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遵义市汇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20062020) 专题研究之六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2 目目 录录 一、生态环境现状和土地生态问题 4 4 (一)环境质量现状 4 1水环境质量 .4 2环境空气质量 .5 3声环境质量 .6 (二)土地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7 1石漠化 .7 2水土流失 .9 3土地污染 .9 二、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思路 9 9 (一)指导原则 9 (二)总体目标 .10 (三)主要方向和途径 .11 1建设城区公园绿地,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满足市民游憩需求 11 2提高附属绿地达标率,不断提升城市绿化环境质量 12 3以中心城区十万亩风景林建设为依托,着力打造城市土地生态系统 12 4切实加强林地资源保护 13 5不断推进土地整治 13 6强化重要土地生态功能区保护 13 7预防和缓解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不利影响 14 三、基于土地生态保护的开发建设分区 1414 (一)分区目的 .14 (二)分区结果 .14 (三)各区管制 .15 1禁止建设地区 15 2限制建设地区 16 3适宜建设地区 16 3 四、协调土地利用与石漠化综合治理 1616 (一)石漠化防治分区 .16 1湘江河流域防治区() 17 2洛江河流域防治区() 20 3湘江河上游防治区() 24 (二)石漠化防治工程布局 .26 1重点防治区 26 2一般防治区 26 3城区防治区 27 (三)协调土地利用和石漠化治理的模式 .27 1喀斯特脆弱环境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模式 28 2喀斯特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 28 3喀斯特地区参与式生态观光农业建设与石漠化治理模式 28 4喀斯特生态畜牧业模式与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 28 5喀斯特生态移民与石漠化生态综合模式 29 6喀斯特生态经济文明社区发展与石漠化治理模式 29 7喀斯特地区庭园生态经济建设与石漠化治理模式 29 8喀斯特生态农业发展与石漠化治理模式 29 9喀斯特地区小城镇建设与石漠化治理模式 30 五、协调土地利用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 3030 六、协调土地利用与旅游区生态环境建设 3232 (一)旅游资源分类 .32 (二)旅游资源分区评价 .33 1遵义中心城区 33 2东部新蒲片区 33 3西部金大海片区 34 4南部深溪片区 34 (三)协调土地利用与旅游区生态建设的原则 .34 1保护第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4 2全面保护、突出重点的原则 34 4 3社区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步的原则 34 4宏观控制、严格执法的原则 34 (四)协调土地利用与旅游区生态建设的途径 .35 (五)加强旅游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 .35 1自然资源保护 35 2人文资源保护 35 七、建立基本生态控制线制度 3737 (一)基本生态控制线政策的由来 .37 (二)基本生态控制线优化策略 .37 1兼顾分散的重要生态价值区域的保护 37 2科学论证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数量和格局 38 3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与分区 38 4注重建成区内部的生态功能建设 39 八、基于生态安全建设目标的土地利用策略研究 3939 (一)优化格局策略 .39 (二)完善功能策略 .40 (三)加强保护策略 .40 (四)适度利用策略 .40 5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1998 年的特大洪灾给我国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敲响了警钟。党的十六大 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 筹,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国家的最高指引表明 了我国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土地本身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基本的生态环境要素。改善生态环境, 意味着我们应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土地利用造成生态环境 破坏。改善生态环境,也意味着我们应把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生态环境要素进行 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还意味着我们应保障合理的生态建设用地,改善生态环 境问题。总而言之,合理的土地利用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关键和保障。 在未来的 2006-2020 年间,全国正面临着一些全新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 本区当然也不例外。经济社会的“黄金发展时期”,强烈的土地需求将对土地 利用的强度、方式、规模、布局等造成深远的影响。生态环境状况仍不容乐观, 生态环境建设压力巨大。在新形势下,如何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需求, 又兼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这给土地利用提出了新要求,对土地管理提出了 新要求,也对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出了新要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5 年 6 月 4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 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规划修编的前期 工作中,深入研究如何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问题。要求各地根据保护和改 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围绕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研究提出统筹土地 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和政策建议。其目的一是要树立科学 发展观,提高认识,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到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相同高 度;二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体是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协调、预防和 减缓”上;三是要深入研究实现这个目标的规划工具。 6 (二)研究意义 1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 产业布局的优化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 费观念的转变,促使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有利于提高人民群 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并为子孙后代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永续利用 的资源与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 2是提高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汇川区对国内外市场和国内外贸易的依存度日益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日益成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生态区建设是顺应国际 潮流、适应 WTO 运行规则的有效手段,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是提升综合实 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到 2020 年,汇川区经济总量将比 2005 年再翻两番以上,如果不从根本上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带来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剧增,制约经济社 会的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增强经济发 展后劲,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汇川区的生态保护与环境质量,对遵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汇川区位于遵义市的北部,处于上风上水位置,生态区位优势明显。辖 区内有市政府行政办公中心、两所高校、三大医院等单位;区内的娄山关风景 名胜区和海龙囤中世纪军事城堡,是遵义市重要的旅游资源。建区以来,随着 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 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协调好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以利于更科 学地指导辖区内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 7 二、 生态环境现状和土地生态问题 (一)自然环境概况 汇川区地处遵义市中心城区北部,东、西与遵义县为邻、南部和红花岗区 相连、北面和桐梓县接壤、东北与绥阳县联接。地理坐标系东经 106 4636 - 10710 21,北纬 274009-280407,面积 695 平 方公里。由董公寺、高桥、高坪、板桥、泗渡、团泽 6 镇及上海路、洗马路街 道办事处组成,含 97 个村、居,总人口 30.48 万,是遵义市的两城区之一,也 是兼具城郊型特征的城市新区。 汇川区位于遵义市的中部,以娄山山脉和南北向娄山支脉为骨架组成形态 多样的地貌类型。丛山绵延,岭谷相间,主要为中低山峡谷、沟谷盆地地貌。 全区地趋势是北高南低,最高海拔 1771.6 米,位于娄山林场的微波七二站;最 低海拔 787.6 米,位于团泽镇洪江村圣集寺。全区境内主要的成土母岩有砂页 岩、碳酸岩、紫色岩;主要土壤有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汇川区地 层发育较为完整,出露最古老的地层为寒武系的娄山关群,从高桥镇到板桥镇 依次为:寒武系、奥陶系和三迭系为主。 汇川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 均气温为 13.5,10的年积温在 4800左右。无霜期 283 天,年均降水量 1043 毫米,相对湿度 82%。夏无酷暑,冬天严寒。年平均气温在 14-15,年 最低温度零下 8,年最高温度 34,年总积温 4800-5500,10积温 4000-4500。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干冰雹、倒春寒、秋季绵雨等。 自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目前广大地区多形成次生针叶树和常绿落 叶树组成的混交林。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烤烟、 辣椒为主。 汇川区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中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湘江及其支流高坪河、 仁江河、后水河等。其中仁江河为流经汇川区境内最长的河流,仁江河落差大, 平均坡降 3.2,多年平均流量 73.3m3/S;而高坪河天然落差也大,多年平均 流量 2.17m3/S。高坪河河床坡度大,水流湍急,对两岸冲刷作用较大。汇川区 8 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硫铁矿、铁、磷、铝、硅石等,主要分布在高坪、板桥、 团泽和泗渡等四镇。 (二) “十五”期间环保及生态建设工作主要进展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1999 年以来汇川区(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全区森林资源面积 345768 亩,其中林地 240818 亩, 苗木地 100282 亩,未成林地 4668 亩,森林覆盖率 33.17%(99 年森林资源调查 统计)。“十五”以来,以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多形、多层次植树 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全面实施生态建设。严格限制天然林采伐,实现了以木 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森林资源保护的转变,从而使汇川区生态得到明显的 改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绿色屏障建设取得较好成绩。 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护:管护面积 345768 亩,管护费总投资 259.38 万元, 其中中央投资 207.5 万元,地方投资 51.8 万元。 1999-2005 年,全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面积 14420 亩。其中:天 保封山育林 12600 亩,以植代播造林 1819.5 亩。建设总投资 100.94 万元。 退耕还林工程:1999-2005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总面积 66159.24 亩,其中:退耕地造林 33963.24 亩,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 32202 亩。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全区 6 个镇,41 个行政村,249 个村民组,10178 户, 40782 人。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保存率达 99.93%,苗木平均成活率达 85%以 上。建设总投资 3437.81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 3325.61 万元,地方投资 112.2 万元。 十万亩风景林建设:汇川区建设面积 4700 亩。2004 年第一期工程建设面 积 2040 亩,2005 年二期建设 2660 亩。完成投资 1568.69 万元。 植物园建设:总规划面积 2100 亩,2005 年实施 200 亩,完成投资 1333 万 元。 城市园林建设绿地现状:公共绿地 522906 平方米,生产绿地 283808 平方 米,单位附属绿地 522640 平方米,居住区绿地 269101 平方米,防护林地 2551942 平方米,建成区绿地面积 4150397 平方米,建成区绿地覆盖面积 9 4319658 平方米,城区绿地率 37 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 38.6 平方米,人均 公共绿地占有量 4.35 平方米。目前建成区绿地建设已投入 800 万元。 高坪河流域生态工程治理:全长 14 公里,防洪生态绿化林面积 1403 公顷; 重点地段防洪堤工程长度 19500 米。 建成高桥污水处理厂(3 万吨/日)及垃圾焚烧炉 2 个(5 吨/日)。城区新 建排污沟 72273 米。 环境机构建设及环保投资:成立遵义市汇川区环保分局,完善机构功能建 设。区内设南京路大气监测自动点位、大觉寺地表水断面检测点、北郊水库饮 用水检测点等环境监测点位。2004 年,各类环保事业单位完成基建投资 29 万 元,污染源治理完成投资 542.2 万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 8317 万 元,环境污染治理治理完成投资 8858.2 万元。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项目:城区街道办事处及农村基层干部环境保护培训, 300 人,各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配备一名环境保护宣传员,在中小学开设环 境教育课等,总投资 10.4 万元。 (三)生态及环境污染现状 1林地生态现状 2004 年 6 月 18 日正式成立汇川区政府以来,原天保工程森林管护面积由 43019 亩增至 345768 亩,其中有林地面积 240818 亩,灌木林地面积 100250 亩, 未成林地面积 4700 亩,森林覆盖率达 33.17%。全区森林除国有林场 90%为人工 林外,其它天然林占 80%,人工林占 20%,龄级结构中幼龄林占 90%,森林类型 针叶林占 70%以上。森林资源分布董公寺镇 18425 亩、高桥镇 18868 亩、高坪 镇 80794 亩、泗渡镇 38919 亩板桥镇 74455 亩、团泽镇 83817 亩、杜仲林场 5726 亩、娄山关林场 24764 亩。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饮用水源水质良好,适宜饮用;主要河流水库水质逐步好转,其中流入主 城区的高坪河污染较重,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氟化物总磷等。仁江河、后六河 10 基本无污染,但未来板桥镇、泗渡镇的煤炭开发以及泗渡镇正在发展的家禽 (种鸭)养殖,会对仁江河的水质带来严重威胁。 3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遵义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仍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的要求。 2005 年中心城区空气污染指数(API)平均值为 7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 299 天, 轻微污染天数 63 天,轻度污染以上天数 3 天,空气质量优良率 81.92,中心 城区环境空气 API 指数及优良率变化情况见图 1-1,图 1-2。 表 1-2 近五年中心城区环境质量监察情况表(2001-2005 年) 单位:mg/m3 年份 可吸入颗粒物 年均值 国家 二级标准 二氧化硫 年均值 国家 二级标准 二氧化氮 年均值 国家 二级标准 20010.1770.1120.031 20020.1210.1150.031 20030.0990.1250.032 20040.1130.1150.020 20050.109 0.10 0.104 0.06 0.021 0.08 图1-1遵义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 (天数)变化情况 0 100 200 300 优良率()58.371.569.381.9 优良天数(天)213261256299 2002200320042005 优良率 (或天数) 11 图1-2 遵义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 0 20 40 60 80 100 API指数90838370 2002200320042005年 2001-2005 年遵义市中心城区仍是酸性降水的高频区和严重区,年降水 PH 值 4.294.71(酸雨判断值5.6) ,酸雨频率 87.7%91.5%。 表 1-3 近五年中心城区降水监测情况表(2001-2005 年) 年份酸性频率() 酸性频率范围 () PH 值范围PH 值均值 PH 值最小值 出现月份 200191.550-1003.22-6-604.362 200288.478-1003.58-8.904.381 200390.680.3-1003.57-7.854.292 200491.180.2-1003.57-7.854.452 200587.780-98.43.34-7.564.712 2001-2005 年遵义市中心城区降尘量监测资料对比统计显示,年均值 7.57- 15.59 吨/平方公里月,各监测点位污染水平及总体污染水平均呈下降趋势。 2005 年中心城区年均值 7.57 吨/平方公里月,比 2004 年下降 32.2。 4声环境质量现状 遵义市中心城区 2001-2005 年城市趋于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范围 53.6- 67.7 分贝,2003、2004、2005 年连续三年达到国家类区域标准,夜间等效声 级 2005 年比 2004 年下降 0.8 分贝(A),区域环境噪声整体呈改善趋势。2005 年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 68,7 分贝(A),低于国家标准 1.3 分贝(A),比 2004 年下降 3.0 分贝(A),交通噪声环境有一定的改善。2005 年功能区噪声中类区各季度昼间等效声级除一季度超过国家标准 1.8 分贝 (A)外,其余季度均达到国家标准,夜间全部达到国家标准;类区各季度昼 12 间等效声级除二季度超过国家标准 1.6 分贝(A)外,其余季度均达到国家标准, 夜间除四季度超过国家标准 1.4 分贝(A)外,其余季度基本达到国家标准;3 类区各季度昼间等效声级均达到国家标准;4 类区各季度昼间等效声级均达到 国家标准,夜间超过国家标准 4.8、1.3、1.3、1.1 分贝(A)。 (四)主要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 1农田灌溉用水部分遭受污染 流经城镇和工矿区河段水污染较为普遍。近几年,生活废水排放量占废水 排放总量的 70%左右,按城镇人口 15 万计(加上流动人口),日排放生活污水 约 6000 吨,考虑到区内大量的餐饮娱乐业,加之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现 有的污水处理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工业废水治理设施不健全,运行效率 低,致使部分河段污染较重。由于湘江河上游排污网管不完善,各镇的污水处 理设施未建,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湘江及其支流。随着城镇人口 的增加及工业的发展,产生的废水量势必增加,对湘江河的污染势必增加。随 着河水污染程度的加重,农田灌溉用水也因此受到影响。 2土地污染状况不容乐观 城市空气质量尚未根本好转,酸雨污染仍较为严重,直接导致土地酸化。 全区矿产资源丰富,采掘业、原材料工业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量大,而综合利 用面窄、量小、档次低(如电镀污泥 2003 年为 106.25 吨,综合利用只有 3.3 吨)。随着资源开发型经济(如煤炭开采)的快速发展,固体废物还将大量产 生和排放,对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和土地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全区乡镇企业多以采冶型为主(如煤矿、采石场、水泥厂),废水、工业 粉尘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例较大。部分地区畜禽、水产养 殖(网箱养鱼等)产生的各种粪便、废水,对河流、湖库及其它生态环境带来 较大的污染。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使土地、农田和水环境遭受到不同程度 的污染。 13 3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比较突出 不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导致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严重。遵义市汇川区被 省确定为 78 个石漠化综合防治县(区)之一,全区国土总面积 69504 公顷,非 石漠化土地 50762 公顷,占总面积的 73%。潜在石漠化土地 2328.3 公顷,占总 面积的 3.4%。石漠化土地 16413.5 公顷,占总面积的 23.6%,其中轻度 6359.7 公顷,占 9.1%,中度 8932.4 公顷,占 12.9%,强度 1121.4 公顷,占 1.6%。按 地类分,潜在石漠化林地 1663.9 公顷,石漠化林地 9682.2 公顷,占 13.9%, 石漠化耕地 6731.3 公顷,占 10%。总体上看,汇川区属中轻度石漠化地区,其 石漠化分布有以下特点:从行政区域上看,各乡镇均有程度不同的石漠化分布。 其中板桥、泗渡、高坪和团泽等乡镇是石漠化严重区域;从流域上看,仁江河 流域石漠化面积广,石漠化程度较高,高坪河、喇叭河及后水河流域主要表现 为中度和轻度石漠化。从地类上看,林地石漠化程度比耕地严重。如不加以治 理,石漠化面积将迅速发展与扩大。 三、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原则 (1)生态需要与经济需要相结合 土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综合体,兼有自然与社会 经济双重属性;人类利用土地进行各业生产的过程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 的有机结合及统一。因此,在生态建设过程中,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土地的自然 属性,按照生态学原理分析研究土地系统固有的生态条件对规定用途的适宜性、 限制性和生态保护要求。同时,人类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其生 存与发展的基本需要,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性,而不 能单纯强调生态保护的需要性。 (2)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生态建设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立足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照 联合国粮农组织(1993) 发表的持续土地管理评价大纲,土地资源可持 续利用的基本准则为:保持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生产性);降低生产风险 14 (主要是减少水土流失、旱洪、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增加系统稳定性);保 护自然资源生产潜力,防止水土资源的退化(保护性);经济上可行(可行 性);社会可以接受(接受性)。因此,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必 须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就是说要同时满足以上五项准则,而不是 其中的一项或两项。 (3)保护空间异质性与生态多样性 异质性的理论内涵是区域土地生态系统中各土地生态子系统 (如农田、林 地、草地、城镇、农村居民点、水域等)总是不均匀分布的。生态环境建设应 特别强调空间异质性的维持、发展和管理。土地生态多样性实际上是指区域土 地利用格局中土地生态子系统的多样性。显然,土地生态多样性与空间异质性 是密切联系、相互映射的。一定区域内的土地生态系统往往由多种多样的子系 统呈斑块状镶嵌在一起而构成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这样的配置方式提高了它的 异质性,增强了抗干扰的能力和系统的稳定性。 (4)因地制宜,适地适用 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方向、途径和措施都 必须根据汇川区的当地情况进行选择,必须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 适应,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 (5)协调与发挥资源优势相结合 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充分挖掘汇川区煤炭、硫铁矿、特色农产品以及旅游 资源,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善经济发展质量,在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建 设过程中,要有利于发挥汇川区的资源优势,并将这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 (二)总体目标 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水土流 失和石漠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重要生态功能区得到切实保护,生产、生活和 生态用地得到有效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对土地生态环境可能 造成的不利影响,把汇川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高效、土地可持续利用能 力强的城区。 15 以区内现有绿地资源为依托,以巩固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成果为载体, 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 生态保护。积极实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快推进中心城 区风景林、水库水源涵养林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把农村能源建设和封山 禁牧等结合起来,积极发展林茶、林药等后续产业。加大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 治理力度,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基 本遏制石漠化扩大趋势。 1近期目标 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示范城市为载体,全面开展城市土地环境综合整治,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抓好重点区域流域的保护,以生态农业示范带动农业 农村的污染源防治,有效改善农业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天然林保护工程:到 2010 年,森林管护面积达到 50 万亩,森林覆盖率由 33.17%增加到 48%,森林管护总投资 375 万元,其中中央投入 300 万元,地方 投资 75 万元。 石漠化治理工程:总面积:284812.5 亩,其中宜林荒山造林 6571.5 亩, 封山育林 25975.5 亩,建设总投资 221.53 万元。 娄山关森林公园建设:规划面积 3 万亩,规划总投资 6000 万元。 城市绿化建设: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 4362109 平方米;建成区绿地覆盖面 积达到 4540004 平方米;城区绿地率达到 4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3.6%;人 均公共绿地占有量达到 9 平方米。 2远期目标 城市和农村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达到国家环境保护示范城市标准, 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的同步提高。 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并结合遵义市绿地系统规划,科学安排汇川区内的各类绿色空间, 合理布局,完善绿地系统结构,形成自己的城市绿化风格,突出特色。在高水 平、高要求绿地建设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使绿地分布均 衡,比例合理,形成完整、统一、有机的绿地系统,为 汇川区市民营造一个舒 适、优美安全的土地生态环境。 16 (三)重点流域、区域和行业 根据上文对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规划期间本区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 环境建设的重点流域、区域和行业如下: 重点流域:仁江河流域、高坪河及湘江河上游流域。 重点区域:主城区、“一园三区”、娄山关及海龙囤风景旅游区。 重点行业:煤矿开采和煤化工、化工及建材行业。 (四)主要方向和途径 1发展循环经济,强化企业清洁生产和节约土地 认真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大力发展节能、节地、降耗、增效的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制定并实施清洁生产规划和方 案,推行重点排污企业公告制度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对重点企业进行 清洁生产审计。 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经验,加强对煤炭、化工、建材等重 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和土地及水等资源消耗的管理,逐步解决“结构性污染” 问题,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2保护饮用水源,加强水源地综合治理 加快制定城镇和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详细规划,加大执法力度。2010 年全 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于 98%。在“十五”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城 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污水处理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营运,提高已建污水处理 厂的运行效率。加强工业用水污染防治,重点加大对煤炭、化工和食品等行业 的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区内河流及病险水库流域的环境综合治理,保证水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 3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 全面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坡改梯、防护林建设体系、石漠化综合防治、 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作,基本遏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扩展趋 势,把汇川区建成遵义市的生态屏障。 17 加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建设,坚持“高产、优质、高效、低耗、无污 染”的生态农业发展原则,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加大 控制农村生活污染和农药、化肥、地膜污染力度,建立农产品、农药残留及农 业环境监测体系,保障食品安全。大力推行节水节地农业,将提高土地资源和 水资源利用率、降低单位农业用水量作为生态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扩大 生态农业示范面积,提高示范标准。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监管力度,落实重大工程建 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防止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扎实做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开展生物物种资源的调 查,及时了解重要生物物种的动态变化,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4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控制农田面源污染 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在污水比较集中的乡镇,因地制宜地建立 污水处理设施。对水源保护区要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活动和 其他人为破坏活动,停止一切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的工程项目建设。严格控制人 口增长,改变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对严重损坏的重 要土地生态系统,要结合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要认真组织生土地态重建与 恢复,基本遏制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 势。 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和集中式养殖区的污染整治,贯彻综合利用、减量化、 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实施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 制度,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大力推进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 态工程建设,推广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实现畜禽养殖业的 清洁生产,使污水及恶臭达标排放,粪便全部实现资源化。推进农村沼气池建 设,减少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进一步加大废旧利用,实现垃圾资源化。 对小城镇进行合理规划,引导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实行乡镇企业污染集中 控制,防止污染物向农村转移,切实控制和防治农田面源污染。 5协调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 制定并实施与生态保护相一致的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划定禁采区和限制开 18 采区。在水源一级保护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地及附近区域、风景名胜旅游区 和主要地表河流两侧和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的重点保护目标附近区域内禁 止一切矿业开采活动。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对 已开工的企业要积极开展污染治理工作,各项污染物必须达标排放并满足污染 物排放控制总量要求,建立生态恢复基金并制定生态恢复计划。对于新建和改、 扩建企业,要求其在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同时并提交生态保护重点工程计划, 由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监督实施。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环保主管部门行使一 票否决权。严格查处无证开采、滥采乱挖、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全面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区财政要建立生态环境恢复建设基金, 按年度预算一定数量的经费专门用于生态恢复工程,同时开采企业也要筹措相 应的资金投入生态恢复工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统筹兼顾, 因地制宜地重点规划矿采地区破坏区域的土地使用功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指导生态恢复工程实施,降低生态恢复成本。加强尾矿和矿渣的综合利用,防 止造成二次污染和新的生态破坏。 6重视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保护 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汇川区旅游建设和规划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的基础上,不能因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而破坏人民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又不 能片面强调保护而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应有机协调和平衡旅游资源开发 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的关系。 加强旅游区水资源保护。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对其产生的水资源使用增 加量进行系统、科学的估算和论证,提出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管理和分配计划。 要防止由于旅游和流动人口的增加而过量、无序开采地下水,引发地下水环境 问题。 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所有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旅游点 的开发,必须报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对旅游景点要进行系统、科学的环境容量 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切实保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 7不断推进土地整治 (1)大力推进水土流失治理。 以改造坡耕地为基础,以小流域为单元,运用工程措施、生态措施和耕作 19 措施,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整治。 (2)继续加强石漠化治理。 坚持系统防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把人地矛盾调控与生态经济的持续协调 发展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寓开发于治理之 中。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重视产业链条形成和治理成果 的后续支撑。 (3)高度重视土地污染防治。 严格控制土地污染源,加强土地面源污染控制力度。禁 止不达标准的污水 用于农田灌溉,严格化肥农药和农用薄膜的生产标准。 (4)加强城市土地生态建设。 对城乡交错带和建设新区,要坚持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相协调、自然景观 和人文景观相适应的原则,对于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地段,全部划为 林草保护区,以保障城市绿化带的完整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及多样性。 实施城市立体绿化体系,巩固环城林带。中心城市适宜建设和不适宜建设的土 地面积比大致为 1:1,对于不适宜建设地段,要明确划为“禁建区” 。 8预防和缓解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不利影响 协调生产、生活与生态用地。制定区域土地利用的生态与环境安全标准, 加强对区域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在重要生态功能区,严格控制建设的规模和 布局,其中,核心功能区要明确划定生态环境安全规划红线,禁止各类建设活 动。 四、 基于土地生态保护的开发建设分区 (一)分区目的 基于土地生态保护的开发建设分区,是为了更好地制定协调土地利用与生 态环境建设的策略,尤其是为建设用地布局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相关研究 和规划提供参考。 20 (二)分区结果 根据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将汇川区划分为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 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以指导城镇开发建设活动。分区结果见表 3-1。 表 3-1 汇川区基于土地生态保护的开发建设分区 分类要素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 河湖湿地 河湖/湿地,中心城河道绿 化带 郊区河道保护范围 地表水源保护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 地下水源保护核心区防护区补给区 行滞洪区行滞洪区洪水泛区 地质条件地质灾害易发区石漠化、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坡度25 度坡度15 度 风景名胜区核心区1、2 级区3 级区 森林森林公园及经济林 生态 服务 功能 要素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非核心区 山前保护区山前生态保护区 地质环境 不适宜区和较不适 宜区 较适宜区和 适宜区 基本农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区 大型市政通道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 生态 敏感 性要 素 绿色廊道 中心城绿线控制范围及楔 形绿地,铁路及城市干道 绿化带 绿化隔离地区 限制区 (三)各区管制 1禁止建设地区 作为生态培育、生态修复的首选地,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禁止 21 建设区,主要分布在坡度大于 25 度的山地上,另外还包括有河湖湿地;中心 城河道绿化带;地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核心 区;地质灾害易发地带;水土流失严重地带;石漠化地带;中心城绿线控制范 围及楔形绿地和交通及城市干路绿化带等要素。 2限制建设地区 该区大多是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应根据资源环境条 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应 尽可能避让。对于与限制建设地区重叠的城镇建设区,应提出具体建设限制要 求,做出相应的生态影响评价和提出生态补偿措施。限制建设区在坡度 1525 度之间的范围,区内包括有中心城以外河道保护范围;地表水源二级保 护区;地下水防护区;行滞洪区;砂土液化;风景名胜一、二级保护区;森林 公园及经济林;自然保护非核心区;山前生态保护区;地质灾害不适宜区和较 不适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绿化隔离限制区等要素。 3适宜建设地区 该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 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适宜建设区在坡度小于 15 度范围,区 内包括:地表水源三级区;地下水源补给区;洪水泛区;风景名胜三级区;地 质灾害较适宜和适宜建设区。 五、 协调土地利用与石漠化综合治理 (一)石漠化防治分区 汇川区石漠化防治按照以流域防治为纽带,以镇为单位,全区统一规划, 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为此,将全区分为两个大的自然流域区,并进一 步划分为 14 个石漠化防治或治理亚区。根据黔发改代赈2005207 号文关于 编制县级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和项目建议书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分区划分 22 原则如下: 1、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分析相结合原则; 2、石漠化现状与治理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原则; 3、石漠化防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4、尽量保持乡(镇)或村行政区相对完整性原则; 5、尽量保持喀斯特流域相对完整性原则; 6、空间地域连续性原则。 根据本区特点,在上述各因素中,以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小流域范围 和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分布特点(控制石漠化发育现状)为主要依据,将全区分 为两大流域区,14 个石漠化防治或治理小区。I 区为仁江河流域综合防止区; II 区为高坪河流域综合防治区。其中 I 区又分为 10 个小区(见表 5),分别是: 长田-娄山-板桥潜在-轻度石漠化重点防治区(I-1)、中寺-柏杨轻度石漠化综 合防治区(I-2)、幸福-泗渡-松坝轻-中度石漠化综合治理区(I-3)、麻沟- 兴龙中度石漠化重点治理区(I-4)、新拱-排军轻-中度石漠化重点防治区(I- 5)、仁江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区(I-6)、金塘轻度石墨化综合防治区(I-7)、 双江-群兴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区(I-8)、团泽-清溪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区 (I-9)、四合-木杨轻-中度石漠化综合治理区(I-10)。II 区分为四个小区, 分别是:新黔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区(II-1)、高坪-曾家山潜在石漠化重点防 护区(II-2)、岩顶山轻-中度石漠化综合防治区(II-3)和高桥潜在石漠化综 合防治区(II-4)(见遵义市汇川区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总体布置示意图)。 (二)石漠化治理工程布局 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紧紧围绕汇川区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以控制水土流失,遏制土地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汇川区石漠化治理工作总体布局是:仁江河流域确定四个重点治理区,即长田- 娄山-板桥潜在-轻度石漠化重点防治区(I-1)、麻沟-兴龙中度石漠化重点治 理区(I-4)、新拱-排军轻-中度石漠化重点防治区(I-5)。高坪流域确定一 个重点防治区,即高坪-曾家山潜在石漠化重点防护区(II-2)。全区工程规划 23 分近、中、远三期,具体工程应根据各年度经费情况统一计划,本规划中各年 度总体工程项目及数量见表 3 和表 4 中。全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包括生 态修复工程:封山育林 104580 亩,种草 1200 亩,发展经果林 52240 亩,种植 生态林 43930 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破改梯 17660 亩,中低产田改造 17500 亩,机耕道 609km;岩溶水开发利用工程:小水窖 11390 口,小水池和沉沙池 各 1945 口,提灌站 122 个,建渠道工程 396km、截水沟 124.4km 山塘工程 87 座、拦沙坝 373 座;农村能源改造工程:新建沼气池 16750 口,节柴灶 6250 个; 生态移民 446 户。实施进度和规划的中远期治理区详见遵义市汇川区石漠化治 理规划表(表 3)及各乡镇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表(表 4)。 1 表 5 石漠化分区特征一览表 分区代号自然社会经济状况石漠化现状与特点石漠化防治目标与思路石漠化防治工程措施与布局 仁江河流域 I-1 位于汇川北部,属大娄 山脉近分水岭地带。总 面积 132.2 km2,辖 7 村 1 居,114 个村民组, 农业人口 25000 人;现 有耕地 46937 亩,其中 旱地 34158 亩,坡度在 25 度以上的耕地面积约 为 25000 亩,全镇有村 集体自然林 103105 亩, 已退耕还林面积 6128 亩, 仁江河发育区,其自北 而南流过全区。全镇有 贫困村 7 个,其中柏杨、 长田、娄山 3 个村为一 类贫困村,贫困人口共 334 户 1117 人。低收入 人口共 822 户,2948 人。 属板桥镇西部,以发育 潜在石漠化为主,潜在 石漠化集中分布于该区 北部长田、大沟和南部 的白果,面积分别为 11km2和 14 km2;另外有 零星分布的轻度石漠化, 如娄山的新田坎、新土 沟,板桥村的苏家坡、 铁坝垭等地;中度石漠 化约 1 km2,分布于板桥 观音洞一带,另在娄山 村和长田村有少量分布。 地址背景主要是出露于 背斜核部的娄山关群白 云岩。石漠化形成原因 除自然地质背景外,更 主要的还是人为垦植和 石漠化防治面积经 26 km2,对区内 现有植被进行有效保护,禁止扩大 垦植面积,对已有轻度石漠化的地 段和发育潜在石漠化的地段和发育 潜在石漠化的地段,采取封山育林 和种植生态林等手段恢复坡地植被, 保护仁江河源头。尽量放弃坡地耕 种。有计划地对部分自然村组织移 民以减少对生态的压力。通过中低 产田改造等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单位 面积粮食产量,减少对土地的压力, 缓解人地矛盾。通过修建沼气等解 决农村生活能源,减少因薪材采伐 导致对地表植被的进一步破坏。两 外,该区娄山关一带是著名的红色 旅游区,可通过开发和发展旅游增 加地方财政收入,进一步加大对该 区的生态建设投入。 封山育林 15370 亩,种植生态 林 12890 亩,种植经过林 21180 亩;建沼气池 2500 口、 节能灶 3000 个;修建小水窖 3450 口、小水池 295 口、沉沙 池 295 个,建截水沟 16 km、 沟渠 104 km,建拦沙坝 75 座, 修提灌站 18 个、山塘 14 座; 实行破改梯 2900 亩,建机耕道 41 公里,中低产田改造 600 亩; 生态移民 85 户。 2 斜坡耕种。 表 5 石漠化分区特征一览表(续) 分区代号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石漠化现状与特点石漠化防治目标与思路石漠化防治工程措施与布局 仁江河流域 I-2 位于汇川区北部,属大娄 山脉近分水岭地带。总面 积 132.2km2,辖 7 村 1 居, 114 个村民组,农业人口 25000 人;现有耕地 46937 亩,其中旱地 34158 亩, 坡度在 25 度以上耕地面积 约 25000 亩,全镇有村集 体天然林 103105 亩,已退 耕还林面积 6128 亩,仁江 河发育区,其自北而南流 过全区。全镇有贫困村 7 个,其中柏杨、长田、娄 山关 3 个村为一类贫困村, 贫困人口共 334 户 1117 人。 低收入人口共 822 户, 位于板桥镇东部,主要包括 中寺村和白杨村。以发育轻 度石漠化为主,集中在中寺 的香树湾、相家湾等处,面 积约 7.5km2;另在白杨以东 的井坝一带发育约 2km2的潜 在石漠化;白杨附近有 0.2km2的中度石漠化发育。 地质背景主要是以三叠系夜 郎组灰岩和茅草铺组白云岩 为核部的北北西向向斜构造, 主要出露地层除上述两种外, 还包括向斜两翼的中上二叠 统地层。石漠化发育原因主 要是认为活动引起,其中尤 以坡地耕种为最甚 石漠化防治面积约 9km2,对 区内现有植被进行有效保护, 禁止扩大垦植面积,对已有 轻度石漠化的地段采取退耕 还林、种植经果林和封山育 林等手段以逐渐回复地表植 被;对未发育石漠化有喀斯 特地段(本区北、东部)划 为森林保护区,严禁乱砍滥 伐,兴修小水利工程,提高 平坝地区粮食单产,大力发 展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 设,减少人们对薪柴的需求, 在人为对环境严重威胁的地 段采取生态移民措施合理利 用自然资源 封山育林 9560 亩,种植生态 林 1900 亩,经果林 2300 亩; 修建截水沟 8km、拦沙坝 20 座、小水池和沉沙池各 100 口、 山塘 4 个、沟渠 30km、小水 窖 2500 个、提灌站 6 个;进 行中低产田改造 700 亩,建机 耕道 65km,建沼气池 1000 个, 节能灶 500 个;生态移民 45 户。 3 2948 人。 表 5 石漠化分区特征一览表(续) 分区代号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石漠化现状与特点石漠化防治目标与思路石漠化防治工程措施与布局 仁江河流域 I-3 位于板桥镇南,为泗 渡镇所辖,国土面积 115.2 平方公里,含 8 村 1 居,193 个村民 组,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押金合同范本应用指南
- 通信槽探施工合同
- 电力设施建设招投标诚信承诺书
- 产业园环境卫生管理协议
- 环保工程设备安全评估工程队合同
- 环保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样本
- 市场代理权转让合同
- 垃圾处理灰工施工合同
- 商务租车服务合同
- 建筑装饰电焊工程协议
- 2024人教版初中英语单词词汇表默写背诵(中考复习必背)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精】人民音乐出版社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外婆的澎湖湾》课件PPT
-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临床)
- 弱电维护保养方案
- 安全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
- 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
- 《建筑企业财务 》课件
-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 飞轮储能在电网调频中的工程应用
- 家长会课件:家庭教育为主题家长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