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社在xxx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稿.doc_第1页
xxx社在xxx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稿.doc_第2页
xxx社在xxx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稿.doc_第3页
xxx社在xxx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稿.doc_第4页
xxx社在xxx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社在xxx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稿同志们:去年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旅游强省的决策部署,提出要像抓工业化城镇化那样抓旅游。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主要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部署推进旅游强省建设工作。国家旅游局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邵琪伟局长亲临会议指导。等一会,邵琪伟局长、强卫书记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一、准确把握建设旅游强省面临的形势旅游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我省服务业中最有条件率先崛起的产业。当前,我省旅游业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建设旅游强省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一)旅游业市场前景广阔。从国际看,全球旅游市场稳健增长。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13年全球国际游客增长5%,达到10.8亿人次,预计未来20年全球入境旅游年均增长3.3%左右。同时,世界旅游业发展重心逐渐东移。据预测,到2020年亚洲旅游市场国际游客接待量占全球比重将达到30%。国际旅游业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必将带动更多的生产和生活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流动,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战略性选择。从国内看,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去年,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相继出台,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和政策基础。旅游消费在国内消费需求中地位持续上升。2013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亿人次,城乡居民旅游消费达到3万亿元。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业的贡献率超过40%。旅游业日益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领域,2013年全国旅游直接投资超过5000亿元,增长26.6%。快速增长的旅游投资和巨大的消费市场,为我省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二)我省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一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人文圣山庐山、革命摇篮井冈山、峰林奇观三清山、道教祖庭龙虎山、世界瓷都景德镇、最美乡村婺源等等,已经成为国内外游客旅游观光的重要目的地。江西是度假胜地,以“山、湖、城、村”为主体的旅游度假产品,能够为不同消费人群提供差异化度假方式。江西是养生福地,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是生态养生的好去处。江西文化底蕴厚重,千年积淀的陶瓷文化、宗教文化、客家文化、书院文化等在世界上都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红色文化在全国享有盛誉。二是旅游产业不断壮大。近年来,我省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唱响全国。旅游目的地体系初步建成,全省世界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全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6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330万人。2013年全省接待总人数2.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近1900亿元,分别增长22%和35%,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重要产业。三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335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146公里,有6个民用机场,提升了游客出行的通达性和便捷性。随着我省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和生态建设的稳步推进,将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三)加快发展旅游业时不我待。旅游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加快旅游业发展,将直接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传统服务业,拓展电子商务、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提升,扩大社会就业,对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全国许多省市都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旅游业发展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这些年,我省旅游产业虽然有长足进步,但与发达省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与自身资源优势相比仍不相称,特别是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不长、人均消费偏低、创新动力不足、体制机制滞后等难题亟待破解。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旅游市场的散客化、自主化趋势逐步显现,旅游消费结构和消费特征也在发生明显变化,与公务消费下降相对应的是,老年旅游、青少年旅游、家庭旅游快速增长。这些新的变化,也迫切需要旅游业加快转型发展。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加快建设旅游强省,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二、明确推进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任务建设旅游强省,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发市场活力,扩大旅游消费,提升服务品质,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向策划创意型转变、从注重旅游人次向注重人均消费转变,实现产业总量和发展质量“双提升”,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我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力争到2017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3.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比2012年翻一番,旅游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前十位。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加强旅游规划引导,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用科学的规划引领旅游业发展。一是强化旅游规划的引导和落实。旅游发展规划,要充分体现发展目标与发展阶段的统一、整体谋划与重点推进的统一、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加强旅游规划与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交通等规划的衔接,做好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框架体系规划。要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抓好规划实施。二是促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推动昌九、昌抚旅游一体化发展,努力将赣东北打造成江西旅游发展的一面旗帜,将赣西打造成我省旅游产业新的增长极,将赣州、吉安打造成全国红色旅游和旅游扶贫示范区。积极推进我省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泛珠区域的旅游合作发展,通过打造省际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实现区域旅游的互利共赢。三是打造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加大扶持力度,抓好三清山、庐山2个全省旅游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旅游局支持,推进瑞金、明月山、大觉山、武功山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到2017年力争每个设区市都有5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省打造100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二)深化旅游综合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传统的行业管理向统筹产业发展转变,通过整合行政资源、完善工作机制等途径,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支持井冈山、婺源等重点旅游县(市、区)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打破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旅游要素自由流动,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增强旅游产业发展活力。二是稳妥推进旅游景区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催生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特别是对跨行政区域、跨部门管理的旅游景区,要抓紧研究制定统一管理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机制,彻底改变部分景区机制不畅、产权不清、管理粗放的现状。三是探索建设旅游产业园。支持景德镇、鹰潭、婺源、井冈山等有条件的地方创建旅游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旅游装备制造、旅游商贸服务、旅游休闲消费等产业,加快形成一批旅游产业聚集基地、要素交易基地、产品研发基地及政策实验基地。四是加快组建省旅游集团公司。以省直国有旅游企事业资产为基础,以产权为纽带,采取划拨、合资、合作、兼并等方式,对宾馆酒店、旅行社、汽车公司、景区等国有资产和社会资本进行战略重组,形成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发挥统筹市场开拓、市场融资、资源开发的作用。(三)加快旅游设施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围绕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真正为游客提供“六心服务”:吃得放心、住得舒心、行得安心、游得顺心、购得称心、娱得开心。一是开展新一轮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新建、改建一批旅游公路,重点解决支线旅游交通到景区连接线“最后一公里”的交通瓶颈;完善交通干线标识系统及休憩站点等配套设施。加快铁路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昌吉赣客专等高铁建设,着力构建快捷铁路通道。在现有机场布局的基础上,增加建设小型通勤机场。在鄱阳湖、赣江新建一批旅游码头,大力发展游轮旅游。二是加强旅游要素功能配套。构建和完善全省旅游集散和服务体系,在南昌建设全省旅游集散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在游客集中的地方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加快旅游景区供水、供电、金融、网络、通信等服务设施建设。科学规划、重点建设一批以星级饭店为龙头,精品特色酒店、经济型酒店、汽车旅馆、星级农家宾馆为主体的旅游住宿体系。建设一批综合性旅游购物中心和旅游餐饮、文化、娱乐、休闲设施。三是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围绕“2014中国智慧旅游年”主题,扩大旅游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和智能管理的应用,建立“旅游资讯一览无余、旅游交易一键敲定、旅游管理一屏监控”的智慧旅游体系。支持宜春、上饶、赣州等地创建全国智慧旅游城市,支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及其他品牌涉旅企业逐步实现智慧旅游。(四)促进旅游融合发展,培育多元旅游业态。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宽和延伸产业链,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业态群。一是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工业、农业、林业、商业等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多种休闲度假旅游业态,逐步把休闲度假培育成江西旅游的主打产品。积极开发瓷器、茶叶、绿色食品等特色旅游商品系列,鼓励各地推出“特色旅游商品”名单,进一步扩大旅游消费规模。二是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工程,打造一批适合展示展演、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项目。充分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将文化元素植入旅游各环节,打造旅游业的新亮点,开发出让游客有听头、有看头、有玩头的旅游产品,让文化更有活力,让旅游更有魅力。三是促进旅游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树立景区融入城市、城市变成景区的理念,大力发展城市旅游,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有效注入旅游元素,新建的标志性公共建筑要增加旅游服务设施和观光通道。提升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一批旅游示范镇、示范村,打造一批有江西特色的农家乐联合体。(五)强化旅游宣传营销,拓展旅游客源市场。针对不同目标市场,有效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展旅游宣传营销活动,提升“江西风景独好”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一是创新宣传营销机制。整合宣传营销资源,形成营销合力,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联手、媒体跟进的“三位一体”宣传营销机制。政府负责“形象营销”,通过展示旅游整体形象让大众了解江西;媒体负责“内容营销”,通过传播最新的旅游资讯让大众关注江西;企业负责“产品营销”,通过推广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让大众游览江西。二是丰富宣传营销手段。在扩大传统媒体传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数字旅游等新技术、新手段,加大宣传营销力度。策划举办一系列具有创新性、赣鄱地方特色的旅游宣传营销活动,产生多形式、广覆盖、立体化的宣传叠加效应。三是提高市场营销精准度。加强对客源地的市场调研,充分考虑周边省会城市、全国重点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不同目标定位,充分考虑港澳台、东北亚、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的文化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游客的消费需求,按照细分市场特点设计旅游产品、制定营销策略。既要积极“走出去”,鼓励旅游部门和企业到境外开展有针对性的市场推广活动;也要主动“请进来”,有选择性地邀请重点旅行商和主流媒体记者来赣采风踩线。(六)抓好产业管理培育,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管理出效益,服务出精品。要创新和转变监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是建立健全旅游标准化体系。加快完善我省旅游业相关标准,构建旅游景区建设、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为基本内容的旅游标准化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旅游行业标准,加强标准实施的动态监管。二是规范市场监管。通过加强综合执法和联合整治、落实旅游管理责任制、培育发展旅游中介组织、完善游客满意度评价机制等途径,着力解决好无证经营、挂靠承包、强迫消费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三是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旅游强省建设的必备要素。各地要将优秀管理人才充实到旅游发展的第一线,不断提高项目开发、景区运营、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能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旅游人才教育培训网络,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支持旅游院校办好金牌讲解、旅游酒店和景区高级管理等特色专业。积极引进旅游行业专业人才,重点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旅游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队伍。三、切实强化建设旅游强省的保障措施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综合产业必须综合抓。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发展旅游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支持力度,落实扶持政策,优化发展氛围,努力形成建设旅游强省的强大合力。(一)加大旅游投入。各地要在扩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规模的基础上,统筹使用好中央和省级部门安排的与旅游业相关的专项资金,加大对旅游项目支持力度。政府性资金应重点投向公益性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发挥资本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民间资本依法采取多种形式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旅游资源。支持区域性旅游整体开发,以新兴旅游业态项目为重点,引导社会资本建设多元化、复合型的旅游综合体。强化金融服务功能,鼓励金融机构对重点旅游项目融资授信。支持市场前景好、具有稳定现金流的旅游景区探索资产证券化试点,支持旅游企业采取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二)落实扶持政策。省委、省政府在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意见中,明确了土地利用、财政金融、税费优惠、鼓励消费等扶持政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旅游强省建设的任务分工,结合工作实际,抓紧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落实好各项政策和要求。加强对旅游强省各项建设任务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三)优化发展环境。省里决定成立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赋予综合协调职能,实行专兼职委员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发改、财政、交通、国土、住建、文化等部门,要与旅游部门建立紧密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