学院。 1830年,库森被任命为公共教育高级委员会的官员 1831年,他接受委派到普鲁士研究普鲁士教育的发展。 1832年,他被选入法兰西学院,同年秋,他进入国家上议院任议员。 1836年,库森被派往荷兰,并发表有关荷兰公共教育的报告书。 1840年他还担任了法国公共教育部部长。,(二)主要著作,关于初等教育的著作 关于德意志各邦,特别是普鲁士公共教育状况的报告详述普鲁士教育制度中有关教育行政管理、师资培养和聘用、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经验,还对有选择地学习外国经验,改进本国教育的必要性及运用参观、访问和搜集、阅读资料作为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尤其对初等教育作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可供法国重建初等教育制度借鉴的观点。,库森将舒芬法案关于初等教育方面的内容归纳为六条: (1)父母送子女上小学的义务; (2)地方政府提供小学经费的义务; (3)初等教育的一般目标和阶段; (4)小学师资的培训、任命、晋级和惩罚; (5)初等教育的行政管理; (6)私立小学。 库森接着提出了七个具体的“不容置疑的论点” (1)每个村镇建立一所小学; (2)每个县建立一所初等师范学校,培养本县小学教师;(3)模仿德国的市民学校,建立介于初、中等学校之间的、培养工商业人才的高级小学; (4)依照普鲁士的模式,行政管理结构应为分权制; (5)宗教和教士在初等教育中应担负部分责任; (6)大学在初等教育管理方面的作用应重新界定; (7)应由法律来规定和管理教学自由和私立学校。,舒芬法案是普鲁士公共教育和教会事务部负责初等教育的JW舒芬(Johann Wilhelm Suvern)1819年提出的一个建议性法案,其中以 113个段落总结了普鲁士初等和中等教育管理的实践。库森将这一法案视为学校法案的典范,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他有关初等教育的观点。,1833年,库森制定了法国初等教育基本法,因为这项工作是在当时的教育部长基佐的指派下完成的,故又名基佐法(Guizot Law)。库森关于初等教育的这些观点基本上都包含在里面了。,关于中等教育的著作,关于中等教育的著作 1831年间普鲁士王国中等教育状况(1834年) 论普鲁士王国的中等教育(1837年)(这两本后来汇总出版为普鲁士公共教育报告书) 普鲁士王国的中等教育(1841年) 在以上文章中,库森把中等教育问题归纳为五个范畴: (1)私立中学; (2)公立中等教育的行政管理; (3)中等学校的课程和内部运转; (4)师资培训; (5)毕业考试。库森通过这五个方面的论题,全面评述了普鲁士中等教育状况,并把它和法国中等教育作了比较。,库森关于比较教育的思想,关于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库森在1831年的报告中写道:“我研究的是普鲁士,而我思考的始终是法兰西。” 他指出 “一个真正伟大的民族,不在于任何方面都不模仿他人,而在于随时随地采纳一切有益的东西,并在采纳时将这些东西加以完善我们可以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不必担心失去自我。”因此,他不是对外国教育实践作综合的描述,而是强调和分析那些法国可以引进的东西。他认为借鉴是研究的目的, 为借鉴建立了四个步骤: (1)确定当地的问题; (2)发现国外的解决方法; (3)描述当地的先例; (4)提出借鉴的建议。,库森通过普、法中等教育比较研究,发展了他本人的比较研究方法,即设计了国与国之间教育比较研究的五论题框架(1)私立中学;(2)公立中等教育的行政管理;(3)中等学校的课程和内部运转;(4)师资培训;(5)毕业考试。 认为中等教育的资料收集分三步: (1)熟悉外国学校制度的组织 (2)并置两国的统计数字 (3)得出结论,并提出本国改进的建议。 此外,他提出,在进行两国比较时,应有一种比较对象之外的参照物,作为衡量比较对象优劣的标准。,库森在比较教育史上的贡献,尽管库森是民族主义教育的典型代表,他对普鲁士以及后来对荷兰教育制度的研究目的,都是为法国改进教育制度提供可资借鉴的先进经验,但是,他的著作在国外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种外文。库森的关于普鲁士教育的报告,不仅对1833年初等教育基本法以后法国的初等教育体制的完善做出了相当的贡献,而且对世界比较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三、霍勒斯曼,(一)生平简介 霍勒斯曼(Horace Mann,1796-1859)美国教育改革家,比较教育学家。1796年5月4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富兰克林小镇。 1816年直接进入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二年级学习。 1819年,曼以出色的成绩毕业,受聘留校任教。两年后获取法官资格。 1837年,曼与其他议员卡特、德怀特、昆西、布鲁克斯等人提出了建立州公共教育制度的议案,但未获议会通过,而只是通过了关于建立州教育委员会(state Board f Education)这一折衷性的议案。在德怀特的极力要求下,曼出任该委员会的第一任秘书。 从1837年起,曼开始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共教育事业中去了。放弃自己美好的法律和政治前途,把公共教育事业看成他的生命。,在1837年5月至1848年2月曼任秘书的12年间,向委员会递交的12个年报中,内容涉及教育的各个领域,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他的建立公立学校的观点。这12个年报不仅影响了美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甚至还流传到英、德等国,它们是美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主要著作,第七年度教育报告(Seventh Annual Report to the Board of Education)对欧洲各国,特别是普鲁士学校教育的师生关系、研讨班(师资培训机构)、以及学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1843年春,霍勒斯曼出访了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荷兰、德国、比利时和法国。他用了整整五个月的时间研究这些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发展状况。研究的结果发表于当年的第七年报上,主要涉及比较教育领域的教育研究活动,第七年报是他的12个年报中最有影响、最著名的。,重要贡献,曼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外国经验的实用性方面,但他在阐述和评论外国教育时产生了一些比较教育思想的萌芽。 首先,他在报告中已认识到历史的价值对于考察外国教育的重要性和借鉴别国教育的价值。 其次,他的著作也有涉及比较性的评论和理论性的思考 最杰出的成就在于他的具体政治业绩。他被一致公认为美国免费和义务公共教育的开创者,而其成效显著的活动,是以比较研究为牢固基础的。,四、亨利巴纳德,(一)生平简介 亨利巴纳德(Henry Barnard, 1811-1900)美国教育家。 1811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一个清教徒家庭, 1826年,不满16岁的巴纳德考入耶鲁大学。 1830年,巴纳德大学毕业。1831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威尔士镇文实学校任教一学期,后回耶鲁大学攻读法律。 1835年,巴纳德在他父亲的资助下前往欧洲,对访问国的教育制度及社会状况作了全面考察,并参观了霍夫威的弗伦贝格劳动学校,结识了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人,这对形成他的公共教育思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837年,巴纳德因父亲去世而回国。不久他被选为康涅狄格州议会的议员。任职后,他开始关注各种社会问题,提倡公共福利事业,主张为聋哑盲及弱智儿童提供教育。巴纳德效仿马萨诸塞州,发起提出建立州公立学校委员会的议案。在他的努力下,该议案于1838年获通过。为确保议案的目标得以实现,巴纳德辞去了议员之职,就任了教育委员会的第一任秘书。 巴纳德担任秘书以后,即创办了康涅狄格州公立学校杂志(Connecticut Common School Journal),开始与霍勒斯曼通信交往,并邀请曼访问康涅狄格州,他与曼志同道合,井把曼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1842年,巴纳德所属的辉格党失利,巴纳德也因此被免职。,1848年,辉格党在康涅狄格州重新掌权,巴纳德于次年受邀重返故里,再次就任教育委员会秘书,并任一所新建的师范学校校长,这样,巴纳德在康涅狄格州重新开始其中断了四年之久的工作。 1854年,巴纳德代表美国教育界参加了在伦敦召开的国际教育会议。回国后他著文向国内介绍了海外先进的教育经验。由于巴纳德不断地超负荷工作,致使他积劳成疾,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不得不于1855年辞去了职务。 离职后,巴纳德仍悉心编辑教育资料。1855年5月,巴纳德担任了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美国教育促进会”的主席,开始编辑出版美国教育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在全国范围内传播教育信息。在经费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巴纳德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财产,使该杂志先后出版了三十多年,达32卷之多。巴纳德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公共教育事业,1900年,亨利巴纳德在一贫如洗之中逝世。,主要著作,1854年,巴纳德参加在伦敦召开的国际教育会议期间,参观了德国福禄培尔的幼儿园展览。这对他的教育思想影响很大,使他成为美国第一个关注幼儿园的人。他专门在他主编的美国教育杂志上发表了幼儿园和幼儿文化一文,介绍了欧洲的幼儿教育状况,阐述了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思想。 巴纳德对师范教育怀有极大的兴趣。他曾在美国教育杂志写了德国的学校和教师,向美国读者介绍了德国教师培训的制度和方法。,欧洲国家的教育一文是19世纪50 年代巴纳德受康涅狄格州议会之嘱而写的一部比较教育作品。此外,考察欧洲后,巴纳德还大量翻译北欧各国教育文献,并附有欧美教育家的注释,,他著、译的七卷教师读物(papers for Teacher),介绍了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历史人物的教育言行。 在任美国教育杂志主编的三十余年里,巴纳德还编辑了欧洲和美国教育家对欧洲学校的行政管理、财政、课程和教学的评论性文章。他这一百科全书式的工作之目的,是要“提供有助于组织新的和改善现在的公共教育制度”。其目的是为改善美国的公共教育制度提供可以参考的广泛而详细的情报。,巴纳德的教育思想,隐约显现出他对教育比较研究中的民族性问题注意。他在1853年的第八年报中指出,欧洲并没有“像我们的公立学校那样,产生了与我们的宗教、社会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实干的和有能力的人物”。他认为,教育年轻一代靠的不仅仅是教学,民族特点也起了作用。学校并不是一切,人的素养是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决定的 。巴纳德对民族性的注意,说明他已经考虑到研究教育时“学校之外”的事物的重要性,已经开始以历史学的眼光看待教育问题。但由于没有对比较教育作系统的思考,他这些初步的比较教育方法,未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亨利巴纳德在比较教育史上的贡献,亨利巴纳德的大量的翻译和编辑工作均可以看作19世纪美国外国教育研究的重大成果,构成了巴纳德对比较教育学的贡献。,五、萨德勒,(一)生平简介 迈克尔萨德勒(Micheal Sadler,18611943)英国比较教育先驱。 1880年他进入牛津大学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师承T.H.格林等一批著名历史学家。 18551895年,任牛津大学教务主任。1894至1895年间,他是布莱斯(Bryce)中等教育委员会成员。 从1903年起专门从事教学、著述和改进中等教育工作。一直由他领导的特别调查报告局,在他离开的那一年,即1903年,出版了11份报告。在这些报告中,有大量关于英国、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的教育实际情况的介绍。此后,萨德勒转向高等学校,先后担任曼彻斯特大学教育学科教授和利兹大学副校长, 从1923年起担任牛津大学学院院长,一直到1934年退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萨德勒满载荣誉离开了人世,主要著作,1、教育问题特别报告书(Special Reports on Educational Subjects) 萨德勒撰写了28卷的 教育问题特别报告书, 从1897年到1914年间陆续发表。 这些报告详细地描述了欧洲各国、美国以及英属领地的教育状况,分析了不同地区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总结了教育经验,并指出了教育发展的趋势。他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他还提出民族特性这个概念来说明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并且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2、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实际价值的东西?(How Far can We Learn Anything of Practical Value from the Study of Foreign Systems of Education?) 标志比较教育因素分析时代的开端。 强调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应当是直接地借用国外教育制度和教育经验,而是在研究别国教育的基础上,改进本国的教育。,萨德勒对比较教育的贡献,他第一次以自觉的和系统的方式提出了一种信念,这就是:研究一个国家的教育不能只涉及它的学校。正是从那时起,人们出国不再仅仅是寻找国外的可移植的具体经验,而是有了更多的目的:研究这些经验的深层原因。 研究者知道应该着重研究外国经验的原因,而不是经验自身的“结果”。萨德勒的比较教育观点,对这个时期比较教育研究的方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比较教育的发展史上,萨德勒是一个在“借鉴时代”与“因素分析时代”之间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人物,被誉为比较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时代”的先驱者。,六、康德尔,(一)生平简介 艾萨克康德尔(Isaac Kandel,18811965),美国比较教育学家。 1908年,在老师萨德勒的说服下,康德尔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攻读比较与国际教育专业。1910年,康德尔获博士学位,其毕业论文德国小学教师的培训得到很好评价,并在当年由师范学院出版社出版成书。 191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比较教育学讲师。 1915年升任副教授。 192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研究所教授。 1924至1944年间,康德尔担任了教育年鉴的编辑。 1945年,康德尔作为美国教育使节团成员之一,被派往日本,对日本的学校制度进行美国式的改组。 1946年,康德尔从哥伦比亚大学退休,但他仍继续从事比较教育学的研究。,1949年他担任了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员。 1947至1949年间,他在英国任大学季刊主编, 1948至1950年间就任曼彻斯特大学美国研究教授和研究所所长。 从1946到1962年,康德尔以作家、编辑和顾问的身份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特别委员会工作,1947年,康德尔以教科文组织顾问的身份主持编写了一份报告,题为关于在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学校中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的建议。 1949年,康德尔参加了教科文组织主办的一次人权讨论会,并为人权意见与解释一书撰写了一章,其中建议把教育权规定为一项人权。1951年,康德尔撰写了提高离校年龄一书,作为教科文组织发行的有关义务教育的丛书中的一本。1962年,康德尔撰写了他最后一本书,名为走向教师专业,由教科文组织古巴哈瓦那办公室用西班牙文出版。1965年康德尔逝世。,主要著作,比较教育学(1933年出版),1954年修订更名为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 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1933年出版的代表作比较教育一书中。比较教育全书共分十章,前三章着重讨论教育与民族国家、民族主义、国民性等的关系,分析决定各国教育制度的各种社会因素和力量;第四至第九章是国家与教育、国民教育制度的组织、教育行政、初等教育、初等教员的培养、中等教育及中等教育的培养等问题,分别比较论述了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和前苏联六国的教育状况;第十章是全书的结论。,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是根据比较教育学修改而成的,主要包含以下一些内容:(1)比较教育学的内容和方法,(2)国家与教育,(3)决定教育性质的各种力量,(4)教育改革的新形式,(5)教育机会均等,(6)教育的管理和组织,(7)儿童教育,(8)青少年教育,(9)师资培训,(10)问题与展望。以英国、法国、美国和苏联四个国家为例,分别介绍了它们不同的教育状况和特点。,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思想,1、关于比较教育的目的 “发现教育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在特定背景中的解决方法,以及发展教育的原理或原则”。,教育问题,(l)决定教育制度特点的因素是什么? (2)民族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3)教育与民族主义的关系是什么? (4)个人与社会或国家有什么关系? (5)在合法的社会中自由的意义是什么? (6)儿童教育应由谁来管理? (7)私立教育和私立学校应处于什么位置? (8)社会或国家为其成员的教育提供多大范围的责任? (9)学前教育的范围是什么? (10)初等教育的范围是什么?,(11)初等后或中等教育的范围是什么? (12)在每类学校中应设置哪些课程? (13)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14)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5)怎样培训教师及教师的地位怎样? (16)教育行政管理应当是中央集权制,还是地方分权制? (17)如何坚持标准?考试应处于什么地位? (18)应由谁来制定课程和学科? (19)教育制度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20)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是什么?,康德尔的比较教育的目的,第一,“报导描述” 的目的。 第二,“历史功能”的目的。比较教育是“延续至今的教育史研究”。 第三,“借鉴改善”的目的。,关于因素分析法,(1)民族主义(nationalism) 民族主义与国家教育制度关系十分密切,民族主义决定了国家教育制度的变革,而国家教育制度的变革产生的新经验又将增强民族主义因素的发展 (2)民族性(national character) 由于存在着不同的民族特性,其国家教育制度有着显著的差别。康德尔选择了英、法、德、美、意、俄六个国家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对它们的民族特性进行了分析,进而剖析了它们的教育特点, (3)因素和力量 各国的教育制度均由政治制度所决定,因而不同的政治制度下有不同的教育制度,但其背后的一些因素和力量却是一致的,康德尔对比较教育的贡献,康德尔的一生对一般教育领域和比较及国际教育的专门领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著名代表作比较教育被广泛认为是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在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上,较之以前的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对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阐述是最为完整、最为系统的,他不仅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比较教育理论,提出了系统的比较教育方法论,而且还为比较教育的发展和人类的教育事业积极进行活动,做了大量工作。他的比较教育思想,典型地代表了因素分析时代比较教育发展的特点,并且为此后比较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无愧为当代最具代表性和最具权威性的比较教育学家。,七、施奈德,(一)生平简介 施奈德(Friedrich Schneider,18811974年) 1881年出生于德国的科隆。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明斯特大学学习,历任国民学校、中等学校的教师, 1923年任科隆大学的私人讲师,1928年任波恩大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教授。同年被美国聘请为客座教授, 1931年与哥伦比亚大学的罗门(18691948)共同创刊国际教育学杂志。 1946年接受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大学的邀请,并在该地设立“比较教育学研究所”,任第一任所长,工作到1953年。 从1949年起,兼任慕尼黑大学教授, 1960年在该大学辞职后,成为欧洲比较教育学会的名誉会员。,主要著作,1947年出版的各国国民教育的动力,正如其副标题“比较教育学入门”所表示的,它概括地叙述了比较教育学的原理。施奈德和康德尔一样,认为教育制度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该书分成以下几章:国民性与教育;文化与教育;科学与教育;政治与教育;宗教与教育;历史与教育;教育学的自身发展。为了证实其理论,施奈德在各章里详细论述了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等各国教育的历史和发展的具体事实。 另一本是1961年著的比较教育学。这一本书论述了比较教育学的历史、概念、研究方法、教学(授课)等问题,并指出了形成各国教育的因素,把影响教育的国民性、地理、经济、文化、宗教、科学、社会组织和政治等因素,和外国的影响同时并论,对教育发展的内部因素也很重视。,施奈德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应该或可以比较什么? 是比较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整个教育,还是教育中的某些大的或小的方面? 通过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他找出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制度间进行比较的一种连接成分。然而,为了进行比较,还要求助于所比较的国家的历史情况。 影响教育制度的十大因素:人的特性,地理环境,文化,经济,科学,社会连接,政治,宗教,历史,对外关系。 比较可以分为质和量两类。量的比较的基础是统计资料。,影响教育的外在因素,民族性与教育 地理环境与教育 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文化与教育 外国影响。,内因,在教育制度本身内也产生和存在一些起重要作用的内在因素。人类和学校的发展更主要的是产生于自己的内部。这种发展是通过各自构建和生长的内在规律自动地推动其发展。因此,研究人员必须要考虑哪些内因是有助于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制度。,施奈德对比较教育的贡献,施奈德提出,比较教育学的目标是运用历史研究法对各国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把教育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发展,同多种素质结合起来,从而探明决定教育制度的实在的、内在的、而且是永恒的各种力量。 比较教育研究课题是研究和说明各国教育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其民族特性。同时还要说明各国教育的动力和形成因素。 开辟了因素分析这一比较教育学的新领域。,八、尼古拉汉斯,(一)生平简介 尼古拉汉斯(Nicholas Hans,1888_1969),早年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教育系学习, 于1926年在该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36年,他又获得了文学博士学位。 1946年,汉斯成为国王学院讲师,他一直在那里工作到1953年退休。 1948年被伦敦大学任命为比较教育高级讲师。其间, 完成并出版了他那杰出而辉煌的代表作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康德尔和施奈德等的历史主义方法论思想和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使这种方法论体系变得更加细致和完善。 虽然强调历史主义的方法论,但他并不局限于历史。如果说历史主义是汉斯比较教育方法论的基本思想,那么因素分析则可以视为他的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手段。,他把影响教育的因素也归为三类: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种族、语言、地理和经济因素; 宗教因素;关于宗教因素他列举了天主教、英国国教和基督新教等宗教传统因素; 世俗因素;在世俗因素中,他论述了人文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等对教育的影响。,汉斯对比较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对由萨德勒和康德尔等人创立的历史主义思想和因素分析等比较教育研宪法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深入细致地讨论了各种影响教育制度及其发展的因素和力量,并且较好地把历史主义的方法论思想与具体的因素分析手段结合起来,进而为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法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具体和合理的因素分析结构。 把比较教育在因素分析时代的发展推到了顶峰,并由此而促进了比较教育在此以后逐步走向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九、贝雷迪,(一)生平简介 贝雷迪(George Z.F.Bereday,1920-1983),美国教育家。1920年生于波兰。 在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获得历史学文学士、文硕士学位和社会学理学士学位 1953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后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比较教育教授,其间曾赴莫斯科大学和东京大学讲学。 先后担任美国比较教育评论(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哥伦比亚比较教育研究(Columbia Comparative Education Studies)主编和教育年鉴(The Yearbook of Education)联合主编。,(二)主要著作,教育的自由主义传统(Liberal Tradition in Education) 美国的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 in America) 苏联教育的政治学(Politics of Soviet Education) 变化中的苏联学校(Changing Soviet School)、教育中的比较法(Comparative Methods in Education)。 贝雷迪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以提出著名的“比较四步法”而闻名于世,他的方法论思想主要体现在其1964年出版的代表作教育中的比较法一书中。,比较四步法,贝雷迪认为,比较教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个是领域或区域研究,涉及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个地方等 另一个是真正的比较研究,同时研究一些国家或一些地区。,区域或领域研究中的两个阶段为 描述阶段,也称“教育地理”,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收集教育资料; 解释阶段,在这一阶段里,运用其他社会科学的方法(如历史、哲学、经济、社会学等)对所获得的资料做出说明,进行社会分析。,真正的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两个阶段 并列阶段,也就是对收集到的各国的资料进行初步对比阶段,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建立进行比较的标准,使比较更为有效,在这个基础上应要对假说进行验证。贝雷迪正是在这一阶段中提出了假说。 真正的比较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应系统分析超越国界的教育制度。,十、诺亚和埃克斯坦,(一)生平简介 诺亚和埃克斯坦(M A Eckstein)早年都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在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攻读研究生期间,在著名比较教育家贝雷迪的指导下,对比较教育的方法论问题产生了兴趣。1969年,他俩结合自己在大学的教学经验合作撰写出版了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一书。,主要著作,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 1、社会研究的科学方法 (1)提出假说 (2)数量测定 (3)参照研究 (4)理论分析,2、比较教育研究的科学方法 ()确定问题 ()提出假说 ()明确概念 ()选择个案 ()收集数据资料 ()处理数据,说明结果,诺亚和埃克斯坦对比较教育的贡献,诺亚和埃克斯坦对于比较教育学科的贡献,在于他们将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引入比较教育研究领域,并提出了一套用实证的量化分析的方法论证比较教育研究假说的研究方法。他们使比较教育研究程序融入了数量化和科学化的特征,体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趋势,即从早期注重哲学和历史学的方法,发展成注重经验和计量的方法。,十一、霍姆斯,(一)生平简介 霍姆斯(Brian.Holmes,19201993)英国比较教育专家。 1914年获伦敦大学物理学荣誉学位。曾先后在伦敦任文法中学物理教师,在达勒姆大学任科学教学法讲师。 1953霍姆斯回到伦敦大学攻读比较教育高等学位,开始投身于比较教育的研究工作。 1962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以比较教育方法论为主题。1975年起任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比较教育教授,曾任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多所大学的访问教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日内瓦国际教育研究所和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所等多个国际组织的顾问。 19731977年任欧洲比较教育学会会长,19741977年任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主席。1985年霍姆斯退休。曾主编世界教育年鉴和国际教育评论。,主要著作,教育问题:一种比较的方法(Problems in Education: A Comparative Approach) 教育的比较方法(A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Education) 比较教育:对方法的思考(Comparative Education: Some Consideration of Method)。,问题研究法,认为问题研究法既科学,又可以作为教育改革的工具。问题研究法包含两个主要框架。一是方法论框架,即问题研究的程序;二是收集资料、分析问题、验证假设的“理智框架”。,方法论框架,(1) 选择与分析问题: 主要是选择和分析当前各国所关心的重大问题。 (2) 寻求解决办法(政策): 分析说明哪些政策和办法更适合于哪些地区、哪种环境,或者提出对某一国家更为现实有效的办法。 (3) 验证有关因素 :一是详尽地描述、分析教育制度及与其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背景;二是筛选出与具体问题紧密相关的决定性因素;三是对这些决定性因素做出认真的评判。 (4) 预测 霍姆斯指出,在综合分析各国教育问题的基础上,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提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做出某种切实的预测。,“理智的框架”,(1)规范模式(normative pattern),主要容纳影响各国教育问题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2)制度模式(institutional pattern),容纳有关教育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制约教育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结构和群众团体等资料,为制定切实可靠的教育改革方案提供参考。 (3)自然模式(physical pattern),又称环境模式,指的是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因素方面的资料,它包括地理、地质、气象、环境、人口,等等。 (4)精神模式(pattern of mental state),容纳一国或一民族的精神状态,或称为民族性,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以及反映个人行为准则和人们对新事物和改革的态度等方面的资料。,霍姆斯对比较教育的贡献,提出了把问题研究法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其资料分类的四模式理论使因素的收集有了一个明确的框架,而且通过这些因素在教育决策中的不同作用,重视从社会学法则出发制定教育政策,使比较教育研究为教育决策做出贡献,这显然不同于以往的以寻找各国教育上差异为目的的因素分析法。,十二、埃德蒙金,(一)生平简介 埃德蒙金(Edmund J king,1914-2002),英国比较教育专家。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退休教授。早年在曼彻斯特大学获文学士和硕士学位。 1936-1947年曾在伦敦的多所文法中学任教。 195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又获文学博士。 1979年退休。 英国的比较教育(Comparative Education)杂志的创始人之一 曾任欧洲比较教育学会副会长。 精通多国语言,曾到美国、澳大利亚、伊朗、印度、日本和中国的大学访问,是经合组织和教科文联合组织的顾问。 2002年2月8日,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退休荣誉教授的埃德蒙金因病去世,享年88岁。,主要著作,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1958年初版) 从世界的角度看教育 教育与社会变革 比较研究和教育决策 师范教育与比较研究 西方教育史(与博伊德合著) 义务后教育(一、二卷) 教育的重组,主要理论,比较研究的职能 为热心研究各种不同背景中的教育实践的人们提供信息,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敏锐性; 帮助分析教育的现象、趋势和问题。 指导教育的决策和发展,并日益认识到社会经济和政治对这两方面的影响。” 比较教育研究者层次 (1)比较教育的初学者 这级水平的人学习比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对别国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应该采用区域研究的方法。在这级水平上,学生除了学习书中所描述的各国教育制度的一般情况之外,还必须对对象国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教育制度作出准确的把握。 (2)通过区域研究对比较教育已有一定背景知识的人 这级水平主要是对教育上反复出现的一些专门问题进行跨文化研究。 (3)比较教育的研究者 这是比较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金认为这一水平的研究包括两类:一类是后来成为大学论和研究课题的那些正式而详尽的研究;另一类是解决问题的政策性研究。研究方法应视具体的研究课题而定。在这一水平上,金认为对问题进行跨学科的集体研究是必要的。,金从历史的角度,根据技术发展过程将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三种教育模式。,第一阶段:前工业时代 这一阶段也包括今天不很发达国家的初期工业发展阶段。它的特征是“它极大地依靠正规学校教育制度,对地主和少数高级专业人员或大企业家的子女进行教育,以使他们日后身居要职。这种教学就其明显的内容而论,在日后生活中可能大部分都被忽视。在学校所学的东西,经遗忘而保留下来的东西便是教育这就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说法。”他们师生之间是师徒式的单向关系。,第二阶段:“与工商业的生活方式相一致”的时代 “它反映城市中产阶级的开端,强调新人和新兴资产阶级而不是贵族阶级所关心的事情。”这一阶段的学校被称为工厂学校或训练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兴旺发达,培养文职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企业领袖等。同时,高等技术教育和大学中的研究生课程及一些系统研究迅速发展起来。,第三阶段:“信息社会”阶段 这一阶段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标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紧密。“它展望着一个信息社会,恢复共同的人性或文化,使人至少在某种程度的伙伴关系上始终保持共教共学。”金认为这正在形成中的第三种模式“代表着一种对以往的权利制度和社会趋同现象以及工程社会中许多目标的否定”,它更强调公享、关心和判断。,比较研究的历史框架,(1)背景(context) 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纵向的,即在进行教育的比较研究时,要将教育置于一个教育发展的纵向历史过程,探讨它的历史形成及传统的影响。二是横向的,即比较研究也要考虑到本国当前的实际发展水平。,(2)概念(concept),比较研究还要明确概念。在这方面,金特别强调可比性问题,他指出,我们在进行比较研究时,一定要注意各种抽象概念在不同社会环境、不同的语言习惯中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比较研究的可比性和有效性。,(3)结构Institution),指的是研究对象国的教育体制及其结构。金认为,在从事别国教育研究和各国教育问题比较研究时,除了搞清问题当时所处的“生态背景”及有关概念的含义后,还必须研究比较该国或这些国家的教育机构,因为社会环境、教育上一些概念的含义是不断变化的,而教育体制的结构则相对稳定而又充分反映社会环境的要求和有关概念的实际内容。,(4)操作(operation),在完成了上述三阶段工作之后,接下来就要努力找出这些结构方面的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并对此进行比较分析,这就到了操作阶段。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就能提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一些体制上的变化,或者更适当地说,就能提出一系列可能的解决办法供决策者参考。,(5)决策和执行(decision and implementation),即教育决策者们根据比较研究所得出的几种可行性方案,作出决策并付诸实施。,埃德蒙金对比较教育的贡献,埃德蒙.金是当代比较教育领域最著名、最多产的学者之一。 比较教育方法论思想自成一派,密切联系当前社会的最新发展,使比较教育从主要是大学的学术活动变为多学科的决策研究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法论观点,提高了比较教育学科的实用性,为比较教育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十三、菲力蒲库姆斯,(一)生平简介 菲力蒲库姆斯(Philip H.Coombs,1915- ),美国教育学家。毕业于阿姆斯特学院,在芝加哥大学获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美国阿姆斯特学院、威姆斯学院、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并在国外很多大学讲学。 1961-1962年任美国肯尼迪政府国际教育和文化事务助理国务卿 1963-1968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规划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开教育规划之先河。后任福特基金会教育部主任,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副主席,积极推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并且特别关注第三世界国家教育发展。 1988年访问中国,被北京师范大学聘为客座教授。现已退休,定居于美国康涅狄格州。,主要著作,世界教育危机系统分析(1968) l968年,菲力蒲库姆斯写了一本名为世界教育危机系统分析的书,在人们普遍对教育过分乐观之际,提出了世界教育正在出现危机的观点。这本著作震动了当时的国际教育界。,八十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对教育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重新估价世界的教育危机被提上了重要议程。担任国际教育计划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的菲力蒲库姆斯在一种责任感、使命感的驱使下,经过长期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于1985年又出版了续篇世界教育危机:八十年代的观点。在该著作中,库姆斯独到而深刻地论述分析了80代年代世界性教有危机及其转机。,世界教育危机:八十年代的观点,八十年代的世界教育危机不仅没有解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并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世界教育的“求”与“供”的矛盾冲突 (1)青少年人口仍在快速增加; (2)各级教育入学率还相对地低(尤其是农村地区的青少年); (3)各种资源严重缺乏 在教育质量方面,库姆斯认为,“五种校内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慧高速解决方案
- 2018年四川内江中考满分作文《我心中的英雄》13
- 火炬蒸汽系统凝结水危害与改进探析
- 深圳大学《影视剧配音》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哲学讲座观众电梯租赁合同
- 智能景区监控安装合同
- 便利店弱电系统工程合同
- 购物中心水电改造施工劳务合同
- 建筑机械工程合同管理办法
- 建筑业货车租赁合同协议书范本
-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在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中发生率的研究进展
- T-CPMA 034-2023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 国家开放大学《中文学科论文写作》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配电柜的维护、管理、保养方案
- 2024年广东佛山市三水海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展示
-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
- 鼻饲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医学
-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海洋意象与文化内涵探究
- 小学教育的教师角色与素质
- 慢性胃炎胃镜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