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教学设计肥东一中 王巧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2、培养学生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涵咏品味语言,感受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变化。2、通过探究,体会作者传达情感的魅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是重点。2、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变化中寄托的的人生感悟是难点。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设计:课前预习 1、运用字、词典,疏通全文,读准句子,标清难以理解的字词,尝试翻译全文。 2、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把握文章感情。一、导入新课 知人论世 (抛砖引玉)古代读书人的人生追求是“学而优则仕”,在这“出仕”、“入仕”之间进进出出、起起伏伏的文人之中,我最喜欢苏轼。陶渊明显得淡泊了,他的心境不是一般人能体验到的;李白太飘逸了,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杜甫太沉重了,让人不敢和他比肩而立。只有苏轼他满腹才华,曾官居高位,在屡遭贬谪中却依然乐观豁达,给人希望和力量。 1、学生了解的苏轼。2、名人眼中的苏轼。(多媒体展示)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序中写到,“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走进赤壁中的苏轼。 板书:赤壁 苏轼二、体会情感 品读探究 赤壁中的苏轼1、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为了派遣内心的郁愤之情苏轼与友人一同来赤壁泛舟,希望通过自然之景让自己忘却烦恼。 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直接表现感情变化的词语。 板书:赋 情乐悲喜2、同学说作者开始的感情是快乐的,作者因什么而快乐?(1)齐读第一段(2)请同学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赤壁的月夜美景。上面一轮明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下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在江面上,水天一色,浩浩渺渺,茫无际涯。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作者忘情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人间的一切烦恼、个人的不幸遭遇都一下子抛于脑后,他进人到一种飘飘欲仙的陶醉状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作者真正忘却了过去的烦恼,真的能够派遣了内心的郁愤之情吗?(1)苏轼所唱的歌词,已在欢愉中透露出一缕隐藏在内心的惆怅的思绪。 注释“美人”古人常用来做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表现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贬谪之后,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2)箫声的幽怨其实就是苏轼内心的幽怨。(3)请一位学生朗读第二段,感受此时苏轼内心的悲喜交织的复杂感情。4、 原来苏轼在月夜秋江景中的乐只是暂时的忘却烦恼,而他内心的悲情却不自觉又流露出来,尽管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还是难以派遣,苏轼借客之口说出内心的“悲”,苏轼到底有怎样的悲情呢? 板书:悲伤 (1)学生思考,默读第三段。 (2)感受苏轼的悲伤。(1)英雄不在(“月明星稀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由所见赤壁明月想到曹操的诗句。曹操一代枭雄,想当年在历史舞台上纵横驰骋,施展其雄才大略,但今天呢?“而今安在哉?”有“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之悲,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悲。) (2)壮志未酬(“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将自己与曹操对比说明自己未建立任何功业就更悲了,“况”字将小人物的悲哀推到了极致)(3)人生无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与自然的无穷、永恒对比,表现人的渺小,生命的短暂)(4)理想破灭(“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辅佐圣主的理想,不知道能否实现,只能将自己的理想放逐在悲风之中,真是痛彻心扉的悲痛!)5、封建文人士大夫在政治失意或生活上遇到挫折时,往往会陷入自然永恒与人生短促这样的苦闷与迷惘中:庄子南华经“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生命若朝霞”王羲之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1)面对这样一个穷及终极的问题,苏轼是否也和古人相同沉浸于苦闷和迷惘中而难以自拔呢?没有!6、苏轼是如何看待这些悲伤的?感受苏轼的超脱。 板书:理 超脱 (1)水月不变 辩证的思想(“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紧承客言由景入理谈长江明月的变和不变) (2)物我无尽 博大的胸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对比说理,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也是无穷尽的。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3) 物各有主 无私的情怀(“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就让所有的白发功名事随那东流水而去吧,惟有心灵的安宁才是我所应把握的。不让世事纷扰,红尘繁牵动心魂,只唱那心灵的歌谣。 ) (4) 风月共适 超然的态度(“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礼物,明月可以寄寓我们无所栖息的灵魂;清风可以吹散我们身心的疲惫。一轮皎洁的明月,好似一方精神的乐土;一片浩瀚的海洋,好似一个心灵的港湾。)7、请两个男生一个读第三段苏轼之悲,一个读第四段苏轼之理,注意读出韵律,读出重音,读出节奏,读出气势,读出感情,让我们能在你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悟出苏轼的悲喜。8、 开怀畅饮 (齐读最后一段)喜与乐比较:“乐”只是作者在自然美景中暂时忘却了烦恼,而“喜”是作者的真正超脱! 9、小结苏轼采用主客问答形式,运用散文笔调作赋,一写夜游之乐,二写乐极悲来,三写因悲生悟。情感波折,层层深入,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景则水月流光,情则哀乐相生,理则物我相适。借景说理、寓理于情,使得赋充满诗情画意,而兼具哲理。三、拓展延伸 深入阅读 如果把生活给予苏轼的一次次打击比作一颗颗沙子,那么是苏轼用自己的坚强和旷达来包裹了它,最后把这颗颗沙子变成了颗颗珍珠。如果把顺境比为晴天,把逆境比为雨天的话,顺境逆境对苏轼而言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苏轼能够做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他的思想能给我们在面对生活时以怎样的启发呢?感受苏轼的思想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高度改变视野,角度决定观念。我们不可以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我们可以改变角度,创造生命的高度!四、课堂小结老师心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越难关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应对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领域的技术挑战及试题及答案
- 细菌抗性机制和检测方法试题及答案
- 项目范围变更的管理流程考点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中的文档控制流程与规范试题及答案
- 提高项目管理考试通过率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未来职业规划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专业考试内容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5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对策及试题答案
- 微生物文化对创新的推动作用及试题及答案
- 服装吊挂系统培训
- 医疗器械公司规章制度与管理条例
- 2025年航空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春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九章 浮力 第四节 物体的浮与沉 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
- 城市更新专题培训
- 灯谜文化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交通大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 文化行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案
- 小学生交友主题班会课件
- 2024年共青团入团考试题库及答案
- 最优控制理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