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项目类别: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省*市*县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报单位:*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 县 财 政 局项目建设地点:* 县 *乡二九年十二月*省*市*县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县农业综合开发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项目执行单位名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项目负责人:(农开办主任) 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可行性研究总负责人: (农艺师 农业局局长)经济负责人:(农经师 农开办主任)技术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二九年十二月3目录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要11.1 项目背景1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和工期41.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51.4 效益51.5 组织领导和管理6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72.1 自然概况72.1.1 项目区的地理位置72.1.2 水文气象7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72.1.4 水资源72.1.5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82.1.6 自然灾害92.2 社会经济状况92.2.1 人口及劳力92.2.2 土地利用现状92.2.3 农业生产水平102.2.4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102.2.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102.3 基础设施112.3.1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112.3.2 田间工程现状112.3.3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122.3.4 交通与电力12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33.1 项目区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3 3.1.1 自然因素133.1.2 社会因素133.1.3 技术因素143.1.4 经济因素15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53.2.1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153.2.2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163.2.3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63.2.4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改善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需要17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83.3.1 全县上下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183.3.2 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193.3.3 农产品消费市场大,发展势头强劲193.3.4 粮食种植技术基础好,人才充足193.3.5 开发乡镇班子过硬,村组干群参与开发的积极性高20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214.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214.2 供需平衡分析214.3 区内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和供需平衡情况234.4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需水量和供需平衡分析23第五章规划设计245.1 指导思想245.2选项原则245.2.1 着眼大局、准确定位245.2.2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245.2.3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255.2.4开拓创新、规范管理255.2.5以人为本、务求实效255.2.6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255.2.7 依靠科技、提升水平255.2.8 统筹协调、合力开发265.3 建设标准 265.3.1 水利措施标准275.3.2 农业措施标准285.3.3 林业措施标准295.3.4 科技措施标准305.3.5 项目区标示、标牌标准315.3.6 项目工程管护315.4 开发任务325.5 规划布局325.6 最佳方案选定325.5.1 农田水利335.5.2 农业措施335.5.3 林业措施345.5.4 科技推广34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356.1开发任务356.2建设内容346.2.1 水利措施346.2.2 农业措施356.2.3 林业措施366.2.4 科技推广376.2.5 工程管护376.3 主要单项工程设计说明376.3.1水利工程376.3.2 农业工程38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397.1工程量概算397.1.1概算依据 397.1.2 编制方法397.1.3 基本材料407.1.4 基础单价407.1.5 各项费用说明417.2 投资总概算427.2.1 水利措施427.2.2 农业措施437.2.3 林业措施437.2.4 科技推广437.2.5 前期工作费447.2.6 工程管护447.3 资金筹措方案447.4 群众投工投劳447.5 整合资金方案45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468.1经济效益468.2社会效益47 8.3生态效益 48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499.1 组织机构设置499.2 项目实施管理499.2.1 科学规划 精心施工 全力打造精品工程499.2.2 加强宣传 凝聚民心 营造良好开发氛围519.2.3 严格政策 规范管理 提高开发工作水平529.2.4 注重科技 示范带动 提升农业科技含量539.3 运行管理与工程管护54第十章 结论和建议5510.1 可行研究结论5510.2 问题与建议55V第一章 项目概要第一章 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1.1.1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明确要求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2009年中央1号文件把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并明确提出,要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建设资金,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回良玉副总理指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而言,必须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农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今年4月8日,国务院第56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并明确要求,为实现增产目标,要采取六大措施,即重点从改造中低产田、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复种指数、推广重大技术措施、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加大病虫害防控等6个方面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农业综合开发肩负着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责任,承担着中低产田改造的主要任务,即用12年时间在800个产粮大县改造中低产田1.5亿亩,完成一批灌溉面积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设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1.1.3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大举措。回良玉副总理指出:“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明确要求:农业综合开发在中低产田改造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后要继续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集中力量予以支持,并提出了“两个聚焦”的重要论断:资金安排要向高标准农田聚焦,项目布局要向粮食主产区聚焦,为新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工作重点。1.1.4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自今年启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后,就将我县确定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对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县作为农业大县、产粮大县,自1988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县委、县政府以一贯之,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坚持科学开发、民主开发、效益开发,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20多年来,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2209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资8421万元,改造中低产田37.7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289万公斤;连续6年在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验收评比中获得第一名,2008年荣获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改进了农业生产方式,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我县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产粮大县、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基地县和*省商品粮基地县。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关键措施,在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我县仍然有中低产田51.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5,蕴藏着巨大的增产增收潜力。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建设高标准农田,对于促进我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强的意义重大,全县干群的愿望迫切。1.1.5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必须科学地编制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以确立明确的开发目标、合理的建设区域、综合的开发措施、切实的建设内容、可靠的资金投入、高效的开发机制等,为今后的开发建设指明方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竞争立项工作,在规划的基础上,把组织编制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搞好项目建设的切入点,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立好项、开好局、起好步。1.1.6 按照国家、省、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有关文件精神,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以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同时组织了农开、财政、土地、水利、林业、农业、农机、科技、电业、交通等部门的有关领导、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我县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勘测、设计、评估论证,并充分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编制出了*县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和工期1.2.1 规模与范围*县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1万亩,涉及库庄乡的齐王、关帝庙、灵树3个行政村。项目区位于*县北部,国道311以西。1.2.2 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有新打机电井105眼,配套农电线路60公里,开挖整修排水沟渠95公里,修建渠系建筑物258座,建设移动式喷灌9500亩,固定式喷灌500亩;新开及整修农田机耕路45公里,硬化道路19公里,改良土壤1万亩,购农业机械73台套;植树8万株;推广农业新技术3项等。1.2.3 项目工期项目建设期一年,2010年1月-2010年12月。1.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3.1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1360万元。水利措施投资70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2%。农业措施投资47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5%。林业措施投资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科技推广投资90万元,占财政资金的7.5%。项目管理费26万元,占财政资金的2%。工程管护费12万元,占财政资金的1。1.3.2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36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00万元(包括中央投资800万元,省级财政投资32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35万元,县级财政配套45万元),群众筹资投劳160万元。1.4 效益通过开发建设,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0.77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0.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55万亩,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1万亩,新增农机总动力0.04万千瓦,增加机耕面积0.45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94万公斤,优质烟叶5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67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开发前增加856元。科技在项目区增产增收中的贡献率达到60%,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土地利用实现良性循环。1.5 组织领导和管理为保障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顺利实施,成立以县长为组长,以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县财政局、农业局、农开办、水利局、林业局、农机局、审计局、供电局、交通局、科技局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县、乡、村及县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项目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益运行,努力打造品牌工程。项目和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计划审批制、资金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财政资金县级报帐制和检查验收制等,强化资金的整合与筹措,注重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把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的示范区。19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县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计划改造面积1万亩,涉及库庄乡的齐王、关帝庙、灵树3个行政村。项目区位于*县北部,G311国道西侧。2.1.2 水文气象项目区地处暖温带南缘,受暖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属温暖半湿润区,秋末到冬春季基本受中亚大陆气流和北方冷空气控制,春末至中秋受亚热带气候影响,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低气温(15.3)(1958年1月2日),年平均活动积温(10)4770.5,多年平均日照2033.9小时,无霜期214天,多年平均降雨量740mm,年内降雨、时间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7、8、9三个月,雨量占全年的65%以上。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该项目区地势平坦,海拔高度为64-75米之间,主要地貌单元系汝、颍河冲积、洪积而成,土壤类型主要以潮土、砂姜黑土为主,有机质含量12.47g,全氮含量1.01 g,速效磷12.04,速效钾119.71,缓效钾676.64,pH值7.8。2.1.4 水资源项目区内有文化河1条季节性河流,灌溉作用不大。所处地理位置为平原井灌区,水资源主要是浅层地下水,一般埋深在5-6米,该区地下水丰富,属强富水区。水质良好,能满足农田灌溉需要。地质结构为中粗沙、卵石,亚沙土结构比较松散,富水性25吨/时米,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项目区灵树村有800多亩耕地地势较高,地下水埋深在8-9米,只有增加井深到70米才能满足灌溉需要。项目区主要灌溉方式为井灌,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灌溉定额将会大大降低。灌溉定额110 m3/亩年,设计井灌保证率75%时,需水量125.4万m3,允许开采量为136.62万m3,完全能满足需水要求。2.1.5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耕地面积总计1万亩,土壤类型主要以砂姜黑土和粘质潮土两类,适宜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但由于受旱涝影响,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桥涵失修、损毁严重,沟渠堵塞、淤积,排水不畅,项目区大部分耕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近0.1万亩农田粮食单产不到350公斤。现有耕地土壤肥力高,无盐碱、无沙化,适宜发展有机农业、现代农业和循环农业等,增产潜力大,亟待开发挖掘。首先从根本上改变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其次通过喷灌、地埋管道、深耕、秸杆还田等工程和农艺节水措施的应用,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效益,最大限度地挖掘耕地的潜力。项目实施后,区内小麦亩产可提高110公斤,玉米亩产可提高150公斤,大豆亩产可提高50公斤,烟叶亩产可提高50公斤。同时粮食、经济作物的品质也将大幅度提高,开发成效十分显著。2.1.6 自然灾害由于降雨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故而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直接威胁着农业发展。旱灾多发生在春季,据统计,1979年以来,30年间发生春秋冬旱22年,其中轻旱15年,平均2年一遇,重旱7年,春旱发生频繁,由于正值小麦拔节、抽穗、灌浆期间,对小麦单产影响严重;涝灾多发生在秋季,1979年以来发生18年,平均1.7年一遇,主要在秋作物开花、灌浆期,造成减产、绝收。由于林木稀少,干热风、龙卷风、冰雹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给地方经济造成很大损失。项目区大部分耕地由于长期受地下水冷浸、板结,粮食生产季节旱涝频繁发生,农民科技水平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等原因造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2.2 社会经济状况2.2.1 人口及劳力项目区涉及库庄乡的齐王、关帝庙、灵树3个行政村,总人口7203人,耕地面积1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4亩,农业劳动力4400人,劳动力占总人口的61%。其中外出务工近800多人,从事农业生产3600多人,农业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裕。2.2.2 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耕地面积1万亩,村庄面积0.25万亩,林地及道路占地0.13万亩,林木覆盖率9%。2.2.3 农业生产水平项目区内有耕地面积1万亩,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烟叶等,复种指数一般为195%,由于农业基础条件差,机械化水平低,造成农业生产管理粗放,土地产出率低。小麦播种面积0.9万亩,亩产在390公斤左右,玉米播种面积0.64万亩,亩产400公斤,大豆播种面积0.26万亩,亩产150公斤,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0.1万亩;粮食总产量642万公斤,农业总产值5898万元。经营形式多为农户分散经营。通过返租承包等形式规模经营的27户,面积1100多亩。小麦统一供种面积0.9万亩,良种覆盖率100%。2.2.4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008年,全县财政收入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45元,库庄乡财政收入为12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13元,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548元,其中,外出务工收入占收入的65%。2.2.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县、乡两级农技推广部门技术力量雄厚,县设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植检站、土肥站,技术设备设施齐全,现有在职技术人员67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25人;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全县共有种植、养殖、加工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9个,库庄乡共有3个。库庄乡设有农业服务中心,有农业技术人员11人,完全可以承担项目各项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同时,将聘请省、市、县有关专家为技术顾问,定期对项目区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2.3 基础设施2.3.1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县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全县共有五座水库,全部位于紫云浅山区,控制面积105.6平方公里,总库容651万立方米。过境主要河道有北汝河和颍河,北汝河流域面积6150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204平方公里,在大陈村附近建闸拦蓄河水为工农业生产服务。颍河流域面积2090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68平方公里,在双庙乡化行村附近建有一大型水闸。目前这两座水闸主要为*市区供水,对灌溉农田作用不大。项目区内有文化河1条季节性河流,水土保持较好。项目区在夏季集中降雨后,形成的积水主要通过文化河流入颍河。2.3.2 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主要水利工程是排涝沟渠和机井,现有排涝沟渠18条,16公里,这些沟渠多属季节性排洪沟渠,夏季雨水较多时形成径流。冬、春两季季节性干旱,很多农民在沟渠中种植作物,造成原有沟渠堵塞严重。现有机井88眼,其中48眼机井存在不同程度的淤积或损坏,亟待维修。配套完好的40眼,每眼井担负灌溉面积250多亩,远远不能满足灌溉需要。桥涵16座,大部分是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有8座需要加宽、加固等维修。水利设施的产权以村集体所有,由于产权不明,基本处于无人管、无人修状态。农村浇地用的是柴油机,耗能、耗力、耗时,远远不能满足农田灌溉需要。2.3.3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截止2008年底,项目区农户主要利用20型以下拖拉机耕地,拥有大中型动力农机具1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台,收割机8台,农机总动力9150千瓦。小麦、玉米是项目区传统的两大粮食作物,2008年,小麦种植面积0.9万亩,玉米播种面积0.64万亩,机耕面积0.45万亩,机播面积0.75万亩,深耕面积较少,机耕、机播率分别占50%和75%,收获环节大部分实现了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0.63万亩,秋作物生产机械严重不足,机械化水平低。植保防治机械化程度更低,病虫害防治主要靠手动小型喷雾器,费时、费力、费药,效果不佳。目前*县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刚起步,需要加大机耕、机播、施肥、植保、收割、运输等专业服务组织,并进一步搞好单项作业承包服务。2.3.4 交通与电力项目区位于*县北部,G311国道西侧。田间通行及运输能力较低,农业生产较为不便,现有农田道路31公里,主干路19公里,田间生产道路,缺乏统一规划,主干道多年失修,损毁严重,蜿蜒曲折,年久失修坍塌、凸凹不平,逢雨雪天气,道路泥泞,行人车辆无法通行,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区内现有电力设备4台,总容量480KVA,只能满足群众正常的生活需要,农田灌溉电力设施几乎没有。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项目区农业发展的障碍因素 3.1.1 自然因素3.1.1.1 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以旱为主的旱涝灾害频繁。项目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带,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40毫米,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多数年份春季、初夏和冬季很容易发生干旱,夏季易发生内涝。因此,以旱为主的旱涝灾害时常对农业造成很大影响。3.1.1.2 土壤耕性差,肥力不足。项目区土壤类型多为砂姜黑土、粘质潮土,耕性较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一直忽视有机肥的施用和土壤培肥措施的落实,盲目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质地变差,板结现象严重,氮、磷、钾比例失调,土壤肥力下降,这些均已成为限制该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3.1.1.3 田间道路规划不合理,路况普遍较差。项目现有田间生产道路31公里,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不仅分布不合理,而且路面窄,加之无人管护,路面凸凹不平,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出行困难,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3.1.2 社会因素3.1.2.1 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偏低,粗种粗管现象普遍。近几年来,随着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区内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而留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386199”部队,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受传统农业思想的束缚,习惯传统经验,影响着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应用。3.1.2.2 土地经营分散,规模效益不高。项目区耕地分户经营,地块分散,规模小,效益低,对年久失修的田间基础设施,无力投入;土地使用权流转进度慢、不规范,不能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3.1.2.3 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项目区属平原井灌区,区内现有机井88眼,其中配套完好的40眼,平均每250亩耕地一眼井,由于现有机井的配套率低,加之相当一部分机井缺乏维护,旱时不能满足供水。此外,多年来群众均无打畦习惯,区内农田灌溉成效不明显,水资源利用系数不高,干旱年份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很大。在去冬今春的大旱中,表现尤为突出。另一方面,项目区内原有的排水沟渠已基本填平,每逢雨季,田间积水无法排出,多数农田受到不同程度渍害。3.1.2.4 农业机械化程度发展不平衡。项目区现有农机总动力0.92万千瓦,平均亩动力0.92千瓦,大中型动力农机具1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台,收割机8台;精量播种机3台,秸杆还田机8台。农业装备以小型机械为主,动力不足,配套水平低,小麦在耕种、收割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玉米、大豆的耕种、收割及作物秸杆还田、土地深耕等方面缺乏配套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要。3.1.3 技术因素项目区农民科技素质较低,技术力量不足。由于多方原因,项目涉及的3个行政村均未配备专门农民技术员,对农民在缺乏必要的培训与指导,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滞后,科技贡献率不高。3.1.4 经济因素农业和农民收入较低,扩大再生产能力不强。项目区是传统的农业种植大乡,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设施脆弱,作物种植以粮食生产为主,林业、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不足10%,农业和农民收入普遍较低。2008年,项目区农业总产值为5898万元,农民纯收入总额32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48元。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由于土地产出率低,多数农民扩大再生产的后劲不足,热情不高。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1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县有82万人,全县每年消费粮食达2.6亿公斤,每年商品粮调出2.1亿公斤。*县的粮食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县的社会稳定和全国的粮食安全。而耕地数量和耕地质量是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两大关键因素。目前耕地数量与社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是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耕地数量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二是人口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三是社会发展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近几年来,粮食、食用油、猪肉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渐次上涨,再次警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和其他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在财政支农投入中,农业综合开发是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关系最紧密、作用最直接的一项投入。同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位投资规模和建设标准,非常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是一项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的战略性措施,在我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对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稳产高产显得尤为必要。3.2.2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坚持产业带动,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品质结构,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我县规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在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有机蔬菜等方面具有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一定的产业基础,通过该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装备水平,能够大力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发展壮大和升级提效,使项目区内的农民纯收入得到稳步提高。3.2.3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进一步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通过对农民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高科技种田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农业节水、节肥、节能等新技术、新成果,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的耕作栽培方式,实行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同时,引导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把项目区建设为优质专用小麦、特色蔬菜生产基地,促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更加注重内涵式开发,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既有效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又严格保护自然资源,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2.4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改善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在我县规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内,尽管自然条件较好,但生产设施落后,土地产出率低下,粮食单产和农民收入远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增产增收潜力巨大,急待改造治理。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制约因素,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还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引导龙头企业在项目区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有效地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可以有力地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而且,通过项目实施,可有力地改善农村电力、交通条件及生活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3.1 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我县自1988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县长亲自抓,主管县长重点抓;并成立了有农业、财政、水利、林业、供电、农机、交通等为成员单位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领导小组,设有办公室,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认真落实县级配套资金和整合项目,把县级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农、林、水、机、财政、电力、交通等部门的职能和技术优势,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全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自1988年以来,*县农业综合开发走过了20年的光辉历程,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开发经验,锻炼培养了一支战斗力强的工作团队,为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正常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特别是近几年,*县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省委书记徐光春、省委副书记陈全国等领导先后到我县视察指导工作;农业部、林业部、农科院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先后多次到我县项目区进行调研和考察;中央电视台、*日报和*日报等媒体多次对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行宣传和报道。2008年*县农开办被省农开办授予“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连续5年在*市组织的农业综合开发验收评比中夺得第一名。每年全县的农业、林业、水利等现场会大都在项目区召开,*县因此也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产粮大县、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基地县、*省商品粮基地县、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等,多次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因此,*县有能力、也一定会把201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做得更好,更扎实。3.3.2 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县位于*省中部,地处暖温带南缘,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带,温暖半湿润区,气候可利用率高,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对发展粮食生产十分有利。境内交通、通讯比较发达,物流快捷,信息灵便,311国道纵贯南北,洛界公路横亘东西,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距平顶山、漯河、*、洛阳、郑州等城市15-100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3.3.3 农产品消费市场大,发展势头强劲*县有82万人,全县每年消费粮食达2.6亿公斤,同时也是畜牧生产强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家禽、牲畜每年消费原粮7万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畜牧业的发展,农产品的需求愈来愈多,项目区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可以大幅度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做出新贡献。3.3.4 粮食种植技术基础好,人才充足项目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群众基础较好,近年来,*县组织实施了“丰收计划”、“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小麦良种补贴”、“高标准粮田”、“新型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等项目,一大批作物新品种和农业实用技术得到广泛普及和推广,广大农民的素质明显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得到更新。所有这些项目为进一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3.3.5 开发乡镇班子过硬,村组干群参与开发积极性高项目区所在的库庄乡党委、政府班子团结,凝聚力、战斗力强,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为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专门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主抓农业的副乡长任副组长,农业中心全体人员专抓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具体开发规划,落实责任,积极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对拟定项目区涉及的关帝庙、灵树、齐王3个行政村进行了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宣传和摸底调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10项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氛围,达成共识,使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干部群众成为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体,三村共有2040户,参加会议的代表1928户,同意开发代表1928户,同意率100%,一致同意要求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并确保160万元的群众自筹资金落实到位,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分析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项目区水资源量为28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135.3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44.7万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为280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 立方米。项目区所处地理位置为平原井灌区,地下水一般埋深4-6米,属强富水区域,浅层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地处平原低洼地带,地面坡降较小,地表径流迟缓,地质结构为全新冲积地层,地下有较好的含水岩层分布,形成浅层地下水,地下水流向基本与地形一致,自西北流向东南,水力坡度约为1/1800,区域内浅层水利用方式,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人畜饮水和潜水蒸发等。项目区文化河1条季节性河流,灌溉作用不大。4.2 供需平衡分析(1)供水量分析:灌溉水源为地下水,水文地质资料表明,水质符合农业机井技术规范要求。降雨入渗补给量W渗W渗=0.667CPAA-降水量补给区面积:1万亩P-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750毫米C-降雨入渗系数:0.20W渗=0.6670.275010000=1000500m3=100.05万m3侧向补给量计算:W侧=KIHB地下水含水层中砂厚度H=8m水力坡度I=1.8含水层宽度B=2783 mW侧=3651.82527838=365686 m3=36.57万m3田间回归水忽略不计允许开采量W=W渗+W侧=100.05+36.57=136.62万m3根据以产量为指标的需水系数法,求各种作物需水量。1、净灌溉需水量:Mn=ETC-Pe(mm)2、毛灌溉需水量:Mg=0.667Mn/A (万m3)=田管=0.90.95=0.86A播种面积(万亩)Mg =Mg小麦+ Mg玉米 +Mg大豆=125.4万m34-1 灌溉用水量计算表项目作物单位小麦玉米大豆ETCmm419.79400387Pemm284.7368.2368.2Mnmm135.0931.818.8A亩1000060004000Mg万m3104.7714.85.8Mg W, 所以,该项目区水资源能满足灌溉用水量要求。4.3 区内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和供需平衡情况项目区内,现有机井88眼,每眼机井年供水量6497 m3,88眼机井年可供水57.1万m3,每年缺水:125.4万m3-57.1万m3=68.2万m3,68.2万m3/0.6497万m3=105,故需新打机井105眼,通过开发治理后,机井拥有量达193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万亩。4.4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需水量和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主要灌溉方式为井灌,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灌溉定额将会降低。灌溉定额110 m3/亩年,设计井灌保证率75%时,需水量125.4万m3,允许开采量为136.62万m3,完全能满足需水要求。55第五章 总体规划第五章总体规划5.1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以省委、省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战略部署和新增粮食生产能力为总体目标,立足于效益开发、科学开发、民主开发,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把项目区建设成为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5.2选项原则5.2.1 着眼大局、准确定位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要着眼于全县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科学功能定位,发挥综合优势,明确开发目标,努力把项目区建设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5.2.2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规模开发,联片建设”的要求和步骤,科学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总体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示范工程建设。5.2.3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项目区建设的积极性,使农民群众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管护主体”。5.2.4 开拓创新、规范管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按照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不断深化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丰富开发内涵,深化开发措施,创新开发机制,完善开发制度,规范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5.2.5 以人为本、务求实效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其它行业和部门难以涉及的问题,解决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5.2.6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从项目区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扶持特色产业,壮大特色经济,构建特色生态,充分发挥示范工程的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