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资料》doc版.doc_第1页
《流行病学资料》doc版.doc_第2页
《流行病学资料》doc版.doc_第3页
《流行病学资料》doc版.doc_第4页
《流行病学资料》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行病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流行病学:指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理论流行病学(数学流行病学):利用流行病学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建立有关的数学模型或用电子计算机仿真,从理论上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暴露: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欲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状态或特征。 个体疾病的自然史:疾病在个体中由临床前期、临床期和临床后期的自然发生发展过程。 疾病的分布: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的地区、时间和人群的分布现象,简称疾病的“三间”分布。 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散发: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流行: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暴发: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常在某一地区呈现发病率增高或只在该地区存在。 地方病: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或流行的疾病,或是在某些特定地区经常发生并长期相对稳定的疾病。 长期趋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变、医疗技术的进步、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 移民流行病学: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描述性研究: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时间、地点或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病因或流行因素的线索。 现况调查: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该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与疾病分布有关的因素。 普查:为了解某人群健康状况或某疾病的患病率,在特定的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某一地区或具有某种特征)人群中每一成员所做的调查或检查。 抽样调查:在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某人群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推论该人群总体某种疾病的患病率及某些特征的一种调查。 偏倚:调查或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或样本的统计量不能代表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 选择偏倚: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由于研究条件受限制或设计失误所致的系统误差,最终导致研究样本缺乏代表性而使研究结果不能外推。 信息偏倚:在收集和整理有关暴露暴露或疾病资料时出现的系统误差,主要发生在观察、收集资料及测量等实施阶段。 生态学研究:以群体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某种疾病的频率,在群体的的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 生态比较研究:生态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观察不同人群或地区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然后根据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或人群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的差异,探索环境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提出病因假设。 生态趋势研究:连续观察平均暴露水平的变化(或者给予干预)和一个群体中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频率变化的关系,了解其变化趋势,通过比较暴露水平变化前后疾病或健康状况频率的变化情况,判断该暴露与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联系。 生态学缪误:由于生态学研究是以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无法得知个体的暴露与效应(疾病或者健康状态)间的关系,得到的资料是群体的平均水平只是组线条的描述,会削弱变量之间的联系,以及存在的混杂因素等原因造成的研究成果与真实情况不符。 队列研究: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亚组,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队列:具有同一暴露或特征且被随访一定的时间的一群人。 基线资料:在研究对象选定之后,必须详细收集每个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时的基本情况,包括每个个体的暴露资料及其他信息。 累计发病率:某一固定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某病新发生例数(n)与观察开始时总人数(N)之比。 发病密度: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发病率。其分子仍是一个人群在观察期内新发生的病例数(n),分母则是该人群的每一成员所贡献的人时的总和。 相对危险度:指暴露组发病率( Ie)与非暴露组发病率( I0 )之比,反映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归因危险度:暴露组发病率(发病密度)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说明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人群归因危险度: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 相对危险度: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或死亡关联强度最常用的指标。 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和对照,分别追溯其既往(发病前)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匹配:要求对照在某些非处理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匹配过度:将不起混杂作用的因素作为匹配变量进行匹配。 混杂偏倚:当研究暴露于某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时,由于某个既与所研究的疾病有联系又与所研究的因素有联系的因素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 比值比: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该因素的暴露比值之比,反映了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例为对照组的若干倍。 随机对照试验: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人群后,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以判断措施的效果。 单盲: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的分组和所接受处理情况,但观察者和资料收集分析者知道,可减少来自研究对象的偏倚。 双盲:研究对象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分组情况及研究对象接受的处理措施,可减少研究对象和观察者双方的主观影响。 诊断试验:应用各种实验、医疗仪器等手段对病人进行检查,以确定或排除疾病的试验方法。 真实性:诊断试验所获得的测量值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反映客观事物的正确程度。 灵敏度:由金标准诊断为“有病”的病例中,经诊断试验检测为阳性例数的比例。 特异度:由金标准诊断为“无病”的病例中,经诊断试验检测为阴性例数的比例。 约登指数: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反映了诊断试验发现病人与非病人的总的能力。 ROC曲线: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取诊断试验的多个不同界值(5个以上)分别与金标准比较,计算得到多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以灵敏度为纵坐标,1特异度为横坐标,将各个界值对应点连接而成的曲线。 Kappa值:表示不同操作者对同一试验结果,或同一操作者不同时间判断同一批结果的一致性强度的指标。 平行试验:同时做几个试验中只要有一个试验结果为阳性即诊断为阳性。 系列试验:依次相继做几个试验,当所有试验均为阳性才能判断为阳性。 病因: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当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中发生该种疾病的几率就下降。 充分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最低限度的条件,或是辅助必要病因致病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必要病因:是指引起某种疾病发生不可缺少的因子。 初级卫生保障(PHC):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 预防接种: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注入体内,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它是预防、控制甚至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计划免疫: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和对人群免疫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冷链:为了保证疫苗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运输和储存,疫苗从生产到使用整个过程应均配备冷藏、冷运设备,这一系列设备称为冷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所采取的措施,也就是“防范于未然”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二级预防(临床前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复发和转为慢性。 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对已患病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以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促进功能恢复、心理健康、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并能参加社会活动及延长寿命。 疾病监测: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有关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医院感染: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 简答题1.简述流行病学定义的基本内涵1) 流行病学:指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2)对象: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3)内容:不仅研究各种疾病(包括伤害),而且研究健康状态4)研究方法的重点: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5) 目的:为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观察性研究主要有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理论性研究主要有理论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 3.简述流行病学的用途1) 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2) 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3) 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4) 解释疾病完整的自然史5) 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6) 疾病预防7) 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4.简述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1) 群体观点是学习和应用流行病学的最基本观点2) 比较的观点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3) 概率论的观点:流行病学多使用频率指标,是对相应问题的概率参数的估计值,而不是决定值。 5.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1) 更新医学观。2) 促进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3) 实现由关心个体病人到群体角度关心病人的转变。4) 提高观察、理解和解决健康问题的层次。 6.试述疾病地方性的三种类型。1) 自然地方性:因传播媒介受自然环境的影响。2) 统计地方性:因生活习惯、卫生条件和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造成,与自然环境无关。3) 自然疫源性:病原体在野生动物间完成绵延繁殖,一定条件下传染人。 7.简述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1) 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2) 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该病的发病率均低3) 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4) 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5) 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符合上述标准的数越多,说明该病与该地区的有关致病因素越密切 8.试述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三间分布: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1)地区分布: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使某些疾病仅在某一地区存在或发病率高2)时间分布: (1) 短期波动 (2) 季节性 (3) 周期性 (4) 长期趋势3.人群分布:(1) 年龄(2) 性别(3) 职业(4) 种族和民族 (5)婚姻和家庭情况(6)社会阶层 (7)行为 9.试述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1) 横断面分析:在特定时间内,对某一特定人群中疾病或其他健康特征与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常用于描述传染病等急性疾病的年龄分布特征。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年龄死亡率变化,不同年代各年龄组死亡率变化。2) 出生队列分析:对同一年代出生的人群组在不同年龄阶段某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进行分析,以了解发病或死亡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和不同出生队列的暴露特点对发病或死亡的影响。 10.移民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应用1)移民流行病学: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2)应用:a) 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不同,而接近于移居地当地人群的率,则该病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 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近,而不同于移居地当地人群的率,则该病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11.试述现况调查的特点。1) 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 在时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3) 不能得出有关因果关系的结论4) 一般不用于病程比较短的疾病5) 相关因素选择与解释有一定的限制 12.试述现况调查的目的。1) 描述特定时间疾病或健康状况在某地区人群中的分布2) 发现病因线索3) 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4) 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5) 用于疾病监测6) 其他 13.简述现况调查的方法及种类。方法:1)面访 2)信访 3)电话访问 4)自填式问卷调查 5)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种类:1)普查 2)抽样调查 14.简述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抽样调查:在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某人群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推论该人群总体某种疾病的患病率及某些特征的一种调查。优点:1)样本代表总体2)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3)误差可以事先估计并控制4)调查的精确度高缺点:1)非全面调查,只能提供统计资料2)设计复杂,不适用于变异过大的资料3)不适用于患病率过低的疾病 15.简述现况调查的实施步骤。1) 明确调查目的2) 确定调查的对象3) 确定调查类型和方法4) 估计样本含量5) 确定研究变量和设计调查表6) 资料收集7) 资料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8) 质量控制 16.简述现况调查的偏倚及其控制。现况调查中主要存在选择偏倚和信息偏倚1)选择偏倚:(1)无应答偏倚(2)选择性偏倚(3)存活者偏倚2)信息偏倚:(1)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2)调查员偏倚(3)测量偏倚质量控制:1) 样本选取尽量做到随机化2) 应答率一般应高于80%3) 进行预调查4) 统一培训调查员5) 调查或检查方法标准化且前后一致6) 调查后重测 17.试述队列研究的特点。1) 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前瞻性,在疾病发生前开始进行,要经一段时间观察才能发现病例)2) 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暴露非人为、非随机,是客观存在的,研究者仅调查并记录)3) 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4) 是从“因”到“果”的研究 (从因果关系看,原因已经存在,结果随后发生,由因到果) 18.试述队列研究的研究目的及应用范围。研究目地:1) 检验病因假设2) 评价预防效果3) 研究疾病自然史应用范围:1) 验证病因假设2) 观察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相关结局的关系3) 考核疾病的防治效果4) 研究疾病的自然史及其长期变动 19.试述队列研究的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1) 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根据研究开始时是否暴露2) 研究结局:随访观察一段时间3) 优点:可信度高,偏倚少4) 缺点:费时,费人力、物力、财力历史性队列研究1) 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根据研究开始时已掌握的历史资料2) 研究结局:研究开始时已从历史资料中获得3) 优点:省时,省人力、物力、财力,适宜长潜伏期的疾病、特殊暴露的职业人群4) 缺点:资料不一定符合设计要求,适用范围窄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1) 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根据研究开始时已掌握的历史资料2) 研究结局:随访观察一段时间3) 优点:兼有两型的优点,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 20.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1)前瞻性队列研究a) 是否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检验假设b) 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低于5c) 是否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d) 是否有确定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e) 是否有把握获得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并能被长期随访f) 是否有足够的人、财、物力2)历史性队列研究a) 是否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检验假设b) 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低于5c) 是否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d) 是否有确定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e) 是否有把握获得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f) 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完整可靠的资料 21.简述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1) 确定研究目的2) 确定研究因素3) 确定研究结局4) 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5) 确定样本含量6) 资料收集与随访 22.研究人群的确定1)暴露组的选择(1)职业人群 暴露史一般比较明确,在进行历史性队列研究时首选(2)特殊暴露人群(3)一般人群(4)有组织的人群团体2)对照人群的选择(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2)外对照:当选择职业人群或特殊暴露人群作为暴露组时,往往不能从这些人群中选出对照,而常需在该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3)总人口对照: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者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据。(4)多重对照: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选择的人群同时作对照。 23.队列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优点1) 无回忆偏倚2) 可计算发病率、特异危险度和相对危险度3) 一次可观察多种结果4) 先因后果,所得联系比较可靠5) 暴露因素分级,便于计算剂量-反应关系6) 样本量大,结果稳定7) 如有完整资料记录,可作回顾性队列研究局限性1) 费时、费人力、财力,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2) 准备工作繁重,设计的科学性要求高,实施难度大。3) 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繁重。4) 不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24.试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特点。a) 属于观察行研究b) 设立对照c) 从果到因追溯调查d) 论证强度 25.病例对照中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对照组)中的估计暴露率(P0)2)研究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的估计值,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的比值比(OR)3)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即第类错误的概率()4)检验的把握度(1-),为第类错误的概率 26.试述OR值的意义。OR是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该因素的暴露比值之比,反映了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例为对照组的若干倍,其数值范围从0到无限大正数。OR不同的数值范围表示不同程度的危险性OR =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OR 1:疾病的危险因素,称“正关联”,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OR 3 ,影响不大2信息偏倚观察偏性偏倚,是在收集资料阶段由于收集信息的方法有缺陷产生的偏倚;主要回忆偏倚,调查偏倚。控制:选用新病例;设计适当的问题帮助准确回忆;以医疗记录信息代替访问信息。混杂偏倚:由混杂因素造成的偏性。 混杂因素是指既与研究的疾病有关,又与被研究的因素有关的另一类变量,在研究的过程对两组的影响不均衡,不好确定其对研究结果造成的影响。最常见的混杂因素有年龄、性别等控制:匹配法;分层分析;多元分析。 28.试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优点:1) 所需样本量小,省时、省钱、省人力,易于组织,出结果快;2) 可同时进行一病多因的研究;3) 特别适于病因复杂、潜伏期长的疾病及罕见病的病因研究;4) 也适用于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及爆发调查等缺点:1) 不适用研究低暴露因素2) 易造成各种偏倚3) 难以确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无法得出因果结论4) 不能直接计算发病率、死亡率,不能直接算RR 29. 试述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1) 具有试验性研究的特性(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盲法原则和重复原则)2) 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临床疗效研究的对象是病人)3) 考虑医学伦理学问题4) 科学评价临床疗效(实验的真实性、重复性和实用性) 30. 试述生存分析的步骤。1) 规定随访时间2) 规定随访的方式和减少失防的措施3) 收集资料,制定统一的调查表,按调查表的内容作好记录。4) 资料分析方法 直接法和间接法计算生存率计算 31. 随机对照试验对照设立的方法有那些?1)标准对照(阳性对照)2)安慰剂对照(阴性对照)3)交叉对照4)互相对照:几组互相对照5)自身对照:同一受试对象前后比较 32. 如何选择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对象?1) 统一入选和排除标准2) 有益无害原则3) 选择症状体征明显的对象4) 注意特殊人群(尽可能不用孕妇作为研究对象)5) 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 33. 随机对照试验盲法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作用?1) 单盲盲研究对象: 减少来自研究对象的偏倚2) 双盲盲研究对象和观察者:减少双方主观偏倚3) 三盲盲研究对象、观察者和资料:分者,减少三方偏倚 34. 随机对照试验常见的偏倚有那些?1)选择性偏倚控制:严格掌握入选标准;随机分组;测量偏倚3)测量偏倚控制:仪器和试剂标准化;操作规范化4)干扰和沾染控制:使用盲法并严格遵照治疗方案5)依从性控制:缩短研究时间、做好宣教工作、密切联系、督促提醒等 35. 诊断试验评价的意义。1) 正确认识该试验的应用价值2) 临床上合理选用各种试验方法3) 科学地解释各种试验结果的基础4) 实施循证诊断的基础 36. 试述选择诊断试验的原则。1) 若疾病的早期或及时诊断将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漏诊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应将实验的诊断标准定在高灵敏度的水平。2) 一些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疾病,应将诊断试验的诊断标准定在高特异度水平。3) 若误诊和漏诊同等重要,可把诊断标准定在“灵敏度=特异度”的分界处。 37. 简述预测值与灵敏度、特异度和患病率的关系预测值受到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受检人群的影响。当患病率不变时,灵敏度越高的试验,阴性预测值越好,反之特异度越高的试验,阳性预测值越好。预测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病率的高低,当灵敏度、特异度不变时,阳性预测值随患病率的上升而上升,阴性预测值随患病率的上升而下降,且阳性预测值的上升速度快于阴性预测值的下降速度,说明患病率对阳性预测值的影响更明显。即使一个特异度非常高的试验,当用于患病率很低的人群时,阳性结果也可能是假阳性。同样,即使一个灵敏度非常高的试验,当用于患病率很高的人群时,阴性结果也可能是假阴性。 38. 试述ROC曲线的定义及用途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取诊断试验的多个不同界值(5个以上)分别与金标准比较,计算得到多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以灵敏度为纵坐标,1特异度为横坐标,将各个界值对应点连接而成的曲线。用途:用于最佳的诊断试验分界值的选择:在图的左上角作为诊断试验的临界值,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均较高。通过计算各个试验的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诊断试验的价值 39. 简述提高试验效率的办法。1) 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2) 采用联合试验 40.如何开展诊断试验的评价1)确定金标准2)研究对象的选择3)样本含量的估计4)确定诊断试验的分界值5)与金标准同步进行盲法比较 41. 病因模型分几类?1) 三角模型2) 车轮模型3) 病因网模型 42. 试述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1)致病因子(1)生物性致病因子(2)物理性致病因子(3)化学性致病因子2)宿主(1)遗传因素(2)免疫状态(3)年龄与性别(4)种族(5)人的性格、气质和精神心理状态(6)人的行为因素3.环境(1)自然环境:气象因素:日照、气候、海拔 地理因素:地形、地貌、土壤(2)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等 43. 叙述病因研究的基本方法。1) 描述性研究:是病因研究的起点,如现况调查、纵向研究、生态学研究2) 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3) 实验性研究:有人为干预,能验证假设,但是要求高,控制严,难度大,费时费力 44. 如何进行因果推断。描述性研究从分布找线索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危险因子队列研究验证因果联系干预试验肯定因果联系 45. 简述Mill准则的具体内容1) 求同法:在不同事件中寻求其共同点。2) 求异法:在相似的事件之间寻求不同点。3) 共变法:某因素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发生变化,某病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随之变化。4) 类推法:所研究的某种疾病的病因和分布特征与另一种病因已知的疾病的分布特征相似。5) 排除法:通过对假设的排除而建立假设的方法 46. 标准预防的定义和主要措施。1) 标准预防:是指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 主要措施:a)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或伤口时必须戴手套;b) 若有可能接触溅出血液或体液时,必须戴上口罩、眼罩及穿上隔离衣;c) 切勿回套已使用过的针头;d) 小心处理针头及利器;e)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或伤口,或脱下手套后应当立即洗手。 47. 简述医院感染的分类1) 自身感染:指病原体来自于病人体内的感染。2) 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3) 带入感染:指病人入院时已处于另一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住院后引起其他病人或医院职工医院感染的传播。4) 交叉感染:指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及病人与陪护人和探视人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途径而引起的感染。 48. 简述医院感染的流行过程三环节1) 传染源: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染源,环境污染物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的非生物媒介。2) 传播途径:a) 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即医护人员的手)b) 空气传播:取决于病人的行为和病原的抵抗力。c) 经水和食物传播d) 医源性传播包括医疗器械和设备、血液及血液制品、药品及药液3) 易感人群:a) 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b) 接受各种介入性操作的病人c) 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d) 手术时间或住院时间长的患者 三、 问答题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比较比较项目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因果关系 由因及果,前瞻性 由果及因,回顾性 因果判断 能确证暴露和疾病的因果关系 暴露和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难以判断,不能确证暴露于疾病的因果联系 研究因素的多少 一般一个,简单 多个,复杂 率的计算 可以直接获得两队列人群的发病率、死亡率 不能直接计算发病率 样本量 较大 相对较小,特别是匹配研究 适用病种 常见病,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特别适合于罕见病,不需要许多研究对象,但不适合于人群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容易程度 设计、资料的收集分析、实施等较难 设计、资料的收集分析、实施等较易 花费代价 费时费力费钱,其组织后勤工作相当艰巨 省时省力省钱,较易组织实施 偏倚 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以失访偏倚为主 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