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一、工程概况31.参建单位32.工程总概况33.一工区工程概况3二、 质量目标4三、 质量保证体系51.质量管理机构52.成员职责53.质量管理保证措施7四、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91.填方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91.1.土方路基碾压时成为“弹簧土”91.2. 路基有效宽度不足102.路基下沉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02.1.现象102.2.原因分析102.3.防治措施103.过渡段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13.1现象113.2原因分析113.3防治措施113.4.各类过渡段质量控制要点114.路基砌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44.1.现象144.2.原因分析144.3.防治措施145.开挖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45.1.开挖施工通病145.2.光爆效果差原因分析145.3.光爆效果差防治措施146.边坡支护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56.1.支护工程质量通病156.2.支护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57.路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67.1.半刚性基层出现裂缝167.2.半刚性基层层间整体粘结性不足167.3.沥青面层层间污染177.4.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早期水破坏177.5.沥青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187.6.桥头跳车18五、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01.钻孔桩断桩常见事故及处理201.1.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201.2.供料和设备故障使灌注中断201.3.灌注过程中坍孔211.4.导管拨空、掉管211.5.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上升困难、不翻浆。211.6.灌注高度不够221.7 灌注开始时钢筋笼上浮221.8 钻孔倾斜222.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32.1.蜂窝232.2.麻面232.3.空洞242.4.露筋252.5.缝隙、夹层262.7.表面不平整272.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272.9.混凝土表面色泽不一致282.10.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292.11.混凝土表面出现错台292.12.混凝土跑模或胀模303.桥梁墩帽或其它结构物中预埋件遗漏或位置不准确、错位303.1.现象303.2.原因分析303.3.防止措施30六、质量保证措施311.桥梁工程质量保证措施311.1.桩基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11.2.模板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31.3.墩柱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41.4.盖梁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41.5.T梁预制及安装质量保证措施351.6.桥面铺装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61.7.护栏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62.道路工程质量保证措施372.1.路基清表质量保证措施372.2.路基回填质量保证措施382.3.台背回填质量保证措施412.4.路堑开挖质量保证措施422.5.防排水工程质量保证措施442.6.盖板涵施工质量保证措施45七、施工标准化专项技术的应用481.智能张拉系统482.循环压浆系统493.钢筋数控集中加工技术504.混凝土拌和站实时传输系统5061一、工程概况1.参建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建单位:2.工程总概况 环天府新区快速通道(G245至G213连接线)工程全长48.650公里,为一级公路,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本工程起点与工业大道平交,终点在观寺镇附近与三岔湖旅游环线平交。该项目全线共设置桥梁32 座,桥长共6442 米,隧道1 座、长度2300 米,涵洞94 道,分离式立交5 处。本项目沿线主要城镇为:青龙镇、牧马镇、中法工业园区、视高镇、文宫镇、板燕乡、观寺镇等;沿线主要河流为:南河、府河、柴桑河等;沿线主要公路(及道路)为:工业大道、龙都大道、国道G245(大件路)、岷东大道、青林路、站华路南延线、天府大道、G213 以及其它一些乡道及机耕道;沿线主要铁路为:成绵乐城际铁路、成昆铁路及其复线。3.一工区工程概况本标段起止范围为K13+055K21+500,全长8445米,施工内容全部位于眉山市仁寿县境内。设计时速为80公里/小时。K13+055K19+800段路面宽度为57米,两边各预留15米的绿化带;K19+800K21+375段路面宽度为45米;K21+375K21+500段路面宽度为62米。路线在K16+600开始多次与202乡道相交。K13+055K21+500施工段位于丘陵地带,地面高程 490-580m,相对高差约 90m,植被发育,多为林地,局部辟为耕地。K24+000K24+500进入了视高镇城镇边缘,民居和厂房较多。整个标段包含三座大桥和一座中桥,桥墩最大高度约29.08米,桥墩直径有A1400、A1600、A1800三种,数量分别为64根、144根和24根。桩基最大钻孔深度25米,桩基直径有A1200、A1500、A1800和A2000四种。2、 质量目标 确保质量验收一次性通过,确保工程交工验收合格;争创四川省“天府杯”、公路交通工程(李春)奖。3、 质量保证体系1.质量管理机构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达标创优管理的全面工作。各级第一管理者亲自抓质量,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制度和措施落实,形成层层质量管理网络。领导小组认真执行上级质量方针和政策,负责对各个单位施工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检查、评比和奖罚。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 (生产经理)副组长:(项目工程师)资料员 取样员材料员技术员施工员质量员班组负责人作业人员 2.成员职责 2.1 组长(项目经理)职责:是整个工程创优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按本办法将工程创优目标层层分解,建立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制,具体落实到每个责任人;组织制定奖惩制度和考核措施,并定期进行考核。在整个项目部内部形成良好的创优氛围,定期组织检查,发现有不利于创优的因素及时纠正。 2.2 副组长(生产经理)职责:是整个创优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有效合理地调配资源,保证各项计划的实现;组织创优竞赛,定期组织对各作业班组施工的检验批、分项工程进行检查、评比,并将结果张榜公布,同时报项目经理进行奖惩;负责填写施工日志,按施工不同阶段对质量有特色的部分进行拍照和摄像,并将有关素材交资料员妥善保存。 2.3 副组长(总工程师)职责:是整个创优工作的重要责任人,组织制定施工组织设计、质量通病预防措施,编制工程创优的详细质量保证措施和安全保证措施,根据工程特点划分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子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并将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单位(子单位)工程的质量要求进行详细交底;组织成立QC小组,对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关键点实施攻关,解决问题,保证创优;组织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中积极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用科技来提高工程质量;定期组织对已形成的工程资料进行检查、分析、讲评,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进行纠正。 2.4 质量员:是整个工程创优工作的重要责任人,负责做好检验批、分项工程的专检工作。在日常的巡检过程中,做好重点、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并对质量通病的预防实施监督;在班组自检、互检合格的基础上,负责会同有关人员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进行质量验收,收集积累质量抽检、送检及验收文件资料。 2.5 技术员和施工员:组织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查督促;及时做好工程的隐蔽验收记录、工程技术复核记录、图纸变更记录,并及时将完成的资料交资料员保存。2.6 材料员:负责保证全部进场材料设备皆为合格品(包括雇主提供的材料),并及时收集材料设备的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等资料原件,分类交资料员保存;进场的外委加工的材料、半成品,若有要求进行复试的,按时按要求进行试验,按标准进行见证取样并送至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进行试验,保证检验结论为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对未经复试的材料必须挂牌标识。2.7 资料员:负责将相关的工程资料及时收集,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整理、汇总;认真对照规范及相关文件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及时剔出,由项目总工处理。2.8 取样员:负责参加开工前的地材调查、检验;收集原材料、半成品的合格证、出厂检验单;负责原材料、半成品、检查试件抽取、制作与标识,填制相应的委托单;负责管区内的施工现场试验管理;负责试验资料的归档管理。3.质量管理保证措施3.1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现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措施;3.2 强化“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意识,推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重点研究上部构造的施工技术,确保工程质量;3.3 认真做好图纸会审、设计交底、施工技术交底、技术资料档案和技术培训等方面技术管理工作,为工程质量提供技术保证;3.4 严格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收集齐各类质保单,做好规定的原材料试验及钢筋、砼等试验;3.5 测量放样实行三级放样复核制度,并经监理复测认可;3.6 内业资料,尤其是质量验收资料与实际施工同步完成,并专人保管;3.7 现场施工每道工序结束后,按隐蔽工程认真验收,若不符合质量标准,应及时整改,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8 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对前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气,使后期施工中避免出现;3.9 各分部分项的施工质量严格按指定的规范标准进行自检、验收,按监理细则指导施工。3.10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集团公司主管技术质量的领导将定期率领技术技术部门等有关人员亲临现场,加强对各分包之间的质量监控、协调,加强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动态监控,每周组织一次技术质量例会,而过检查、汇总、分析、制定措施,总结经验。3.11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好“三关”:(1)原材料进场关。严格执行材料合格证、质保书、准用证及复试制度,控制材料进场质量。(2)抓好技术交底关。在施工过程中,在每道工序施工前把质量要求,操作难点,要领和技术措施都向操作者交待明白,保证操作质量。(3)做好检查验收关。我们建立四级验收制度(即班组自检、施工队互检、项目总承包部质量员专检、监理单位复查)。3.12 每道工序结束后就进行质量验收,发现问题决不放过,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整改复检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确保工程实现预定的目标。4、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1.填方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1.土方路基碾压时成为“弹簧土”1.1.1.现象在碾压过程中,路基呈现受压下陷,去压回弹的现象,表层起皮,无法压实,成为“弹簧土”。如继续碾压,因“弹簧”的抽吸作用,使底部和四周的水分更往上积聚,严重时碾压层顶面泌水,“弹簧土”的面积会越来越大。1.1.2.原因分析出现“弹簧土”后应立即停止碾压,查找原因。原因可能为:地下水位高;地上毛细水渗透作用;填筑前积水未排除;填筑前淤泥未清除;带泥水回填;土料中杂物较多;腐殖土填筑;土体含水量过大等原因。1.1.3.防治措施 因地下水位高或地上毛细水渗透而造成较大面积土体弹簧时,应采取在路基两侧开挖截水沟截断地上地下水;将水位降至路基50cm以下,采用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严格控制土体含水量,如工期允许可晾晒后再进行碾压;还可采取参加生石灰和原土耕拌后在进行碾压; 雨季施工时应开挖纵、横向排水沟、排出积水、疏干土体;根据工期要求及天气情况,采取果断措施,必要时进行换土处理;也可掺入5%-8%的生石灰拌匀、回填压实,或采用梅花形灰桩(坑)吸收水份。应连续作业,随摊铺随碾压,边坡防护及时跟进; 路基填前必须清除杂物,对回填土中的树根、石块等人工挑捡,禁止使用有机土进行回填,对过湿的回填土可掺入生石灰处理,工期允许时可进行晾晒,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时方可回填进行碾压,并严格控制摊铺厚度; 对粘性土质,在沟槽地段回填时必须排除积水,清除杂物,在池塘等位置填筑时应清除淤泥,再进行分层夯实; 对粉质土在沟槽回填时可利用轻型井点进行水密法施工,但回填厚度不能超过60cm,其密实方法为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实,在水密法过程中保持井点降水,每层取样试验,达到密实度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回填,待回填土全部碾压夯实完成后,密实度试验全部合格后再停止降水,拆除井点。(6) 路基填料要避免使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的土。一定要注意不能用两种不同性质的土进行混填施工,特别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1.2. 路基有效宽度不足 1.2.1.现象整修路基时,出现路基宽度不足、边坡过陡,工后潜伏有滑坡隐患。1.2.2.原因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路基坡脚放线不到位、亏坡;路基碾压宽度不足;路基施工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力、路基防护工程不及时,遭受自然灾害所致;平时检查、验收时对边坡比,尤其是桥头处检查不严。1.2.3.防治措施(1)认真控制路基坡脚放线,严禁亏坡和工后二次贴补现象;(2)路基施工每一填筑层两侧均应超宽30-50cm填筑,确保路基碾压密实;(3)路基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护,预防潮汐、风浪侵袭,雨水冲刷等,防止路基坡脚损失,损害路基宽度;(4)路基完工后,防护工程及时开工,缩短路基裸露时间,减少自然侵害;(5)施工中间检查、验收时要严格检查边坡比(尤其是桥头处)。2.路基下沉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1.现象深填、高填、半填半挖路基、桥头引道高填土,往往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下沉。2.2.原因分析一方面在于施工因素,如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冬季施工措施不当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均会出现此问题,它会使路基变形、开裂或下陷。2.3.防治措施 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按试验路路基填土厚度的90%来控制规模施工时的填土厚度; 在新旧填土的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接茬台阶的最小长度,以避免接茬处超厚,压实不足; 防止漏压或压实不足,严禁超厚填土; 在机械难于压实的地方,用适当的小型机具进行补充夯实; 冬季施工时应使土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压实,避免填土压实密度严重不均匀而造成土体下沉; 回填几种土时,不能仅用某一种土的击实试验得出的密度标准作为所有填土的压实度标准,而应按填土的不同类别,做相应土的若干组击实试验,取值应符合相应规定。3.过渡段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3.1现象路基与桥梁、隧道交接处的路基产生沉降,造成“桥头跳车”现象。3.2原因分析过渡段的填料不符合要求或控制不严;地基未按要求处理,清表或碾压不符合要求;分层碾压压实度不够;与结构物交接处或压路机压不到处未用小型机具进行夯实。3.3防治措施过渡段的填料要符合要求;地基要按要求进行处理及碾压;控制好每层的层厚、压实度要达到过渡段压实度的标准;与结构物交接处要用小型机具夯实,不能漏夯。但地基为软基时,应先预以加固处理。3.4.各类过渡段质量控制要点3.4.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3.4.1.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 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在桥台及挡墙基础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为同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其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各个特殊的路桥过渡段台阶处必须沿台阶进行横向碾压。3.4.1.2.注意事项 路桥过渡段施工前,排干桥台基坑内积水,基坑原地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0.15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渗水墙底部设软式透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 路桥过渡段每层填筑均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控制好级配碎石的级配及填料厚度,填筑层均设人字横向排水坡。.台背后2m范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避免其对桥台造成挤压。3.4.2.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3.4.2.1.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靠近结构物两侧2m以内及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必须使用小型振动机碾压。3.4.2.2.注意事项 横向结构物两侧必须对称填筑,在填筑过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每层均应做好横向人字坡和纵向排水。 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回填水泥级配碎石混合料时宜在2h内使用完毕。 路堑地段回填片石混凝土时,应做好基坑边坡防护,防止发生意外。3.4.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3.4.3.1.路堤与路堑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 靠近台阶部位的填料,压实机械必须进行横向碾压,确保压实质量。3.4.3.2.注意事项 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靠近堤堑结合处,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 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每层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排水措施。3.4.4.半填半挖路基过渡段3.4.4.1.半填半挖路基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土质路基地段填挖结合部位应进行冲击压实;存在软弱地层时应进行稳定、变形分析,并采取处理措施。 原地面挖除软弱土后的基坑底部应设向外倾斜4%的横向排水坡。 台阶连接处采取沿台阶纵向碾压,大型机械不方便施工处采用小型振动机施工。3.4.4.2.注意事项 路基排水和防护紧跟路基填筑进行,防止雨水冲刷。 分层填筑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做好路基横坡方便表层排水。 路堑防护应紧跟路堑开挖进行。3.4.5.各类过渡段施工的技术措施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作出详细的技术交底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3.4.5.1.各类过渡段的技术控制要点做好下列要素的重点控制: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3.4.5.2.控制措施 过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艺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 过渡段采用的填料种类及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级配碎石选料标准应满足材料的规格、材质和级配的有关规定。 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过渡段靠近桥台、涵洞等建筑物部位分层填筑,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具碾压。 各种试验、检测设备应计量检定合格。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充分反映现场实际情况。 严格按现场碾压试验确定的工艺、方法施工,不得违规。 从事试验检测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具有熟练的专业知识。4.路基砌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4.1.现象片石咬接不好,砌体嵌缝紧密结构不牢固,大面凹凸不齐,甚至路基砌体边坡溜坍、砌体挡墙坍塌倾覆。 4.2.原因分析 浆砌片石砌体没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石材存在着材料差异性大、规格差。 人工操作施工没有按规范进行施工。4.3.防治措施(1)选用好的石匠或技术好的技工进行砌筑;(2)石料要选符合要求的石料;(3)砂浆强度要保证,砌筑要密实,砂浆要饱满,大面要找平,勾缝要美观。5.开挖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5.1.开挖施工通病光爆效果差,超欠挖严重;断层、破碎带开挖局部坍塌。5.2.光爆效果差原因分析没有根据围岩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周边眼位置不准确,外差角偏大或不一致,炮孔堵塞;爆破工责任心不强,未按照钻爆设计的装药结构、装药量和雷管的段数进行装药,产生漏爆、拒爆的现象;技术人员测量开挖轮廓尺寸不够准确。 围岩地质条件和钻孔质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5.3.光爆效果差防治措施根据围岩情况进行爆破设计,并根据围岩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钻孔孔位依据测量定出的开挖轮廓线确定;周边眼定位要准确,炮眼应平直、平行,炮眼间距严格按照钻爆设计要求布置;炮孔钻完后要及时清孔并用木楔封堵,防止落入石块等杂物,炮孔检查合格后,方可装药爆破;软弱围岩边墙宜采用预裂爆破,拱部宜采用光面爆破,并预留沉落量; 加强爆破工的责任心。提高业务水平,施工中严格按照钻爆设计的装药结构、装药量和雷管段数进行装药;周边眼采用直径25mm的小药卷进行装药;连线必须认真细致,仔细清点数量并复核,对联接块上的上下级导爆管必须捆扎牢固,严禁产生漏爆、拒爆现象; 测工应每循环对开挖断面进行准确测量。测量实行双检制,每开挖10米,对中线、标高和轮廓线进行一次复查;控制超欠挖,欠挖应凿除,超挖部分在允许范围内,应按照同级混凝土回填;超出允许范围,应根据相关规范做出方案报批后实施回填作业。6.边坡支护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6.1.支护工程质量通病(1) 锚杆钻孔角度不符合要求(2) 锚杆注浆不密实(3) 锚杆锚固长度不够(4) 锚杆拉拨力检测达不到设计要求(5) 挂网钢筋不满足设计要求(6) 护坡沉陷开裂6.2.支护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 根据洞型尺寸及支护要求制作支护作业平台,要能满足各个孔位锚杆钻孔作业要求;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规范工人的作业行为,对作业平台与岩壁间距离较小的部位,要求先采用较短的钻杆开孔。(2) 严格按监理批准的锚杆注浆工艺性实验施工。 在注浆前,采用高压风或高压水扫孔,并逐孔检查; 将注浆管伸入到孔底,再退回少许,使灌浆管距孔底1020cm; 向下倾斜的孔注浆时,孔口安装止浆塞和回浆管,在杆体安装后,用水泥砂浆球封堵孔口;(3)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在锚杆安装前,对钻孔深度和锚杆下料尺寸进行验收;在锚杆安装过程中,由质检员严格控制注浆质量及锚杆插入长度(控制外露长度)。(4)在锚杆注浆前验孔、验筋,材质不符、锈蚀严重的钢筋不得使用,钢筋未清理干净、孔内有积水积渣不得进行锚杆安装;注浆浆液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在施工时测定骨料含水量,并据此调整确定生产配合比,在施工中严格按生产配合比执行,确保浆液质量;对注浆过程进行检查,控制注浆压力,先插杆后注浆,注浆至孔口溢浆才结束,并做好锚杆注浆记录。(5)开工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中加强检查,完成后严格按程序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7.路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7.1.半刚性基层出现裂缝7.1.1.原因分析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尤其是细集料质量不达标。水泥剂量偏大、含水率偏大或水泥稳定性差。养护不及时,施工缝处理不当。养护结束后未及时铺筑封层,水泥稳定碎石强度未达到龄期即开放交通。7.1.2.防治措施严把原材料关并确保料源稳定,针片状含量、单粒径级配材料规格等应满足技术要求。 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减少水泥剂量,控制用水量。 压实度检验合格后及时覆盖土工布,在7天内保证及时洒水养生;纵、横向施工接缝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限制重载车辆在未达到龄期前通行,养护完成后及时铺筑封层。7.2.半刚性基层层间整体粘结性不足 7.2.1.原因分析 水泥稳定层间没有喷洒水泥净浆,导致层间黏结强度不足出现推移。 级配偏细、细集料偏多,导致层间黏结性能降低出现分离现象。 半刚性基层顶面透封层遭破坏,沥青下面层施工温度偏低、油石比偏小,导致底部松散。 基层表面松散,未清扫干净。 7.2.2.防治措施 水泥稳定碎石分层施工时,应在水泥稳定层底基层与下基层之间、上基层与下基层之间喷洒水泥净浆,提高基层间的有效黏结。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成型表面粗集料颗粒均匀分布。 加强施工现场组织管理,应做到上基层铺筑完成1个月内及时进行沥青下面层施工,降低施工车辆对沥青透封层的损伤和破坏;油石比应满足要求;沥青下面层施工时温度应满足要求,增强半刚性基层与柔性面层之间的黏结性能。 摊铺沥青下面层前,及时清扫由于施工车辆运输造成的水泥稳定碎石顶面石子松散脱落的颗粒。7.3.沥青面层层间污染7.3.1.原因分析 路面交叉施工,尤其是中分带填土施工造成泥土污染和施工机械漏油污染。 上基层透封层表面散落的集料或覆盖集料的含泥量较大。 7.3.2.防治措施摊铺沥青下面层之前,应及时完成路缘石安装和中分带填土,统筹协调路面交叉施工问题;施工机械设备漏油污染,应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并铺设防油布。对散落的集料应及时清理,覆盖集料的质量应满足施工要求。7.4.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早期水破坏7.4.1.原因分析沥青混凝土空隙率较大,雨水进入表面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导致水破坏。片面强调平整度,忽视压实度,雨水下渗后积聚在沥青层间,在荷载作用下产生泵吸、冒浆现象。沥青混合料不均匀,雨水在一些薄弱点位被快速行驶的车辆轮胎下产生较大动水压力压入表面层,造成松散。沥青面层裂缝或半刚性基层裂缝,在雨水作用下,造成基层上部冲刷甚至松散,引发沥青表面层出现水破坏。7.4.2.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空隙率,优化骨架密实型级配。适当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出场温度和摊铺温度,并按要求进行压实,确保压实度满足要求,增强水密性能。完善压实度评价体系,采用马歇尔压实度和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压实度作为双控指标,防止出现离析和不均匀性。加强半刚性水泥稳定层基层施工质量控制,优化水泥稳定层材料级配设计,合理控制水泥稳定层强度标准。7.5.沥青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7.5.1.原因分析气温骤降和反复的温度变化产生温缩裂缝。半刚性基层的干缩和冷缩开裂形成沥青路面反射性裂缝。纵向裂缝一般为荷载型裂缝,由路基产生滑移、不均匀沉降和纵向施工缝不规范所致。7.5.2.防治措施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温度应满足要求,防止气温骤降的现象出现;对沥青混合料组成进行优化设计,采用骨架密实级配并适当增大沥青用量,改善混合料的抗裂性能。优化半刚性基层材料组成设计,加强水泥混合料的压实和含水率控制,突出轮胎压路机的搓揉压实作用,并加强洒水养生工作,有效降低干缩和冷缩开裂形成的沥青路面反射性裂缝。提高路基施工质量控制,防止路基产生滑移、不均匀沉降,施工接缝应按规范设置。7.6.桥头跳车7.6.1.原因分析桥台与路堤沉降存在差异,工后沉降不均匀。因桥头与路面搭接处存在施工接缝,经雨、雪等水分渗透,长期会造成道路结构层软化下沉,容易导致跳车。因桥台背施工场地限制,在靠近桥台处,采用小型压实机具施工,造成压实不足,或采用透水性差的材料,造成路基排水不畅,产生软化、变形。7.6.2.防治措施台背回填,应与路基填土协调进行,保证压实质量。台背与路基结合部按规范开挖台阶,并保证台背压实质量;软基段进行地基处理后再分层回填压实,必要时增设土工格栅,以提高整体承载能力,采用透水性材料回填。在桥头段增设水泥混凝土搭板和水泥混凝土垫层,搭板与垫层呈台阶形式布置,搭板长度根据路线纵坡计算确定。五、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钻孔桩断桩常见事故及处理1.1.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1.1.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 导管底距离孔底太高或太低原因:由于计算错误,使导管下口距离孔底太高或太低。太高了使首批砼数量不够,埋不了导管下口(1米以上)。太低了使首批砼下落困难,造成泥浆与混凝土混合。预防措施:准确测量每节导管的长度,并编号记录,复核孔深及导管总长度。也可将拼装好的导管直接下到孔底,相互校核长度。 首批砼数量不够原因:由于计算错误,造成首批砼数量不够,埋管失败。预防措施:根据孔径、导管直径认真计算和复核首批砼灌注数量。 首批混凝土质量太差原因:首批砼和易性太差,翻浆困难。或坍落度太大,造成离析。预防措施:做好配合比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和易性。 导管进浆原因:导管密封性差,在首批砼灌注后,由于外部泥浆压力太大,渗入导管内,造成砼与泥浆混和。预防措施:灌注砼前,应对导管的密封性进行严格检查。1.1.2.处理办法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后,应拨出导管,提起钢筋笼,立即清孔,重新下钢筋笼并灌注砼。1.2.供料和设备故障使灌注中断1.2.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原因:由于设备故障,混凝土材料供应问题造成砼灌注中断时间较长,使混凝土凝结而断桩。预防措施:施工前应做好过程控制计划,对于部分设备考虑备用;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故应有应急预案。1.2.2.处理方法 如断桩面距离孔底较近时,考虑提起钢筋笼后重新成孔; 如断桩面距离地面较浅,可采用接桩; 如原孔无法利用,则回填后采取补扁担桩的办法。1.3.灌注过程中坍孔1.3.1.原因由于清孔操作不当、泥浆相对密度不够及其他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下钢筋笼时碰撞孔壁、清孔时间过久或清孔后停顿时间过长,致使在灌注过程中发生坍孔。1.3.2.处理办法 如坍孔并不严重,可继续灌注,并适当加快砼灌注进度; 如无法继续灌注,应及时回填并重新成孔。1.4.导管拨空、掉管1.4.1.事故原因和预防 导管拨空原因:由于测量和计算错误,致使灌注砼时导管拨空,导管内充满泥浆;或导管埋深过少,泥浆涌入导管。预防措施:应认真测量和复核孔深、导管长度;应对导管埋深适当取保守数值。 掉管原因:导管接头连接不符合要求;导管挂住钢筋笼,强拉拉脱等。预防措施:每次拆管前将导管竖直于桩孔中心位置后再提管,拆管后应仔细检查连接导管接头;导管埋深较大时应及时拆管。1.4.2.处理办法 混凝土面距离地面较深时可提起钢筋笼并重新成孔; 混凝土面距离地面较浅可采取接桩办法。1.5.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上升困难、不翻浆。1.5.1.事故原因 混凝土供料间隔时间太长,灌注停顿,混凝土流动性变小; 混凝土和易性太差; 导管埋深过大; 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减小,压力降低; 导管外的泥浆稠度过大,相对密度增大。1.5.2.补救措施 提起导管,减少导管埋深; 接长导管,提高导管内混凝土柱高; 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可用水泵将孔内上部泥浆抽走,以减少泥浆对砼面的压力;将导管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后急速下降,利用管内砼的冲击力;1.6.灌注高度不够1.6.1.事故原因和预防原因:测量不准确;桩头预留量太少。预防措施:可采用多种方法测量,确保准确;桩头超灌预留量可适当加大。1.6.2.处理办法挖开桩头,重新接桩处理。1.7 灌注开始时钢筋笼上浮1.7.1.事故原因和预防原因:钢筋笼没有固定好;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坍落度小。预防措施:可将钢筋笼与护筒用连接筋焊接牢固,待浇筑完成后再割掉连接筋;控制好混凝土的和易性或塌落度。1.7.2.处理办法严重者立即拔出钢筋笼重新钻孔重新安装钢筋笼重新灌注。1.8 钻孔倾斜1.8.1.事故原因和预防原因:在钻进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桩机底座产生不均匀沉陷或位移;扩孔较大时,钻头摆动偏向一方。预防措施:安装钻机时,保证起重滑轮、钢丝绳和护筒中心三者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并经常检查;钻机就位时,地基应满足施工要求,并时常检查。1.8.2.处理办法可用钻头上下反复扫孔,使钻孔正直;用砂砾或黄土进行回填后重新成孔。2.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1.蜂窝2.1.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2.1.2. 原因分析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桶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钢筋较密,砼中的石子粒径过大或砼坍落度过小; 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1.3.防治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2.2.麻面2.2.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2.2.2. 原因分析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摸板接缝不密实,局部漏浆; 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2.2.3.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注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原子灰、双面胶等堵严,模板脱模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表面可用白灰和水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粉刷处理,或者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2.3.空洞2.3.1.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2.3.2. 原因分析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卡住,未充分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充分进行振捣;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空洞;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模板接缝不密实,严重漏浆。2.3.3.防治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干净,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时常检查模板,防止有大的缝隙,从而发生严重漏浆现象。2.4.露筋2.4.1.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2.4.2. 原因分析 浇注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2.4.3.防治措施 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表面漏筋,刷洗干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捣实。2.5.缝隙、夹层2.5.1.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2.5.2. 原因分析 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未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浇注混凝土; 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振捣密实。 混凝土间歇时间过长,造成下层混凝土初凝收缩而上层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产生冷缝渗浆等出现缝隙夹层现象。2.5.3.防治措施 认真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注砼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 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2.6.缺棱掉角2.6.1.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2.6.2. 原因分析 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混凝土强度低,拆模过早;砼离析或施工过程中振捣时间过长,没有水泥浆,拆模时散落。2.6.3.防治措施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混凝土拆模时要达到足够的强度。2.7.表面不平整2.7.1.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薄厚不一,表面不平。2.7.2. 原因分析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抹,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模板发生严重变形。2.7.3.防治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无严重变形,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2.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2.8.1.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2.8.2. 原因分析 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2.8.3.防治措施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和降级才能使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季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2.9.混凝土表面色泽不一致2.9.1.现象混凝土表面呈现“花脸”。 2.9.2.原因分析混凝土表面被污染;混凝土拌制不均匀;操作人员不认真导致混凝土过振;同一结构使用了不同品牌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经常变化且不是最佳配合比;模板使用不当的脱模剂。2.9.3.防治措施(1) 墩高在10米以下的矮墩宜一次浇注;(2) 混凝土表面在露出的瞬间进行必要的处理;优先使用技术好责任心强的混凝土工人;防止混凝土表面被污染特别是养护过程中带来的人为污染;(3) 同一个结构宜使用同品牌水泥;通过工艺实验选择最佳配合比。(4) 脱模剂涂刷要均匀,不得使用废机油掺加柴油,若用柴油加机油时要注意涂刷的厚度,太厚时在混凝土的冲刷作用下会造成淤积,混凝土产生钙化反应后会使此处颜色加深。2.10.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2.10.1.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干裂。2.10.2.原因分析混凝土早其养护不及时;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用量过大或水灰比过大;大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陕西省中考英语试题(A卷)含解析
-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方案
- 2014-2019年中国粉煤灰陶瓷墙地砖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底/侧密封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分体热合式纱窗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保险线插座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L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氩气灯头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微波信号源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高中语文唐宋诗5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课件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 期中检测卷(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2030年中国高岭土市场运行态势分析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 8.2敬畏生命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期中测试(1~3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口腔颌面部损伤-口腔颌面部损伤清创术(口腔科技术)
-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2024)新教材解读课件
- 大国崛起之中国高铁课件讲解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 JJG 643-2024标准表法流量标准装置
- 最新VTE指南解读(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护理指南解读)
- 幼儿园后勤督导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