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6妇幼保健院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华建20131217.doc_第1页
2012.16妇幼保健院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华建20131217.doc_第2页
2012.16妇幼保健院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华建20131217.doc_第3页
2012.16妇幼保健院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华建20131217.doc_第4页
2012.16妇幼保健院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华建20131217.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卷 综合说明5第一章 综合说明5第一节 编制依据5第二节 编制说明7第三节 现场概况7第四节 总体目标7第五节 工程概况9第二卷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9第一章 施工方法及工艺9第一节 地基与基础工程方案及技术措施91、工程测量放线92、管桩工程施工163、土方工程施工214、钢筋工程235、模板工程276、混凝土工程287、地下防水工程298、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施工329、基础回填施工38第二节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391、主体结构钢筋工程施工392、主体结构模板工程施工523、混凝土工程施工594、砌筑工程施工方法665、脚手架工程70第三节 装饰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711、墙面抹灰施工712、墙面刷乳胶漆743、外墙涂料75第四节 安装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761、预留预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762、给排水专业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773、暖通专业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824、电气专业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85第五节 通病预防专项施工方案91第二章 施工部署105第一节 工程项目管理目标105第二节 项目部组织机构109第三节 组织协调管理112第四节 施工部署计划114第五节 项目组织管理机构116第三章 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新技术的应用情况121第一节 现场平面布置121第二节 工程测量难度大122第三节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122第四节 总包管理124第五节 基坑开挖135第六节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138第四章 现场平面布置140第一节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说明140第二节 施工临时用水、用电144第三节 现场平面布置管理及构思144第五章 地下室施工方案148第一节 工程概况148第二节 地下室施工部署148第三节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151第四节 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157第六章 雨季、台风季节施工技术及措施167第一节 雨季施工措施167第二节 雨季测量措施170第三节 雨季环保、安全措施170第四节 雨季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措施171第五节 抗台风专项施工方案及措施172第七章 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设施的保护措施178第一节 材料保护措施178第二节 半成品和成品等设施的保护措施179第八章 对本工程合理化建议和需说明的其它问题187第一节 质量方面的合理化建议187第二节 安全生产方面187第三节 文明标化方面187第四节 施工合理化建议187第五节 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190第三卷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196第一章工程质量标准、质量保证措施和计划196第一节 工程质量标准196第二节 质量保证措施和计划197第二章 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209第一节 工程质量目标209第二节 质量保证体系209第三章 质量管理制度211第一节 质量管理程序及制度211第二节 质量控制过程212第三节 质量控制管理措施216第四节 防止质量通病措施236第五节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41第六节 各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49第七节 工程创优计划264第四章 人员职责分工、质量检测手段与设备269第一节 人员职责分工269第二节 质量检测手段与设备275第四卷 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277第一章 安全保证措施277第一节 安全管理保证措施277第二节 消防安全管理措施278第三节 安全设施、设备投入及对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281第四节 施工安全专业管理283第五节 安全工作薄弱环节及预防措施286第二章 安全目标及安全管理体系290第一节 安全管理目标290第二节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290第三节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291第三章 安全管理制度293第一节 安全教育制度293第二节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293第三节 班组班前安全活动制度293第四节 施工现场用电检查制度294第五节 其它安全管理制度294第四章 安全人员职责分工296第五章 安全应急预案303第一节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方案303第二节 安全事故的划分305第三节 安全应急专项施工方案308第五卷 文明施工和环保管理体系与措施315第一章 现场文明施工315第一节 现场分明施工设施315第二节 文明施工目标及保证措施321第二章 噪音控制措施和处理措施323第一节 噪声控制措施323第二节 噪音处理措施324第三章 粉尘控制措施和处理措施325第四章 污水排放控制措施和处理措施326第一节 污水排放控制机处理措施326第二节 施工环保及垃圾处理措施327第六卷 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335第一章 工期目标及施工进度计划335第二章 工程进度保证措施336第一节 工期节点计划、关键节点设置336第二节 施工进度保制度及措施336第三节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338第四节 劳动力需求计划及保证措施338第五节 材料设备进场计划及保证措施338第六节 其他保证措施343第七卷 其它施工方案及措施346第一章 可能的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以及抵抗风险的措施346第二章 与发包人、监理及设计人的配合348第三章 对总包管理的认识及对专业分包的配合、协调、管理、服务350第四章 与发包人、监理及设计人的配合368附表:370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370附表二: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372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373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374附表六:临时用地表376附表七:总承包管理制度表376附表八:绑扎钢筋骨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表377附表九:检测设备表378附表十: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379附表十一:材料设备进场计划表379附表十二:设备进场计划表380附表十三:材料进场时间计划381第一卷 综合说明第一章 综合说明第一节 编制依据1、业主提供的三亚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新址)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2、施工图纸和现场实地踏勘结果。3、本工程适用的施工技术规范、行业标准、法律法规。3.1土建部分3.1.1、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201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0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1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007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2-2009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DG/TJ 08-230-200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50119-20133.1.2、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J8-2007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0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JGJ/T27-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程JGJ88-2010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11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10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93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焊接目视检验规范CECS71:943.2安装部分3.2.1、国家标准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2012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建筑给水排水及暖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电压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2010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13.2.2、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CGJ46-200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CGJ80-91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与施工验收规程CECS41:92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验收规程CECS41:92建筑给水钢塑复合管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ECS125:20013.3其它三亚市有关建筑工程的管理规定。我公司各项管理制度。我公司施工工艺标准。我公司ISO9000质量管理手册。我公司ISO10012计量管理手册。我公司ISO14001、GB/T28001管理手册、管理规定。第二节 编制说明本设计是根据业主提供的三亚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新址)建设项目招标文件、设计图纸资料、施工合同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和施工规范和我公司多年来施工同类工程的经验和体会进行编制。编制目的为保证完成业主意图、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同时做到尽最大努力降低工程造价,我们在施工中做到结构安全、质量可靠;保证施工工期和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对各方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本设计为施工过程中要点、安全、环卫及施工管理的指导文件。2、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了该工程的有关图纸并踏勘了施工现场,在分析了各种影响施工的因素和本工程承包的特点、关键点、技术要点后,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在工程安全施工前提下,保证以高质量、高速度全面完成本工程招标文件规定承包范围内的全部施工任务。3、发挥企业管理优势,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实施在建设、监理单位的领导和监督管理下的项目总承包管理制度。通过对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技术、方法和信息的优化处理,实现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效果。4、施工中将严格按照国家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和三亚市有关的质量规定进行施工,工程验收质量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5、最终目标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现场设项目总工程师加强施工质量验收制度。6、为确保安全生产在现场委派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工程施工安全全过程管理、监督。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经建设单位、监理审查批准后组织施工,全过程接受建设、代建、监理及设计单位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7、严格按照三亚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组织施工,保证施工现场整洁、料具整齐、工完料清,充分体现业主及我企业形象和实力,确保获得“三亚市文明施工样板工地”称号。8、我司各类施工机械装备完好,模板、钢管支撑等设备材料储备雄厚,完全能满足本工程施工进度和使用要求。第三节 现场概况本工程施工场地(现场)具体地理位置如下:位于迎宾路北侧、荔枝沟村道路西侧的规划地块(三亚市月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YC2-49-1地块),项目紧靠迎宾路,用地面积约46.9亩,现场地势平坦。第四节 总体目标1、质量目标本工程将严格按照ISO9000国际贯标标准进行管理、施工,实现“主体坚固,安装精确,装修精致,充分体现设计意图”,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省优质工程),并争创鲁班奖工程。2、工期目标本工程总工期为960日历天,计划计划开工日期为2014年4月1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16年10月30日。其中还包括如下节点工期目标:计划开工日期: 2014年4月1日计划竣工日期: 2016年10月30日除上述总工期外,发包人还要求以下区段工期:桩基工程:2014年4月1日2014年6月30日,共3个日历月;基坑和地下室工程:2014年6月30日2014年12月15日,共5个半日历月;综合楼主体工程:2014年11月15日2015年10月30日,共11个半日历月;计生、后勤、专家楼主体工程:2015年6月8日2015年11月8日,共5个日历月;装修和安装工程:2015年11月8日2016年8月15日,共9个日历月,其中有提前介入装修和安装工作;室外工程及其配套工程:2016年4月20日2016年9月30日,共5个日历月;竣工预验收和竣工验收:2016年10月1日2016年10月30日。3、安全目标严格按照国家、地方和企业安全生产法规和规范,以GB/T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组织生产、按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最高标准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和进行充足的投入,确保安全生产达标。做到统一标识,封闭施工,严格管理,保证各种设施机具安全、良好、可靠,各种防护措施安全有效;现场设专职交通管理员,对施工设备和车辆进行专业管理,保证运行畅通,无行车事故,无交通堵塞现象,无机械事故,无重大伤亡、火警事故,一般工伤频率控制在1.5以内,交通事故率为0%;现场设立专业监测小组,确保工程周边道路、建筑物安全。4、文明施工目标执行本公司依据编制的“管理手册”和“管理规定”的标准,制定文明施工方案,做到“管理讲文明、施工不扰民、环境无污染、工地花园化”,创市级文明施工样板工地。5、环境保护目标严格按照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管理。严格对易燃、易爆、污染、化学物料的标准化管理,对产生粉尘、噪音、电磁污染的工艺进行防治,最大限度的减少机械噪音,做好防尘,不污染环境。现场重点对防止跑冒滴漏的水、油及粉尘的控制,确保达到三亚市环境保护要求,做到绿色施工。6、消防保卫目标现场消防设施布置合理、齐全有效、设置专职消防人员24小时值班巡视。进入现场人员实行分类胸卡管理,专业保安员管理。达到三亚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保卫消防标准的要求。7、服务承诺尊重监理,服从设计,信守合同,竭诚为业主服务,施工过程和工程保修回访期间认真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第五节 工程概况本工程由计生楼、专家楼、后勤楼、综合楼、门卫房组成。其中计生楼地上五层,建筑物总高度20.25m;专家楼地上五层,建筑物总高度17.75m;后勤楼地上四层,建筑物总高度17.95m;综合楼地下一层、地上十九层,建筑物总高度82.45m;门卫房地上一层,建筑物总高度3.85m。本工程基础采用锤击贯入法施工的高强砼顶应力管桩(PHC),桩身砼强度均为C80,桩径为PHC-500B-125、总桩数为1562根。其中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000KN的838根、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500KN的285根、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400KN的439根。第二卷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第一章 施工方法及工艺第一节 地基与基础工程方案及技术措施1、工程测量放线1.1编制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一、二、三、七、 九章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 五、六章三亚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新址)建设项目(施工)初步设计图纸1.2工程测量的关键点拟建建筑物体量较大。单纯轴线控制法和低等级的水准测量,无法满足平面和标高的定位要求。必须建立高精度的分级控制网,才能达到规范要求的测量的精度。1.3施测准备1.3.1工程测量组织机构本工程测量组织形式为项目总工程师领导下的专业测量工程师负责制,组织机构:项目总工程师专业测量工程师各专业测量组施工队测量员。1.3.2测量人员组成及职责1.3.2.1人员组成公司选派一名工程测量专业高级工程师,为本工程测量专业工程师。测量组成员包括具有多年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经验的人员。1.3.2.2职责1)专业测量工程师岗位职责:在项目总工程师领导下开展工作,对整个工程测量质量负责。制定既满足施工要求又切实可行的测量放线计划,制定施工全过程的施测技术方案。分阶段对测量组下达技术交底。负责日常各测量组工作安排,测量人员的调配。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检查指导各测量组工作。不定期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解决测量组提出的技术难题,对测量成果把关验收。配合项目总工程师完成地面定位、垫层墨线的验线,组织其它所有部位的验线。2)测量组长岗位职责在测量工程师指导下实施各级控制网测量。并利用软件进行平差计算。负责测量数据平台的建立与管理,向测量员提供放线数据,布置放线任务。负责基础平面和标高的定位、楼层传递、施工区域交接测量、钢结构定位等重要部位的放线。对测量员和施工队测量员测放的点位进行抽检,填写验线资料,协助测量工程师完成监理验线。3)测量员岗位职责依据末级控制网点测设建筑物轴线和50控制线。对放线结果(包括施工队测量员测放的线位)进行百分之百检验,并将检验数据如实报告测量组长。按规定保养、保管测量仪器。随时对控制点的保护措施进行巡视维护。1.3.3测量仪器设备的配置本着满足各阶段施工的精度要求,同时留有一定的技术储备的原则,工程测量配置仪器设备:详见附表二。工程开工前向监理和建设单位提供全部测量仪器计量检定单位检定的合格证书,测量设备的管理执行ISO10012管理体系标准。1.3.4汇审图纸、学习规范组织测量人员学审图纸,了解建筑物总体布局,掌握结构特点及工艺流程,对重要点位的坐标,轴线尺寸,标高关系进行验核。学习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相关章节,掌握施测技术要求及限差要求。1.3.5现场勘查1.3.5.1交接桩与建设单位进行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的交接桩。要求所有桩位必须现场确认,索取点之记和成果表,填写交接桩记录。1.3.5.2测绘现场平面图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测量,比例尺不小于1/500。所有和施工相关的地物都应落在图上,并应标注特殊点位的高程。为施工平面布置及控制网设计提供参考依据。1.3.6复核测量对起算的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核测量,测量方法及精度与原等级测量技术要求相同。复核测量成果与原成果比较其误差应小于原等级中误差的2倍。复核测量结束向建设单位提交“复核测量报告”。1.3.7软件收集与测试开工前广泛收集有关测量计算、数据转换、制图等方面的软件,进行筛选,并上机测试。确定本工程所用软件的内容、版本及数量。1.4控制测量1.4.1平面控制测量按照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逐级控制的原则,本工程拟布设两级控制网。1.4.2首级控制网的建立1)网形设计首级网布置在基坑外围,由三个十字共12个点构成,控制线和建筑物的轴线平行,均位于偏离主轴线的辅助轴线上,通视良好,构成了本工程的主控基线网。2)选点和标志方法首级网是建筑物整体定位的依据,同时又是布设二级网的基准点,因此要求精度高且整个施工期间点位变形在允许误差之内。为此首级点要选在距基坑20米以外,其点位标志采用强制对中观测墩。3)观测技术要求水平角边长均采用级全站仪进行测量,观测时打开全站仪双轴补偿系统,输入即时气象数据。4)边长观测技术要求边长往返各两测回测定,每测回取5次测量平均值。单程各测回较差小于3mm,往返测较差小于2(a+bD)mm。5)平差方法及精度要求采用南方ADJUST控制测量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各项指标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2.1.3条四等点首级控制要求。即:测角中误差 2.5;测距相对中误差 1/80000;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1/40000;三角形最大闭合差9。1.4.3首级网的特点1)网形合理传统导线测量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控制网容易扭曲变形,本网由于增测了四条对角线,图形强度较导线控制大为提高。经上机精度估算,其点位中误差小于 5m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1/50000,完全符合工程测量规范四等点的精度要求。2)点位稳定点位远离基坑,采用桩承台基础,设立围栏,三项措施保证点位稳定,满足施工全过程控制测量的需要。3)精度高仪器和棱镜采用观测墩强制对中,消除了对点误差,观测过程仪器和目标稳定,不受风力等环境因素影响,提高了观测精度。4)控制有力、使用方便、便于扩展由于首级网双十字主控基线的设置,使下级方格网和轴线的测设更为可靠、便捷。同时实现了坐标与轴线的双重控制。1.4.4二级控制网的建立1)二级控制网的布设形式二级网直接指导施工且在地面定位、垫层、底板及各层施工过程中反复布设,因此要求该网在满足施工精度要求前提下,做到简单,实用,方便放线。2)二级网的测设以首级控制点为基准点首先投设十字主控基线,确定十字中心点位置,然后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测定其它二级网控制点,最后对十字主控基线和闭合环进行垂直度和边长的检验。检验结果应满足:角度误差小于905 ,边长相对中误差小于1/30000,否则应重新测设。底板二级网测定之后,上部结构施工时,在二级控制点位置预留200*200mm孔洞,激光垂准仪安置在底板二级点埋件位置向上投点。投点后按上述要求进行闭合检验。3)基线投测方法说明:由于首级控制点强制对中螺栓采用预埋,观测平差后其坐标和理论基线可能有一定的偏差,可用下述方法进行归化。依据B、C点的平差坐标和基线上两个点的理论坐标,计算 1,及B点至基线的垂直距离d。在B点安置全站仪照准C点转1,测出平行线,将平行线平移d,即得到测放的基线。4)二级网点标志方法地面二级网点用大木桩浇注砼标志,并用脚手管维护。 垫层二级网点用墨线标志,底板上二级网点在底板施工时下200*200mm预埋件,在埋件上进行闭合差的归化改正,确定最终点位,钻2mm孔镶铜芯,作为二级网向上层传递的基准。1.4.5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分两级进行,首级控制网布设形式为附和水准路线,三等级测量,用于施工及检测;二级控制网布设形式为附和水准路线,四等级测量,用于高程传递。1.4.5.1水准网布设方法首级六个平面控制点兼作首级水准点,强制对中螺栓即为点位标志。与已知水准点组成附和水准路线,路线长度2公里左右。按工程测量规范3.2.1条,3.2.6条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二级水准点的布设在基础柱拆模后进行,点位标志在基础柱上。二级水准点平均点距60米左右,根据施工进度可分批布设。首先在柱面上初测出结构+50cm线,并将本批所有点与地面上首级水准点组成附和水准路线,按工程测量规范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观测平差,以平差成果对初测标志进行改正,作出最终标志。上部施工标高均以二级水准点为准向上引测。1.4.5.2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三等水准测量仪器采用DS1铟钢尺,往返各观测一次,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较差3m,前后视累计差6m,基辅分划读数差1mm,高差较差3mm,闭合差12L;四等水准测量仪器采用DS1铟钢尺,往返各观测一次,视线长度75m,前后视较差5m,前后视累计差10m,基辅分划读数差3mm,高差较差5mm,闭合差20L;1.5施工放线1.5.1施工放线基本要求:1.5.1.1坐标放线数据由计算机程序输出。现场临时放线计算由“可编程工程计算器”程序完成。手工计算仅用于一般校核。1.5.1.2只有近距离分轴和由轴线确定确定构件尺寸允许用经纬仪钢尺测量,其余平面定位全部采用级全站仪坐标测量法。高程控制点(包括临时水准点)全部采用DS0.7水准仪、銦钢水准尺按附和或闭合水准路线测定。只有放样构件高程且距离小于30米时,才允许用DS3水准仪放样。1.5.1.3所有工程放线必须做到:放线前数据验核;放线后实地验核。未经以上两项检验的点位不得用于指导施工。1.5.2轴线及构件位置的放线二级控制网点的传递要求:每次向上传递均以底板二级点为准,用激光垂准仪向上传递。传递后在上层进行闭合检验,精度应达到工程测量规范一级方格网要求。工程纵横轴线的测设均以各层二级控制网为准,轴线的测设用经纬仪配合钢尺进行。轴线定位偏差小于5mm,轴线定位后依设计图纸用小钢尺进行构件位置的放线。1.5.3电梯井截面尺寸及垂直度的控制电梯井截面尺寸及垂直度的控制精度是保证安装顺利进行的关键。电梯井底板施工完毕,用二级控制点精确测定电梯井中心位置,建立永久标志点,每层施工以轴线为准弹出电梯井十字线,同时在底板标志点安置激光垂准仪向上投点,投点位置与十字线偏差在5mm之内,以投点为准平行调整十字线位置,作为该层模板支设依据。激光垂准仪向上投点标称精度为1/45000,加上对点误差、环境误差等影响,按110米高度计算,中心位置传递误差应小于5mm。1.5.4基础施工高程测量挖槽后用水准仪吊钢尺法向坑内传递高程。坑内水准点间距50米左右,采用1500mm长,22mm以上钢筋打入基土中,顶面高于垫层100mm左右,统一编号用红油漆标志。坑内水准点决定基础的标高定位,因此每次引测均以地面三等水准点为起算点,按四等附和水准测量要求施测、平差。并与前期点在坑内进行闭合检验,闭合差小于5mm时取加权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垫层、基础底板施工的标高均从坑内水准点引测。1.5.6主体施工阶段的高程传递测量各层施工以二级水准点为准,采用水准仪吊钢尺法或沿外檐柱钢尺上量法进行传递,到上层进行闭合。闭合差小于5mm时取中数作为本层施工依据。引测点要作出特殊标识,本层每次施工高程放线均以此为准,不允许多级导测。1.6基坑监测在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进行基坑全方位监测的同时,为确保基坑安全,作为总包单位我们将进行支护结构的水平、垂直位移监测。1.6.1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水平位移监测采用两种方法。方法一视准线法:现场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在帽梁上建立监测基准线。观测点间距10m左右。测站点定向点距基坑边缘15m以上。测站点定向点浇筑砼墩,观测点在帽梁上打孔下12mm钢筋。用经纬仪将所有点调整到一条直线上,建立中心标志,施工过程测定偏离视准线距离即可确定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量。方法二坐标法:帽梁上观测点设定后,利用首级控制网点,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测定观测点坐标,由坐标变化量确定支护结构水平位移量。1.6.2支护结构及周围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沉降监测采用直接水准法,用S1水准仪、铟钢水准尺进行观测。支护结构观测点利用水平位移观测点,对由于降水可能引起沉降的建筑物外墙上,间隔1015m建立监测点,土方施工前测定初始高程,施工过程再测定其沉降量。1.6.3水平位移监测和周围建筑物的沉降监测的要求1.6.3.1监测频率监测频率随施工节奏而定,降水前开始首次观测,至基础底板施工完,每天至少观测1次,变形速率过大时,增加观测次数。以后每三天观测1次直至地下室封顶。1.6.3.2数据处理总包监测人员与第三方监测人员互通信息,对于双方监测出入较大的数据,进行重新观测确认。及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变形曲线。1.6.3.3报警程序进场后和基坑设计人进行协商,确定基坑变形和沉降的报警值,当观测值达到报警值时,及时报告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下令执行安全预案。1.7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执行建设部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2007。按变形测量二级技术要求施测。(注:规程第2.0.5条规定,一级沉降观测点高差中误差0.15mm,二级沉降观测点高差中误差0.50mm,考虑施工现场仪器等级,按二级沉降观测要求施测)1.7.1点位的布设 在建筑物两侧距基坑以外各选一点,作为基准点。可利用已知水准点或沉降已稳定的建筑物突出部位建点。现场6个首级水准点作为工作基点。观测点布置在建筑物大角及变形缝两侧和外檐间隔15m左右位置。内檐观测点间距为30米左右方格,二级+50cm水准点均作为观测点,其余点可适当加密。并根据观测结果对二级点成果进行修正。1.7.2沉降观测技术要求1.7.2.1每季度对基准点和工作基点联测一次,雨季期间每月联测一次。依据联测结果对工作基点高程进行修正。1.7.2.2沉降观测在基础柱拆模后进行,观测时间间隔随施工加荷情况而定,每层至少观测一次,装饰阶段和装修完各观测一次,无论何种原因最大观测间隔不能超过两个月。1.7.2.3沉降观测按定人、定仪器、定线路的三定原则进行1.7.2.4荷载突然变化或连续降雨期间增加观测次数,发现超出设计要求的不均匀沉降现象,立即进行逐日观测。1.7.2.5沉降观测过程及时记录和整理观测数据,绘制沉降曲线。1.8工程测量质量保证措施1.8.1实现数字化测量开工前依据设计图纸编制测量专用电子版平面图和剖面图。从控制网平差到放线数据的获取,均采用我公司自己编制的各种软件进行计算。为应对施工现场预想不到的情况,为测量员配备了CASIOfx-4850可编程工程计算器,随时可用程序进行各种计算,防止粗差发生。利用软件实现全站仪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1.8.2控制点管理所有控制点均有明显标识,防止误用。控制点的保护措施安全有效。占压、撤销控制点须经专业测量工程师批准。定期对控制点进行监测,挖槽降水期间增加监测频率,发现控制点位移,水准点沉降,及时对成果数据进行修正。1.8.3测量仪器的管理项目工程部设1名专职计量员,按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要求进行日常管理。并定期对仪器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和报告。 工程使用的全部测量仪器,除按要求周期制定检定计划按时送检外,测量人员还应随时检查仪器的技术状态,发现问题及时送检,并对有疑问的点位重新测量。进场后按仪器使用情况确定仪器保管责任人,责任人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测量仪器应在远离高温、高湿、震动的环境下保管。1.8.4操作规程1.8.4.1尽量选择目标呈像清晰,大气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外业测量,雨天、雾天、风力超过五级停止外业作业。1.8.4.2所有仪器安置在三脚架上五分钟之后方准进行观测。消弱外界环境对仪器的影响。1.8.4.3全站仪、经纬仪角度测量时,不论何种原因造成气泡偏离一格,本测回成果作废,调整仪器重测。测设控制网时一测回之内不准调焦,仪器应设遮阳伞。1.8.4.4全站仪距离测量采用精测模式,取5次测量平均值。钢尺丈量重要点位时,使用弹簧秤加入标准拉力进行尺长、温度改正。1.8.4.5仪器对中应作180度检验。垂准仪投点应在0、90、180、270四个方向上进行。1.8.4.6所有水准仪每周进行一次i角检验,对于S3型i20:S1型i15。超差仪器校正后方准使用。1.8.4.7彻底消除建筑施工测量记录不规范的弊端,建立统一的外业观测手簿、放样记录手簿,每次测量、放线数据都应详实记录,仪器自动采集数据也必须记录备查。观测员读数后记录员必须复颂后记入手簿。记录数据允许划改,不允许涂改,角度秒值、距离毫米值不准更改。所有记录手簿由资料员收集存档。1.8.8.8测量人员必须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观测过程观测员不准离开仪器,并随时观察施工现场机械动态,避开或消除安全隐患。迁移测站仪器装箱搬运。1.8.9不合格项的管理实测过程当闭合差超出规范要求时,由测量组长查出超差原因,并写出重测报告,报专业工程师批准后实施重测,同时将超差及重测情况记录存档,严禁随意调整点位处理超差情况发生。1.8.10验线制度所有线位,测量人员必须百分之百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测量放线资料。地面定位线、垫层墨线由项目总工程师签字并组织验线。其余线位由专业测量工程师签字后报建设单位或监理验线。验线合格后,测量组长与主管工长、施工队技术员进行交接,三方签字后存档。严禁不经验线进入下道工序的情况发生。2、管桩工程施工2.1、测量放线定桩位测量放线必须严格把关,反复校核,务求不出任何差错。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室内计算,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和控制点进行校对,在图纸上标明。然后利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测量放线,复核基准水准点和控制点,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定出控制网,并将复核结果和自己设立的控制网交监理审核。如监理审核通过,则今后的测量放线均按复核结果及控制网进行。如未获监理认可,则需继续复核,直至监理审核通过为止,并以监理最终审核通过结果作为施工放线测量的依据。经过监理认可的控制点和水准点要用水泥砂浆固定或在其四周用砖堆砌以严加保护,防止发生偏位和变形。根据复核控制网计算出每条桩桩中坐标并利用经纬仪放出桩位。测量放出桩位后,用30CM长10钢筋在桩位位置打入土中,钢筋中上部用两道红绳绑扎牢固,留出约30CM长红绳在地面,施工时根据红绳即可找到精确的桩位,以防止错、漏施工。对将要施工的桩位用石灰粉按桩径大小划一个圆圈,桩位放线后的打桩过程中,考虑到土体的挤压移位,在打桩前需对桩位进行复核。2.2、预制管桩的堆放与验收预制管桩从管桩厂运输过来卸至现场堆放,地点选择要根据压桩的情况和有利于放大的原则进行堆放。堆放现场地要求平整,根据地面的坚实情况,可用枕木作支点,进行两点或三点支垫。管桩最高堆放层数三层,根据用桩计划,先用的桩应放上面,避免翻动桩堆。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计划负责人根据当天桩机的施工情况统计出第二天可能施工的工作量及配桩要求以确定当天晚上的进料量。管桩每天进一批,现场施工计划负责人及施工管理人员要准确确定每天的进料量并报千监理工程师。管桩进场后,材料员与质检员根据规范在严格检查桩身的外观尺寸和外观质量,防止断桩、严重裂缝的桩用于施工,同时要收集与每批管桩数量相对应的合格证、产品检验报告及出厂证明等资料。如发现不合格的管桩严禁使用,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管桩进场时,如有要求需监理工程师在场接收,质检员需会同监理工程师一同验收。2.3、施工机械的配备根据本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和设计管桩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施工经验,本项目综合楼设计预应力管桩为PHC-500B-125型共1562条,计划生育楼和专家楼设计预应力管桩为PHC-500AB-125型共180条,因此本工程采用1台静压打桩机(1.6KN)进行专家楼和计划生育楼的施工,5台锤击桩机进行综合楼的施工。另外,还将配备电焊机、气割工具、索具、撬棍、钢丝刷、锯桩器等施工用具;每台桩机配备一把长条水准尺,可随时测量桩身的垂直度。2.4、管桩的焊接根据规范要求,一般单节管桩长度不超过15m,如果设计桩长大于单节桩长的话,则需进行接桩。管桩接桩前,用钢丝刷清理干净桩端的泥土杂物。上下两节桩应对齐,上下两节桩偏差必须小于2mm,并应保证上下两节桩的垂直度。焊接时要由两人同时对称施焊,焊缝应连续、饱满,不得有施工缺陷,如咬边、 夹渣、焊瘤等。烧焊至少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焊渣应用小锤敲掉。烧焊完成后,应冷却8分钟以上,再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涂刷一层环氧沥青防腐涂料。焊接用的电焊条需选用E43或以上的焊条。接桩完成后现场质检员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进行打桩施工。2.5、打桩的顺序宜按下列原则确定:1)预制管桩打桩之前预先按设计院的试桩图纸要求,分不同的部位试打42根试验桩,并进行静载及抗拔试桩,试桩合格后方能正式打桩。2)根据桩的密集程序,打桩顺序可采取从中间向两边对称施打;或从中间向四周施打;或从一侧向另一侧施打。3)根据基础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进行施打。4)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进行施打。5)根据桩位与原有建筑物的距离,宜先近后远进行施打。2.6、管桩施工控制在正式打桩之前,要认真检查打桩设备各部份的性能,以保证正常运作。另外,打桩前应在桩身一面标上每米标记,以便打桩时记录。第一节桩起吊就位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并用长条水准尺或其他测量仪器校正,必要时,要拔出重插。施工过程中,桩帽和桩身的中心线应重合,当桩身倾斜率超过0.8%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配桩时,上下节桩错位偏差不超过2mm。配桩时要参考地质资料和附近已施工施工管桩的长度,并保证送桩深度不超过桩顶设计标高。2.7、质量检查管桩基础工程桩成桩质量检查包括桩身垂直度、桩顶标高、桩身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2)截桩后的桩顶标高允许偏差为10mm;4)承载力检测方法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有关规定,同业主、设计、监理等共同研究采取检测手段(如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低应变法、高应变法)。2.8、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保证措施2.8.1、桩身断裂(1)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在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这时可能是桩身发生断裂。(2)原因1)桩节的细长比过大,沉入又遇到了较硬的土层。2)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后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3)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4)稳桩时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5)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6)桩在反复长时间打击中,桩身受拉应力作用,当拉应力值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桩身某处即产生横向裂纹,表面混凝土剥落,如拉应力过大,钢筋超过流限,桩即断裂。7)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3)预防措施1)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探测。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mm)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一节桩的细长比不宜过大,一般不宜超过40。2)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打入一定深度后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3)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不得使用。2.8.2、桩顶碎裂(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混凝土掉角、碎裂、坍塌甚至桩顶钢筋全部外露打坏。(2)原因1)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机具等因素,混凝土设计强度偏低,或者桩顶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距离过小。2)桩预制时,混凝土配合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等。3)混凝土养护时间短或养护措施不当,致使钢筋与混凝土在承受冲击荷载时,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桩顶容易严重碎裂。4)桩顶面不平,桩顶平面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过厚。5)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桩沉入时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面局部受集中应力而破碎。6)沉桩时,桩顶未加衬垫或衬垫已损坏未及时更换,使桩顶直接承受冲击荷载。(3)预防措施1)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主筋不得超过第一层网片。桩成型后要严格加强养护,在达到设计强度后,宜有13个月的自然养护,以增加桩顶抗冲击能力。2)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地选择桩锤。3)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面有无凹凸情况,桩顶平面是否垂直于桩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采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才能使用。4)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及替打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处理方能施工。5)稳桩要垂直,桩顶要加衬垫,如衬垫失效或不符合要求要更换。2.8.3、沉桩达不到要求(1)现象:桩设计时是以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桩长为施工的最终控制。一般情况下,以一种控制标准为主,以另一种控制标准为参考。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2)原因分析1)探测点不够或勘察资料粗,对工程地质情况不明,尤其是持力层的起伏标高不明,致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择桩有误,也有时因为设计要求过严,超过施工机械能力或桩身混凝土强度。2)勘察工作是以点带面,对局部硬夹层、软夹层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还有地下障碍物,如大块石头、混凝土块等。打桩施工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控制标准。3)以新近代砂层为持力层时,由于其结构不稳定,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打入该层时,进入持力层较深才能得出贯入度,但群桩施工时,砂层越挤越密,最终则会有沉不下的现象。4)桩锤选择太小或太大,使桩沉不到或超过设计要求的控制标高。5)桩顶打碎或桩身打断,致使桩不能继续打入。(3)预防措施1)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及自重,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打桩顺序。2)防止桩顶打碎或桩身断裂。2.8.4、桩顶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