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主要内容与法律执行专题讲解课件_第1页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主要内容与法律执行专题讲解课件_第2页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主要内容与法律执行专题讲解课件_第3页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主要内容与法律执行专题讲解课件_第4页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主要内容与法律执行专题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主要内容 与法律执行专题讲解,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政策法规处 杜 渐,一、讲解主要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三)重庆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二、主要法律制度,(一)食品生产调整范围 1、食品生产加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以下称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食品生产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 2、食用农产品生产。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不属于食品安全法的调整范围,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二、主要法律制度,3、食用农产品划分 (1)法律依据 A、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B、食品安全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以下称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 (2)立法解释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二、主要法律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释义对农产品的立法解释是: A、初级产品有的是未经加工的原始形态的产品,有的是经过初步加工的产品 B、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是指通过种植、养殖、采摘、捕捞等传统农业活动和设施农业、生物工程等现代农业活动获得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进行分拣、去皮、剥壳、粉碎、清洗、切割、冷冻、打蜡、分级、包装等加工,但未改变其基本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的产品,二、主要法律制度,(3)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可运输产品(上)(GB/T7635.12002)对农产品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界定 (4)文件依据 商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的通知(商建发20051号)食用农产品范围注释: “食用农产品是指可供食用的各种植物、畜牧、渔业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范围包括植物类、畜牧类、渔业类”,二、主要法律制度,(5)相关定义。经济大辞典农业经济卷对初级产品的定义:初级产业产出的未加工或只经初加工的农、林、牧、渔、矿等产品。其中有的直接用于消费,有的用作制造其他产品的原料 综上所述,农产品的范围包括农产品和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对农产品实施初级加工后仍就属于农产品的范围,二、主要法律制度,(二)食品生产责任体系 食品生产实行“四位一体”的责任体系: 1、政府负总责。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 2、监管部门承担监管职责。负责制定食品生产加工的规则,包括制定或建议制定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技术标准和管理措施;督促食品生产者落实食品生产主,二、主要法律制度,体责任;组织食品生产的日常监管,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组织食品生产的执法监管,打击食品生产违法、犯罪行为;对食品安全应急事件或食品生产事故依法进行应急处置 3、食品生产者承担主体责任。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法定条件、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从事食品生产;建立和执行法定的规章制度,生产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包括所生产食品的安全引发的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在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二、主要法律制度,4、新闻媒体监督。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并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案例:三鹿奶粉事件) 5、责任体系必须强调的问题: (1)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承担监管职责都是属于监管职责的范畴,如果不履行,可能承担的责任是监管责任,即失职、渎职责任,但是不对企业所生产的食品安全负责 (2)企业的主体责任是质量责任,按照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明示责任担保的责任规定,企业应当对所生产的食品安全负责,负责任的具体“宣誓”载体就是食品标签。因此,只有企业对自己所生产的食品安全负责,二、主要法律制度,(三)食品安全标准 1、食品安全标准的类别。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其中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只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不允许制定企业标准 2、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 (1)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 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的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制定。 屠宰畜、禽的检验规程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二、主要法律制度,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有关产品国家标准涉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内容的,应当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一致 (2)地方标准。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参照执行食品安全法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的规定,并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二、主要法律制度,(3)企业标准。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在本企业内部适用。 案例:食品相关产品企业标准备案问题、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问题 3、食品安全标准的过渡。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前,食品生产者应当按照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生产经营食品,二、主要法律制度,4、食品安全标准的问题。食品生产者、食品行业协会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应当立即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5、企业标准失效的问题。食品生产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自动失效;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予以修改(条例规定),二、主要法律制度,(四)食品生产相关规定 1、食品生产法定条件 (1)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的明确规定 (2)符合重庆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第七条的规定: A、不得在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生产或贮存有毒、有害以及容易造成食品污染的物品 B、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应当防潮、防霉、通风干燥,食品应当分类存放 C、定期维护食品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及时清洗,保持设备或者设施清洁、卫生 D、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并有明显区别标识,分开使用、定位存放、保持清洁 案例:恶意与善意改变生产条件的问题,二、主要法律制度,2、食品生产禁止性规定 (1)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的明确规定 (2)办法的有关禁止性规定: A、用非食用化学物质浸泡水产品、畜禽产品 B、在食品中掺入罂粟壳等有毒、有害物质 C、以废弃食用油脂为原料生产食用油 D、利用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纤维等有害物质为原料,生产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工具、设备等食品相关产品,二、主要法律制度,(3)办法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禁止生产的规定: A、乳制品、酒(不含粮食酿造酒)、罐头制品、果冻等高风险食品 B、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C、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D、市质量监督部门规定的其他禁止生产加工的食品 (4)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不得向食堂、连锁经营的集中交易市场销售其生产加工的食品 (5)生产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二、主要法律制度,3、有关生产许可制度。 (1)食品生产许可。国家对食品生产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 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 安全评估:申请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获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准予许可的,方可生产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从事食品生产活动,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和要求,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二、主要法律制度,(2)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条件、程序,按照国家有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规定执行 安全评估:申请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生产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获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准予许可的,方可生产 讨论:复合添加剂应该具备何种条件才能生产?,二、主要法律制度,(3)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依法属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管理的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者,应当向重庆市质量监督部门依法申请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 安全评估:申请从事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获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准予许可的,方可生产,二、主要法律制度,(4)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核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应当依法取得生产加工核准,办理工商登记后,方可从事生产加工活动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核准的有效期为3年。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管理办法由市质量监督部门制定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实行季节性或者临时性生产加工的,应当在开业、停业前3日内报告所在地区县(自治县)质量监督部门。无正当理由的,停业不能超过6个月(办法规定),二、主要法律制度,(5)许可条件发生变化。食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食品生产要求的,食品生产者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需要重新办理许可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 县级以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者生产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食品生产要求情形的,应当责令立即纠正,并依法予以处理;不再符合生产许可条件的,应当依法撤销相关许可(条例规定),二、主要法律制度,4、食品生产制度建立 (1)健康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二、主要法律制度,(2)进货查验制度。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3)进货记录制度。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二、主要法律制度,(4)出厂检验制度。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5)出厂检验记录制度。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 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二、主要法律制度,(6)职工学习培训制度。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并建立培训档案(条例规定) (7)职工健康检查制度。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食品生产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食品生产人员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进行健康检查,其检查项目等事项应当符合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二、主要法律制度,(8)制定、实施控制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下列事项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保证出厂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A、原料采购、原料验收、投料等原料控制 B、生产工序、设备、贮存、包装等生产关键环节控 制 C、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检验控制 D、运输、交付控制 食品生产过程中有不符合控制要求情形的,食品生产企业应当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整改措施(条例规定) 案例:食品添加剂添加量的问题,二、主要法律制度,5、预包装食品标签 (1)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的明确规定 (2)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者对标签、说明书上所载明的内容负责 (3)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 (4)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5)注意特定情形 案例:阿斯巴甜与苯丙氨酸的标示,二、主要法律制度,6、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说明书和包装。标签、说明书应当载明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六项、第八项、第九项规定的事项,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并在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二、主要法律制度,7、保健功能食品。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职,承担责任。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必须真实,应当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二、主要法律制度,8、食品召回制度。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召回制度包括主动召回和责令召回: (1)主动召回。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食品生产者应当对召回的食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并将食品召回和处理情况向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报告,二、主要法律制度,(2)责令召回。食品生产者未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县级以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 (3)召回处理。对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销毁,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条例规定),二、主要法律制度,9、食品委托生产。 采用委托方式生产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依法属于生产许可管理的食品等相关产品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生产 委托双方应当到所在地区县(自治县)质量监督部门备案,提交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和委托加工合同复印件 委托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标明委托双方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事项(条例规定)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不得接受食品委托生产加工(办法规定),二、主要法律制度,(五)食品检验相关规定 1、抽样检验。县级以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 2、企业检验。食品生产者可以自行对所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也可以委托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3、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检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应当至少每半年检验1次;首次出坊销售的食品,应当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得出坊销售,二、主要法律制度,不具备食品检验能力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应当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4、申请复检。食品生产者对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进行的抽样检验结论有异议申请复检,复检结论表明食品合格的,复检费用由抽样检验的部门承担;复检结论表明食品不合格的,复检费用由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条例规定) 5、检验重点。对专供婴幼儿、老年人、病人等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应当重点加强抽样检验(条例规定),二、主要法律制度,6、不得复检。下列情形不得申请复检 (1)食品微生物指标超标的 (2)食品留样超过保质期,影响复检指标稳定的 (3)逾期未提出复检申请的 (4)已进行过复检的 (5)生产经营单位对样品真实性提出异议,但不能提供有关证明文件的(办法规定) 7、快速检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初步筛查;对初步筛查结果表明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依法进行检验 检验结论公布之前,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不得进行销售(办法规定),二、主要法律制度,(六)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1、制定事故处置方案。食品生产者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2、发生事故应急处置。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食品生产者应当立即予以处置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条例规定),二、主要法律制度,3、食品安全事故调查。食品生产者应当配合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主要配合义务包括: (1)接受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的部门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生产者和个人有关情况的了解,并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 (2)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不得拒绝 (3)不得阻挠、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二、主要法律制度,(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食品生产者应当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主要包括: 1、抽样检验。质监部门依法实施的定期、不定期、执法检查需要的抽样检验,食品生产者应当配合 2、执法检查。县级以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各自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1)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2)对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3)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二、主要法律制度,3、权力限制。县级以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对生产者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二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 (八)食品生产法律责任 食品生产者共有22种违法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条至第九十二条,二、主要法律制度,(九)食品生产法定期限 1、进货查验记录保存期限。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2、出厂检验记录保存期限。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3、从业人员禁止期限规定。被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二、主要法律制度,4、检验人员禁止期限规定。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十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5、过程安全记录保存期限。食品生产企业除依照食品安全法第进行进货查验记录和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外,还应当如实记录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情况。记录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6、食品生产许可有效期限。食品生产许可的有效期为3年,三、具体执行问题,(一)食品添加剂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问题 1、采购、验收食品添加剂,应当查明以下事项: (1)食品添加剂生产者是否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2)是否属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的范围,复合添加剂应当查明所复混的单体添加剂是否属于食品添加剂标准的范围 (3)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是否合格,除查验检验报告外,必要时还应对其进行检验,三、具体执行问题,(4)所使用的添加剂与被添加的对象是否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的范围规定,复合添加剂的单体添加剂是否符合食品添加剂标准的范围规定 (5)食品添加剂的添加量是否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的限量值规定 (6)添加食品添加剂所生产的食品,经检验添加剂的限量值是否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的限量值规定 案例:土豆粉检验铝离子超标能否认定添加了明矾,三、具体执行问题,(二)对取得食品生产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的理解 1、取得食品生产的有关许可,只能证明经过许可审查具备了生产的必备条件,不能证明对所生产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保证(例:机动车驾驶证的获得与机动车驾驶安全) 2、取得食品生产的有关许可,是具备了从事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3、企业的性质、规模、属性,只能证明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不能证明食品安全具有保证,也不能因此将过错行为都理解为“非故意”行为,三、具体执行问题,(三)进货查验制度执行中必须注意的有关问题 1、生产许可证 (1)查验许可的范围、类别与品种是否符合 (2)查验许可的有效期,是否仍然有效 (3)查验许可是否被撤回、撤销、吊销、注销以及被公告的情况 (4)对提供的许可证一定要“背书”,防止许可证被伪造、冒用、变造 案例:永川某食品厂三聚氰胺奶粉案件,三、具体执行问题,2、产品合格证明 (1)产品合格证与产品包装的名称是否一致 (2)产品合格证与产品包装的生产日期是否一致 (3)产品合格证与产品包装的批号是否一致 3、产品检验报告 (1)所提供的产品检验报告与所购买的产品是否为同一批次的产品; (2)企业提供的检验报告包括企业自行检验报告、企业委托法定机构检验报告、监管部门的抽样检验报告 (3)企业委托法定机构检验报告一定要明确产品的批号,没有明确批号的,应视为无效报告 (4)对提供的检验报告一定要“背书”,防止许可证被伪造、冒用、变造,三、具体执行问题,(四)执行出厂检验制度中有关应当注意的问题 1、抽样检验的参照执行。抽样检验报告只代表某一个批次,出厂检验要求每一批次都要检验,抽样检验报告一般不适宜“代替”出厂检验报告(批次不能覆盖) 2、委托检验的效力局限。企业的委托检验,检验机构只对样品负责,检验报告的效力有局限。因此,企业的出厂检验报告应当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