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与胰腺》doc版.doc_第1页
《三焦与胰腺》doc版.doc_第2页
《三焦与胰腺》doc版.doc_第3页
《三焦与胰腺》doc版.doc_第4页
《三焦与胰腺》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脏象学说中的三焦为六腑之一,但三焦的部位在哪里?指的是人体内哪一个脏腑?中医学术界至今也没有定论。有的只是一些猜测,如有的说三焦有名无实,有的说心肺属上焦,脾胃属中焦,肝肾属下焦,有的则说三焦是指从咽喉至肛门、尿道口的一个大皮囊,是水液之通道等等,总之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都是猜测。我们认为“三焦就是胰腺”。这句话,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异端邪说。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一问题既涉及如何运用中医理论来治疗胰腺病变,也涉及中医理论的完整性,因此必须论述清楚。 为什么说三焦即胰腺?为什么说三焦与胰腺是同一个脏腑的两个不同名称?我们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后认为“三焦”是“胰腺”的古代名“胰腺”是“三焦”的现代解剖学脏腑名。自古至今,当西医未传人中国之前,中医典籍中从未出现过“胰腺”这一名称。中医和西医对同一事物使用不同的称谓是常有之事,并不奇怪。 中医数千年来一直将胰腺称为三焦,那么胰腺之名从何而来?胰腺是西医的脏腑名,西医是外国医学,汉语与外语是不同的,胰腺是翻译过来的一个脏腑名。由于西医的普及,故被广泛引用而得到普遍认可。又如中医的湿温病被西医称之为“伤寒”,中医的“病”字被西医称之为“炎”字,致使有些医生一味的使用清热解毒药来治疗炎症,导致不良后果等等。翻译的错误,导致了医学内容的混乱,因此必须提醒那些研究医学的专家们,应该对此引起重视。 三焦的“焦”字作何解?“焦”作字形分析是一张胰腺的位置图,以功能分析“三焦”是一张胰腺的生理功能图。“焦”字经拆解后,“焦”字中的“人”字代表胰腺本身,二个“土”字代表脾胃,下面“四点”代表肾脏,胰腺在人体的位置是在横隔之下,旁靠脾胃,下面是肾脏,“焦”字就是一张完整的胰腺位置图。从经络学角度来讲,手少阳三焦经从头上的丝竹空穴,经耳后下人肩,走臂外正中到无名指端关冲穴,其支者从缺盆下入胸中,络心包,下幅属三焦。而且三焦俞的穴位在膀胧经上排列的与内脏对应的位置在隔下胃俞之下,肾俞之上。灵枢经脉亦明确指出:“手厥阴之脉,出属心包络,下隔,历络三焦。手少阳之脉,散络心包,合心主”。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三焦的部位在幅下。既然内经有关条文已指明三焦的部位在隔下的脏腑除胰腺之外都有归属,故三焦所指非胰腺莫属,再作其他猜测就毫无意义。 三焦的功能:三代表了天地人、上中下三才,即全身,三焦主管全身的脏腑功能。灵枢本输篇曰:“三焦者,中读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胧,是孤之府也。”这里“是孤之府也”是说三焦独有的主水功能有别于其他脏腑。即它的生理功能既不同于脏,也不同于腑。“疏通全身水道,将水液归属于膀胧,排出体外”是三焦独有的生理功能,因此称为“是孤之府也”。三焦主水道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脉诀汇辨曰:“谓之中读者,以其如川如读,源流皆出其中,即水谷之入于口,出于便,自上而下,必历三焦,故曰,中读之府,水道出焉。膀胧受三焦之水,而当其疏泄之道,气本相依,理同一致,故三焦下输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胧,约下焦也。然于十二脏之中,惟三焦独大,诸脏无与匹者,故曰是孤之府也。要知三焦虽为水读之府,而实总护诸阳,亦称相火,是又水中之火府”。从“入络膀胧,约下焦也”这几个字可以看出,三焦非但有疏泄水道之功,还有约束控制下焦膀胧排尿之功。这与胰腺病变之糖尿病(消渴病)的下消病变多尿证相吻合。从“要知三焦虽为水读之府,而实总护诸阳,亦称相火;又是水中之火府。”可以看出三焦主水(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是靠阳气、靠火的动力。肾为水火之脏,水中有火,这就是焦字下面四点之含义。焦字中之二个土字,即脾胃,脾主湿胃主燥,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与三焦相同,但三焦之火盛会使胃火旺而致多食,这又与胰腺病变之糖尿病(消渴病)的中消病变多食证相吻合。正常的火为生理之火(少火),少火生气;火过盛则为病理之火(壮火),壮火食气则气衰。气为肺所主。气衰火盛则水为之消,出现求水自救之多饮证。这与胰腺病变之糖尿病(消渴病)的上消病变多饮证相吻合。故三焦(胰腺)火盛(炎)则气衰,气不生血能使血为之变,即营中之糖不能转化为血,致使血糖过高,形成糖尿病。因此糖尿病的病因是火盛气衰,气不化血,使血糖超标。皆是三焦(胰腺)生理功能失常的表现。 三焦之实体与功能:中医的脏象学说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以及脏象经络等理论的黑箱理论,而西医的脏腑学说是基于生理解剖学的白箱理论,对人体内脏腑功能的理解,中医与西医不可同日而语。脏腑学说专讲脏腑实体,脏象学说既讲脏腑之实体,但重点却落实在“象”上,讲究的是“病生于内,必形之于外”之脏腑功能,认为外部形体及精神的一切变化都是内部五脏功能正常或病变的反映,信息通过经络传递。如中医对“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神志活动分属于五脏的理论,中国人人人皆知,如“心里想”“心想事成”“肚里做文章”“满腹经伦”“肝主谋虑,胆主决断”等等,西医皆不可理解,认为是脑子的功能。又如“肝开窍于目”等五脏在人体开窍的理论,西医用解剖的方法皆不能证明。更不用说对同一个脏腑中西医使用了不同的名称,对它赋予的中医生理功能,西医更不能理解。当今研究医学的专家们都是用研究西医的方法来研究中医,来求证中医,故对“三焦即胰腺”这一事实不能接受,无法认同。都是以三焦的功能来猜测三焦之实体。 对西医不能理解“胰腺即中医之三焦”可以谅解,但对中医界将三焦的功能误认为是三焦的实体这一现象我们觉得奇怪。在中医界古人与今人为何不同?今人都将古人所讲的三焦功能误认为三焦之实体,而且写人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版教材就不得不让人深思。灵枢营会生会开头第一、第二段讲的是营卫二气之生成及昼行阳、夜行阴,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之运行与寐痞之关系;第三段开始讲到三焦,并进一步讲述营卫二气“卫出上焦,营出中焦,皆出于胃之上口”的运行路线,最后一段讲的是三焦疏通水道的功能,而且讲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胧而渗入焉”,小肠的功能是分清泌浊,三焦将小肠泌浊而来的无用浊液注于膀胧而排出体外,最后一句“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读,此之谓也。”中的“如雾、如沤、如读”讲的都是三焦功能,“此之谓也”是说最后一句是整篇文章的总结。文章中“卫出上焦,营出中焦,皆出于胃之上口下焦者,别回肠”指出了三焦的具体部位,即胰腺。清代温病学家薛生白湿热病篇谈的是三焦的功能与治法,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讲的是三焦的功能,并提出治法“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石,非重不沉。”。难道这些都不是事实?为何要视而不见?曲解为三焦之实体。 三焦脉象及在寸口之定位:足少阳为胆经,与厥阴肝经相表里;手少阳为三焦经,与厥阴心包经相表里;从解剖位置看,胆附于肝,胰附于脾,居中焦;从三焦之功能看,上、中二焦主要是将中焦脾胃化生的营卫二气,宣发输送到全身,下焦重点是疏通水道,排泄尿液;从五行角度看,肝属木,心包属火,脾属土。故三焦之生理脉象应以弦为主兼带缓象(弦为肝脉、缓为脾脉)居中部,其他皆为病脉。在寸口之定位应在右关稍后尺前的关尺之间。 伤寒论中不讲十二经病而只讲六经病之足经,是对内经理论的发展,因仲景先师认识到同名经所属腑腑的生理功能基本相同而病理变化同中有异,足经长而手经短,足经可以概括手经,故只论足经而不论手经。如胆藏精汁而主消化,胰(三焦)亦藏精汁而主消化,同居中焦;胆附于肝与肝相表里,五行属木,主疏通气机,肝体阴而用阳,故胆之诊脉部位在左关,而胰(三焦)虽与厥阴心包相表里,五行属火,但附于脾,内藏少阳相火而主疏通水道,故三焦之诊脉部位在右关稍后之关尺之间(木生火,火生土)。胆与三焦(胰)同属少阳同居中焦(半表半里),故具有管理全身脏腑功能的共同特征(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三焦者,中读之府也,水道出焉),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全部(十一脏)行为及思维皆要依靠胆的决断功能,而全身的水液代谢正常,要依靠三焦的决读功能。少阳证的主方为小柴胡汤。故三焦(胰腺)病变可以根据三焦特有的主水功能对小柴胡汤进行加减治疗,如采用苍术化湿,黄茂补气,玄参、二冬滋阴,石膏、知母清热,丹参、桃红活血等等,抓住六腑以通为补,以通为顺的特点,抓住三焦疏通水道的特点,随证加减治之,或通中有补,或通中有清,或通中有温,或通中有化,关键全在一个通字。 要为胰腺正名:在治疗糖尿病的治法上,既然古人对三焦即胰腺这一问题已有深刻认识,为什么不直接将三焦称为胰腺,道理很简单,因古时还没有胰腺这一脏腑名,胰腺是西医的现代解剖学器官名。而且将胰腺称之为三焦,更符合胰腺的实际情况。是胰腺的一种巧夺天工的中医脏腑名称,故中医没有必要将三焦改称为胰腺。 弄清“三焦即胰腺”的积极意义:由于弄不清楚三焦即胰腺这一事实,致使目前的中医对胰腺在脏象学说中的地位不明,导致对胰腺的病变不能明确治疗途径。看清了三焦即胰腺这一事实,就能明白:胰腺属六腑之一,治疗胰腺病变应以通为补,以通为用;也可以应用经络学说,用首尾循经取穴法,用五输穴、原穴、络穴、合穴、郑穴等理论,直接用治疗三焦的理论来治疗胰腺病变,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医学上存在的治疗胰腺病变的难题。我们相信“三焦即胰腺”这一问题的提出,必将导致三焦胰腺理论探讨与研究的热潮,为治疗胰腺病变作出有益的贡献。 1胰腺是人体的重要脏腑随着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重视和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各种因素造成的胰腺功能失常和胰经病变或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在中医藏象学说中,没有胰腺的脏腑地位,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一大缺憾。正因为如此,中医理论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是在足太阳膀胱经中没有胰腺的背俞穴,在膈俞和肝俞两个经穴之间是一个空缺;二是在手少阳三焦经中没有脏腑依托,人们在谈到三焦时也总认为它是一个没有脏腑对应的、空洞的纯中医概念。笔者在学习和研究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根据中西医相结合的理论,发现奇穴胰俞或曰胃脘下俞是人体上治疗糖尿病的特效穴位。于是,便撰写了“论十四经穴中的第362个穴位胰俞”一文,建议国家腧穴研究会在重新修订腧穴标准化方案时,将奇穴胰俞改称经穴胰俞,定为十四经穴中的第362个穴位,从而在中医理论上填补了胰腺没有背俞穴的空白。该论文被收入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并在中国针灸杂志2007年第6期上发表。如果胰俞穴的理论能够成立,那么,根据背俞穴的定义,胰腺应该是属于五脏六腑之一。但是,由于历史的限制,中医藏象经络学说中没有胰腺的脏腑地位,更没有胰腺的经脉循行。笔者认为胰腺是人体中特别重要的一个脏腑,应该在五脏六腑中占据一席之地。由生理解剖学可知:胰为长棱柱状的腺体,横于胃的后方,居脾脏和十二指肠之间。它是人体除肝脏以外的第二大消化腺,同时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种功能。它的外分泌指的是胰液,含有胰蛋白酶、淀粉酶等多种物质,可作用于肠道分解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物质。它的内分泌指的主要是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是使人体细胞能够利用血液中葡萄糖的重要激素。当人们吃饱饭后,血液中的血糖会升高,此时胰岛素就会被释放到血液中,让血糖进入细胞内被受体细胞利用,让人体能够正常吸收营养,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因此,它的健康与否能够直接影响着五脏六腑的健康,对人的生命至关重要。中医治疗糖尿病离不开胰腺、胰俞穴、胰经的经脉循行。所以,我们说胰腺是一个重要的脏腑,中医藏象学中胰腺的缺位,是传统医学的美中不足。2确立胰腺脏腑地位和手少阳胰经的必然性中医没有糖尿病一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将其称之为“消瘅”,后人则把糖尿病称之为“消渴”,并且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消”。其病理为人体内阴阳失衡,阴虚燥热所致。其中,又以心肺主因为上消;脾胃主因为中消;肝肾主因为下消。而且人们还逐渐认识到,胰与三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三焦经脉的循行也络属于胰腺。中医治疗“三消”的根本,便是通调三焦的功能。针灸治疗则以三焦经的阳池、外关为主穴,配以足太阳膀胱经的胰俞、三焦俞、肺俞、脾俞、肾俞等穴,既能增加胰液和胰岛素的分泌、减少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使血糖能够被正常利用,又能发挥益气、健脾、补肾的功效,使三焦的功能正常,胰的功能恢复,糖尿病得以缓解和康复。因此,胰腺、三焦和“三消”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三消”为三焦同病,治“三消”必用三焦;而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我们把胰腺划归入六腑,用胰代替三焦,则三焦便克服了原来空洞一腑的纯中医概念的弊端。那么,手少阳三焦经也就变成了胰的经脉循行,第362个经穴胰俞作为胰的背俞穴的存在也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但是,在这里有一道医学难题挡住了我们的出路,那就是为什么胰腺可以作为一腑代替三焦?为什么手少阳三焦经可以由手少阳胰经来代替?用什么依据来证明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得着“经络定理”。根据针灸界老前辈梅健寒2002年在意大利米兰国际针灸学术交流会上所提出的 “经脉循行等于本经病候分布”“病候分布等于本经腧穴主治”“腧穴主治等于本经经脉循行”的“经络定理”(梅健寒,杨玉华.奇经八脉与针灸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3),笔者认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经脉循行和治疗“三消”即糖尿病的病候分布及腧穴主治是完全一致的,和胰腺的背俞穴胰俞治疗糖尿病的功能也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胰腺应该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脏腑依托;反之,也可以说,手少阳三焦经就是胰腺(或称胰腑)的经脉循行。故而,首先应确立胰腺的脏腑地位,把胰腺划归六腑,将三焦改称胰腑;其次,把手少阳三焦经改称手少阳胰经,变成胰经的经脉循行。这一“改称”,对于五脏六腑和十二正经来说,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充实、完善和变更。其实,确立胰腺的脏腑地位及手少阳胰经的观点,在我国的民间医学文化中早已有论述,只是尚未被国家医学界认可而已。徐力强先生在因特网上载文“道家养生之糖尿病篇”中说:“胰脏即为中医的三焦,故,经络上称手少阳胰经,非手少阳三焦经。”从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的廖育群先生在慈光佛教医药咨询网上载文说:“胰为太仓之吏,司升降,盖言五味入脏之支出分配,由胰主用是也。”糖尿病l23健康信息网上曾登载朱修林先生“自治自愈糖尿病”一文,文中说: “胰为人体第二条消化腺,脾与胰互为表里,同属于十二正经的手少阳三焦经应胰脏峨眉宗将手少阳三焦经又称手少阳胰经。”“根据糖尿病的学说,临床经验早在1943年就在我国问世了。现摘录日本针灸家泽田先生的遗作如下:胰脏亦名中焦府,发生变化时即会引起糖尿病,主要是调和中焦府,须灸中脘、阳池、三焦俞,使三焦调和,这是很重要的。”所以,确立胰腺脏腑地位及其经脉循行,对于中医藏象学和经络腧穴学来说并不是一大奇闻,更非标新立异,而是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一次改革创新,是一场中医基础理论上的革命。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说,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万古不变的真理。时至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让传统医学更加完美,更加光辉灿烂,既是当代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又是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优秀子孙应尽的责任。因而,确立胰腺脏腑地位和手少阳胰经是历史的必然。 3胰腑代替三焦后的中医表述胰,即胰腺,旧称胰脏,为一腺性器官。它和六腑之首的胆相似,又具有三焦的功能。因此,它既属六腑,又与胃、肠等具有受盛、传化功能的其他四腑有别,具有 奇恒之腑的特点。它分泌胰液和胰岛素的功能,对于人体内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胰的功能失常将会导致全身各个脏腑功能的衰退, 由此而引发心脑血管、肾、眼、足等全身多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并发症。它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机和气化。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元气根于肾,通过胰的作用而充沛布达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它疏通水道,运行水液。全身的津液代谢,是由肺、脾、胃、肠、肾、膀胱等许多脏腑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胰的功能正常,才能使津液代谢正常。由此可知,胰担当了三焦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