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嘉应*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嘉应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2005 级 )题目: 论龚自珍的情词 姓名: 张淦清 学号: 2050411104 院别: 文学院 专业(方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 指导教师: 郭真义 申请学位: 文学学士 毕业时间: 2009年6月 目录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02外文摘要(含关键词)02论文正文 03一、情词的不同格调 03二、情词的背后 08注释 12参考文献目录12内容摘要如果说龚自珍的诗文闪动着一个近代先驱者光辉思想的火花,那么他的词更多地展现这个先驱者思想背后真实的内心情志。而在龚词中,情词占有绝大比例,这些情词呈现出了两种不同格调,一是真挚的痴情,二是风流的艳情。这两种不同格调的情词展现的是龚自珍真实、全面的自我形象,都是龚自珍实践“尊情”主张的产物,是龚自珍现实失落的曲折反映。关键词:龚自珍 情词 格调 意义ABSTRACTIf there flashes brilliant thinking of a modern pioneer in Shi Poems of Gong, then the inner sentiment behind these brilliant thinking is deeply outpoured in his Ci Poems. His Ci Poems full of passion are absolutely majority, which presents in two different styles: truehearted infatuation and dissolute intoxication. These different styled Ci Poems bring out a real and comprehensive self-image of Gong; they are also the outcome of Gongs insistence of passion first and indirect reflection of Gongs chill in reality.Key Word: Gong Ci Poems full of passion Styles significance论龚自珍的情词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开创性先驱作家,他在诗、文、词的创作中都卓有成就,“但开风气不为师”(己亥杂诗第104首)。龚自珍的诗文中充满了作为一个近代先驱者所有的凌厉的思想锋芒,读之使人“若受电然”,而作为抒发一己情思的词与之相比显得逊色不少。许是如此,对于龚自珍的词,历来人们的关注不如其诗文。事实上,龚自珍最早却是以词作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其外祖父、著名学者段玉裁先生虽认为写词“有损于性情”,但对龚自珍的词却赞赏有加:“造意造言,几如韩李之于文章,银碗盛雪,明月藏鹭,中有异境。此事东涂西抹者多,到此者少也。”1 龚自珍从19岁开始填词,多作于早年和晚年。刊有无著词(原名红禅词)、怀人馆词、影事词、小奢摩词,时49岁后又作有庚子雅词,而在这些词集中,情词占有很大比例,很有研究价值,本文就龚自珍的情词的格调及其背后的意义作一点分析。一、 情词的不同格调龚自珍是个“乐亦过人,哀亦过人”(琴歌)之人,做事常“不依恒格”,性格狂放而深于“情”,因而即便他有着惊人的经世之才,却依旧与那个没落的时代格格不入,终究难有抱负之地,惟有借助于诗词聊以自慰。也许正是由于龚自珍这种寻求获得现实失落后的解脱体验以及其本身的“情”格与缠绵的情爱经历或幻想,使得龚自珍写出了大量的情词,而这些情词又分别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格调。(一)真挚的痴情任何先驱者都是孤独的。龚自珍也是如此,他无时无刻不感到一种飘零感与孤独感。“几度相逢,云萍依旧飘萧。”(高阳台)“我又南行矣,笑今年鸾飘风泊,情怀何似。”(金缕曲)。也许正是由于这种飘零感与孤独感,龚自珍才会如此痴痴的追求真情,执着于情。他将内心深处点点感人动情的情思寄托在他的情词中,他把这些情词写得真挚动人,涓涓痴情,款款深情流于笔端,读之感人至深。如龚自珍的百字令(投袁大琴南):深情似海,问相逢初度,是何年纪?依约而今还记取,不是前生夙世。放学花前,题诗石上,春水园亭里。逢君一笑,人间无此欢喜。(乃十二岁时情事)无奈苍狗看云,红羊数劫,惘惘休提起。客气渐多真气少,汩没心灵何已。千古声名,百年担负,事事违初意。心头阁住,儿时那种情味。对于儿时往事,龚“依约记取”,记得那花,那诗,那亭,还有“无此欢喜”的一笑然而岁月无情,往事已成回忆,提起来竟觉惘然,儿时的两小无猜,到如今却只能在“心头阁住”、回味而已!在勾起对儿时纯真与温暖的怀恋又显得何种的可叹悲凉啊!词人用这样真挚感人的笔调情真意切的表达出了对“儿时情味”追寻留恋的一种情思,尤其是后面几句,表达得更为明显也更为深挚。儿时的天真易逝,词人所能做的也只是阁住心头、回忆而已,是否逝去的总是让人留念,失去的才更让人珍惜呢?无疑的是,痴情的词人,对于过去的美好总不忍舍弃,回忆是甜却也苦,且如这首悼亡妻之词:湖云如梦,记前年此地,垂杨系马。一抹骡子黛,对我轻颦姚合。苏小魂香,钱王气短,俊笔连朝写。乡邦如此,几人名姓传者?平生沉俊如侬,前贤倘作,有臂和谁把?问去山灵混不语,且自徘徊其下。幽草黏天,绿阴送客,冉冉将初夏。流光容易,暂时著意潇洒。二十一岁的龚自珍于嘉庆十七年迎娶了自己的表妹段美贞,未想妻子第二年便因病而逝,回忆起与妻子在一起曾有过的幸福时光,龚自珍内心不免悲痛,路经西湖,便写下了这首湘月甲戌春 泛舟西湖赋此。这首词与湘月壬申夏 泛舟西湖,述怀有感可谓相对应。早在龚自珍与妻子新婚时,他们就曾一起泛舟西湖,欢度他们的美妙时光,而那时龚自珍写下了湘月壬申夏 泛舟西湖,述怀有,一句“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道尽了怀才不遇的感概,思及幸有妻子在旁作陪,于是又充满了凌云的壮志,显得雄奇狂放又哀怨缠绵。可谁知仅仅时隔两年,陪伴在身边,“平生沉俊”的妻子就悄然而逝。依旧是在西湖,故地重游,回忆无限,感概万千。整首词写得深情款款,风景依旧,往事在目,而佳人却不在,凄楚思念跃然纸上。回忆过往使人显得更为孤独,也更容易沉浸在幻想中。浪淘沙写梦中,龚自珍写到: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寻思依样到心头。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是仙是幻是温柔。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这首词写得如梦如幻,缠绵绸缪,龚自珍把现实生活中无法倾诉的“痴情”用写梦的艺术手法,真实的展现出来。梦的真假又何必追寻?词人已经把自己的梦境、痴想以及那朦胧、深幽的爱情欲念,表现得那么淋漓感人。或许是龚自珍的孤独感,让他把满心向往追求的痴情述之于梦境之中,在梦境里“自制”爱恨情愁。然而,幻想梦境中的情爱终非归宿,在浪淘沙(书愿)中,可以看出龚自珍的理想愿望与痴情追求:云外起朱楼,缥缈清幽。笛声叫破五湖秋。整我图书五万轴,同上兰舟。镜槛与香篝,雅檐温柔。替侬好好上帘钩。湖水湖风凉不管,看汝梳头。词描述了龚自珍这样一个愿望:在缥缈的五湖川泊之间,云外的红楼里,过着“清幽的”隐居似的生活。可以游湖,可以赏秋,有笛声相伴,还有“图书五万轴”“同上兰舟”,又有温柔的美人相伴,而词人愿为心爱的人儿挂上兰舟上的帘钩,让湖风吹动她那飘逸的秀发。然后也不管那略带凉气的湖水、湖风,只细细地欣赏美人梳头的万种风情!此等“书愿”让人不禁想到范蠡携美人西施泛舟隐居的痴情浪漫,感情真挚动人,读之令人心动不已。词人之情“痴”由此可见一斑。在龚自珍逝前,回首总结自己一生的情爱纠葛,作了一首词,叫南歌子自题今此卷尾:灵鹊飞秋夕,香车驾暮烟。针儿七个尽情穿,略费玲珑七孔藕心钱。床上宜施宝,琴中替辨弦。七襄报我定何年?且喜南楼好梦七分圆。“七襄”语出诗小雅大东:“襄,反者,谓从旦至莫七更其次。”2意指织女星从早到晚移动了七次位置。这首词即以织女故事和民间七夕风俗为原型,龚自珍回顾了自己在尘世间的纠缠难解的情缘经历,在情的获得与失去中品尝着人生的种种况味:失落与期盼,热烈与淡泊。整首词隐隐透着悲凉,然以“且喜南楼好梦七分圆”作结,悲中透“喜”,却是表现出了龚自珍一生道不尽的“痴”。“情”之于龚自珍,贯穿其文学创作乃至生命的全部。即便与世孤独,他始终以自然、真诚而又热烈、执着的一副性情面对世界、面对人生。因而,这种性情表现在他情词里,就显得是真挚动人,透着一股“痴”。(二) 风流的艳情痴于情的龚自珍却也是多情的,他曾自许是“寻春狂客”,从来都是“爱根难拔”。正如他一再戒诗又破戒的事实,他对发生的恋情也是难以拒绝的。龚自珍有多少个红颜知己,有多少次投入感情的艳遇?这真叫人难以说清。多情的词人将这些风流韵事记载下来,使得有些龚词呈现出一种风流的艳情格调。在龚自珍的情词中,这样风流的艳情记载不在少数。故而晚年,龚自珍回想起,说“年十九,始倚声填词,壬午岁勒为六卷,今颇悔存之。”“颇悔存之”的,大概就是此类风流的艳情词吧。唳鹤吟鸾,悄千门万户,夜静尘寰。玉京殿杳,帐九霄仙佩,不下云靶。今年小谪,知自何年?消尽炼琼颜,料素娥今夕无人问,裙袂生寒。定万古长对晶盘,敛庄严宝相,独坐婵媛。幽怀知有恨,玉笙吹澈,激骨难眠。双成问讯,青女凭肩。瑶华筵宴罢,长风起。吹堕离愁到世间。这首忆瑶姬,是此类艳词的早期代表作。整首词飘忽靡丽,着意渲染的是月中仙娥“幽怀知有恨”的姿态。在一片鹤唳鸾吟中,衬托了月宫的美丽孤寂。月中仙娥却因“小谪”无人问津,饱受孤寂清寒之苦,以“双成”、“青女”、“瑶华筵宴”等仙界的热闹来衬托她的幽居失意。词人对仙娥的寂寞离愁描写得细腻而又艳丽,一个衣袂飘飘、双眸带愁、风情万种的月中美人的形象便显现眼前。事实上,关于“月中美人”的形象,在龚自珍早期的词作中可谓屡见不鲜,而在无著词选中三分之二以上的词作有“月”,如洞仙歌词云“一梳春月,淡溶溶欲上,正文窗四扇,缥缈华空,晶艳艳玉女明灯一笑”,又如太常行(一身云影堕人间)中“月子下屏山,算窥见瑶池梦还”,再如长相思(仙参差)中“箫一枝,笛一枝,吹得春空月堕时,月中人未归”此类词作多迷离艳丽,美人之态毕现,连词人本身也沉醉其中,心生爱恋。再如这首桂殿秋:明月外,净红尘,蓬莱幽谧四无邻;九霄一脉银河水,流过红墙不见人。惊觉后,月华浓,天风已度五更钟;此生欲问光明殿,知隔朱墙几万重。相传此词乃龚自珍与“丁香花公案”3的女主角顾太清月夜幽会之作。且不论传言真假,就整首词而言,显得恍惚迷离,细品词中意味,确像是描写月夜幽会的情景。在一个明月当空的夜里,一人来到他梦想的佳人所处的“蓬莱之境”,正好四处无人,于是他便翻过那红墙去幽会佳人,一转眼就不见他的身影了。不知道过了多久,天色慢慢亮了,要和佳人分别。他心知两人之间的距离阻隔着他们光明正大的交往,不禁心生迷茫。显然,这就是在记述偷情幽会之事,至于事件主人公及其真假我们暂且不论,却也可见龚公的风流。相比以上艳词的飘渺迷离,龚自珍还有一些纪实性、细节化描写的情爱之作。在这些情爱之作里,更能看得出龚的风流轻薄。如调笑四首中描写的极为露骨,且看词人在花前月下与美人的一番陶醉:花下,花下,金碧朝阳亭榭。独游无味春时,恨煞佳人起迟。迟起、迟起,孤负江山清绮。花月,花月,一片溶溶春阔。佳人情味瞢腾,翻爱罗帷拥灯。灯歇、灯歇,我向花阴独立。烹茗,烹茗,开数东南流品。美人俊辩风生,皮裹阳秋太明。皮裹、皮裹,流品如侬第几。年纪,年纪,不比十三十四。乳名郑重会探,眉样蹉跎未谙。眉样、眉样,难道峰清江上。如此艳词,难怪于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痛批龚自珍,云:“龚定庵诗云: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间,便说寻春为汝归。其人之凉薄无行,跃然纸墨间。”4龚自珍的风流轻佻由此可见一斑。再如浪淘沙有寄:别梦醒天涯,怊怅年华。怀人无奈碧云遮。我自低迷思锦瑟,谁怨琵琶?小字记休差,年纪些些。苏州花月是儿家。紫杜红兰闲掐遍,何处苹花?在词人天涯归路之际,猛然忆起曾经风流倜傥的岁月,略觉惆怅,怀念起曾和自己有过情爱的一位“苏州花月”,其花容依稀在目,却无从相逢。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那苏州女郎的追忆、眷恋之情,也隐然看出词人的一段风流情爱经历。和风流多情的词人经历情爱的又岂止一个苏州女郎?且如龚公云:“能令公愠公复喜,扬州女儿名小云。初弦相见上弦别,不曾题满杏黄裙。”(己亥杂诗第99首)这般与扬州妓女小云的交往只是逢场作戏,只是狎玩,离去时还担心小云纠缠便匆匆留书而别。然而,在龚自珍一生中最重要、最荡气回肠的情爱当是与清江浦“淮上名妓”灵箫的恋情。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有33首(包括27首寱词及离别之后的6首)记述了作者这段晚年陷入情网的经历。而在庚子雅词集中也多记载了龚自珍与灵箫的情爱纠葛。此时的艳词风流轻薄的色彩略淡,然在沉醉迷离、缠绵靡丽中却仍可一窥词人的风流多情。如这首典型的房中私语对白一痕沙录言:东指羽岑山下,小有亭楼如画。松月夜窗虚,待卿居。闲却调筝素手,只合替郎温酒。高阁佛灯青,替钞经。所谓“录言”应是对龚自珍与灵萧两人情事的真实笔录。“画楼”、“松月”之美景,只“待卿居”,此可谓已近晚年的龚自珍热烈的求“婚”词,足见,龚“金屋藏娇”之心。下阕设为灵萧的自答,“闲却调筝素手”,指她脱离了歌妓生涯后,对龚报以知音之情,日日为其温酒,抄经,愿意在古佛青灯下与其执手偕老。词中两人软语温存之态毕现。此词显得缠绵悱恻、情意绵绵,却当是龚自珍的“情根深种”、缠绵多情之下的风流之态。“人不风流枉少年”,而封建时代士大夫狎妓、恋妓也往往视为艳情美谈,受这样的社会观念的影响,多情的龚自珍又有何顾忌?他本是狂放不羁之人,肆意笔墨,“悔”也是过后的事。二、情词的背后龚自珍是个情感充沛之人,情词的表达使得龚自珍的情感得以宣泄,情词承载着龚的痴情也承载了龚的风流,痴情也好,风流也罢,无一例外都真实的表达了词人的内心情志。而在这些或痴情或风流的情词背后,又有什么内容或意义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究:(一) 展示了龚真实、全面的自我形象梁启超曾评价龚自珍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稍进乃厌其浅薄。”5这段话肯定了龚自珍的思想启蒙意义,却也揭示了一个问题,何以“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稍进乃厌其浅薄”?龚自珍无疑是个天才、斗士,他以傲岸的姿态在晚清文坛上发出极具穿透力与震撼力的声音,把清中期的文学推上更具有自觉的抗争性的高度。然而,关于龚自珍其人,是否与他惊天一喊“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志士形象完全相一致的呢?读过龚之情词,经过上文的分析,很显然我们了解到,龚自珍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斗士形象,他还是个多情客,不仅有着痴于情的一面,更有着风流轻薄的一面。乃至于梁启超对龚轻薄一面的厌烦吧!梁启超还揭露说:“自珍性詄宕,不检细行,颇似法之卢骚;喜为要眇之思,其文辞犿诡连俶,当时之人弗善也。”6龚自珍确有种种放诞表现,“不检细行”,“与同志纵谈天下事,风发泉涌,有不可一世之意。而后学有所问难,则源流诲之,循循然似老师,听者有倦色,先生洒然也。”“情不喜修饰,故衣残履,十年不更。尝访钱塘太守元禄于京师七井胡同,时九月也,秋气肃然,伺者觳觫立,先生衣纱衣,丝理寸断,脱帽露顶,发中生气蓬蓬然。”“在京师,尝乘驴车独游丰台,于芍药深处籍地坐,拉一短衣人共饮,抗声高歌,花片皆落。”7此般怪诞行为被时人称为“呆子”、“狂士”、“怪魁”。就连龚自珍的“暴猝”也蒙上一层艳情色彩,或说是他因与满洲宗室奕绘的侧室顾太清有染,被奕绘家族派人谋杀;或说是他眷恋的名妓灵箫,因妒忌而找人下毒。所有归根结底,只是因为龚自珍个性气质中最突出的特征深于情,因为龚执着于情而显得与世格格不入,而被视为异类。这不禁让人想到红楼梦里一样执着于情而被人称为“情痴、情种”的贾宝玉。龚自珍和贾宝玉一样是情根深种,他们都以女性世界为美好的向往。但是,龚自珍和贾宝玉又是不一样的,贾宝玉爱惜每一个女子,却将满怀的深情独独给了黛玉。而龚自珍虽痴情但更多情,也就决定了龚自珍在面对种种情缘际遇时,往往身陷其中,难以自拔,通过对龚自珍情词的解读很明显也可以发现这点,一方面,龚自珍追求世间真情,“歌哭无端字字真”,在他笔下流淌着的是真情,是痴情,是凝结了词人情真意切的感悟;另一方面,龚自珍追逐世俗情爱,他将发生的艳情诉之于笔,其情之艳,其词之媚,每一笔都表露词人的风流轻薄。故而,品读龚自珍的情词,一个真实而全面的龚自珍形象便浮现眼前,让人了解到龚自珍动人痴情的一面,以及风流多情的一面。(二)实践“尊情”主张的产物情,可谓贯穿着龚自珍的一生。后人评价他“艳骨奇情独此才”,他自己则说自己有“下笔情深不自持”的痴情,“抱不世之才情”。在龚自珍情词里,动人痴情与风流艳情这两种格调看似矛盾,但两者都是紧紧围绕“情”字展开的,都是龚自珍恣情恣意的产物。这种“情”呼应着龚自珍在文学创作中提出的“尊情”主张。所谓“尊情”,就是“尊其心也”,即要尊重自我,尊重自己对客观世界和客观事物的独特体验。在龚自珍的长短言自序中也明确提出了“尊情”观:“情之为物也,亦尝有意锄之矣;锄之不能,而反宥之;宥之不已,而反尊之。”8这要求作品中所抒之情都应是个体对客观世界和客观事物真实而独特的体验、感悟,是个体的真情实感、自然流露。而龚自珍的情词,作为承载龚个人情思感悟的载体,其表达,使个体的情感得以更自然、直率的抒发,也是最能体现出龚自珍“尊情”的文学主张。长短言自序中,龚自珍又说道:“然则昔之年,为此长短言何为?今之年,序之又何为?曰:爰书而已矣。”9所谓“爰书”即古代的“狱词”,用来记录囚犯供词的文书,史记酷吏列传云:“(张汤)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裴骃集解引苏林曰:“爰,易也。以此书易其辞处。”司马贞索隐引韦昭曰:“爰,换也。古者重刑,嫌有爱恶,故移换狱书,使他官考实之,故曰传爰书也。”10清人陈法云:“盖狱词互异,必有间之之故隐伏于中,反覆研究得其间而去之,然后两造之辞合,情罪相符,而后爰书可定。” 11龚自珍视其词为“爰书”,意在表明其词是源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涌动,是感情的供词。如果说他把经世致用之志更多的投注到诗文中去,那么他就把“千幽万隐”的情思更多的书于词中。“空留一剑知己,夜夜铁花寒”,“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多谢画师慰我,红妆打浆同还”,“无数峨眉深院里,晏起,晓霜江上阿谁知?”,“倘燕燕归来,红帘双卷,人我写诗处”在龚自珍的笔下流淌着一首又一首的“爰书”,这些“爰书”或是痴情婉转或是迷离艳丽,所表现的都是词人的真实情感:为情辗转反侧、欲罢不能。说不尽的情,是词人的“自我”真实的写照,与词人一生纠缠不清。也许正是这份“情”,成就了词人笔下一首又一首柔婉悱恻,情意浓浓的“爰书”,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打动着我们的心。龚“爰书”般的情词与其“尊情”的文学主张,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尊情”观影响着词人的情词创作,其情词所表露的都是词人内心的真实情志,都是自然流露的感情,是词人的情感“爰书”;而另一方面,龚情词,无论是真挚的痴情“爰书”,还是风流的艳情“爰书”,都很好的实践了龚自珍的“尊情”主张,体现出了龚自珍“深于情”的一面。(三) 现实失落的曲折反映龚自珍从小就才华横溢,段玉裁抑制不住对外孙的偏爱和内心的自豪:“年才弱冠,余索观所业诗文甚多,间有治经史之作,风发云逝,有不可一世之概自珍以弱冠能之,则其才之绝异,与其性情之沉逸,居可知矣”12。段玉裁期盼殷殷,告诫外孙要“努力为名儒,为名臣,勿愿为名士”。然而,段玉裁的期盼并未实现。龚自珍忧时伤世,热衷政治改革,对考据兴趣不大,进不了名儒之林;讥刺时弊,一身傲骨,仕途蹭蹬,与名臣也无缘;不拘细谨,任意而行,文名既噪,狂名亦播,倒是成了名士。龚自珍又何曾不想成为一代名臣!他关心国家政治,有经世致用之才,却在科举考场上屡遭坎坷,考了11年直至38岁(1829年)才考取进士,而以他情感充沛、“不依恒格”的个性,加之他的傲岸不群,诗文中又“伤时之语,骂座之言,涉目皆是”13,这样的个性和才情,也注定了要在沽名钓誉、尔虞我诈的官场屡屡受挫。对现实的不满、愤激使得龚自珍手中的笔化成尖刀,一刀一刀刺向黑暗社会,他奋力舞动“剑”的利气、吹响“箫”的幽怨,如若一朵孤“花”,在墙角依旧“明如许”。但在激烈地批判之后,他又感到无尽的孤独与落寞,作为一个不为世人所理解的先行者,正是“侧身天地本孤绝”14。龚自珍曾言:“弱龄羡高隐,端居媚幽独。晨诵白驹诗,相思在空谷。稍长诵楚些,招魂招且读;陈为乐之方,巫阳语何缛?嘉遁苦太清,行乐苦太浊;愿言移歌钟,来就伊人独。”(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15可见,龚少时有“羡高隐”、“媚幽独”的情性,且受离骚影响,喜用“香草美人”手法,隐喻自己皎洁、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由此又可见,当龚自珍在现实理想遭受挫折打击又感受到失落孤寂之后,应是习惯将情感寄托于“香草美人”之中,而龚自珍本是一个多情种,提倡“尊情”,这便成就了龚自珍笔下一首首或真挚或香艳的情词。而从龚情词中,在感受词人“下笔情深不自持”中也隐然可以看出其在现实理想中的失落。如真挚痴情词中的“千古声名,百年担负,事事违初意” (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if合同样本英文版
- 养殖服务阉猪合同样本
- 公司商品合同样本
- 公司厨具采购合同样本
- 劳务试用合同范例
- 买房全款正规合同样本
- 劳动合同样本80
- 公司设计业务外包合同样本
- 动产质押合同标准文本格式
- 制作凉亭报价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年保密观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开学第一课:学习哪吒精神勇闯难关做阳光少年2024-2025学年初中班会课课件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 走进现代舞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大学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2025年P气瓶充装考试题(附答案)
- 《慢性支气管炎》课件
- 山地体育赛事活动的策划与执行案例分享
-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课件
- 2025年中国人保财险江苏省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